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晚石炭世含煤地层中的风暴异地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晚石炭世含煤地层中,存在着因风暴作用强烈侵蚀滨海泥炭沼泽,而后通过风暴回流把泥炭物质和植物遗体长距离搬运到浅海环境再沉积的风暴异地煤。这种异地煤的直接顶底板是具有风暴沉积特征的浅海碳酸盐岩.煤破碎成粉砂级—泥级,煤层原生结构已完全看不到,煤层下部为含有大量海相动物化石的滞积层,中部为具有类似丘状层理的波状层,上部为水平纹层,其层序特征几乎可与煤层直接顶底板浅海碳酸盐风暴岩类比。研究这种异地煤的沉积背景和形成机制以及这种煤层所反映出的煤质特征、煤岩特征、沉积特征、层序及层序类型特征,不仅可以开拓出一种新型异地成煤类型而扩大煤地质学的研究领域,而且有助于研究古气候、古水深和煤岩层对比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华北盆地南部早二叠世早期聚煤作用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益成  廖玉枝 《地学前缘》1999,6(Z1):111-115
华北盆地南部早二叠世早期形成的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含有多达30余层煤。这些为数众多的煤层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海水进退和风暴潮2种动力作用的控制。频繁的海水进退,虽然多次为本区的聚煤场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未能给滨海沼泽内泥炭物质的持续堆积带来足够的时间。频繁的风暴潮作用对策煤场所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风暴上升流可以强烈地侵蚀滨海沼泽的泥炭层,风暴下降流又可将大量的泥炭物质携带到浅海环境再沉积;风暴上升流可以在平缓开阔的潮汐地带上建造成平行海岸线的沙脊,使沙脊靠陆一侧成为新的聚煤场所,下一次较大的风暴上升流又可荡平这些新建立起来的聚煤场所。因此本区的聚煤作用既复杂又特殊。  相似文献   

3.
早二叠世早期,豫西地区处于热带陆表海环境.这一时期形成的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太原组下部灰岩段中的I3煤层,其直接顶、底板均为浅海碳酸盐沉积,煤层本身具有明显的风暴沉积层序,是风暴作用形成的异地煤.  相似文献   

4.
黄河北煤田煤系广泛发育潮坪沉积体系,通过对其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的研究,认为潮坪沉积体系主要包括潮道(潮沟或潮渠)、泥坪、沙坪、砂泥混合坪及潮坪沼泽和潮坪泥炭沼泽相等沉积相类型,其特征是砂泥比值较高,沉积厚度大,为含煤地层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在沉积环境演化方面与整个鲁西南地区沉积特征相似,整体为海水逐渐衰退的过程;在潮坪沼泽和潮坪泥炭沼泽中形成含硫量相对较高的煤层与海平面的变化密不可分,潮坪沉积物中发育的10煤、8煤、7煤、6煤等与潮坪泥炭沼泽沉积在该区分布特点具有一致性,由此可知,潮坪沉积体系的沉积物与煤层形成特点和形成规律有着密切关系,为研究区成煤作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泥炭沼泽体系的建立及其成煤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和古代大量煤沉积学事实说明,占据煤层主体的全盆性或大范围分布的煤层,发育在不同的沉积体系之上,与下伏沉积体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沉积间断,煤层形成时下伏的沉积体系已经废弃。这些煤层(煤层组)构成了独立的沉积体系——泥炭沼泽体系。本文论述了泥炭沼泽体系的构成和成因。   相似文献   

6.
河南宜洛煤田晚石炭世地层中的异地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益成  李召明 《地球科学》1998,23(6):589-594
河南宜洛煤田晚石炭世太原组中的异地煤,不存在通常在煤层中见到的那种条带状-透镜状结构,而呈现出是一种粉粒状的、具有浊积层序特征的煤层。这种异地煤的底板,不是根土岩,而是含有腕足类动物化石和痕迹化石、具有海相成因的中-粗粒石英砂岩。根据煤层及其上覆、下伏岩层的沉积特征,以及与同层位的原地生成煤在空间上的展布规律,可以证明,异地煤是由于风暴回流将大量的泥炭物质携带到平均低潮面以下较深部位沉积下来的。在  相似文献   

