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台安地电阻率中等地震前兆异常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软件”研究总结1994年9月 ̄1995年4月辽宁省境内发生的三次中等地震前如安站地电阻率观测资料,揭示了短期前兆异常特征。通过用月距平方法,滑动富氏分析方法和灰色拓扑预测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进一步对前兆异常加以验证,并简要地分析了异常生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异常的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贤  彭远黔 《地震》1994,(1):88-96
本文用一阶差分和相干加权计算等方法对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其结果较好地突出了短临前兆异常。进而研究了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变化特征及其短临预报指标;采用归一化方法将电阻率各异常参量转换为地震前兆信息量,为多种前兆方法进行综合跟踪预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青新交界8.1级地震与远场地电阻率前兆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11月14日在青新交界发生8.1级地震的空间分布及地震序列进行了简述,利用远场地电阻率前兆异常信息的映震能力,对8.1级地震前后地电阻率变化特征作了初步探讨与研究,利用远场地电阻率前兆异常观测结果,为地震的前期预测预报提供了一定时的可靠判据。  相似文献   

4.
解滔  卢军 《中国地震》2023,39(1):45-63
地电阻率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地震地球物理场观测的重要方法,通过标示一定区域范围内介质电阻率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应用于探索地震孕育发生的过程。在50多年的观测过程中,记录到了近百次5~8级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和部分强震前的临震变化以及地震发生之后的恢复过程。电阻率是地下介质重要的物性参数,与岩土骨架和裂隙内流体电阻率、裂隙率、裂隙结构以及流体饱和度等因素有关。其中,应力作用导致的微裂隙结构变化是引起电阻率变化的重要因素。已有相关研究分别从岩石物理实验、介质电阻率模型、震例研究等方面讨论了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的可能机理。本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进行梳理,以“介质变形-电阻率变化”为纽带,将岩石物理实验和电阻率模型给出的细观尺度介质电阻率变化机制与震中周围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宏观现象联系起来,介绍地震晚期孕育阶段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可能原因。地震孕育引起发震断层周围介质变形,由发震断层向外围方向附加变形程度逐渐衰减; 地表浅层介质处于低围压状态,新生微裂隙将大致沿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扩展,进而引起介质电阻率发生变化; 同一台站不同方向观测的地电阻率呈现出与P轴方位有关的各向异性异常变化,与P轴方向夹角越大的测道异常幅度越大,与P轴方向平行或近于平行的测道异常幅度最小或无异常变化; 地震前挤压变形增强区域地电阻率异常呈现下降变化,相对膨胀区域呈现上升变化或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成组地震前后的地电阻率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自有地电阻率观测资料以来华北地区发生的三次成组地震前后的异常特征,其中包括1976年唐山地震组、1989年大同地震组和1998年张北地震组.结果发现(1)成组地震的地电阻率异常持续时间都比较长,主震发生后异常一般会继续下降或维持低值异常不恢复,整个成组地震的趋势背景非常清楚;(2)主震前异常台站范围比较广,异常台站数目比较多,后续地震的异常多集中在震源区;(3)成组地震结束后,异常一般都很快恢复.最后探讨了成组地震的地电阻率异常发展特征与孕震机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APE理论与地电阻率前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含裂隙介质的APE理论(anisotropic poro-elasticity)。根据APE理论,对裂隙膨胀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当岩石不产生大量破裂时,裂隙的扩张和闭合是互为依存、彼此平衡的。用笔者建立的裂隙方面性集中体积模型的各向异性电导率张量表达式,研究了应力场导致裂隙纵横比变化与地壳岩石电阻率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即使地壳岩石的平均体应变很小或不产生新的裂隙,也可以出现电阻率大的突变。  相似文献   

7.
在对山东菏泽和郯城两台站提供的地震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必要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前兆异常特征,得出两台站周围300 km内的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均存在明显的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前兆异常;并发现在中强地震发生时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值变化都基本处于高值附近的一个区间内,即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存在一个易发震区间;并从地震发生时地应力的角度讨论了易发震变化区间的物理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唐山地震为例,研究分析了孕震过程中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S的变化及其特征,同时用“流体-地电”的观战对S的变化进行了物理解释。结果表明,地电阻率各赂异性度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地震地电前兆因子。  相似文献   

