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州零售商业网点布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郑州市零售商业网点发展与布局的现状及问题,指出郑州零售商业网点布局宜建立多层次网点网络体系,提出了基本模式,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实现网点布局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实行农村改革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小城镇的崛起,又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的小城镇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发展小城镇力度,为小城镇区域布局和小城镇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必要对小城镇区域布局和建设及其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一、辽宁省小城镇…  相似文献   

3.
对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探讨,不仅能丰富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的理论体系,也有利于开展农村居民点规划和整理工作。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综合考虑其社会经济和农村居民点布局特点,从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环境条件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靶模型研究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分类调控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宜兴市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等级总体较高;在空间上呈现中、北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整体高于南部丘陵山区的分布特征。针对不同适宜等级提出的分类调控对策可以为当地农村土地整治、村庄规划等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国家科委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黄河两岸地区开发治理综合研究》,采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渗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对河南省黄河两岸地区的资源、经济和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分别完成了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能源工业、农村经济、分区发展模式、投入产出分析、资源开发、环境治理、区域发展动态等13个子课题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综合研究报告,形成了研究区域较为完整的开发治理方案。 该项研究把河南省黄河两岸地区的区域发展放在全省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来考察,根据对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深刻理解,以翔实、丰富的资料和有说明力的论据,提出了河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不断改变着居民的购物方式和行为,并对城市交通和城市商业空间布局等产生了一系列影响。采用2015年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问卷调查数据,通过联合有序probit模型,探讨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影响因素和空间效应,并对四种商品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1)家庭生命周期、城市建成环境、居民购物态度、机动车保有状况和社会经济人口因素均对居民购物行为有显著影响,且存在产品类型差异;(2)不同类型人群对城市交通出行和商业布局的影响不同,且特征人群分布存在空间分异;(3)居民对不同产品类型购物的空间偏好存在差异,且这种偏好受居民主观决策和客观环境共同影响。基于以上发现,对城市交通和商业布局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系统梳理了农村社区选址布局的相关研究进展,重新建构社区选址布局的基本原则并予以数学抽象。在此基础上引入泰森多边形和引力模型,以村庄发展潜力、社区最大服务半径为基本控制条件,依托Map Basic平台设计相应算法,分别建立农村社区选址模型和社区服务范围模型,构建了由计算机辅助实现的农村社区选址布局模型系统,并以青岛西海岸地区为实证地区,将模型系统应用于该区域农村社区选址布局规划实践中。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系统适应性较强,通过村庄发展潜力与社区空间约束相关联,可有效提高农村社区选址布局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当前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了辽东山区土地资源特征和人口特征的基础上,从三个角度讨论了辽东山区的人口垂直分布特征,同时还详细分析了人口布局不合理对山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并指出,适度移民、并村并点、整合山村及建设农村小集镇是调整山区人口布局,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微观尺度下基于商圈的北京市商业空间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城市商业空间逐渐成为推动发展和塑造城市空间的强劲力量。基于微观尺度,将商圈的研究向城市内部细分地域拓展,运用POI、网络房产数据等开源大数据,通过构建人口住宅小区空间化模型,以及运用哈夫模型与Voronoi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各功能类型商业区的商圈进行划分,分析其空间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从而探讨城市商业空间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饮食文化型、专营型、购物中心型、便利型、综合型五种类型商业区的商圈布局和服务人口均有不同的特征;普遍存在着城市周边商圈面积过大、服务人口过多,城市内部存在部分布局盲点,商业功能类型与人口布局不协调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优化北京市商业空间优化的相应建议:加快城市周边商业发展、弥补中心城区商业布局不足、根据商业区类型设定布局发展方向、从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方面深化城市商业规划。  相似文献   

9.
薛领  杨开忠 《地理研究》2005,24(2):265-273
在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人口增长与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模型, 定量地测算了海淀区各个街乡的人口潜能与商业吸引力,对该区的人口与商业分布状况及其空间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人口增长的组合预测结果对未来海淀区各个街乡商业配置进行了具体的测算,在为商业发展布局规划提供决策支持的同时,探讨一种城市商业活动的空间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正区位是经济地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有两层含义:其一,它专指人类布局或设计的事物;其二,它是指人类活动的空间位置及其与外部的空间联系和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意义。[1]高中阶段涉及区位教学的知识有人口、聚落、工农业、商业、交通、旅游等。区位分析能力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工业区工业企业成组布局与分散布局相比较的经济效果,并采用年费用指标作为评价成组布局经济效果的基本指标。本文还分析了工业成组布局的经济效果与工业区规模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成组布局工业区的一些主要企业(基本企业)和与其相应的具有替代关系的分散布局企业(对比企业)为变量,建立了工业成组布局经济效果及最佳规模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ArcGIS提供的分析,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空间可达性。结果显示:县域金融网点布局具有行政科层组织结构特点,五家大型商业银行集中布局县城所在地;中国农业银行是农村主要的大型商业银行,但存在缩减网点趋势;农村信用社布局分散;邮政储蓄银行均位于各乡镇镇区。三者相比,农村信用社的空间可达性最高,邮政储蓄银行次之,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最低,此三类金融机构的空间覆盖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区。