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藻类形成的生化机理,富营养化水体中大量氮、磷的存在是藻类暴发性增殖、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是防止赤潮的重要途径。污水深度处理及脱氮除磷,是根治海洋赤潮的根本方法。对赤潮成因及根本防治提出新见解。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 ,大量高含氮、磷的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排入江河、湖泊及海域中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从而导致赤潮等灾害频繁发生。因此分析富营养化机理 ,探索污水的处理方法 ,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已成为迫切的问题。1富营养化危害与藻类形成1.1富营养化危害水体富营养化作用 (eutrophication)是指含大量氮、磷(含N>0.2~0.3mg/L,含P>0.01~0.02mg/L)的工业污水或生活废水排入江河、湖泊或海域中时 ,水体出现的富营养状态。当富营养水体有适当的生物、水文、气象条件时 ,水…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5年的调查资料,概述了廉州湾沿岸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与水化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化学耗氧量(COD)、无机磷(P)、无机氮(N)为评价指标,分析评价了该湾的富营养化程度,指出该湾赤潮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陆源营养物质的排人,通过N/P值,表明了N是该湾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新村港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发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7月陵水新村港赤潮监控区赤潮灾害全过程的监测结果和该海域全年常规监测结果,采用富营养化综合指标法、单项指标法和氮磷比值法对陵水新村港赤潮监控区富营养化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赤潮爆发期,麒麟菜和江蓠养殖区局部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或过营养化;该区域在赤潮爆发初期和维持阶段叶绿素a和化学耗氧量含量比较高,在消亡阶段其含量明显降低。在常规监测时段,该海域多数调查站位水体中的氮磷比值都低于15,基本上处于氮限制状态;赤潮爆发后,水体中的氮磷比值快速升高至54~220,水体转为磷限制,随着氮、磷等营养物质被消耗,赤潮开始消退,随后水体又转为氮限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2011—2012年4—10月大陈赤潮监控区海域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几个重要化学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并利用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对整个大陈赤潮监控区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厦门西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本文根据1992~1993年的4个季节观测资料,对厦门西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安湾、厦门西港、九龙江口均属于中营养海区,马銮湾、筼筜湖均属于过营养海区.同安湾、厦门西港、九龙江口浮游植物数量少,种类多,马銮湾、筼筜湖则相反.马銮湾扭曲小环藻、柔弱菱形藻形成了慢性赤潮.筼筜湖扭曲小环藻、骨条藻已形成了赤潮.马銮湾生态养殖,筼筜湖污水治理后,水质明显地得到改善,同时也减轻了厦门西港环境容量的负荷,1988年以来,厦门西港未再发生赤潮.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状况与养殖海域赤潮生态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陆地资源已难以满足人们对动物蛋白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水养殖业受到政府鼓励得以迅速发展,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海水养殖产量最高的国家”。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海域富营养化和频发的赤潮等环境问题已成为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海域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2008—2011年5—10月天津赤潮监控区水质监测资料,对氮、磷、硅营养盐污染现状、变化特征以及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析结果表明:4年来天津赤潮监控区海水一直受到氮、磷营养盐的污染,8月呈最高值,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且氮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磷的污染程度。监控区海水中DIN一直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磷对天津赤潮监控区浮游植物的繁殖一直起着潜在限制性作用,是该海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潜在限制性营养盐。2008—2010年监控区水质属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2011年属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北戴河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变化及富营养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7年~2011年北戴河赤潮监控区的营养盐时空分布、结构变化以及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近五年来无机氮含量呈现出升高趋势;陆地径流输入是该海域营养盐的主要来源,河口附近海域各项营养盐浓度最高,随离岸距离的增加各营养盐浓度逐渐降低;近5年来该海域氧化性环境有加强的趋势,硝酸盐占无机氮的比重总体呈增大趋势,氨盐占无机氮的比重总体呈减小趋势;2009年至2011年该海城潜在限制性营养盐为活性磷酸盐;近年来该海域由贫营养状态逐渐演变为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海赤潮灾害发生特征、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波  邵爱杰 《海洋预报》2011,28(2):68-77
近海赤潮灾害的频繁暴发严重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和海洋环境.根据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从赤潮灾害发生时间、地域分布、赤潮生物优势种和规模变化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近海赤潮灾害的发生特征,同时探究了赤潮生物、营养物质(氮、磷、铁、锰、维生素、特殊有机物等)和外部环境(气象条件、水动力条件、海水理化因子等)引发赤潮灾害的机...  相似文献   

11.
初步调查了广州海珠区污水排放区污水中微藻的组成,表明该区微藻以蓝藻门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为主,以小颤藻Oscillatoriatenuis、两栖颤藻O.amphilia为优势种;测定了其在污水中的除磷脱氮能力,结果表明,两优势种处理污水氮、磷的能力随微藻的生长期和污水中氮、磷浓度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胶州湾增养殖海域营养状况与赤潮形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对胶州湾女姑山增养殖海域1998年5月~9月的连续监测资料,参照潜在性富营养化的概念,应用NQI指数对该海域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认为该海域水质富营养化是7月3~8日Skeletonemacostatum和Biddulphiaaurita混合型赤潮形成的基础,磷、硅营养盐的消耗是赤潮消亡的主要原因;赤潮消亡之后浮游植物群落发生演替,水体叶绿素a仍保持较高含量,NQI指数也相应较高,水质表现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由于磷酸盐的限制没有发展为赤潮。  相似文献   

