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来西亚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及其动力学成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为一典型的右旋走滑构造形式,是沿近东西向F断裂(PDZ)发育特征的负花状构造或郁金香构造,并构成走滑伸展双重构造。Luconia陆块与巽他克拉通的碰撞及卢帕断裂的走滑是Punda走滑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成因。同时,利用Riedel单剪模式和走滑次级构造逐级配套模式可以合理地解释Punda走滑断裂的构造形式。  相似文献   

2.
陕西旬北浅变质岩区的大型层滑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着重探讨陕西西旬北地区志留系和泥盆系浅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发现这两套地层在构造式要上有明显的差异,它们存在着大型的顺层滑动构造-层滑构造,层滑构造面上下的两套地层是相对独立的构造变形单元。  相似文献   

3.
桑树坪煤矿3号煤层层滑构造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桑树坪煤矿3号煤层中揭露的层滑构造为基础,分析了3号煤层中层滑构造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对煤矿生产的影响,探讨了该区层滑构造形成的主要机理,指出了层滑构造的发育部位和主要滑动方向。  相似文献   

4.
南堡凹陷构造样式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堡凹陷在新生代沉积盖层内有伸展和走滑两个独立的构造体系,在深层次可能又隶属同一构造带,它们相互作用和叠加,形成伸展构造、走滑构造、底辟构造和复合构造等四种局部构造样式。凹陷的基本构造格局和形成演化主要由伸展构造控制;走滑性质则影响凹陷内部构造展布,并对断块不均衡伸展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庐山地区典型构造样式-走滑剪切构造和伸展剥离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进行分析,总结了“旋转走滑-侧向拉伸构造”的复合模型,探讨了其在地壳演化进程中的运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走滑构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构造形式,具有三维空间特征,研究走滑构造一直是一个难点。实际上,拉张构造和推覆构造中都可以存在走滑分量,而具有走滑分量的构造样式极具油气成藏的特性,因此研究构造是否具有走滑特征对寻找潜在油气藏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浅6井区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总结对该区走滑构造在地震剖面上的展布特征和研究思路,试图找到一套研究走滑构造空间展布的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燎原井田已采区所揭露的层滑构造为基础,总结了该井田层滑构造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2#,3#煤层中层滑构造的差异性及其造成这种差异的的主要地质因素,并对层滑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两种构造系统及其成因解释   总被引:47,自引:6,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漆家福 《中国地质》2004,31(1):15-22
渤海湾古近纪盆地可以划分为3个裂陷带和1个裂陷区,都分布在上地幔隆起部位。盆地构造变形可以分为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两个相对独立、相互关联的新生代构造系统。伸展卡句造由不同尺度的伸展断层和与伸展断层垂直或斜交的变换断层构成连锁断层系统,在盆地区具有分散的透人性特点,并控制着古近纪断陷的分布和演化。在伸展构造变形基础上叠加了3条北北东向—北东向右旋走滑断裂(带),后者及其伴生构造组成盆地中的呈带状展布的新生代走滑构造系统。伸展构造是一种“水平层状的”薄皮构造。正断层向深部收敛或终止于中地壳内的拆离断层面上。走滑构造是一种“垂直带状的”厚皮构造。浅层的走滑断层以多种方式并入到深断裂带中。这两种构造系统是盆地区新生代时期主动裂陷和被动裂陷两种作用机制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刘细元 《华北地质》2003,26(4):233-240
江西萍乡地区位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两大构造单元对接带的西段。自中生代以来,北部形成了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南部形成了复杂的滑覆构造,铸成了本区北推、南滑的构造格局。通过调研发现,许多推、滑覆体之下掩覆了大片含煤岩系,为寻找隐伏煤田带来了新的希望,南、北构造“交汇带”也是钴多金属矿床较理想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
武功山岩浆热穹窿伸展滑覆构造是在加里东期褶皱基底上发育而成,其构造形迹在时空组合结构上规律有序,具垂向分层、横向分带的特点,是华南地区典型的岩浆热穹窿伸展滑覆构造。  相似文献   

11.
辽河盆地走滑构造特征与油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走滑构造普遍存在于盆地构造体系之中,是寻找油气藏的一种重要构造样式。本文重点阐述了走滑构造的特征,指出辽河盆地的走滑构造在平面上表现为雁列褶皱构造,走滑断裂的发育具有平直性和分段性的特点,并可见断裂错开褶皱构造和火山岩体。走滑构造在剖面上花状构造发育较明显,钻井岩心中走滑运动形迹清楚;构造物理模拟实验也证明走滑运动的存在,并已产生作用。研究进一步指出走滑作用可形成各种类型的圈闭,且有利于储集层的发育,与油气密切相关,利于油气的聚集和成藏。  相似文献   

12.
渭北煤田小型层滑构造的成因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渭北煤矿区大量实际调查为基础,系统总结了层滑结构的发育类型,阐述了层滑构造的发育规律,从运动学动力学角度提出了典型层滑构造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疆塔里木盆地构造样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复合叠加的大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构造样式,笔者从形成盆地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出发,将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样式划分为压缩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和走滑构造样式三种基本类型,再根据构造的卷入程度,进一步划分为基底卷往型和盖层滑脱型两种类型,同时讨论了由于构造背景转化而形成的反转构造。  相似文献   

