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现行行政区划是在原有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不合理的行政区划基础上逐步加以改革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划分为:中央、省(自治区)、县、乡谓之“四实”;代表中央的大行政区,以及作为省的派出机关的专区和作为县的派出机关的区谓之  相似文献   

2.
一、地名汉字译写中存在的问题(一)部分政区通名译法不统一。越南的地方行政区划共包括三级,一级为省与中央直辖市,二级为县、市、郡,三级为乡(镇)、坊。目前,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区划中存在着通名不同而建制级别相同的“异名同制”现象和通名相同而建制级别不同的“同名异制”现象,给地名英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一方面,就目前我国行政区划设置来看,主要分为省、地、县三级,省一级区划的名称有直辖市、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区一级区划的名称有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县一级区划的名称有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等。存在着严重的“异名同制”现象。另一方面,“同名异制”现象更为复杂,既有专名同名而建制不同的的情况(即地区级、县级专名相同,俗称父子同名),如:邢台市(地级)…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行政区划体系呈现为三级制(省-县-乡)与四级制(省-地级市-县-乡)并存的局面。应当肯定,现行的行政区划体制是基本适应我国现阶段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部分地区行政区域边界纠纷加剧,省市区过大,层级过多,区域缺乏整体发展战略等问题均限制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自从秦朝建立郡县以来,行政区划一直是统治阶级有效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省区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地域型政区,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关系、区域政治结构、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近年来,诸多媒体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国的省制改革出现诸多虚实不一、难以辨别的论述。笔者认为,结合我国国情,构建科学合理、管理有效的省级行政区划,是新时期我国全面建设文明政治和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对省区的改革,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吴建民  丁疆辉 《热带地理》2018,38(6):799-809
系统地梳理了2000—2016年中国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631个案例,归纳了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类型,包括撤县(市)设区、撤县设市、行政区合并、增设行政区、边界调整、隶属变更和建制升格7类,发现各种类型变更的背后都隐含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特定的需求。详细分析了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数量和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具有时间上集中和空间上聚集相结合的特点,随着不同时期国家或区域发展的战略导向不同,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构成和指向会随之发生变化;县级行政区划变更有着明显区域差别,经济发达和城镇化发育较高的地区是调整重点,城镇化导向突出;县级行政区划较多的省份变更频繁,减少了县和县级市数量;注重了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行政区划变革,有利于促进民族和边疆地区发展。立足于空间治理,认为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和优化基本上围绕城镇化、区域发展、边疆治理和民族地区发展等战略的要求展开,代表了未来调整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实行撤市(县)设区,将大城市或者中心城市周边的县或者县级市改设为大城市的市辖区,变更它们的隶属关系,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区划调整比较频繁的行政区划管理行为之一,成为我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8.
张晋光 《地理研究》2014,33(2):401-401
2009年,费时多年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终于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最初由复旦大学周振鹤先生发起,邀南京师范大学施和金教授担任隋代部分的写作,作者先据以前校隋书地理志的经验,将州郡县大致情况列出,然后逐州、逐郡、逐县考证,并绘制了多幅图表。全书分隋代行政区划变迁过程和隋代行政区划沿革考证上、下二编,对隋代历年行政区划的沿革和190郡及所属县作了详细叙述和考证。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区划通名中的“省”、“县”、“乡 (镇 )”等用词中指代性都是明确的,都有一个确切的含义。而通名中的“市”,它可分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及县级市等多种级别的“市”,它的跨度为省级、副省级、地级、副地级、县级等,它的功能有综合性城市、钢铁城市、煤炭城市、森林城市、旅游城市、港口城市、口岸城市等,人口多则逾千万 (如上海市 ),小则七八千 (如二连浩特市等 ),不但跨越多种行政区划级别,而且其含义不仅仅是原来的“市”字,内涵模糊不清,外延大小不定,是行政区划通名中最混乱的一个称谓。   “市”,原…  相似文献   

10.
勘界工作访谈录文边言记者:我国的行政区划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为什么还要对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进行全面勘界?□□□:现在多数的省界和县界都比较清楚,但这不是历史上某一个朝代划定的,也不是解放后划定的(个别地段除外),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科...  相似文献   