13.
浙江沿岸的赤潮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沿岸海域是我国沿岸赤潮灾害的多发区之一。统计表明,在过去的60年间,浙江沿岸曾有34次赤潮记载。赤潮已对浙江近海的渔业和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文章简要地分析了赤潮形成的几种可能原因,指出浙江沿岸海域随时都可能发生大面积赤潮。为此。笔者呼吁应加强和重视浙江沿岸赤潮灾害的监测、监视和防治研究工作。提出的几点预防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赤潮对海水养殖业的危害与防治对策王方国(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1前言近几年来,一些海域富营养化加重,引起赤潮灾害不断增多。1990年中国沿岸海域从南到北,相继发生较大面积的赤潮34起,为1961~1980年这20年平均值的3O...  相似文献   

15.
福建沿岸海域赤潮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许珠华  侯建军 《台湾海峡》2006,25(1):143-150
根据多年来福建沿岸海域发生赤潮的情况及相关资料,概述了该海域赤潮发生的主要趋势、时间、区域、种类和危害等特点,分析和讨论了赤潮发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指出赤潮防灾和减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海洋综合管理力量薄弱,海洋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海洋执法能力有待加强,海洋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福建沿岸海域赤潮灾害的如下措施和建议:进一步调查和研究赤潮发生的类型并分析其主要成因;建立健全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络和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大力开展具有福建区域特色的赤潮生物及其有害赤潮发生机理等科学研究;控制陆源污染,减少含氮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入海量,提倡和推广使用农家肥,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认真研究和分析港湾的环境容量,合理开发福建的海水养殖业;加强围填海等涉海工程对海水动力学影响的研究,以及加强对船舶压仓水等带来外来赤潮生物影响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赤潮水体红光波段反射光谱中"荧光峰"的红移现象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前向辐射传输模型,通过2011年7月9日在大连湾海域实测的赤潮水体吸收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模拟了弹性散射作用下的反射光谱,发现在未考虑叶绿素荧光的情况下,红光波段仍存在显著的反射峰,且随叶绿素浓度的增加,反射峰出现红移现象;加入叶绿素荧光后,模拟光谱红光波段反射峰的位置与高度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与实测光谱的更接近;对比模拟光谱与实测光谱可确定,红光波段的反射峰由吸收、后向散射以及叶绿素荧光共同控制,而文献中通常提到的"荧光峰"红移实由浮游藻类红光波段的强吸收作用导致,与叶绿素荧光无关,因此反射峰红移的说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氮、磷比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特性的影响及藻间竞争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两种赤潮藻即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Hasleet Heimdalh)和裸甲藻(Gymnodinium sp.)在不同氮磷比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藻间竞争作用,探讨了氮磷含量及其比值对赤潮爆发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N/P=16条件下,假微型海链藻的最大比增长率最高、相对生长常数最大、平均倍增时间最短,叶绿素a含量最高,说明该N/P值是假微型海链藻最佳生长营养盐条件.对裸甲藻而言,N/P=6是其最佳生长的营养盐条件.叶绿素a含量受N/P值的影响和藻细胞密度所受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不同N/P值对藻间竞争作用和群落演替的总体影响不明显,都呈现先硅藻后甲藻的群落演替规律.裸甲藻可能具有利用体内磷来维持生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赤潮异弯藻生长速率、细胞体积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潮异弯藻在10~30℃之间均能正常生长,25℃时生长速率最高,25℃为其最适生长温度;赤潮异弯藻的细胞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大致呈逐渐减小的趋势,10℃时细胞体积最大(823.89μm3),25℃时细胞体积最小(387.98μm3)。进一步分析表明,赤潮异弯藻生长速率与细胞体积(对数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10~25℃之间,赤潮异弯藻单个细胞的碳、氮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单位体积细胞的碳、氮含量却呈单峰变化(15℃时结果为峰值)现象;叶绿素a含量在单个细胞和单位体积细胞两个层次上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其在整个温度区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赤潮异弯藻细胞C∶Chl a和N∶Chl a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均在10℃时最大,在25℃时最小。  相似文献   

19.
以1997年8月中旬和2011年10月中旬对三门湾附近海域开展的海域水质现状调查为依据,分析了近15 a间该海域水体环境氮、磷营养盐的分布现状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5 a来,三门湾海域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均成倍增长,水体营养程度由轻度富营养化逐步上升为重度富营养化;从营养结构来看,活性磷酸盐仍为限制性富营养化因子;大量的海水养殖是导致该海域营养盐大幅提高的直接原因。因此,为控制三门湾的富营养化现象进一步加剧,建议适度控制海水养殖规模,调整海水养殖结构,加强对三门湾沿岸排污控制,以获得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山东半岛北部主要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东半岛北部区域地质构造特点,结合地质灾害历史记录综合分析认为:山东半岛北部地质灾害以沿海城市易发的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和汛期发生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交发性地质灾害以及地震灾害、矿山灾害为主。其中崩塌、滑坡等灾害频繁但规模较小,多分布于鲁东山区,分布集中.形成条件大致相近,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其诱发因素主要是地震和降雨。人类经济活动如筑路、修建水库和露天采矿等也日趋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并且地质灾害活动有逐年加重之势。本文分析了其发育特点、形成条件及发展趋势.为全面认识灾情状况,制定区域减灾规划及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