14.
层滑构造煤岩体微观特征及其应力应变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琚宜文  姜波  王桂梁  胡超 《地质科学》2004,39(1):50-62,91,T001,T002
层滑构造在煤层及其顶、底板间普遍发育,它对地质勘探、煤矿生产、矿井工程灾害防治以及煤层气的开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淮北煤田海孜煤矿为例,在研究宏观层滑构造带组合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层滑构造的微观特征和形成机理。构造煤是层滑引起的煤层流变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通过对构造煤与构造岩的微观特征测试,发现层滑运动除了产生脆性变形外,还产生较强烈的塑性变形。利用煤镜质组光率体各向异性和构造岩组构,结合层滑构造的实测数据进行了煤岩体应力、有限应变分析。结果表明:层滑构造以顺层剪切为主,煤层受力的主要方向为NW-SE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赣中峡江地区1:5万新干图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综合研究。作者首次在该区提出了泥盆纪地层为外来体的观点,认为是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泥盆系由NW向SE推覆,燕山晚期再向SE伸展滑脱。江西北部和南部均有EW,NNE推,滑覆构造存在的报道,资料较多,但对赣中很少见有报道,此次峡江地区推,滑覆构造的发现和确定。对认识赣南与赣北NNE向推,滑覆构造的联系乃至全区整体认识,在地质构造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详实的野外第一性资料,着重阐述了其推,滑覆构造特征,并分析了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云南永胜宝坪滑覆构造聚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对云南永胜宝坪矿床构造地质填图、同构造石英脉及含铜石英脉型矿石的热活化法ESR定年研究,结合区域地层接触关系、构造及其年代学等结果,发现宝坪矿床受控于程海逆冲断裂上盘发育的滑覆构造,主要成矿作用的发生及滑覆构造的形成与整个盐源—丽江构造带于喜马拉雅早中期陆内褶皱造山同时发生,工业矿体的形成主要与同构造地下含铜热水活动有关。经勘查证实,矿化严格受滑覆构造控制,并具明显分带性:与深部构造岩浆带联通的后部张性断裂带构成导矿构造,伴脉状矿化;平卧叠褶的软、硬岩层互层系组成的中部和前部带,因缓倾顺层剥离剪切糜棱岩发育,构成多级次屏蔽—容矿构造,赋存层状、似层状主矿体。  相似文献   

17.
走滑构造及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地质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吴福元  葛文春 《世界地质》1994,13(1):105-112
走滑构造及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地质研究的意义吴福元,葛文春,孙德有(地球科学系)随着国际上70年代推覆构造热,80年代伸展构造热之后,人们推测90年代将是走滑构造(strike-sliptectonics)研究的10年,然而在板块构造学说提出近30年后的...  相似文献   

18.
李宗发 《贵州地质》1997,14(3):218-227
研究区伸展滑覆构造属扬子陆块盖层薄皮构造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伸展滑覆构造的几何主运动学特征外,还采用构造岩组分析和平衡剖面方面对其动力学背景,运动状态和过程进行了讨论,从宏观到微观分析研究后认为;燕山早期,受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的斜向俯冲挤压,本区发生褶皱造山并伴随由SE向NW运动的逆冲推覆,形成由钟南,沿河断层 后展式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燕山晚期,板块南移,地壳拉伸变薄,沿河断层上下盘岩片先后河F  相似文献   

19.
煤层层滑构造会引发煤层性质变化,进而影响煤矿安全开采。为此基于层滑构造发育的地质特征,应用反射波运动学以及动力学研究方法,对煤矿已揭露地质信息与地震剖面进行对比,研究煤层层滑构造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分析层滑构造在不同地震属性下弹性波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立不同地震信息响应特征与层滑构造之间的关系。基于层滑构造所引发的煤层变化及地震响应变化规律,利用多信息融合技术解释区域内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划分构造煤发育带,进而圈定层滑构造区域。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变形特征研究对探讨阿尔金构造带新生代的活动特征及阿尔金构造带与西昆仑构造带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球物理和沉积学资料,探讨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新生代变形及演化特征。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受西昆仑构造带、阿尔金构造带和车尔臣断裂带的控制,且变形由西向东减弱。西南部的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受西昆仑向北冲断作用控制的冲断构造;东南部为受阿尔金断层走滑作用控制的走滑-冲断构造;而北部则为受车尔臣断层走滑作用控制的基底卷入走滑-冲断构造。中新世,盆地东南缘受西昆仑构造带大规模的冲断活动影响,导致民丰山前盆地挠曲沉降和冲断层发育,而车尔臣断裂仅有微弱活动;上新世开始,构造变形扩展到整个研究区,不仅西昆仑构造带和车尔臣断裂带表现出强烈变形,而且阿尔金断层走滑作用强烈,导致北侧次级断层的强烈走滑冲断作用和若羌山前挤压挠曲盆地的形成。新生代时期,西昆仑构造带北向冲断作用要早于阿尔金构造带的走滑变形,阿尔金构造带的走滑作用对西昆仑构造带北向冲断构造有强烈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