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甘肃北山拾金坡花岗岩特征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国堡 《甘肃地质》2007,16(3):19-25
通过对拾金坡岩体宏观地质特征、岩石矿物学、岩石化学以及地球化学成果的全面分析,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总结了该区金矿的控制因素。区内金成矿主要受岩体和构造控制。岩体是成矿的最主要因素,矿化与岩体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区内大多数金矿床产在拾金坡岩体的边缘。拾金坡复式花岗岩由早期到晚期可分出闪长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共3期岩浆活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为下地壳或上地幔源,属Ⅰ型或同熔型;岩体相对富集轻稀土,δEu值为0.45~0.99。加里东晚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提供了成矿物质,海西早期钾长花岗岩对含矿热液的运移起到了积极作用。处于深处的钾长花岗岩在上升过程中产生了含矿热液,并且在似斑状花岗岩中形成了一系列断层,这些断层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空间。海西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不但为含金热液在二长花岗岩中的上升运移开辟了通道,而且为金矿化提供了热源,在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陕西凤县金矿类型与金的预富集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怀奎 《黄金地质》2001,7(1):73-78
陕西凤县地区金矿主要有蚀变岩与石英脉型。地层预富集是金矿形成的物质基础;岩体为金矿形成提供了Au源,而且沿构造蚀变带提供了热源,是Au活化成矿的一个重要条件;多期次热液沿构造破碎带进行交代改造形成蚀变预富集,是金矿成矿的关键。庞家河成矿模式为层预富集+蚀变预富集+后期多次热液交代富集成矿;佐家庄成矿模式为岩体(脉)预富集+构造蚀变预富集+多种热液叠加成矿。NNW向断裂带是寻找蚀变岩型金矿的主要标志;印支期与华力西期花岗岩-闪长岩带的内外接触带是寻找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的主要构造带;金的预富集带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紧靠商丹大断裂南侧续分布的残余存小岩块旁侧都发现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郝泉沟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照志 《甘肃地质》1999,(Z1):78-81
郝泉沟金矿二云斜长花岗岩岩体内节理、断裂构造发育,划分为成矿前及成矿期构造。控矿构造主要是NNE向断裂构造,具双重结构面特征,金矿体严格受其控制。它们是由花岗岩的原生破裂构造(成矿前构造)经多期次多阶段构造运动、热液运移演化而成。通过对成矿机制、蚀变岩体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探部探矿应以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为主  相似文献   

4.
郝泉沟金矿二云斜长花岗岩岩体内节理、断裂构造发育,划分为成矿前及成矿期构造。控矿构造主要是NNE向断裂构造,具双重结构面特征,金矿体严格受其控制。它们是由花岗岩的原生破裂构造(成矿前构造)经多期次多阶段构造运动、热液运移演化而成。通过对成矿机制、蚀变岩体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探部探矿应以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为主  相似文献   

