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对2004—2012年山东省17个地市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借助Arc GIS 10.0探讨了耦合协调类型的空间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旅游、经济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绝大部分地市环境效益下降,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明显受到生态环境制约;2山东省基础环境质量较好,对旅游、经济活动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但不合理的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使山东省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停滞在初级协调的较低水平上;3 2004—2012年,山东省各地市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演化过程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区域整体性和地区差异性,即在整体上是上升的,耦合协调水平自西向东逐级上升,在空间上形成三级阶梯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耕地和粮食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李茂 《地理科学进展》2002,21(2):163-172
收集整理 1 949~ 1 999年河南省耕地、人口、粮食和复种指数等资料 ,定量分析耕地的数量变化、质量状况和耕地减少的形式 ,用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人口变化趋势 ,对粮食生产与其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分析 ,提出外延式和内涵式开发耕地资源增产粮食的途径 ,对粮食单产和耕地复种指数进行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及旅游空间结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7地市为研究单元,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2000-2007年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并对旅游经济差异进行了分解.研究表明: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较大,但有缩小的趋势;国际旅游区域差异大于国内旅游区域差异,三大地区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构建了"两核、两带和四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并提出了促进山东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举措:加快培育青岛和济南两大旅游核心城市,打造黄金海岸和山水圣人旅游发展带,构筑大运河和水浒文化、沂蒙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区、黄河三角洲自然生态旅游区、齐文化旅游"四大旅游区"的旅游空间结构,有助于实现三大区域旅游经济的相对均衡协调发展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4.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结合新的海洋经济核算标准,深入分析了山东省海陆产业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山东省地区经济与陆地产业关联度高于海洋产业;海洋第一产业与陆地经济、陆地第一产业、陆地第三产业联系较弱,海洋第三产业与陆地第二产业联系较弱;山东省陆地经济与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联系较弱。提出要以海岸带为纽带优化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布局,加强海陆产业内部的产业链对接,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海陆产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变异系数法构建旅游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同时构建旅游经济贡献率模型、旅游化水平与旅游经济贡献率错位指数模型,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市域旅游化水平、旅游经济贡献率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山东省17个地级市旅游化水平、旅游经济贡献率市际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旅游化水平与资源禀赋条件密切相关,山东省旅游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在沿海地区和陆域腹地数量分布较为均衡;沿海地区旅游经济贡献率市际差异明显高于内陆腹地,少数高旅游经济贡献率的城市带动提升了山东省整体旅游经济贡献率;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化水平与旅游经济贡献率之间均存在错位关系,依据错位方向和错位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正向强错位、正向弱错位、负向弱错位和负向强错位4种类型,分析每种错位类型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促进旅游化水平和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疆区域基础设施与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新疆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基础设施与经济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揭示出新疆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耦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耦合机制,并分别从时空角度分析耦合度的时序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各要素之间的耦合是复杂的,总体上表现在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反馈作用和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两个方面。通过关联度计算遴选出作用于经济的10项基础设施指标和影响基础设施的6项经济指标,它们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系统交互耦合的机制;(2)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与人均GDP的关联性最强,进一步建立作用关系模型,得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基本建设投入对人均GDP的弹性为0.264。(3)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且空间各异,根据耦合度大小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将新疆15个地州市划分为经济发展超前型、趋近协调型、同步协调型和低水平耦合型等4种类型,总体而言以同步协调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化与非农化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非农经济发展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定量揭示了经济非农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动态联系,并对我国城镇化水平、动力结构、测度指标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旅游城镇化已成为区域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区域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2007-2019年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京津冀城市群旅游城镇化发展进程,通过绘制折线图、雷达图和箱线图表征其时序演进特征,借助标准差椭圆、立体趋势面和核密度估计方法辨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探寻其关键影响因素。结论如下:2007-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旅游城镇化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虽偶有起伏但较多城市向中高水平集聚,空间上大体呈不均衡分布态势、差异较显著,最终形成西北强势、南部次之、中部弱势的分布格局;京津冀城市群各市旅游城镇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最后基于发展战略协同性、差异性和前瞻性原则,为京津冀城市群旅游城镇化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毕其格  宝音  李百岁 《地理研究》2007,26(5):995-1004
本文在建立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揭示了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主要因素及耦合关系,并从时空角度对耦合度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系统要素耦合的机制复杂,而且关系密切;耦合度空间分布呈现与人口规模相反的规律,全区可划分为协调、磨合、拮抗和低水平耦合等4种类型。总体而言,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空间分布基本以拮抗类型为主、低水平耦合次之,与1990年相比,2000年的耦合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耦合度时序变动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波动性。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风险社会”时期。为了保障国家、地区及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外许多行业已应用风险管理这一新视角来研究传统的安全及灾害管理问题。旅游地风险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也是近年来国内旅游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深入考虑风险评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借助于灰色系统理论和风险评估理论,建立了经过层次分析法(AHP)修整后的旅游地安全风险灰色关联评估模式,并以国内10条重点探险旅游线路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0条探险旅游线路中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的旅游风险最高,泸沽湖女儿国探险线路最小。其他8条旅游线路安全风险的大小,按降位排序为:高黎贡山-怒江探险线路、楼兰古国-罗布泊丝路探险线路、秦岭探险线路、茶马古道探险线路、两江源头科考探险线路、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线路、三峡徒步线路、大海道穿越线路。  相似文献   

11.