7.
抚顺盆地超厚煤层的沉积条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抚顺盆地早第三纪超厚煤层中异常丰富的成因标志,论证了一种与河流、风暴作用有关的陆相超厚煤层形成新机制-湖成异地-微异地混合堆积机制。在这一新机制中,由风暴上升流(也许还有地震)触发的水下重力流及风暴回流,既驱动湖滨泥炭沼泽和三角洲上的有机碎屑及无机碎屑进入湖泊中心区,又造成泥炭碎屑在较深水环境的再次堆积,从而使其中无机碎屑与泥炭碎屑有效地分离。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方法测定了大同煤田塔山井田太原组5号煤的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煤岩类型和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煤的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及煤相特征,系统地分析了煤层的原始成煤泥炭沼泽环境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5号煤层有4种煤相类型,即湖沼相、泥炭沼泽相、潮湿森林沼泽相和较干燥森林沼泽相,相应表现为湖泊、障壁岛后潟湖、上三角洲平原和洪泛盆地含煤沉积体系特征。煤层自下而上存在5次比较明显的沉积旋回韵律,与之相随的水介质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海陆、咸水、淡水交替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以陆相为主、海陆交互的成煤泥炭沼泽环境,沉积环境逐渐从海相、海陆过渡相向陆相演化。  相似文献   

9.
焦作地区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太原组由潮下浅海、障壁岛、泻湖、潮坪等沉积环境组成,并发育风暴沉积的灰岩和砂岩。Ⅰ_2煤和Ⅰ_5煤是本组的主要煤层,系形成于广阔的潮坪泥炭沼泽环境。山西组由潮坪、海滩脊和三角洲平原等沉积环境组成,Ⅱ_1煤层是本组的主要煤层,厚度大、分布广、煤质低硫中灰。煤层厚度变化主要受沉积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泥炭与煤形成环境对比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煤地质学一直偏重于对煤和含煤地层的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研究。近30年来逐渐重视从现代聚煤作用产物-泥炭和泥炭沼泽的角度揭示,印证成煤环境问题。但苦于寻找古代煤层的合适的类比物。8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把注意力集中在东南亚热带木本穹丘状高位泥炭的泥炭地,获得了大量数据资料和观察结果,开创了泥炭与煤形成环境对比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滇东田坝黔西土城晚二叠世煤系上段沉积相、煤层特征和煤岩煤质的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区内煤层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按成煤的古地理位置分为上三角洲煤相和上、下三角洲过渡带-下三角洲煤相两大类型.根据成煤的原始质料、结构构造、煤岩特征和成煤前后环境,详细划分出八种泥炭沼泽相.着重探讨3号煤层形成时的泥炭沼泽相特征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2.
蒋博宇 《广西地质》1997,10(4):35-40
广西晚二叠世成煤模式划分为“两类三型”,即泥岩沼泽成煤模式和泥炭坪成煤模式两类,沼泽型、潮坪型和泥炭坪型等三型。文章阐述了这些成煤模式在吴家坪期和长兴期形成的特征,分布状况,以及代表煤层,措出潮坪型是广西晚二叠世时期最主要的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煤相研究,揭示了形成D^2煤层的成煤泥炭沼泽,首先起源于平塑,大同和霍西等地的水域泥炭沼泽化,在垂向扩展和水平扩展过程中,若干孤立的源地泥岩沼泽联结成片,形成巨大的泥炭沼泽体之发展演化规律,及从北往南,山前湖泊泥炭沼泽(湖沼)、溢水洼地泥炭沼泽(浅沼)、泻湖海湾泥炭沼泽(盐沼)和滨海平原泥炭沼泽之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河东煤田离柳矿区煤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煤岩学为主,结合煤化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研究了本区4#、5#、#和9”煤层的宏观、微观煤岩特征,探讨了煤的成因标志,提出了本区成煤泥炭沼泽和煤相的划分方案,总结了各类煤相的特征及各煤层的煤相组成及其垂向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准东煤田西黑山勘查区西山窑组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因参数法和煤相图解方法,同时结合沉积学方法进行煤岩、煤相分析,探讨泥炭沼泽类型及其演化规律。煤相参数研究显示,B1、B11、B21和B2煤层煤相总体为偏干燥的湿地森林和湿地森林沼泽,B12、B3和B4-5煤层总体为干燥森林沼泽;垂向上B1、B2、B3、B31和B6煤表现出显著的由湿地森林沼泽或偏干燥的湿地森林沼泽向干燥森林沼泽演化,反映覆水程度逐渐变浅,泥炭沼泽表面逐渐趋于干燥,表明成煤期泥炭堆积速率与基底的相对沉降速率持平或略高于基底沉降速率。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成因地层分析和沉积环境分析的方法,在永城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系识别出三种沉积体系、11个生长层序。重点分析了陆表海潮下碳酸盐岩沉积和碎屑潮坪沉积特征,认为灰岩在微观特征、微相类型上由上而下的有规律变化,符合向上变浅的缓坡型陆表海沉积模式。潮坪沉积物以潮道发育、砂泥混合坪标志明显为特征。三角洲则表现为浅水沉积性质。有价值的煤层形成于废弃碎屑潮坪泥炭沼泽和下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泥炭沼泽几乎不受咸水和活动碎屑体系的影响是主要煤层低硫低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刘焕杰 《沉积学报》1988,6(2):42-49
本文论述了陆表海障壁海岸环境是我国南方晚古生代含煤建造的主要古地理条件,潮汐沉积是含煤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煤层形成于潮汐流为主要水动力条件的泥炭坪环境中。论文提出了泥炭坪属于潮坪环境,而不是泥炭沼泽的论点;探讨了泥炭坪的成因标志及其所形成的煤层特点;最后指出了这些特点将成为煤田的普查、勘探、开采和利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河南山西组二_1煤古泥炭沼泽的类型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山西组二_1煤成煤古泥炭沼泽的类型及演化可明显地分为3个区:豫北区,二_1煤形成于上三角洲平原的淡水森林泥炭沼泽;豫西西部区,形成于泻湖海湾演化来的半咸水草本和森林泥炭沼泽,底部分层成煤植物为草本,煤层形成于最大海退期,结束于一次短暂的海侵;豫西中东部区,形成于潮坪演化来的淡水森林泥炭沼泽,上部分层形成于半咸水泥炭沼泽,结束于一次短暂的海侵。  相似文献   

