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碧学校滑坡处于沉积碎屑岩与侵入岩接触带上,属中层中型土质滑坡,由工程开挖形成高陡临空面、持续降雨诱发,表现出较明显的牵引式滑坡特征。为消除滑坡隐患,对滑坡进行了勘察、设计及工程治理。滑坡工程治理设计主要依据滑坡特征及破坏模式,结合在建徐碧学校规划设计,滑坡前缘采取抗滑桩支挡措施,中后部采取削方减载形成宽平台,后缘采取放坡+坡面防护+排水综合治理方案,滑坡治理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福建省相关类型滑坡防治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2.
削方减载因其方法简单、施工方便和抗滑效果良好,已成为常用的滑坡治理措施之一,但削方位置的不同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差异较大。为了直观说明这种影响,借鉴结构力学中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概念,以削方减载位置的不同作为可变荷载,以每次削方减载情况下对应的稳定系数作为影响量,建立相应的滑坡削方减载影响线计算分析方法,并根据稳定系数的大小,结合工程实际,确定最优的滑坡削方减载位置。最后以某滑坡为实例,对其不同位置情况下的削方减载对应的稳定系数进行了统计,根据稳定系数的大小,结合坡体情况,直观地给出了最优的卸载位置,为合理和科学地进行坡体削方减载提供了依据。该方法计算原理简单,结果清晰直观,可对同类滑坡治理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成都第二绕城高速K51+400~700段以开挖路堑方式通过,在2013年06~07月间的多次连续强降雨后,路堑边坡发生沿基岩滑动的推移式滑坡变形。通过现场调查及地质分析,确定了降雨、前缘减载作用为本次滑动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坡体后缘减载、前缘抗滑桩及挡土墙支挡、地表截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为今后线路工程路堑边坡滑坡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红砂坡滑坡通过勘察、设计、治理、监测“一条龙”的灾害治理方法,实施“以抗滑锚固桩为主,卸荷减载,地表排水、降水为辅”的综合方案,并通过红砂坡滑坡治理论证了对正在滑动的或处于蠕动阶段的滑坡,首先进行卸荷减载,使滑体趋于基本稳定,再实施抗滑桩工程使滑体处于稳定状态,即“先治稳,后治根”的治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张家铭  林峰  路为  刘俊  李宗长 《岩土力学》2006,27(Z2):413-416
通过对朝阳坡滑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在室内外试验及破坏形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滑坡滑动的成因。分析表明,特定的地形、地质条件是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对该滑坡现有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滑坡进行整坡、削坡减载、分级支挡、局部反压、排水等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肃天水红旗山黄土滑坡群成因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水市位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区内活动断裂发育,历史上强震频发,诱发了大量黄土滑坡。基于对天水市北山地震滑坡群的野外调查,研究了地震滑坡变形破坏特征;以红旗山滑坡群为典型案例,结合室内测试结果,剖析了红旗山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利用FLAC3D模拟分析了现今红旗山滑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天水北山滑坡群由地震作用诱发;红旗山滑坡包含两个主滑动带,历史上经历了3期以上变形活动,演化过程复杂,属地震-降雨耦合型滑坡。现今红旗山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相对稳定,如遇强震作用将造成坡体内部塑性区贯通,斜坡顶部岩土体将发生滑移。这一研究成果可为潜在强震区地震滑坡的变形机理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福高速公路尤溪段K201滑坡是在持续暴雨影响下引起前缘老滑坡复活,并牵引扩大发展,形成高速公路路基坡体变形破坏的岩石滑坡;经滑坡后部刷方减载的应急抢险措施有效控制了滑坡变形快速发展的趋势,并通过路面裂缝位移监测评价了应急减载的工程效果;深部位移监测成果确定了滑面的确切位置,监控了滑坡的发展趋势;滑带强度指标的反演分析和滑坡的稳定性计算进一步揭示滑坡经应急减载后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在暴雨期不利工况条件下,仍存在变形恢复和失稳破坏的可能;通过多方案计算比较和论证分析,确定了路肩锚桩加固的根治工程对策,并经过一年的工后坡体深部位移监测证明了该治理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莲河村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莲河村山体特殊的地质背景及居民人工开挖坡角,在莲河村"村村通"公路东北形成两个规模不等的小型滑坡,直接威胁坡底多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地质灾害勘查,分析了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建立了滑坡的概化模型,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了稳定性的定量评价,天然状态下,两个滑坡均处于欠稳定状态,但在暴雨久雨的条件下,滑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为此,提出了对Ⅰ号滑坡采用坡脚抗滑桩阻滑,后缘削坡减载和前缘回填反压、Ⅱ号滑坡采用坡脚修建挡土墙,滑坡外围修建截、排水沟,滑坡前缘回填压脚的科学安全又经济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路线滑坡灾害普遍存在。