运用贵州省马岭河景区周边3个乡镇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工旅游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农民工旅游就业的意愿受到其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务工时间、务工月收入、对当地旅游发展的认同度、对旅游就业的认知以及旅游地相关就业政策的满意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就如何通过正确引导和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后续就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市场结构分析的甘肃省入境旅游市场拓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7—2007年的统计资料,分析甘肃省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并得出结论:从年际变化看,入境旅游市场近年来呈增长趋势,但波动较大;从客源构成看,以外国人市场为主体;从境内流向看,游客主要去往兰州、酒泉和甘南;从消费构成看,以长途交通占的比例最大。建议通过开发旅游精品、确定市场重点、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及优化旅游消费结构等途径进一步开拓入境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生活4方面选取了17项指标构建了评价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各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及各要素城镇化得分,以此为基础对福建省县域城镇化水平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与经济城镇发展水平的关联度是最高的,提高福建省城镇化水平应积极发展福建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开发在一定区域存在一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中科学分析资源开发中的SWOT因素,制定适宜的开发战略,可以变劣势为优势,以机遇迎接挑战,从而实现资源持续开发。用SWOT分析方法对云南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市场,云南省应立足资源和市场,加大力度,以生态旅游为特色,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把云南省打造成旅游大省和强省。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3.4%,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在优势。在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发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得知:云南省具有和谐的乡村旅游景观、乡村人文景观风貌独特、乡村文化多样性等资源优势;在发展中存在乡村旅游分散且规模小、经营水平低、产品单一、旅游大环境差、少数民族文化的不断消失等问题。因此,今后的发展中要考虑乡村旅游的统一协调发展,在政府指导下支持乡村旅游的规模性开发,逐步健全法规体系,深化乡村旅游的产品,突出民族文化、气候、生态特色,提高经营者的素质,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大环境。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省17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程度以及分布密度进行定量分析,并从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两个视角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型分布,核心分布区主要在安庆市与六安市两地区,空间分布均衡性差且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且影响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形、水文、旅游景区、人口、GDP以及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本省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如何保障水资源安全,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根据大部分学者普遍认同的水资源安全内涵,利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归纳法,采用多年数据,对山东省水资源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论从水量方面还是水质方面,山东省水资源都不安全,特别是水量不安全。在此基础上,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山东省水资源不安全现状和原因,并据此提出一些控制水质污染、浪费和改善水资源不安全现状的建议,以促进山东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乡村旅游产品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为着入点,在对其类型、品质、结构、服务、营销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安徽省乡村旅游产品提升的目的,即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保护乡村旅游资源、适应新型市场需求、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并以此为导向,从产品的开发、管理、营销、创新等4个较为宏观的方面对安徽省乡村旅游产品的提升进行综合性的论述,最后得出安徽省乡村旅游产品的提升要实现资源综合化、产品多样化、开发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市场大众化、经营特色化、旅游休闲化、创新制度化、营销品牌化的"九化"目标。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不容忽视。利用1991~2009年湖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运用产出增长型生产函数模型,研究各因素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发现近20年来,技术进步与投资对于湖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彼此消长的趋势,且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贡献逐渐降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高,呈不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经济地域差异分析与类型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选择20项指标,对贵州省各地(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划分。结果表明:贵州省各地(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其影响因素可概括为工业发展及综合经济实力因素、农业发展因素、农业劳动力转移因素3个层面,累积贡献率达97.453%。在进行区域聚类后可划分为综合经济发达区、中等发达区、欠发达区3种地域经济类型。在此基础上,依托铁路交通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实施“点-轴”开发,建立以贵阳、遵义、都匀为核心的经济三角,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