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九八二年六月十六日甘孜地震的有关情况,并叙述了这次地震的中期、短临前兆异常特点,就这次地震的预报成功,对“综合预报”“异常背景”、“敏感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早于1979年开始建设“第二代”深井地下水观测网以来,就已注意到观测动水位(实质是流量)的前兆变化较之静水位更为明显,并强调对地震“敏感点”的观测研究。本文介绍的河北省河间县马17号井就是这类映震“敏感点”的典型实例。该井自1981年投入观测以来,其动水位变化对周围发生的10余次5级以上地震前都有明显的前兆反映,尤其是1985年11月30日邢台任县5.3级地震前据此作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报。实践表明,马17号井是反映区域应力场的“敏感点”。深入探讨其映震敏感的机理,寻找并监视多个敏感点的动水位、水氡、水溶气体及深部离子成份的变化动态,可能不失为突破中强地震预报难点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1982年6月16日甘孜发生6级地震,震前地下水异常比较突出,为本次地震预报提供了重要的判据。一、井泉基本情况距甘孜6级地震震中100千米以内,水温测点1个;101~300千米内,水温测点6个,水位  相似文献   

4.
甘孜视电阻率台由于台址条件较好,在1973年2月炉霍7.9级地震、1975年1月九龙6.2级地震、1979年3月玉树6.6级地震、1981年1月道孚6.9级地震及1982年6月甘孜6.0级地震前都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前兆异常变化,为研究6级以上地震前的地电阻率中短期异常提供了一份可贵的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 1982年6月16日甘孜北西发生6.0级地震。由于甘孜所在构造部位的特殊性,所以这次地震前,我片区所属的多数前兆手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应,部分短临异常是比较明显的。根据这些异常,康定中心站曾于5月底和6月初,提出甘孜州西部地区,近期可能发生4至5级地震的预报意见,6月14日又提出甘孜及其邻近地区近期有5级左右地震发生的书面意见。  相似文献   

6.
正地震预报一直是国际科学难题,"是否存在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被Science杂志列入21世纪125个前沿问题之一。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地震预报工作,组织实施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地震监测预报试验,主要开展了测震、地壳变形、重力、地磁、流体等观测研究。其中,全球独具特色地利用持续运行的重力监测网开展许多尝试,取得了一些令人兴奋的结果,尤其是近年来利用震例经验对一系列M6.0以上地震(如2008年汶川8.0级、2009年姚安6.0级、2016年芦山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1982年6月16日四川省甘孜6.0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的研究,给出了震前地震活动的时空异常变化与余震序列的分布图象,并结合P波初动解、余震序列和宏观考察资料对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从1982年6月16日甘孜6.0级地震的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中可以清楚看出震兆在各断裂构造带上的明显反映、甘孜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特点以及余震的展布方向、分布范围和衰减特征等。在此基础上,针对甘孜地震的孕震特点及该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关于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反应各类问题研究的主要进展,如制定计划、组织机构作用、经济效果、预报与警报的发布等,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一些问题以供讨论研究。紧接着是一篇“编后记”,主要说明了本刊对地震和地震预报当前所涉及的社会问题,今后拟主要采用“地震和地震预报的社会经济反应”这一提法以取代过去沿用的“地震社会学”一词。  相似文献   

10.
康定地震台位于四川鲜水河、龙门山、安宁河交汇处附近,金属水平摆倾斜仪投入观测的十几年间,对台址周围200公里范围内Ms大于5.5级和300公里范围内Ms大于6.0级的地震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特别是对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几次中强地震反映较好,似乎可认为该台属地震地倾斜前兆观测的“敏感点”。目前,该台的地倾斜观测是监视四川地区地震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2005年6月8—15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在北海联合召开地震海啸与地震预报实验场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为:①印度洋8.7级地震对我国的影响及地震海啸的科学问题;②“十一·五”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科学问题和实施方案研讨;③地震预测新  相似文献   

