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1981-1985年完成的"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生成地质背景及区域成矿(铬)特征"研究项目所获资料为基础,从板块构造观点,系统论述了区域沉积建造特征、古地理环境及古构造格局;详细讨论了地质构造发展、三个不同时代蛇绿岩的形成产出;以及区域系列岩石的成岩演变、成因类型及铬铁矿成矿的基本特征。提出所属各时代蛇绿岩下部的超基性岩,既不是古洋壳构造侵位体,也不属深断裂岩浆侵入作用产物,而可能是发生在板块边缘俯冲带上,由原古洋壳变质橄榄岩重熔产生的一种新的岩浆作用事件。与之有关的铬铁矿床应为同构造条件下的重熔岩浆动力分熔矿床,并相应探讨了它的成因机制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81-1985年完成的"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生成地质背景及区域成矿(铬)特征"研究项目所获资料为基础,从板块构造观点,系统论述了区域沉积建造特征、古地理环境及古构造格局;详细讨论了地质构造发展、三个不同时代蛇绿岩的形成产出;以及区域系列岩石的成岩演变、成因类型及铬铁矿成矿的基本特征。提出所属各时代蛇绿岩下部的超基性岩,既不是古洋壳构造侵位体,也不属深断裂岩浆侵入作用产物,而可能是发生在板块边缘俯冲带上,由原古洋壳变质橄榄岩重熔产生的一种新的岩浆作用事件。与之有关的铬铁矿床应为同构造条件下的重熔岩浆动力分熔矿床,并相应探讨了它的成因机制和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981-1985年完成的"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生成地质背景及区域成矿(铬)特征"研究项目所获资料为基础,从板块构造观点,系统论述了区域沉积建造特征、古地理环境及古构造格局;详细讨论了地质构造发展、三个不同时代蛇绿岩的形成产出;以及区域系列岩石的成岩演变、成因类型及铬铁矿成矿的基本特征。提出所属各时代蛇绿岩下部的超基性岩,既不是古洋壳构造侵位体,也不属深断裂岩浆侵入作用产物,而可能是发生在板块边缘俯冲带上,由原古洋壳变质橄榄岩重熔产生的一种新的岩浆作用事件。与之有关的铬铁矿床应为同构造条件下的重熔岩浆动力分熔矿床,并相应探讨了它的成因机制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981—1985年完成的“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生成地质背景及区域成矿(铬)特征”研究项目所获资料为基础,从板块构造观点,系统论述了区域沉积建造特征、古地理环境及古构造格局;详细讨论了地质构造发展、三个不同时代蛇绿岩的形成产出;以及区域系列岩石的成岩演变、成因类型及铬铁矿成矿的基本特征。提出所属各时代蛇绿岩下部的超基性岩,既不是古洋壳构造侵位体,也不属深断裂岩浆侵入作用产物,而可能是发生在板块边缘俯冲带上,由原古洋壳变质橄榄岩重熔产生的一种新的岩浆作用事件。与之有关的铬铁矿床应为同构造条件下的重熔岩浆动力分熔矿床,并相应探讨了它的成因机制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北阿尔金地区经历了新元古代中期—早寒武世北阿尔金洋裂解形成及扩张、中寒武世—晚奥陶世北阿尔金洋双向俯冲-增生和早志留世—早泥盆世北阿尔金洋碰撞造山作用,在漫长的构造演化过程中保留了较多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北阿尔金地区至少存在两种构造环境下的超基性岩。第一种超基性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几乎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铂族元素含量低于原始地幔,推断其可能来源于原始地幔20%左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大陆裂谷的构造环境,为洋盆快速拉张时期幔源岩浆的快速上升侵位,代表了北阿尔金洋的初始裂解期间的岩浆活动。第二种超基性岩源区较为复杂,经历了较为强烈的地壳物质的混染,该组样品所在的蛇绿岩带具有俯冲带环境下蛇绿岩的特征,可能形成于汇聚背景下的弧后盆地环境,洋壳的俯冲携带大量的水及大陆边缘陆壳物质进入地幔岩浆源区,代表了北阿尔金地区在早古生代的古洋盆的俯冲消减过程。第一组样品的m/f值平均为1.64,为无矿的富铁质超基性岩,不具有Cu-Ni成矿潜力,铂族元素分析显示,其母岩浆可能为玄武质岩浆和超镁铁质岩浆混合的结果,为硫不饱和岩浆,经历过有限的硫化物熔离作用;第二组样品的铂族元素和Ni的含量较高,主要来源于地幔,未经历硫化物的熔离作用,m/f值平均17.95,为与铬铁矿有关的镁质超基性岩,具有形成铬铁矿的潜力,但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6.
