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浩  孟玉梅 《地震》2002,22(1):115-116
应广大读者要求 ,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 :发震时间为北京时 ( BJT)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 ,以供查阅时参考 ;震源深度 3 3 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 ;震级 MS为面波震级 ,ML为近震震级 ,MW为矩震级 (取自美国 PDE报告 )。表 1 世界地震目录 (2 0 0 1年 7~ 9月 ,M≥ 7.0 )编号 发震时间 月 -日 -时 :分 :秒 震中位置 φ/(°)    λ/(°) 深度/km震 级  M…  相似文献   

2.
冯浩  苗春兰 《地震》2005,25(4):139-140
应广大读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mb为短周期体波震级;MB为中长周期体波震级。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 (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 (IRISDMC)得到的资料 ,2 0 0 2年 8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 0地震 1 0 4次 (见表 1 ) ,其中 7级以上地震 2次 ,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斐济群岛以南 ,发震时间为 8月 1 9日 1 1时 0 8分 (UTC) ,MW =7 7。本月发生的 1 0 4次M≥ 5 0的地震中有 57次发生在东半球 ,47次发生在西半球。可以看出 ,本月东、西半球地震发生频率相当。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 ,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M≥ 5 0的地震 ,CDSN大部…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 (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 (IRISDMC)得到的资料 ,2 0 0 3年 2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 5 0地震 72次 (见表 1 ) ,无 7级以上地震发生 ,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于 2 0 0 3年 2月 1 9日乌尼马克群岛地区 ,MS=6 6。在本月发生的 72次M≥ 5 0的地震中有 38次发生在东半球 ,34次发生在西半球。可以看出东、西半球地震发生的频率基本相当。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 ,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M≥ 5 0的地震事件 ,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 ;对于…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 (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 (IRISDMC)得到的资料 ,2 0 0 2年 1 1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 5 0地震 1 2 5次 (见表 1 ) ,其中 7级以上地震 3次 ,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中部 ,震级为MS8 5。本月发生的 1 2 5次M≥ 5 0的地震中有 6 1次发生在东半球 ,6 4次发生在西半球。可以看出 ,本月东、西半球地震发生频率相当。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 ,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M≥ 5 0的地震事件 ,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 ;对于发生在全球…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 ( 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 ( IRISDMC)得到的资料 ,2 0 0 2年 7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 M≥ 5.0地震 70次 ,无 7级以上地震 (见表 1 )。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巴拿马以南地区 ,震级为 6.4。本月发生的 70次 M≥ 5.0的地震中有 41次发生在东半球 ,2 9次发生在西半球。可以看出 ,本月东半球地震发生频率明显高于西半球。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 ,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 M≥ 5.0的地震事件 ,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 ;对于发生在全球的 M≥ 6.0…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 (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 (IRISDMC)得到的资料 ,2 0 0 2年 9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 0地震 1 2 0次 (见表 1 ) ,其中 7级以上地震 1次 ,发生在新几内亚北部沿海一带 ,震级为MS7 8。本月发生的 1 2 0次M≥ 5 0的地震中有 81次发生在东半球 ,3 9次发生在西半球。可以看出 ,本月东半球地震发生频率明显高于西半球。1 0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 5 0地震 1 3 2次 (见表 2 ) ,其中 7级以上地震 2次 ,均发生在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地区 ,最大的一…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最新资料,2004年2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97次(见表1),其中M5~5.5地震72次,M5.6~6.0地震16次,  相似文献   

9.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3,23(2):131-132
应广大读者要求, 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 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 以供查阅时参考; 震源深度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 震级MS为面波震级、 ML为近震震级、 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5.7级地震震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名称:江西九江—瑞昌5.7级地震发震时间:2005年11月26日08时49分38.6秒震级:MS=5.7微观震中:29.7°N、115.7°E(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源深度:10km最大余震:主震当日12时55分,震级ML5.4极震区烈度:Ⅶ度2地震灾区地质概况地震发生在九江县与瑞昌市交界处,地震灾区位于庐山西侧、长江边缘冲积平原上,地势相对平坦,大致呈南高北低,自然坡度小。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降水充足。区内交通发达,主要河流有长江及其支流,走向以近东西向展布为主。地震震中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与秦岭—大别褶皱带的交接地带,具体处于扬子…  相似文献   