5.
胶东型金矿是与壳源重熔形成的层状岩浆活动和壳幔混合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床,由于成矿时所处构造位置和容矿构造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类型,涵盖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等胶东地区所有金矿床类型。玲珑花岗岩是壳源物质长期处于高温高压下且熔融形成的多物质来源层状岩体,其析出的高温碱性热液溶解金等成矿物质形成初始含矿热液。岩体抬升过程中在其边部往往容易形成拆离带,在岩体中形成脆性断裂构造,均为成矿结构面。后期壳幔混合成因的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侵入于玲珑层状花岗岩中并一起隆升,使郭家岭花岗闪长岩附近区域的成矿结构面进一步扩大,矿液浓度进一步增大,当上升到特定深度时形成金矿体。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共同构成成矿地质体,重熔的玲珑层状岩体是成矿基础地质体,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加强了金矿的成矿作用。该认识对开辟胶东新的找矿思路和找矿靶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据此初步预测新的大型拆离带是金矿集中成矿区域,可能成为将来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矿集区。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岩浆活动与铜、金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超 《地质与勘探》2013,49(2):224-235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岩浆岩分布广泛,以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晚期为主。加里东期侵入岩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斜长花岗岩为主;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为主。经研究发现,铜矿化多与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有关;金矿化多与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及黑云母花岗岩有关;铜、金矿床(点)均产于岩体内或其外接触带的火山岩中,暗示铜、金矿(点)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区铜、金矿化主要受华力西晚期岩浆活动控制。通过对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的讨论及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指出本区具备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李树才 《地质与勘探》2015,51(3):432-440
位于黑龙江省东安-汤旺河地区的东安式、团结沟式浅成低温热液型金成矿作用与早白垩世次流纹岩(隐爆角砾岩)-花岗斑岩(碱长花岗岩)构成的火山-侵入杂岩体密切相关。区内翠宏山矽卡岩-热液充填型铁铅锌多金属矿和霍吉河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二长花岗(斑)岩体的精准年龄(186~199Ma),与小兴安岭东南鹿鸣斑岩型钼矿、小西林矽卡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的成矿二长花岗(斑)岩体年龄(180~207Ma)之间具很好的耦合性,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印支晚期。结合近期逊克翠中铁矿、高松山金矿和高岗山钼矿等的勘查进展,初步梳理了区域中生代岩浆作用与金钼铁等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以及制约找矿突破的一些地质问题,提出了钼铁铅锌矿勘查以印支晚期-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岩基体成矿,金矿勘查以燕山晚期火山-侵入杂岩体及火山机构成矿的找矿思路和今后的找矿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岩浆型金矿中,花岗岩型金矿一直被人们放在首要的位置,而闪长岩与金矿的关系却为人忽视。然而,金矿与闪长岩类关系却极为密切。文中以吉林夹皮沟、胶东招掖成矿带、锦西水泉、敖汉撰山子、北票砂金沟、二道沟等典型金矿实例予以剖析和阐明。空间上,金矿产于闪长岩体内部及接触带,或者与闪长岩类脉岩相互交织;时间上,金矿成矿与闪长岩类同期或稍晚。另一方面,借助于金矿与岩浆岩同源性的事实,文章认为金矿与闪长岩类为同源岩浆不同阶段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矿的岩浆成矿机理。并且指出金可以在花岗岩类、闪长岩类内部形成独立的矿床,而在基性、超基性岩中只能以伴生金形式产出。  相似文献   

9.
丁宁  陈芳  汤诚 《安徽地质》2023,(3):193-197
皖南地区北接长江中下游铜铁金成矿带,南临赣东北德兴铜、金矿集区,区内出露的燕山期岩浆岩与成矿较密切,岩性以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为主,矿床成因主要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岩浆热液型、低温热液型、构造蚀变岩型5种类型,可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岩浆成矿具有专属性特征,铜、钼矿主要与同熔型花岗闪长岩有关;钨矿主要与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金多金属矿与燕山期中酸性岩体有一定的联系,银多金属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晋东北燕山期岩浆活动受区域性构造控制,具有北东成带,带内成区的分布规律,时间上可划分为150~160Ma、130~140Ma和85~127Ma三个高峰期。岩浆岩可划分为以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中细粒-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和以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为主体的两大岩石组合,后者与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关系密切。主要岩浆岩为过铝质碱性岩类,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亲和性;成因上属于I型,具同源演化关系。其形成可能与华北板块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所引发的壳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相对应,区域金多金属成矿也具有集中分布和多期成矿的特点。在类型上,主要包括斑岩型Mo-Au矿床、矽卡岩-热液脉型Au、Fe矿床和爆破角砾岩-热液石英脉型Au或Cu-Ag,Ag-Pb-Zn等矿床。有时在同一个成矿集中区内可见有多型一体的复杂组合,并在空间上具有明确的元素分带关系;在时间上,150~160Ma,主要与(二长)闪长岩或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有关,形成以钼-金为主的矿化;130~140Ma,主要与石英闪长岩、石英斑岩等有关,形成大规模金矿化;85~127Ma,主要与花岗斑岩、石英斑岩、隐爆角砾岩等相关,形成了强烈的银多金属矿化。不同类型矿床成矿热液主要源自相关的岩浆体系。华北板块中生代发生区域性构造体制转折,岩石圈大规模减薄及在此背景下发生的陆内造山作用是区域大规模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重要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赋存于花岗岩中的金矿床在我国金矿资源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并形成我国独具特色的金矿类型。我国含金花岗岩的时代,绝大多数为燕山期,其次是华力西-印支期及加里东期;含金花岗岩体分布广泛,特别集中出露在中朝板块东缘的胶东地体内和北缘广大地区,在北方陆壳增生区及华南扬子板块内亦有分布;研究表明,含金花岗岩类以Ⅰ型花岗岩为主,其次是A型和S型;在同一地区含金花岗岩的金丰度明显高于不含金花岗岩。  相似文献   