19.
吴昕  吴冲龙  毛小平  张继吟 《沉积学报》2016,34(6):1155-1164
吉尔嘎郎图凹陷的赛汉塔拉组沉积于基底减速沉降-充填演化阶段,是凹陷进入湖泊萎缩阶段早-中期的产物,其层序地层单元属于水退体系域。自下而上由浅湖相、三角洲相和曲流河相组成。其中的超厚煤层与大量薄层浊积砂岩共生,形成于该凹陷的次级深断槽中,沉积环境应为浅湖和局部较深湖。传统的煤沉积模式难以解释其超厚煤层的成因。通过对煤层和夹矸的沉积学研究,以及凹陷充填序列分析,建立了一种陆相超厚煤层异地成因新模式--“弱风暴及水下泥质、砂质重力流亚模式”,简称为胜利盆地亚模式。推测成煤物质是由远源河流搬运而来的巨量异地高灰泥炭,可能先沉积于滨湖三角洲,后经滑塌和浊流作用转移至浅湖中,并经再次分异、沉积成为超厚的低灰煤层。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早二叠世早期岩相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吉虎  张恩惠 《河南地质》1997,15(3):186-191
早二叠世早期,华北地台陆表不断向南退缩,早期沉积一套潮坪相泥岩,中、晚期沉积了一套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体系。二1煤形成于潮坪上的泥炭沼泽环境,煤层厚度大,分布广,富煤带位于濮阳、长垣、太康以西和鹤壁,焦作、宜阳一线以东地区。二2煤发育在上、下三角洲平原地渡带上,富煤带分布于兰考、淮阳一带。山西组沉积时古构造对聚煤作用上有控制作用。坳陷区通常为富煤带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