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通过青岛港八号码头工程的施工实例,系统论述了重力式方码头在施工中发生的沉降、位移与后倾坡度问题。指出影响后倾坡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码头断面的结构型式,抛石基床的密实度以及基床顶部的整平层厚度。文中还结合工程实例对重力式码头抛石基床的密实度及整平层厚度对沉降量的影响等给出较实用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结合烟台港三突堤集装箱码头工程施工,对重力式码头过大位移和不均匀沉降的现象、成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已建高桩码头叉桩桩帽断裂事例作了理论论证和计算分析。该码头自施工起已连续经历了七年的细致观测,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基本一致,说明这座高桩码头叉桩桩帽断裂是由于基床棱体与后方大量抛填砂石使得土层产生沉降所致。通过对土层沉降,桩土间相互作用和叉桩内力变化的计算分析,可以了解到叉桩应力发展直至断裂的大致过程,从而为海岸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维护提供了分析方法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李静  史宏达 《海岸工程》2009,28(4):48-58
对我国近年出现的几种新型码头结构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其中,遮帘式板桩码头结构减小了作用于前板桩上的土压力,使板桩码头在大水深情况下得以应用;双排大管桩码头结构使大管桩较高的轴向承载力和抗弯强度得到充分发挥;架空直立式码头解决了内河大水位差情况下建造码头的难题;椭圆型沉箱的应用避免了采用2个圆沉箱产生前后不均匀沉降的技术难题。最后,对上述新型结构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沉入式大圆筒结构码头工作机理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沉入式大圆筒结构码头,由于筒体下部有一定长度嵌入港地泥面以下的地基土层中,因此,其工作机理不仅不同于其它挡土岸壁式码头,而且也有别于基床式大圆铜结构码头。本文介绍了用土工物理离心试验对这一结构形式码头工作机理所作的研究,就沉入式大圆的深高比、径高比和筒壁摩擦作用对工作性状影响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另外还尝试测定了大圆筒侧壁土压力分布规律,并探讨了码头面沉降发展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6.
我国码头新结构型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新  史宏达 《海岸工程》2013,32(1):35-43
对我国近些年出现的几种新型码头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导管架码头结构型式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型式,结构的整体刚度大、水平变位小、透空性好、波浪反射小,在开敞式环境下可适当降低码头面高程;椭圆沉箱墩式结构解决前后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提高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内河架空直立墩式结构对大水位差适应能力强,结构紧凑,对水流穿行影响小,装卸作业时泊稳条件好,是内河航道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60年代中期,一艘全集装箱船完成从美国至欧洲的跨大西洋航线首航,至60年代末,这种新型的运输方式才渐渐在亚洲地区兴起,而后集装箱运输开始在北美、欧洲和亚洲之间盛行,相应地,全球集装箱专用码头也逐渐形成网络。时至今日,随着集装箱运输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最近新型全球联营体的出现,班轮公司经营码头已成时尚。  相似文献   

8.
汕头港码头、浮标污损生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汕头港位于广东省沿海东北部,港内的水工建筑(如码头、浮标等)受海洋污损生物严重污损.1991年6月,对汕头港的3个码头(岩石海军码头、渔业修造船厂码头及妈屿验潮井码头)和3个浮标(娘礁标、1号和3号标)进行了污损生物调查(图1).本文研究了汕头港码头、浮标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附着量及分布等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观希  杜完成 《热带海洋》1995,14(4):90-94,F003
以广东甘电厂煤码头为例,探讨临海煤码头落海煤尘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文中阐述子点尖和面源起尘量的估算。根据风速、煤粒下降速度、落差高度等计算煤码头扬尘入海量。依据煤尘煤粒到达海区的量计算煤尘入海引起海水悬浮物的增量等。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认识礼乐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基于已有钻井资料和重新处理解释的地震数据,对区内43个代表点进行了系统的沉降史重建,发现礼乐盆地新生代3个演化阶段分别具有快速、缓慢和快速的构造沉降特点,并且总构造沉降量与地壳减薄程度密切相关;礼乐滩礁体发育区晚渐新世以来构造沉降量为580~900 m,礁体厚度与构造沉降量和下伏沉积层厚度有关。分析表明礼乐盆地构造沉降具有"先抑后扬"的特征,礼乐地块裂离和漂移阶段,构造沉降受到深部热物质上涌产生的浮力作用而出现明显亏损,拗陷阶段,礼乐盆地随着南海海底扩张停止而失去深部浮力的支持,从而发生幕式的快速构造沉降,以补偿早期亏损的构造沉降。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义乌市大气颗粒物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及微量营养元素Fe、Mn和Cu的浓度,并对颗粒物粒径分布和外形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同时分析了这3种金属的来源和沉降量。结果表明,微量营养元素Fe和Mn主要来源于地壳,而Cu来源于人为污染;Fe与Mn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绝大部分颗粒物的粒径小于9μm;Fe和Mn湿沉降量大于干沉降量,而Cu以干沉降为主。  相似文献   

12.