开展中国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发展农村保险业,将农户组织起来,在金融服务薄弱区设置农村信用社流动服务网点等措施可以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商业中心时空演变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活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其空间形态与发展规律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2年、2014年、2016年的城市商业设施兴趣点(POI)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核密度分析、平均最邻近距离等方法,探究哈尔滨市商业中心时空演变规律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表明:(1)各类商业设施数量均有增加;中心城区商业设施向外扩散,且发展速度不均衡。(2)整体上,商业设施集聚程度不断增加,向城市外围蔓延;商业中心高密度区呈"面域+极核"发展,数量不断变化;商业设施的范围呈放射型面状扩张。(3)哈尔滨市中心城区商业布局呈"圈层+组团"的空间集聚状态,商业布局总体上是以中央大街商圈为中心向外扩张的;各类商业设施的集聚程度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戴特奇  王梁  张宇超  廖聪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1):1352-1359
在城镇化和农村人口减少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地区大量学校撤并,如何优化学校布局成为研究的重点。2008年原建设部发布了农村学校的最小和最大学生规模标准,但该标准对学校布局的影响尚缺乏研究。本文在包含最大距离约束的P-中值模型中增加了学校规模约束,构建了学校布局优化模型,并以北京延庆区小学布局为例,采用分支界定算法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实施学校规模标准化对学校优化选址有显著的影响,在优化模型中加入学校规模约束后,有65.22%的学校位置发生了改变,呈更加分散型布局;但在乡镇尺度下考察,学校的空间格局则基本未发生变化;学校规模标准化带来的距离增长较小,平均每个学生上学距离仅增长了135 m。并根据结果进一步讨论了研究结果对学校布局优化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1980年以来我国城市商业区位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1980年以来我国城市商业区位研究的进展。将我国商业区位研究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即以商业地理学及城市商业区位为主的宏观研究阶段,以城市商业网点区位及商业活动空间结构为主的中观研究阶段,以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零售店区位等为主的微观研究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对应的研究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城市商业区位研究新领域:信息化背景下商业区位、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商业区位、微区位理论、外资零售企业区位、社区商业布局等进行了概述,总结出我国商业区位研究存在的重实证、轻理论等问题,并对未来商业区位的研究提出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内涵,从投入强度、使用强度、经济效益以及布局效应4个方面选取18个单项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存在区域差异性的前提下,采用层次分析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和多因素综合法分析评价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区位因素以及规划战略定位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投入强度的最重要因素,投入强度大的乡镇中企业用地、基础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偏高;邻近镇中心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使用强度大,使用强度最大的乡镇为研究区土地利用战略规划的次中心;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所带来的收入差距更明显。在布局效应方面农村居民点用地多样性指标差异最显著,近市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没有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在综合集约利用方面,门头沟区137个农村居民点中非集约、低度集约、中度集约和高度集约的农村居民点的比例分别为18.25%,27.01%,28.47%,26.28%,集约利用评价平均分值分别为45.09,51.70,58.07,65.03。区位和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关键因素,在空间分布上,邻近新城和各镇中心区的农村居民点在投入强度、使用强度和经济效益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集约性,而布局效应不具有类似分布规律。城乡一体化并非城乡一样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实现集约利用具有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地方小交通的内涵。指出小交通具有以公路为主导,等级低,密度大,交通流量小,自由式道路多等特征。在大交通发达。乡镇合并和农村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地方小交通具有互补大交通。促进城乡整合及拉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功能,同时分析了江苏省地方交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问题,然后针对不足,提出加强规划,建管养结合,适度超前,模式多样,系统协调等总体构建原则和地方公路及港口的具体布局设想,以促进地方小交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商业活动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多和增强,商业中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商业中心的合理布局不仅可以满足消费需求、促进商业中心繁荣,而且会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和居住区、商业区等的功能布局。为此,本文以南京为研究区域,总结商业发展的现状特征,研究城市商业中心体系的演变过程,分析影响商业中心形成与分布的因素。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圈层距离法和可达性方法,评价南京商业中心布局的合理性,并提出优化空间布局的方案。研究发现南京商业中心的分布具有时代特点,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规模和等级结构均发生变化。其次,目前南京商业中心布局不合理,中心城区密度过大,郊区数量不足;要通过合理规划和增强交通可达性等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基于商业网点POI数据,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多层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哈尔滨市中心五区商业格局进行梳理,探索商业及其子行业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心五区商业网点集聚显著,呈“核心-外围”结构、东北—西南走向,峰值在距市中心2~3 km处。(2)子行业视角下,网点空间格局可分为单核心集聚、单核心分散、多核心集聚和多核心分散4类;方位角均在79°~95°;圈层结构上,家居建材倾向布局在城市外围,其余子行业峰值都在距市中心2~5 km处;均衡性上,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商业均衡性强,专业性强的商业网点均衡性弱。(3)商业及其子行业集聚效应明显,近半数子行业间呈较强正向关联;通达性的提升能够增加地块商业活力与网点密度;商业网点整体布局与地价相差较小,子行业对地价敏感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工业发展:一个综合区位分析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苗长虹  樊杰  张文忠 《地理研究》2002,21(1):125-133
本整合现代经济地理学、新制度主义和演化经济学、规范性区位分析三种理论,提出了一个包括制度、技术、市场、区位资源禀赋等区位因子并将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相结合的综合区位分析框架。运用框架,对中国农村工业的发生与发展、宏观分布与微观布局等和出了一个系统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