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一种确定三维网中相对稳定点组的方法。依据一组点间的几何关系是否保持不变可以判别这一组点是否相对稳定。文中阐述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且给出了一个实例,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还可用来判别某些GPS点是否位于同一构造块体上  相似文献   

2.
形变三角网中相对不动点群对于某一起始点来说,其各点之旋转角(α)和缩放系数(S)都应该是比较接近的。如何将α比较接近的各点以及S比较接近的各点与其它点分离出来,可利用模糊数学中建立在等价关系基础上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以每一三角点为起始点的α和S两个样本空间,计算样本向量之间的相似系数(γij),经过合成运算求得两个模糊等价关系矩阵(Rα,Rs),取λ水平集,即可得到聚类结果。再与各点之最大剪切应变值及其隶属函数(μ_r)进行比较(相对不动点群各点之μr应为1或接近1),以验证聚类结果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形变网中选择基准的意义,指出为了研究形变机制与过程,选择在一定时期内点之间相对稳定的点组,以其重心为位移埸的参考基准是较为理想的。文中讨论了水准网中选择稳定点组的方法,对京津地区部分水准网作了处理,证实北京原点从1966年到1976年每年下沉约2毫米左右,因此在许多问题中不宜选此点作为参考基准。  相似文献   

4.
目前,地壳形变的各种观测技术都是相对测量方法,必须建立一个参考系。常规的方法是选择一个假设的不动点作为参考系。例如垂直形变测量(水准网),选择一个点的高程不变作为参考系;对于测边网及边角同测网,选择一个三角点及该点到另一点的方位角点不变作为参考系;对于测角网,必须选择一个三角点及该点到另一点的边长、方位角保持不变(或选  相似文献   

5.
位移分析     
在有些形变测量网中,有相对点位较为稳定的点,这些点之间计算得的相对位移则主要是由于观测误差而产生的。根据偶然误差的特性,这种点位位移之和应接近于零。因此,在各期网中,这些点的重心保持不变,而且由这些点构成的图形也不会有旋转。很显然,用这组点作为位移场的参考点系在物理上更为合理。本文得到了这样的位移场,并称之为多稳定点位移场解。在数学上这种解的误差积累较小。本文还讨论了求各地块之间相对运动的解。本文给出了美国加利福利亚霍利斯特测距网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6.
计算不同尺度下空间目标的相似性是GIS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点群是地理空间群组目标的一种,研究其相似性可对空间群组目标的计算机制图结果进行评价。以往的理论研究主要从影响点群目标的单一因子出发,对影响点群目标的简单因子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相应计算模型。为了研究点群目标在不同尺度下的相似性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整合了影响点群目标相似性的主要因子(包括拓扑关系、方向关系、距离关系、分布范围和分布密度),并分别提出拓扑相似度、方向相似度、分布范围相似度、距离相似度分布和密度相似度的计算模型,从整体上把握计算点群目标的相似性。通过层次分析法,赋予5种因子相应的权重,最后集成不同尺度下点群目标相似度的总体计算模型。经过计算验证,该方法能较准确地计算不同尺度下点群目标的相似程度,为制图综合质量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移动平台内外存储容量小,处理器相对较弱的特点,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包括不规则三角网和规则格网),提出一种适用于移动平台的等高线直接生成剖面线的方法。与其他2种数字高程模型的剖面线生成方法的对比表明,本方法计算简单、运算量小、操作方便、成果图精度适宜,非常适合用于移动GIS。另外,针对在等高线生成剖面线过程中,路线处于2条等高线之间(即与等高线没有交点),无法求得路线高程值的情况,提出了通过作路线上任意点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直线,求得该直线与最邻近等高线的交点,利用4个交点的高程值求出路线上该点的高程值的方法。通过该方法,求出足够多高程点,进而生成剖面线。将本文提出的移动平台快速生成地形剖面线算法,应用于区域地质调查,较好地解决了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了确定相对重力观测点“稳定’概率PT的方法,提出了相对重力复测网信息熵的计算方法。计算了1975年海城7.3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相对重力复测网的信息熵,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相对重力复测网信息熵逐渐降低,震后恢复;相对重力场由震前的无序状态逐步演化为有序状态,直至发震,而震后又迅速恢复到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9.