根据陕西省某高速公路滑坡的工程地质特性、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滑坡形成的机制,指出其属于牵引式滑坡。通过稳定性计算可知,在天然情况下,滑坡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由于滑坡坡区处在地震7度区内,因此滑坡的整治要考虑地震的影响,其抗滑安全系数选取1.10。在分析成因机制和卸载后滑坡体设计推力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削方减载、滑坡体后壁加固、设置截排水沟和坡面整修、绿化等整治措施,为此类滑坡整治对策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双井路滑坡勘查资料分析基础上,从双井路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气象因素及遭受的人为因素特点,介绍了滑坡(地质灾害)体的地质结构,形成原因。认为该滑坡所在区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是滑坡形成的背景条件,乡镇居民建房大规模切坡是导致该滑坡发生的人为因素,长时间集中性暴雨是滑坡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并依据该滑坡的危险性大,提出采用削坡减载+重力式挡墙与修建地表截、排水系统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特大型滑坡通过综合治理,滑坡整体稳定性已得到保证,但抗滑桩前的坡体在暴雨天气下,发生了局部垮塌,对滑坡整体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在对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滑坡桩前不稳定斜坡的整体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局部不稳定斜坡作出了评价,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以抗滑支挡、削坡减载和地表排水相结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安顺关脚电站厂区后坡,系一间歇性古滑坡,因压力管道明槽开挖增加新的临空面及工程弃碴堆放欠妥,遇1991年汛期短时间内特大降雨量的影响,导致古滑坡复活,毁坏了压力钢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了制止滑坡的活动,保证已成建筑物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在对滑坡进行了稳定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多种工程治理手段,诸如滑坡减载、排水明沟及盲沟、抗滑挡土墙、抗滑桩、坡面整治及绿化等。经过4年多的观察及1992年7月17日厂房三机联合满载甩负荷试验的检验证明,滑坡工程治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福建周宁县马头山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滑坡的形态、滑面滑床特征和变形特征以及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营力对该滑坡的影响,并对滑坡的形成过程和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形成过程及机理为:开挖-滑带土浸水软化、抗剪强度降低或丧失-坡面、坡顶开裂和坡脚剪切破坏-剪切破坏区向上发展与后缘张裂隙贯通-滑面贯通、滑坡产生。根据定量分析计算,在连续降雨或暴雨条件下,该滑坡整体超过临界稳定状态而处于不稳定状态,滑坡可能继续失稳破坏。根据滑坡特征,提出了采取削坡减载、排水及坡面防护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西南山区某机场高填方边坡在雨季结束后不久产生了变形。通过现场调查,坡体后部土面区出现了三条拉张裂缝,左右侧界也有明显变形迹象,坡脚五级马道水沟挤压变形严重,坡脚挡墙产生一小段垮塌变形。通过地表宏观变形判断坡体处于挤压变形阶段。对此段填方体滑坡及时实施了应急变形监测与工程地质勘察。通过地表变形监测曲线分析,由于错过了初始变形阶段的监测,该滑坡变形一开始就处于等速变形阶段。该滑坡在抗滑桩开挖过程中,变形明显加剧。坡体变形进入加速阶段后,变形速率及变形加速度较等速变形阶段成倍增加。在变形进入临界状态前,及时实施了坡体后部刷方减载,坡脚堆载反压的应急治理措施。应急治理措施实施后,坡体变形速率迅速减小,为永久治理工程的实施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6,(1)