11.
重力资料对2008年汶川Ms 8.0地震的中期预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介绍了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的重力复测资料对四川地区震情分析研究的基本依据、方法,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MS8.0地震提出了较好的中期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12.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总被引:97,自引:70,他引:9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的龙门山山脉发生了Ms8.0级强烈地震,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利用远场体波波形记录结合近场同震位移数据,根据地质资料和地震形成的地表破裂轨迹,构造了一个双“铲状”有限地震断层模型,利用反演技术重建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显示汶川大地震主要是沿龙门山构造带的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发生的逆冲兼右旋走滑破裂事件.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显示两个高滑动区先后发生在地震破坏最为严重的映秀和北川地区,最大滑动量高达1200~1250 cm,且破裂过程也显示一定的复杂性.地震破裂的平均走滑量略大于平均倾滑量,与多种观测资料获得的震前龙门山断裂带构造变形相一致,推断是由于长期区域应力场作用和龙门山地区特殊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孕育了这次千年尺度的强烈地震.  相似文献   

13.
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浪 《山西地震》2009,(2):40-41,44
从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暴露出的几个实际问题入手,对地震知识普及、通讯系统、交通系统、震害预防和救援保障以及防震救灾制度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附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 四川大地震概况 2008年5月12日西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交界处发生大地震,从中国中部到西部的广阔地区遭到严重灾害.据中国政府发表的信息,到7月1日为止,已有69 195人死亡,18 404人下落不明,374 177人受伤,受灾总数达4 600万人.这次中国内陆发生的四川大地震,因震源在汶川而被正式命名为汶川地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震中上空DEMETER卫星记录VLF电场频谱数据,利用重访轨道分析了固定纬度点记录的VLF电场信号的背景频谱变化,发现每年的1~6月各频谱变化比较稳定,人工源VLF信号与其他频谱值的幅度相比也清晰可辨,但7~10月扰动比较剧烈,存在整体抬升上升或者快速下降现象,而且人工源VLF信号比较模糊,难以识别.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本课题组迅速开展工作,对收集的FY-2C红外-波段(10.3~11.3μm)的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以期查明震前是否存在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根据对2008年2月21日至5月12日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发现早在2008年3月18日,即汶川大地震前55天,就开始出现了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作者电子信箱:魏乐军,weilj@publica.bj.cninfo.net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前宏观异常的现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敦煌 《地震》2010,30(2):121-133
笔者对汶川大地震震区进行了20余天的现场调查, 主要围绕着极震区的汶川、 都江堰等市县镇村, 以及离开震中较远的宜宾、 高县的镇县、 乐山市、 广元市的苍溪等地区。 通过与灾区居民和村民的直接交谈、 实地考察与现象拍摄, 收集到震前宏观异常现象共约120余条, 包括电磁场、 地下流体、 地质异常、 动物、 人的感觉、 气象、 地声、 植物共计八类。 调查说明, 汶川大地震前确实存在一定数量和领域宽广的宏观异常现象, 其中的一些鲜为人知。 笔者认为专群结合、 群测群防是中国地震预报事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对开拓专业研究的思路、 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均有深远影响。 在地震预报难以解决的情况下, 应该考虑更为现实的技术途径和社会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汶川和芦山地震后四川地震次生灾害频繁发生,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最为常见,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的深切河谷地区以及四川地区周围山地.这些次生灾害以活动断裂为地质构造基础,以地表大量松散固体为物质来源,以强烈频繁的余震、坡面流水和暴雨洪水为动力条件,由此形成巨大的灾害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严重后果甚至极大地影响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四川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治要加强监控,建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评估,因害设防,分层防御.  相似文献   

19.
USGS directions in MODFLOW developme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汶川 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破坏,尤其村镇房屋的破坏最为严重.本文基于对四川省青川县部分乡镇村镇房屋震害的实地调查,对砖混结构房屋的震害从地形、地基基础和结构三方面进行了震害总结,分析了典型震害的成因,指出了目前村镇房屋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提高村镇民房的地震安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