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西藏地质,举世瞩目。“西藏阿里西部地区地质考察”系地质矿产部属国家重点项目“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与形成演化”中的二级课题。该任务是在青藏高原地质调查大队直接领导下,在王鸿祯、杨遵仪、池际尚、郝诒纯、刘增乾等教授指导下,由武汉地质学院和西藏第二地质大队派人组建的地调四分队所完成。他们以惊人的顽强毅力、团结奋斗、努力拼搏,战斗了十个春秋,耕耘着西藏这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现值收获季节,祝愿他们再上一层楼,夺取丰收,为国争光。  相似文献   

2.
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动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集内河、界河、国际河流为一体的河流。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涉及云南西部 7个地州39个县市。复杂的地形地貌结构和多种气候带,形成植被垂直分布和地域分布的特点,呈现出多样性变化特征;域内94%为山区;占流域人口83%的民族(18个少数民族)大分散小聚居立体分布在山区,土地资源一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不同民族土地利用习俗,使流域内土地利用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这样一个边疆山区民族地区,寻求一条多元民族文化下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加强民族团结,寻求均等发展机会脱贫致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富裕的关键。
    采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高新技术,典型地区启用了快速农村评估(PRA,RapidRuralAppraise)方法,对流域1990年、1998年土地利用现状及空间结构演变进行了时空动态叠合研究、森林土地时空动态的整体演变研究以及变化动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多元民族文化下土地利用人地系统演变和流域发展的关联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仅供商榷。  相似文献   

3.
正辽宁现存的传统建筑是辽河文化的物质载体,真实地体现出本地文化地缘特征——既有中原传统范式的深刻影响,又有结合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的独特创意。传统建筑解析地域解析地理位置辽河是东北地区南部第一大河,其流域覆盖了辽宁省全部14个地级市。尽管辽宁地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有一定影响。但是他们全部都处在辽河文化影响的地理空间范围内。气候特征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  相似文献   

4.
7月17日上午,在陕县王家后国土资源所,两个中年男子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在场的工作人员及王家后乡柏树山村两委干部为他们热烈鼓掌。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将资源和宝藏献给祖国!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先驱,民族复兴的功臣,他们就是我们地矿人!遍布祖国山川大漠的地矿人足迹,印证了他们的拼  相似文献   

6.
6月29日,天台县国土局中层以上干部来到象山县茅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举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纪念建党91周年。他们首先参观了“毋忘碑”和万人坑。然后参观了日军伙房、碉堡、弹药库,最后参观了日本侵略军在象山罪行陈列馆。据介绍,1941年4月19日,侵华日军在石浦登陆,入侵象山。当地人民在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了顽强而英勇的抗战。  相似文献   

7.
近代科学传入中国已有数百年历史,而地球科学真正在中国扎根则刚满一个世纪。期间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进步,民族独立,文明昌盛,科学传播前赴后继,奋斗献身,他们将苦难化作光明的追求,照亮了多少代后人前进的路。这应是值得我们无比珍惜,认真学习,整理和继承的历史遗产。"以史为鉴",在迎接两个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我们多么需要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重振我们民族精神,启迪国人智慧,增强创新之路上的自信心。为此本刊特开辟《科海钩沉》栏目,热烈希望广大地学工作者积极参与这一栏目的写作,传播和讨论,凡与"地学百年"有关并具教育和启示意义的选题,无论主题大小或文字多少,形式不拘,均欢迎来稿。衷心希望这一栏目能成为学会联系、沟通广大会员及同行的又一个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8.
你已经沉睡了36亿年的时光 你的名字已深深刻在我的心上 你总是挺起不屈的身板 巍巍峨峨 总让我满腹的诗情顽强地生长  相似文献   

9.
浅色花岗质岩浆岩出露于世界各地,广泛分布于五个大陆。时间上,至少从晚前寒武纪直至现在都有发育。人们一直认为它是碰撞造山作用的特征。我们将集中讨论两个主要例子:喜玛拉雅浅色花岗岩(多数为中新世)和西欧的海西期浅色花岗岩(主要是石炭纪),利用他们的差别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地体动力环境。共同特征:浅色花岗岩似乎不形成较大规模的岩体,一般不超过几个10km~3,岩体形态通常是一个厚几公里的扁平椭球体。在浅色花岗质组成中,长英质的体积一般超过93%,其中90%以上通常为石英+钾长石+钠长石,因此与细晶花岗质成分十分相似,或者说,在Q-Ab-Or-An四面体图中,它们集中在Q-Ab-Or一边。此外,它们含有的特征矿物(白云母和铝质黑云母  相似文献   

10.
生态系统的研究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要想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需要把地质学结合到这一系统中,尽管地质学所做的工作在整个系统中是很有限的,但他们却为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一点对国土资源管理者和相关科学家是很有价值的。本文提出了两个方法,旨在推动将地质学应用于生态系统的研究。这两个方法是:第一,生态系统与地质结合模型,它主要是以计算机数据库的形式来体现地球物理化学性质怀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第二  相似文献   