用于相对稳定点组判别的QUAD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将用于粗差探测的QUAD方法加以推广,用来筛选和判别构造块体上观测点中的相对稳定点组。详细介绍了具体算法、公式,讨论了该方法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以华北地区的GPS实测结果为例,给出了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倾角大的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础矩阵的相对定向方法,首先以SIFT匹配的同名点初步计算像对间的仿射变换,然后对影像分格网提取特征点并匹配出均匀分布的同名点,利用均匀分布的同名点通过奇异值分解方法解算基础矩阵参数,根据对应关系,将基础矩阵转化为立体像对的定向参数,最后通过相对定向严密解精确纠正定向参数。实验表明,本文的定向方法结果稳定,能够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混沌粒子群算法确定河流水质模型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混沌寻优思想引入到粒子群优化算法中,提出了混沌粒子群算法,这种方法利用混沌运动的随机性、遍历性和规律性等特性对当前粒子群体中的粒子进行混沌寻优.通过这种处理使得粒子群体的进化速度加快,从而改善了粒子群优化算法摆脱局部极值点的能力,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并将混沌粒子群算法应用于求解分析瞬时投放示踪剂情况下的一维河流水团示踪试验数据以及确定河流水质参数的函数优化问题,结果表明,混沌粒子群算法的收敛性能明显优于粒子群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地壳变形时,除了要确定各构造块体间的相对运动外,常常还需要确定各构造块体本身的变形状态,为此介绍了确定某一个构造块体内的变形监测点相对于该块体内一组相对稳定点位移的几种方法,并用一个例子证明这些方法可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因而可根据资料处理不同的需要加以选用。得到的这种位移可作为各块体变形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利用锥度量型空间中自映射,讨论常数K的范围得出公共不动点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问题,证明了一个新的公共不动点定理.把锥度量型空间看作是锥度量空间的推广,在空间里,证明了4个映射的某些不动点定理.所得结论延伸和推广了文献中熟悉的相容性的一些论断.所有结论都在一致锥的背景下得到证明,且不需要假设函数的连续性.文章结果改进和发展了Aleksandar S Cvetkovi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当影像中存在多个相同或相近的直线特征时,仅利用单直线特征间的相似性进行匹配容易导致算法失效,因此本文提出基于直线间几何属性特征相似性约束的组直线匹配算法。该算法利用直线间的拓扑关系分别对2幅影像上提取的直线进行编组得到特征直线组,并将其作为匹配基元;然后利用核线约束确定候选同名直线组的搜索范围,精简了候选直线组的数量;依据直线间几何属性特征向量的仿射不变性建立直线组的匹配关系,将仿射不变量交比作为基础几何不变性测度,并延伸设计仿射相似度参数,计算出目标直线组与每个候选直线组的仿射相似度或一般相似度,确定2种相似度下总体相似度值最大的特征直线组为其同名直线组,最后将同名直线组分裂为2对同名单直线,对分裂后的结果进行整合可以显著降低冗余匹配,得到“一对一”的匹配单直线。为了验证算法的可靠性,实验选取网上公开的5组典型近景影像进行测试,通过与其他匹配算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应对影像间存在的视角、旋转和尺度变换等复杂条件均取得了较高的匹配精度,匹配正确率最高有14.5%的提升,且阈值的选择对匹配结果影响微弱,验证了基于直线间几何属性特征相似性约束的组直线算法鲁棒性和匹配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空间面群目标提出了一种几何相似度计算模型。首先,利用拓扑关系概念领域图定义了面群之间的拓扑关系相似度;然后,对不同类型的面状目标选用合适的"降维"方法处理为"线群"目标,利用方向均值定义线群之间的方向关系即面群目标的方向相似度,以及利用"环形方差"定义线群目标之间的距离关系即面群目标的距离相似度。最后,结合面群的长度和平均长度、面积和平均面积,面密度及紧致度,建立了面群目标几何相似度计算模型,以对面群目标相似度进行整体度量。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空间面群目标的几何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并对其作了适当的权重分配。从时间邻近度和尺度邻近度角度,本文设计了2个实验,结果表明,相似度计算结果与地物特征比较一致,符合人们的直观空间认知。  相似文献   

16.