港口客运站码头属于交通运输码头的一种,主要包括站前广场、站房(客运大楼)、客运码头及附属设施四大类建设要素,客运码头类型根据码头性质、规模和层类可有不同的划分方法。目前关于港口客运站码头用海面积计算无专门规范可以参考,将与港口客运站码头相关的分散资料进行了整理,给出了港口客运站码头规模所依据的设计旅客聚集量的计算公式,探讨了站房、站前广场和客运码头三类建设要素用海面积的计算方法,对码头主要组成部分用海面积计算时应采取的思路、应注意的问题和参考借鉴的参数等进行了说明。在实际应用中,站房、站前广场和客运码头用海面积应结合具体码头类型确定用海面积。  相似文献   

13.
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降的基本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流速为主要参变量,在长度为339.3m的往复式直水槽中进行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试验,试验得到了垂线平均含沙量、絮凝现象、垂线含沙量梯度、泥沙粒度四方面的沿程变化规律。通过对以上四方面变化分析,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降的基本特性是:动水絮凝沉降速率和沉降量受碰撞絮凝概率与剪切破碎概率、絮凝体所受外力与本身抗力两大关系的制约,而流速又通过制约以上两大因素的变化,成为制约絮凝沉降速率和沉降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运用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原位捕获了黄河口埕岛海域某观测点的沉降沉积物,并结合同步的波浪、海流、水深等水动力参数观测以及后续土样粒径分析等研究手段,计算了沉降通量,推断了沉降沉积物的来源,并结合理论计算探讨了悬浮沉积物沉降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沉降量在再悬浮量中所占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埕岛海域的悬浮沉积物沉降通量约为120~280g·m^(-2)·d^(-1),与该海域的再悬浮通量有着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推测很可能主要来源于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在该海域,即使过剩剪切力持续大于0,悬浮沉积物仍然会发生沉降,并且可以大于过剩剪切力小于0时的沉降量,推测与该地区粉质土海床的液化特性有关;再悬浮沉积物大约有5%发生原位沉降,绝大部分沉积物保持悬浮或者被输运至异地,这与该地区海底遭受强烈侵蚀的现象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前人研究发现琼东南盆地裂后期存在大规模快速沉降事件,并提出了多种成因机制。为了考察该事件与整个沉降历史的关系,选取跨越琼东南盆地主要凹陷的5条地震剖面上的39个代表点位,利用回剥技术和应变速率反演方法,计算了这些点位的回剥构造沉降及理论构造沉降。计算结果不仅确认了前人的认识即琼东南盆地在裂后期存在快速的构造沉降现象,而且还发现,如果假定地壳减薄发生在张裂期(45~21 Ma),那么,依据地壳减薄计算的理论构造沉降在张裂期明显大于回剥构造沉降量。结合琼东南盆地裂后期断裂活动特点和深部结构探测结果,认为地壳减薄发生在古近纪张裂期,表明琼东南盆地张裂期存在明显的沉降亏损现象,在张裂期结束时(21 Ma)各代表点处的回剥构造沉降量,比由地壳减薄计算得到的理论构造沉降量小约900~2 000m。进一步分析认为,裂陷期的沉降亏损与裂后期的快速沉降很可能存在内在成因联系,后期快速沉降是早期沉降亏损的补偿,其成因可能和该区深部热异常的演变有关。深部热异常可导致张裂期的沉降不足,随着热异常热源的消退,导致晚期快速沉降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运用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原位捕获了黄河口埕岛海域某观测点的沉降沉积物,并结合同步的波浪、海流、水深等水动力参数观测以及后续土样粒径分析等研究手段,计算了沉降通量,推断了沉降沉积物的来源,并结合理论计算探讨了悬浮沉积物沉降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沉降量在再悬浮量中所占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埕岛海域的悬浮沉积物沉降通量约为120~280g·m~(-2)·d~(-1),与该海域的再悬浮通量有着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推测很可能主要来源于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在该海域,即使过剩剪切力持续大于0,悬浮沉积物仍然会发生沉降,并且可以大于过剩剪切力小于0时的沉降量,推测与该地区粉质土海床的液化特性有关;再悬浮沉积物大约有5%发生原位沉降,绝大部分沉积物保持悬浮或者被输运至异地,这与该地区海底遭受强烈侵蚀的现象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武汉东湖水柱沉降物有机碎屑碳测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沉淀采样器在东湖悬挂24小时采得沉淀物,作总颗粒有机碳分析;用显微镜计量出浮游植物活体体积及浮游动物活体的个体数。