元古代蛇绿岩及铬铁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鲍佩声 《岩石学报》2019,35(10):2971-2988
本文总结了国外典型元古代蛇绿岩的岩石组合、野外产状、地球化学资料以及成矿特征,并与显生宙蛇绿岩进行了对比,继而探讨元古代板块构造演化和铬铁矿成因。资料表明,早元古代和中-新元古代均有蛇绿岩的存在,但前者较少,仅见于Canadian地盾的Cape Smith Belt中的Prutuniq蛇绿岩(2. 05~2. 0Ga)和芬兰Fennoscandian地盾的Outokumpu和Jormua蛇绿岩(时代为1. 97~1. 96Ga),而中-新元古代的蛇绿岩则见于世界许多地区,如埃及东部沙漠区(~750Ma)和非洲东北部地区(ca.900~800Ma)等。与显生宙蛇绿岩相比,这些老蛇绿岩具如下特征:(1)它们均为被肢解的蛇绿岩,大多与"弧火山岩"和(或)混杂岩伴生,经历不同程度的变形和变质(具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组合);(2)岩石组合大多较齐全,壳层组合发育,以镁铁-超镁铁岩(堆晶岩)、辉长岩、镁铁质席状岩床(墙)杂岩、火山岩为代表;层状镁铁-超镁铁岩的韵律层以及矿物的隐晶变化等均提示了岩浆多期次活动及开放岩浆房的特征;(3)元古代蛇绿岩中既有高铝型铬铁矿,也有高铬型铬铁矿,且主要寄主于纯橄岩(或蛇纹岩)中;高铝型和高铬型直接受控于熔体的熔融程度及含水流体的参与,反映了铬铁矿形成于俯冲带演化的不同阶段;铬铁矿规模均较小,且均以低TiO 2为特征,均为岩浆分异作用的产物,明显区别于显生宙熔融残余成因的豆荚状铬铁矿;(4)元古代蛇绿岩常伴有硫化物Cu-Co-Zn-Au矿,且铬铁矿含Zn较高(Zn=0. 11%~0. 18%)(如芬兰Outokumpu蛇绿岩);橄榄岩及铬铁矿中常含较高的MnO (高达1. 79%,如埃及东部的Wizer蛇绿岩);(5)元古代蛇绿岩具多种成因:主要为俯冲带成因(如埃及蛇绿岩、北东非蛇绿岩、芬兰Outokumpu蛇绿岩),少量为洋中脊成因(加拿大Purtuniq蛇绿岩)及裂谷成因(芬兰Jormua蛇绿岩)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本区古生代蛇绿岩底部阿尔卑斯型镁质超基性岩和铬铁矿的成因岩石学、矿物学和矿物包裹体研究,证明它们是由镁质超基性岩浆经液态分异成化学成分有差异的熔浆体,在上地幔环境中结晶形成的岩浆岩和岩浆矿床。该类岩石在多期次地质构造热动力作用下相继发生了塑性变形→蛇纹石化→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多种变质作用叠加的变质超基性岩。根据蛇绿岩各层序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包裹体成分资料,它们均具对应的变化关系,说明镁质超基性岩与上覆的基性岩和火山熔岩是由上地幔物质局部熔融并分熔成不混溶的镁质超基性岩浆和基性岩浆后各自在不同的环境中演化而成。这些蛇绿岩的组合成因属上地幔的同源岩浆成因。  相似文献   

8.
萨尔托海铬铁矿是我国大型铬矿床之一。本文论述了该区超基性岩与地表、浅部和深部铬铁矿床的地质特征。根据岩体产状、内部构造、岩石矿物学、岩石组构及通过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的分析对比、矿物包裹体的研究结果等,提出萨尔托海超基性岩体是岩浆成因的,是在造山带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成岩、成矿与变形、变质的。该区铬铁矿主要产于纯橄岩申,其次为斜辉辉橄岩,而橄榄岩仅有少量矿化。主要成矿地段的岩相均有自上而下由偏酸性到偏基性的垂直分带现象,工业矿体赋存于中下部纯橄岩—辉橄岩杂岩带的纯橄岩内或偏基性的辉橄岩中,其构造位置处在岩体基底凹槽之上;地表矿体则多是由形成浅部或中深部矿床的矿浆派生、沿裂隙贯入的脉状矿体。在造矿铬尖晶石中发现了原生硅酸盐熔体包裹体;肯定了褪色岩石富含Cl、B、S等挥发组分,岩石发生蚀变褪色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铬矿成矿作用有关;并从岩相、构造、地球化学及矿床特征等方面探讨了岩浆分异及铬矿床的形成作用。超基性岩及铬铁矿结晶温度介于1300—700℃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甘肃省玉门市榆树沟北山基性、超基性岩地质、物探勘查的基础上,对勘查成果存在认识分歧进行探讨,并得到钻孔验证。主要包括榆树沟山及其附近地质构造环境,是大陆裂谷,还是蛇绿岩所在的洋壳海盆;基性、超基性岩成矿的专属性和系列性,是含铜镍矿及铂族(PGE)矿有关铁质超基性岩,还是含铬铁矿(化)超镁铁质蛇绿岩。高精度磁测和激电组合异常形成机制以及在岩体含矿性评价中的作用,激电异常高激化、中高阻是反映星点状、稀疏浸染状硫化物,还是基性、超基性岩中普遍存在的磁铁矿;CSAMT低阻带是超基性岩体底部岩浆熔离型铜、镍块状硫化矿反映,还是虚假异常"过渡区低谷"。  相似文献   

10.