葛琦  侯成敏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2,36(4):101-110,10,11
研究一类带有分数阶边界条件的分数阶差分方程多重正解的存在性.分析该方程的Green函数的性质,引入上、下解的概念,并利用Guo-Krasnosel'skii不动点定理和上、下解的方法,分别建立该方程存在正解的充分条件,最后利用Legget-Williams不动点定理,讨论该方程多重正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7.
已有的线群目标几何相似性度量方法主要基于数理统计的思想,通过统计整体变化信息计算几何相似性,缺少对局域特征的表达,并不适用于具有高度分形特征的河系。为此,本文将河系几何特征划分为3层次的信息特征:单条河流的形状特征、局部区域的结构特征、全局范围的分布特征。首先,结合角链码法与Hausdorff距离计算单条河流的形状相似度;然后,根据 “二八定律”确定局部特征区域,通过坐标系转换计算M: N的河系局域结构相似度;最后综合整体描述子得到全局分布相似度,并在该基础上,构建差异指标进行河系多尺度相似性计算与综合质量评价。实验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优于均值指标法,能有效应用于制图综合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合理有效地分析和挖掘海洋涡旋移动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本文以基于空间交互性流聚类的区域化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海洋涡旋移动特征的网格区域化方法。该方法以网格为统计单元,对涡旋移动数据进行组织,通过图论模型构建海洋涡旋的移动网络图,然后采用基于平均邻接的层次聚类和基于模块度的划分2个步骤,实现涡旋移动特征的区域划分。基于该算法,对1992-2011年中国南海海洋涡旋移动数据进行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南海海洋涡旋按照其移动频繁性特征可分为越南东南部(R1)、越南东部-巴拉望岛(R2)、南海北部(R3)3个区域。其中,R1区域包含了南海西南部深海盆地区的涡旋活跃条带;R2区域体现了南海中部涡旋向西移动的活动规律;R3区域则包含了南海北部东北-西南走向条带。3个区域内冷涡和暖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R1和R3区域冷暖涡变化相似,暖涡在夏秋季移动最多,冬季最少,而冷涡则相反,夏秋季移动最少,随后逐渐增加,并在春季达到峰值;R2区域暖涡在春季移动最多,而冷涡在夏冬移动最多,春秋移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地面形变监测的时空分辨率以及监测精度,采用CORS网与时序InSAR监测相融合的方法,对北京地区2018~2020年地面垂直方向形变进行研究。首先在InSAR监测量中去除极浅地表影响;然后对CORS站数据进行低频重构;最后以CORS网为基准,对InSAR监测时序进行整体平差,获得融合形变结果。结果表明,融合CORS网和InSAR监测能有效利用CORS网连续观测的优势,获取连续一致的高时空分辨率形变结果,融合方法在构建高分辨率与高精度地面形变时间序列中具有一定优势。在地面垂直方向上,朝阳区、通州区、大兴区中南部地面沉降最为明显,最大年平均形变速率达到-90 mm/a;昌平区中西部、海淀区西部、门头沟区东部等地存在较为明显的抬升,年平均形变速率约为10~20 mm/a;其他地区地面年平均形变速率约为-10~10 mm/a,相对变化较小,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推广Schauder不动点定理,可以利用非线性分析的方法.将Schauder不动点定理推广到在Banach空间中定义的非空有界闭凸非自映射中.推广的Schauder不动点定理将有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