由于府谷某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坡脚开挖诱发老滑坡复活,对坡脚的道路和保障性住房造成严重威胁。通过收集资料,结合现场调查,查明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影响该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利用传递系数法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提出分级削坡减载、抗滑桩支挡加固、坡面防护、排水等多项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于浅层富水性滑坡的有效治理,疏干、引排滑坡体内的地下水十分关键。探究治理浅层富水滑坡可行有效、造价节约的工程治理联合措施,以期为类似滑坡治理工程实践提供参考。结合曹家咀滑坡治理工程实例,讨论支撑盲沟的相关设计问题(适用条件、布置位置及间距、结构形式及断面尺寸等);提出"支撑盲沟+抗滑桩"联合措施设计计算方法、设计流程;比较联合措施与抗滑桩单一支挡措施,前者有利于减小抗滑桩桩身截面强度。采用"支撑盲沟+抗滑桩"联合措施治理浅层富水滑坡可兼顾"抗滑与治水"的治理目标,技术可行、造价节约、施工快捷,滑坡支挡和坡体地下水的疏干、引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汪美华  李勇  裴叶青 《地质通报》2023,(Z1):460-468
2018年8月24日,甘肃省临夏县韩集镇北山出现明显裂缝、局部下滑并形成滑坡群,紧邻坡脚和坡体上的房屋、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滑坡群在降雨、地震等影响下存在继续滑动的可能,对集镇和省道交通安全具有潜在威胁,因此开展滑坡群稳定性评价十分迫切。采用野外调查、极限平衡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北山滑坡群的各次级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系统评价,认为连续降雨或强降雨是造成北山出现大面积变形和形成多个次级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滑坡区地形、坡体结构和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为滑坡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应用GeoStudio软件对滑坡群不同块体进行定量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自重工况下,滑坡群稳定性较好;在降雨工况下,除H10滑坡外,其余次级滑坡均可能进一步失稳破坏;若区内受到超越其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作用,滑坡群稳定系数将迅速降低,各次级滑坡均可能出现快速失稳现象。根据滑坡群不同次级滑坡的变形特点和成灾模式,建议有针对性地采取坡脚挡土墙、削坡减载、锚杆框架、截排水渠、吊沟及排水抗滑设计等综合治理措施。为保证滑坡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建筑及交通安全,应加强滑坡群风险管控,在滑坡治理前需加强监测预警,动态掌握滑体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库岸滑坡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现场踏勘调研,根据滑坡的环境地质条件,详细探讨了该库岸滑坡的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并重点分析了滑坡失稳的影响因素。建立滑坡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理论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在天然状况下是稳定的,库水位上升至正常蓄水位时将超过滑坡前缘高程,滑坡安全系数降低,不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安全系数的要求,在考虑降雨入渗、库水位骤降时,滑坡进一步趋于危险;在考虑蓄水+地震工况时,库岸滑坡有失稳的可能。据此提出了削坡减载治理措施,治理后滑坡在各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的要求,研究成果对滑坡的治理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20,(2)
以伊宁县卡拉亚尕奇乡移民搬迁新址东侧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区孕灾环境的角度出发,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工程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五处滑坡在自重工况及自重+地震工况下整体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工况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HP5滑坡在三种工况下滑坡整体均处于稳定状态;提出了排水+格构锚固+刷方减载+排导槽综合防治方案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20.
陇南地区是甘肃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充分研究区域自然地质环境资料基础上,根据两当县显龙清真寺滑坡的野外调查及勘察成果资料,采用折线滑动面分析方法对滑坡在重力、降雨及地震等情况下的稳定性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基于滑坡稳定性计算成果提出"抗滑+桩后反压+坡面截排水+坡面防护"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工程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