9.
王志贤  彭远黔 《中国地震》1997,13(2):189-196
通过研究唐山7.8级地震ρs震时突变现象。发现ρs震时突变具有变化幅度显著,空间分布普遍以及与震前ρs异常变化性质的相反的似弹性回跳现象等。研究了与ρs震时突变有关的震前ρs的前兆标志及其特征,用从复杂的ρs异常变化中识别和判定与地震有直接关系的地震前兆,对提高地电方法地震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和平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概况和台站附近新丰江水库区的地震活动,分析了深井地电阻率数据变化,总结了在6次M 4.0级以上地震发生前深井地电阻率的异常特征。深井地电阻率在中强地震前存在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的变化,不同的异常形态可能和地震震源机制解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概述了新城子地电阻率的观测环境,并根据新城子台近年几次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通过理论分析和观测环境实际凋杏,发现了铁栅栏、大气降水、观测室改造等干扰因素,分析了各种干扰曲线形态,为今后地电阻率干扰识别和排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与地震成组活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部分地电台ρs异常变化与研究区内地震组活动的实例,研究了ρs异常变化总体特征和发展演化过程特征与地震发生的关系,以及单次地震可能预报的前兆标志。对地电预报地震特别是首发地震后的震情判断和预报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林舸  李斐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02):193-201
作为大地重力学反问题研究的实际应用,本文计算了全球扰动场源.在参数选择、赋值模式上,首先考虑到地球的成层结构与密度异常分布.研究表明,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一性主要体现在岩石层块体内部,并一直延深到幔核边界;地壳中的构造活动与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状态相关.从大地构造学的角度,分析对比讨论了扰动场源所揭示的地球深部地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全球扰动场源的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舸  李斐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2):193-201
作为大地重力学反问题研究的实际应用,本文计算了全球扰动场源.在参数选择、赋值模式上,首先考虑到地球的成层结构与密度异常分布.研究表明,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一性主要体现在岩石层块体内部,并一直延深到幔核边界;地壳中的构造活动与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状态相关.从大地构造学的角度,分析对比讨论了扰动场源所揭示的地球深部地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主要利用锦州义县地震站"十五"观测以来的数字化地电阻率整点值资料,对观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阻率观测过程中存在雷电干扰、降雨干扰、观测系统故障、标定干扰等。  相似文献   

16.
金安忠 《内陆地震》1993,7(2):197-208
讨论了自1976年唐山地震后,在华东地区地电阻观测台网范围内发生6级强震前ρ_s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对观测值ρ_s的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性、岩石体积应变以及应力降等的关系作了对比。指出它们之间在空间上存在有一致性,且在时间上有同步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ρ_s的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性有关。这说明在某种程度上,ρ_s异常可视为异常信息。ρ_s异常持续时间较短,幅度较小,异常数目也相对较少,空间分布呈散射状,且异常形态的叠加小于唐山大震前的ρ_s异常叠加值。表明使用ρ_s观测方法预测中强地震比预测强震要困难得多,因此目前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观测台网的监测能力,增大台网的密度,并通过深入研究震源区周围异常特征、改善观测台站条件来完善地震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石嘴山台伸缩仪2008年至今资料的分析,绘制一系列典型异常图像,主要从自然、仪器、人为、不明原因等四方面简要总结了各种干扰的形成原因,此外从同震记录方面分析总结了伸缩仪典型异常图像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地电阻率变化与黑龙江省东部4级以上地震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绥化地电阻率已有二十二年连续观测资料,利用绥化1992年-2001年电阻率十年观测资料与嘉荫即黑龙江省发生4级地震较集中的地区,北纬47°30′-49°00′东经128°30′-131°00′区域4级以上的地震对比分析可知,该区1992年-2001年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11次,具有成组发震的特征,在地震发生前绥化地电阻率观测资料N45°W月均值有阶式变化,而在地震发生后绥化地电阻率观测资料N45°E月均值有相同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绥化台地电阻率异常与震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绥化地震台地电阻率8年的地震观测资料为参考依据,研究了台站周边300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和200km的4级以上地震,对地电阻率资料异常形态与地震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其异常形态表现为多年趋势下降变化异常、年变的消失、震荡异常、台阶等,其正常年变形态为正弦波形的变化,异常与地震对应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