把两者换算成有机碳量,然后从总颗粒有机碳量与浮游生物活体碳量之差,求得颗粒有机碎屑碳量。1982年,测得东湖沉降物颗粒有机碎屑碳的沉降速率分别为18.65g·m~(-2)·a~(-1)(站Ⅰ)及23.03g·m~(-2)·a~(-1)(站Ⅱ)。直线迴归表明,沉降物中颗粒有机碎屑碳量与颗粒物量的线性相关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土体工程性质及固结沉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速度快,具有含水量高、密度低的特点,极易因固结压实产生沉降,从而导致地形变化。本文通过收集位于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的2个钻孔资料,分析了2个钻孔的工程性质,计算了土体的最终固结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结果表明,由于黄河改道及钻孔所在位置不同,2个钻孔的10m以浅沉积物有明显的差异,ZK-1的表层沉积物有明显的粗化现象,相应的工程性质也有所差别;根据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计算得到ZK-1和ZK-2孔的最终固结沉降量分别为2.08和1.70m,单位厚度土体的沉降量在0.2~9.6cm/m之间;土体达到稳定状态大约需要15~20a,厚度50m以内土体的平均沉降速率为6.5~8.5cm/a。  相似文献   

19.
北太平洋副极地海区作为全球海洋三个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igh nutrient and low chlorophyll, HNLC)海区之一, 其浮游植物生长受到微量元素铁的限制。对于开阔大洋, 大气沉降是海洋表层铁的一个重要来源, 铁元素沉降进入海洋后能够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进而引起海洋初级生产力和生物泵的响应。本文利用SPRINTARS(Spectral Radiation-Transport Model for Aerosol Species)模式的时长为20a的日均大气沉降数据, 对北太平洋海区大气沉降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进入北太平洋海区的大气沉降量为26.81Tg·a-1, 并且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 春季最高, 冬季最低, 5月份进入海洋的沉降量达到峰值。大气沉降主要来源于陆地区域, 在风场的驱动下向海洋传输, 因此大气沉降量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征。本文以2010年8月中旬卫星观测到的一次强沙尘(即高大气沉降量)事件为例, 研究了大气沙尘的传播路径。进一步结合2001年4月9—12日及2008年4月20—22日的沙尘事件, 分析了西北太平洋K2站位(47°N, 160°E)附近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对大气沉降——沙尘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 三次沙尘事件后, K2站位的颗粒有机碳通量、叶绿素浓度均有明显增加, 即沙尘事件对北太平洋副极区海洋初级生产力存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宗峰 《海洋工程》2016,34(1):58-64
基于西非深海安哥拉32区块KAOMBO油田实际工程,对海底管道沉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考虑了极浅层土力学参数的不确定性,认为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对管道沉降的影响不可忽视,随着土体强度的增加,管道沉降量呈指数衰减,当土体强度达到2.0 k Pa时,管道沉降量趋于一致。同时考虑了管道安装过程中纵横向摆动对管道沉降的影响,引入了动力系数,考虑管道触泥点处应力集中产生的附加沉降,荷载集中系数随管道弯曲刚度和土壤刚度增加而增加,随铺设张力的增加而减小,并区分"轻""重"管道进行了沉降分析,结果与几内亚湾和安哥拉海域实际工程和现场实际观测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