11.
县级行政区在中国行政区划中起着承上(省)启下(乡、镇)的作用,其行政区划调整关系到国家行政管理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在统计分析四川省建国以来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将四川省建国以来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划分为4个阶段,进而分析和探讨了调整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县级行政区划调整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对四川省未来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对策:加强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科学研究;制定县级行政区的合理分区标准;强化行政区划的行政管理职能;调整和逐步规范县级行政区边界、行政中心位置和行政区名称.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单元数据库是将全国2300个以上的县和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的编码和分布位置进行存储、管理并提供应用它的一组程序。本文对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和应用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渔阳作为古地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多年,它既为古郡名亦为古县名。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有秦汉时期的渔阳郡和渔阳县,有隋唐时期的渔阳郡和渔阳县。渔阳郡作为中国古代郡级行政区划,所管辖的范围历代有变化,曾包括今北京、河北和天津三省市的部分地区。渔阳县由秦代设置,到明初结束,前后经历两个阶段。北京市密云地区的渔阳县存在将近800年。天津市蓟县称渔阳县又有750余年,北齐至隋代断档30年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行政区划调整对大城市房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城市进行了"撤县设区"和"城区合并"等行政区划调整。已有研究主要探讨行政区划调整的类型、推动力及其对城市化、经济发展和城镇体系的影响,鲜有研究分析行政区划调整对房价变化的影响。基于1999-2013年280多个地级市和2009-2016年上海市19个区的房价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检验撤县设区和城区合并对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特大城市,撤县设区对城市房价有正向影响;对于一般的地级市,撤县设区短期内会减缓城市房价的增速;此外,城区合并对被合并城区的房价往往具有推动作用。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为其他事件影响的评估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可为地方政府的房价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罗小龙  殷洁  田冬 《地理研究》2010,29(10):1746-1756
从再领域化的理论视角对南京市江宁撤县设区的大都市区行政区划调整进行实证研究。研究重点关注城市和政府两类领域机构,从行政区划调整过程、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行政区划调整中的权力斗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空间重组是一个渐进过程,江宁通过撤县设区和撤乡镇设街道两种方式,正在逐步从县域经济向城区经济转型。撤县设区后,江宁城市和经济快速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再领域化后江宁相对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但是,在江宁的再领域化中,政府领域重构并未伴随着城市空间的产生而出现,原县的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得以保留。在新的城市空间中出现了新市—区两级政府管理与原市—县—镇三级政府管理并行的体制。因此,江宁的再领域化是一种不完全的再领域化过程。这也是造成市—区两级政府权利冲突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6.
赵逸才  王开泳  华林甫  王甫园 《地理学报》2022,77(12):2972-2990
行政区划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清代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时空变动格局和影响因素,能更好地借鉴和发挥行政区划设置在国家与地方治理中的支撑作用。综合梳理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清史·地理志》的考证结果,参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档案、《清实录》《清会典》《大清一统志》以及清代地方志等历史文献,全面分析1683—1911年中国县级行政区划的时空变动过程与演变规律。研究表明:① 清代县级行政区划主要有9类调整模式,以自下而上的申报调整为主,关键是总督和巡抚的提议权,督抚体制是行政区划调整推进的制度保障;② 行政区划调整的频次受最高统治者的治理理念影响较大,波动明显,雍正朝是清代行政区划调整的绝对高峰期,光绪和宣统两朝是一个相对高峰期,道光、咸丰到同治时期调整最少;③ 县级行政区划的调整以新设最多,其次为改隶和析分,同级变更和合并是频次较少的两类调整;④ 升级、迁治、裁撤、新设4类调整在清代23个省的分布范围较广泛、各省域分布较为广泛均衡,变更专名、合并、改隶、同级变更4类调整的分布范围集中于直隶、河南、山西等省;⑤ 清代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格局的形成与演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安全和统治方便是决定性因素,总体上体现出层级明确、权责明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国家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佛山、惠州和汕头为例,通过主因子分析法对其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指出行政区划调整使城市发展普遍存在调整振荡期,并对不同经济类型的城市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多元影响。认为城市的结构状况和城市系统发育水平直接影响行政区划调整的效果,发达地区的强中心型城市(如广州)适宜撤市(县)设区,发达地区的弱中心型城市(如佛山)行政区划适宜有序调整,次发达地区的弱中心型城市(如惠州)和一般发展水平地区的强中心型城市(如汕头)应暂缓行政区划调整。  相似文献   

18.
县级政区是国家治理的空间基础,该文基于行政区划视角,通过县级行政区划的属性分析,发现县级行政区划规模偏小是制约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出问题,县级政区过多、过小阻碍中小城市的正常发育,中小城市发展迟缓加剧了城镇体系的不协调和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主要原因有:辖区面积偏小造成县(市)资源配置能力较弱,管理幅度较大增加了组织管理的复杂程度,行政边界较多抬高了生产要素的流通成本。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合理确定县级政区规模,推进小县合并,缓解县(市)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问题;适时推进建制转换,积极培育中心城市,缓解中等城市发展能级不足问题;有序开展体制改革,理顺行政管理体制,缓解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伊鸣 《中国地名》2012,(2):76-77
龙是华夏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的龙地名可谓多姿多彩,就数量而言,中国历史上和现有的龙地名加起来足有上千个之多;就造型而言,有飞龙、卧龙、腾龙、盘龙等;就色彩而言,有黄龙、赤龙、白龙、黑龙等;就龙所涉及的地名通名而言,有山、水、桥、路、街、巷、胡同,涵盖了省、市、县、区、乡、镇、村等各级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05年12月31日) 序 号 省级 地级 县级 乡级 2、 口 计 行政区 划单位 之卜 口 计 行政区 划单位 2、 口 计 行政区 划单位 合 计 行政区划 单位 34 4 直辖市 23 省 5 自治区 2 特别行 政区 333 283 地级市 l7 地区 30 自治州 3 盟 2862 852 市辖区 374 县级市 1464 县 1 17 自治县 49 旗 3 自治旗 2 特区 l 林区 4 1636 11区公所 19522镇 14677乡 1002民族乡 6 152街道 181苏木 1民族苏木 l 北京市 l8 l6 市辖区 2县 3 14 142镇 36乡 5民族乡 131街道 2 天津市 l8 l5 市辖区 3县 241 120镇 18乡 2民族乡 101街道 3 河北省 1l ll 地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