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概念、特性与分类,对地理信息工程中的评价对象和评价步骤进行了归纳,并阐述了实施评价时应着重考虑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多指标利用设计,为地理信息工程实施过程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方法,并略述了多指标利用设计与综合评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总结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分析了它给予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剖析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现代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任务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回顾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总结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分析了它给予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剖析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字北京的空间信息工程的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军  彭凯  李琦  郭玲玲 《测绘科学》2005,30(1):80-82
空间信息工程是指利用"数字地球"理论,基于3S等关键技术,深度开发和利用空间信息,建设服务于北京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依据北京市空间信息工程的建设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市遥感工程、北京市综合遥感影像数据库和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从10个方面简要总结了军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60年来的主要成就,并从7个方面分析了推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第二部分,从7个方面论述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三部分,提出了未来要重点研究的10个领域,包括空间认知理论、空间数据自动综合理论与方法、多维动态空间信息可视化、空间信息网格、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空间数据不确定性与数据质量控制、多智能化代理技术及其应用、嵌入式GIS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从10个方面简要总结了军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60年来的主要成就,并从7个方面分析了推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第二部分,从7个方面论述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三部分,提出了未来要重点研究的10个领域,包括空间认知理论、空间数据自动综合理论与方法、多维动态空间信息可视化、空间信息网格、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空间数据不确定性与数据质量控制、多智能化代理技术及其应用、嵌入式GIS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承担着面向测绘地理信息升级转型的创新人才培养重任,其来自于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但又需要面向新任务和新需求,高于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系列专业,培养适应动态测绘服务的地理国情监测创新人才。本文在对地理国情监测任务、任务和人才培养要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测绘遥感信息工程专业的地理国情监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课程建设的思路,为具有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系列专业的高校开设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行维护是一项超大型地理信息工程。为了切实做好统筹规划、统一设计、规范建设、分步实施,国家测绘局组织开展了总体技术设计研究,制订了技术设计指南。本文介绍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架构。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作为国情统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其建设应与区域国情国力和决策需求相一致。从区域整体统计分析角度出发,对区域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的建设思路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其建设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为做好区域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工作和充分利用地理国情数据辅助政府决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选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选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数学模型难以全面考虑复杂、抽象的选址影响因素,难以把一些模糊的约束条件纳入数学模型,因而模型存在一定缺陷。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进行选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可以充分利用GIS的空间和非空间信息,且考虑的因素更为全面,极大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对选址决策支持系统数学模型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矢量地图数据作为GIS数据的一种主要形式,其质量问题受到很大的重视。目前对矢量地图数据的质量评价有许多种方法,应用比较多的是模糊综合评判。但是,运用此方法会出现失效现象,本文在分析矢量地图的质量元素基础上,针对现有的质量模糊综合评判失效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带信任度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较好解决了评判过程中的失效问题,提高了评判效率以及评判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灰关联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区域中大气环境质量的特点,采用对数主成分分析方法获得各环境指标的权重及各监测点的横向排名,再用适宜的灰度关联方法进行了评价。整个过程在MATLAB6.5中实现,计算简便易行,与传统的综合指数法相比较,其评价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4.
借鉴环境评价领域的成熟案例和经典方法,在遥感影像解译成果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运行平台、模型空间数据库和模型属性数据库。研究选用了3种综合评价算法,开发了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系统,为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评价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并以青海省为例进行了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将决策理论中的多属性决策用于评价地图要素的分级(分类)方法是否最优,并用信息论中的熵函数法确定各个评价分级精度指标的权重,建立了统计数据分级(分类)的综合评价模型。模型的建立,不仅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而且是建立分级方法与适合这种分级方法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基础。最后,用实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及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6.
银力  文畅平 《测绘科学》2010,35(3):30-33
首先,通过构造单指标属性测度函数以计算单指标属性测度;其次,以相似数定义相似权的方法,按一种客观性标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以计算样本综合属性测度;最后,利用置信度准则进行属性识别。研究表明:属性识别模型评判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物元分析法的评判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属性识别模型应用于地图质量评价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评价指标的权重不会影响属性识别结果,即认为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相同,因而计算过程大大简化。新的地图质量综合评价与分类方法具有准确度高、易操作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城市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因素模糊加权综合评价的模式,介绍了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将城市多因素的点、线、面数据转换成相应的栅格定位数据的基本方法,并用于完成了湖北省黄石市城市用地和环境质量的定量综合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擎  刘林  冯伟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1):76-77,13
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采用MapGIS校正地质图件和针对某一区域设置GPS参数以及二者链接的方法,达到准确编图、图件综合研究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矿产地质调查评价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Testing the accuracy of 3D modelling algorithms used for geological applications is extremely difficult as model results cannot be easily validated.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on interpolation algorithms used in 3D subsurface modelling, utilizing four synthetic grids to represent subsurface environments of varying geological complexity. The four grids are modelled with 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 and Ordinary Kriging, using data extracted from the synthetic grids in differ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regular, random, clustered and sparse), and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data points (100, 256, 676 and 1,600). Utilizing synthetic grids for this evaluation allows quantitative statistical assessment of the accuracy of both interpolation algorithms in a variety of sampling conditions. Data distribution proved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as in many geological situations, relatively small numbers of randomly distributed data points can generate more accurate 3D models than larger amounts of clustered data. 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 for optimizing the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data required to accurately and cost-effectively interpolate subsurface units of varying complex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