12.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广泛分布太古宙绿岩带 ,同时也是我国中生代岩浆活动最发育的地区。中生代强烈的陆内造山运动 ,对区内早期的绿岩带和其中的金及金矿床进行强烈的活化改造 ,形成壳源深熔花岗岩和有关的再生型金矿床。文中详细论述了区内与壳源深熔花岗岩有关的绿岩带再生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花岗岩和金矿床与太古宙绿岩带密切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 ,并讨论了金矿的成矿模式。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是造山带的产物 ,岩石富碱质、属钙碱性系列 ,形成深度较浅 ,塑性流变弱 ,常具似斑状结构 ,岩体常为多期次侵入 ,岩性多样 ,分异好 ,岩脉发育。硫、铅同位素组成显示花岗岩、金矿床和绿岩带具有亲缘关系。成矿流体富氯和富硫 ,盐度变化较大。金矿床形成在燕山早、中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桐柏-商城地区金矿床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产于含碳泥质变质岩系中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产于花岗岩中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剪切带型主矿床,并分别论述了各类型主矿床特征及成矿条件。指出含碳泥质陆屑碎屑-碳酸盐岩夹火山沉积合金建造是区内主要含金建造,它为金矿成矿提供物质来源,金矿找矿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这套合金建造的分布地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矿床成矿时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文 《地质与资源》1994,3(3):161-168
本文以夹皮沟、辽宁、冀东、张家口、小秦岭、胶东、湘西、粤西-海南、三江、北疆和台湾等重要金矿比集中区为例,讨论了我国不同地区某些典型金矿床的成矿年龄,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我国不同地质时期金矿床的分布特征、矿床类型和成矿环境。在金矿成矿历史上存在一老(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一新(中新生代)两个成矿高峰时期,前者以形成绿岩建造金矿床为特征,后者则以发育花岗岩建造金矿床为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年龄老,矿床定位年龄新",即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继承性是中国金矿床最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化学分析,研究了黑龙江晨明地区跃进村岩体和云头砬子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形成环境。结果表明,跃进村岩体和云头砬子岩体的年龄分别为213±3 Ma和209±3 Ma,属于晚三叠世中期岩体。跃进村岩体岩性以石英二长岩为主,属于准铝质、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略亏损,属于I型花岗岩。云头砬子岩体岩性以碱长花岗岩为主,属于准铝质、碱性系列,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略亏损,属于A型花岗岩。两个岩体可能形成于海西—印支期造山带的造山隆起至后造山伸展环境的转换期。  相似文献   

16.
东秦岭两类花岗岩与两个金矿系列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卢欣祥 《地质论评》1994,40(5):418-428
本文根据东秦岭地区花岗岩金矿的特征,全面地探讨了花岗岩与金矿化的关系,将东秦岭地区与花岩有关的金矿床分为深源浅成型花岗岩金矿系列和浅源深成型花岗岩金矿系列。不同成因系列的花岗岩与金矿的关系完全不同。文中还简要地阐述了与两个系列金矿有关的花岗岩的地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7.
玲珑花岗岩的成因演化及其与鲁东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桑隆康  游振东 《地球科学》1992,17(5):521-529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测试金厂峪金矿区1080个样品的基础上,统计出各类岩石的金丰度,其与地壳中的金丰度值相当。金矿床矿石的硫、铅、碳、氧同位素值与脉岩和花岗岩相近,而与围岩斜长角闪岩有别,因子分析结果也表明矿与脉岩、花岗岩位于同一组,显示三者具有地球化学的亲缘性。与其他岩浆热液金矿床相比,金厂峪金矿床具岩浆热液金矿床成矿元素组合特征。据此确定金厂峪金矿的成矿物质来自于与花岗岩同源的岩浆。  相似文献   

19.
辽东南地区中生代受到三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且各具特色:①三叠纪的印支运动以形成东西向构造线及较多的"S"型花岗岩为特征;②侏罗纪的早燕山运动以近东西向挤压为主,在辽南地区以形成线理走向为北西西向的推覆构造为特征;③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的晚燕山运动产生大量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同时发生了强烈的左行走滑。上述三期构造运动对金矿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影响,三个时期均有一定规模的金矿化作用,金矿化的主要时期是在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20.
黔西南和黔东南是贵州的两个主要产金地区,大部分金矿都产于浊积岩中。但黔西南的金矿主要是含金蚀变岩型(或称卡林型、微细浸染型),以不可见金为主;黔东南的金矿却是含金石英脉型,以明金为主。这两种金矿都产在造山带,赋矿围岩是浊积岩,区内岩浆侵入作用不显著,成矿受背斜与断裂控制,成矿温度不高,矿石物质成分基本一致。研究表明,产生不同类型矿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黔东南地区的容矿岩石是浅变质的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很少;而黔西南地区是未变质的富钙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多。前者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后者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