12.
第期 篇目名一称_地震预报—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道孚6,9级地震前甘孜州宏微观前兆异常特征及 预钡止预报绎验教训一-彭县大宝4.5级地震宏观考察·“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学术讨论会”发言摘编前兆异常的识别一震前兆平面展布特征及_震巾区域的圈定关于用地磁偏角预报地震方法的研究对当前我省多台地磁长趋势变化的初步认识电子音片钟记时装置DJ吕一姗咖在用BAsIC语言一算题时检查源程 序、数据愉入正确性的认识价zy—,型光记录地震仪专用电源故障与维修一九/又一年四川地震动态 作顾迈南等者页数59]2 18 2127肚﹁34 甘孜州地震局 …  相似文献   

13.
地震是地震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地震构造角度,把研究地震构造运动本质与探索地震预报联系起来。从应力场不稳定和近场与远场统一动平衡调整的观点出发,着眼于全局,面——全球地震,线——地震带,点——发震构造相结合,通盘考虑地震形式和非地震形式的构造活动,通过地震构造活动势态追踪预报未来地震。这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并在中期预报实践中得到初步验证。1979年内蒙五原地震(6.0级)预报成功即为一例。对探索地震成因和地震预报提供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82年6月16日07时24分,在我省西部甘孜县境(东经99°55′;北纬31°41′)发生6.0级地震。截至6月18日08时止,甘孜地震台已记录余震581次,其中3.0~3.9级地震5次,2.0~2.9级地震52次,1.0~1.9级地震151次,0.1~0.9级地震373次。经初步了解,德格、色达、新龙、炉霍四县大部地区强烈有感,甘孜县札柯公社、甘孜县城,德格县中札科、竹庆、错洼等公社及色达县然充公社房屋出现裂缝,以札柯  相似文献   

15.
前言     
《国际地震动态》2009,(4):F0002-F0002
在汶川8.0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我们组织召开地震预报发展论坛,邀请科技各界对地震预测预报探索感兴趣的同仁,共同探讨地震预测预报各种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有关科学问题,通过学术交流促进地震预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汶川地震序列的动态跟踪与甘肃震情的动态判定过程中,本文作者成功地把握了甘肃震情、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汶川地震序列的动态发展变化,并对5月18日四川江油发生的6.0级地震作出了成功预测。这一预测实践使本文作者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地震预报虽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没有被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但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如果预报思路和方法得当,要实现一次乃至数次成功的预报是可能的。这对地球科学家们如何认识地震预报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汶川8.0级地震的一些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肇诚  张炜 《地震》2009,29(1):193-202
文章分析了地震能否预报争议的历史、 背景及其影响, 主张地震预报要知难而进, 要坚持监测、 预报和科研这一中心工作。 地震预报探索就是一部不断在反思和总结中前进的历史。 文中讨论了1975年海城7.3级、 1976年唐山7.8级、 1995年孟连西7.3级和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等地震的启示、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的意义及科学继承与发展问题。 作者提出了地震大形势的判断、 地震前兆、 观测资料分析与评价等在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中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建议做好汶川地震的科学总结、 制定新一代地震预报发展规划、 部署新一代观测台网、 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制等, 进而开创我国地震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关于震前地下水的变化分布,过去,有的认为随着震源应力场的作用成均匀的、同心园状分布;也有的认为是象地震初动一样,成四象限分布。本文通过收集到的部分地震前地下水动态的异常变化资料,认为海城、龙陵、唐山、松平、道孚、甘孜等6.0级  相似文献   

19.
1975年海城7.3级地震曾成为举世瞩目的事件。据统计,从1975年9月至1982年9月的七年时间里,先后有28个国家的35个团次共133位外国专家学者考察过海城地震现场。本文以下述的七个小标题概括汇编了国际地震学界对海城地震预报的反映:1.“我的猜疑消除了”;2.“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3.“前震群对预报海城地震具有特殊意义”;4.“地壳形变为预报提供了最早的线索”;5.“地下水异常对预报起了重要作用”;6.“动物异常在海城地震预报中开阔了科学家的眼界”;7.“地震预报还要走一段漫长的路”。  相似文献   

20.
杨子汉 《地震研究》1990,13(2):139-144
本文将云南地区分为三个地震预报区,利用马尔科夫齐次模型,分别计算了其未来5年和10年时间内可能发生M≥6.0、M≥6.5和M≥7.0级地震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