11.
林宝玉 《地质论评》1979,25(2):94,75
1979年3月30日至4月11日在英国威尔士州首府加的夫城(Cardiff)由国际地科联(IUGS)地层委员会志留纪地层分会和奥陶—志留系界线工作组联合召开了英国志留系野外现场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12个国家的24名代表。他们均是这两个组织的委员或通讯委员。以穆恩之教授为团长的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匆匆地行走,背负着阳光雨露,背负着春夏秋冬。打桩、立标、测绘、读数、记录,然后扛着仪器继续前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样的动作,既单谓又乏味。灵宝市国土资源局土地与矿产勘查测绘中心主任郭海生从2006年起就干起了这一行当,且乐此不疲,其顽强意志和敬业精神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自1982年起至今,反腐败的呼声不绝于耳.近年来的民意调查中,对腐败问题的愤恨常排在首位.为什么腐败能如此顽强地滋长,甚至出现繁茂之势呢?  相似文献   

14.
吴晔  马亮  念东 《广西地质》2009,(5):35-36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都是脚踩在土地上写成的。 而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善于种地也最乐于种地的族群。会种地的民族,自然对土地看得最重,与土地的纠葛和牵绊也就格外悠远绵长。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所讲述的那样,“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中华人这么喜爱耕种。中华人足迹所到之处,必然地会出现青葱的农田。一个中华人就是一棵树,离不开泥土,而且紧抓着泥土,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质学报》2012,(3):F0003-F0003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以下简称地调院)测绘分院副院长覃文柱、高级工程师熊先源带领6名技术人员前往陌生而神秘的城市——非洲加蓬共和国首都利伯维尔。他们将在首都郊区的热带原始森林里实施为期两个月的加蓬利伯维尔EssAssA地区经济适用住房项目1:500地形图测绘项目。  相似文献   

16.
李艺  周红军 《探矿工程》2017,44(11):1-7
《探矿工程》杂志创刊于1957年10月。60年来,曾两度停刊、复刊,几次变更刊名,几易主办单位,在历届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努力和坚守下,在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和陪伴下,顽强地走过了风雨兼程的60年。她在书写自己60年辉煌历史的同时,也完成了一部记录中国探矿工程技术发展历史的巨著。当前她正面临着来自学科调整、评价体系、新兴媒体等的冲击以及经济方面的压力。展望未来,将继续坚持注重实用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办刊宗旨,继续做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发展的忠实记录者。  相似文献   

17.
我组在研究稀土矿床物质成分的工作中,单矿物分离和矿物定量是两个关键问题。工作已经进行了半年多,矿物定量的方法,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是搞光谱分析的,按分工,矿物定量是属于重砂鑑定的工作,光谱分析与此无关。但是当我想到国家需要我们提供地质资料时,做为完成这项任务的集体中的一员,也感到责任重大,于是我想能不能用光谱分析(它在各种分析方法中速度快成本低)协助他们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究竟怎样才  相似文献   

18.
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于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两个概念进行了详细对比 ,指出他们的异同。指出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 ,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一个延伸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可划分为喀喇昆仑、西昆仑、塔里木等三个地层区和康西瓦、库地等两个缝合带。自震旦纪以来,该区经历了震旦纪—泥盆纪和石炭纪—第四纪两大构造旋回。对应每一旋回,喀喇昆仑地层区和塔里木地层区发育有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碰撞造山两种类型的岩石组合。西昆仑地层区发育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俯冲消减带和碰撞造山等三种类型的岩石组合。康西瓦缝合带是康西瓦洋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和早石炭世—晚侏罗世两次开合后的遗迹,它既是喀喇昆仑和西昆仑两个地层区的分界线,又是羌塘和塔里木两个板块的分界线;库地缝合带则是库地洋经历早石炭世—早二叠世一次开合的遗迹,分割了西昆仑和塔里木这两个地层区。  相似文献   

20.
贵州奥陶纪地层发育完好,化石丰富,分布广泛,地跨扬子、江南两个地层区,是深入研究我国奥陶系的重要地区之一。最早研究贵州北部奥陶系的是乐森(王寻)(1925),在乐氏之后到黔北研究奥陶系的地质学家逐渐增多,他们中有丁文江、黄汲清、王曰伦等。乐、丁先后在遵义十字铺页岩内采集了丰富的三叶虫化石,后经孙云铸(1931)研究,其时代属中奥陶世兰代洛(Llandeilian)期,一些属、种后经卢衍豪(1965、1975)修订。盛莘夫(1939)和刘之远(1940)亦在遵义和桐梓附近研究过奥陶纪地层。在盛、刘之后,尹赞勋和王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