崔军文 《地球学报》1990,11(1):73-75
<正> 纵观铬铁矿床成因研究史,岩浆结晶和分异作用始终被视为铬铁矿床成矿的主要机制。20世纪6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的岩浆晚期熔离成矿说,以及超基性岩浆的“有限混熔”和“多次分熔”理论,从场论观点对铬离子运移、富集的探讨和离子聚合动力分异模式的提出,尽管对铬铁矿床成因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摆脱岩浆成矿模式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铬铁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表明岩浆结晶和分异作用只能代表构造稳定带(如裂谷带)的层状铬铁矿床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李军  陈强  赵献军  刘洋旭  张伟  王波 《新疆地质》2012,30(3):304-306
西昆仑地区是国内最重要的超基性岩出露区之一,原生的铬铁矿均与超基性岩有关.库地蛇绿岩中发现了具工业意义的铬铁矿体,以库地蛇绿岩铬铁矿为典型矿床,对整条西昆仑北蛇绿岩带进行成矿远景探讨,以期对该区域铬铁矿找矿工作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铬铁矿的形成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对于铬铁矿的成因机制存在诸多争议,深化铬铁矿的成因研究对于实现铬铁矿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了铬铁矿的成矿类型、成矿时代、矿体特征和成因研究进展。【研究结果】铬铁矿资源和产量高度集中,南非、哈萨克斯坦、芬兰和印度4国的铬铁矿储量占全球的95%以上,南非、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等国主宰了世界铬铁矿的供应市场。铬铁矿类型主要有原生铬铁矿和次生铬铁矿两大类,原生铬铁矿主要是层状和豆荚状2种类型,次生铬铁矿主要是铬铁矿海滨(或海成)砂矿。层状铬铁矿通常形成于稳定克拉通内部的基性—超基性侵入体内,通常规模巨大。豆荚状铬铁矿与蛇绿岩密切共生,分布最为广泛,但矿床规模普遍较小,其产状、结构构造和共生矿物组合等存在较大差异。豆荚状铬铁矿主要形成于显生宙,少量形成于中—新元古代,层状铬铁矿主要形成于元古代,集中于古元古代。【结论】对于层状铬铁矿成因模式争议较小,主要有同化混染硅铝质围岩和岩浆混合两种模式;而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模式较多,尚未达成共识,未来应重点聚焦铬的富集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我国基性、超基性岩集中分布地区之一。5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基性、超基性岩和铬铁矿的地质普查勘探和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又在该区发现了古生代蛇绿岩,涉及到一些基础地质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注意。 1981—1985年,我们承担了地质矿产部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下达的“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生成地质背景及区域成矿(铬)特征”科研项目,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着重从岩体生成地质背景、蛇绿岩特征及意义、区域岩石矿物学、工业铬铁矿床及预测、矿物包裹  相似文献   

14.
重要的铬铁矿床均产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中.铬铁矿的造矿元素,通过岩浆分异作用,于岩浆晚期残余岩浆中富集并结晶形成具工业价值的铬铁矿床.因此,铬铁矿床在侵入体中的空间分布和在成因上,总是与一定的岩相有密切关系.重视对矿石和成矿母岩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研究,对阐明铬铁矿的成因是重要的.但成矿岩相的形成及其矿物、化学成分特征,则又与侵入岩体的岩浆成分密切相关.由不同成分的基性、超基性岩浆形成的岩体,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规律性,并具有不同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5.
阿尼玛卿山地区是我省铜矿重要成矿带之一,本文阐述了区内超基性岩带与铜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本区位于古特斯海北缘俯冲带中的蛇绿混杂岩带内,代表了古板块的的缝合线,超镁铁质岩,具堆晶特征的辉长岩,玄武岩等具有蛇绿岩的特征,是构造冷侵位产物,确定了两个含矿层序,划分了两种成矿类型:一种产在蛇绿岩组合下部的超基性岩中,如德尔尼铜钴矿床,另一种产在蛇绿岩组合上部层序的火山岩及火山岩  相似文献   

16.
铬铁矿成矿理论的探索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对其成矿作用、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铬铁矿是基性、超基性岩中岩浆分异的产物。研究岩浆物质在运动过程中的分异,对探讨铬矿的形成及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岩浆岩流动构造是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可以大致追朔岩浆侵入时的运动状态。本文拟讨论超基性岩中的原生流动构造,进而研究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及找矿意义。一、流动构造的形成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高磊  刘璎  李新宏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57-67z1058
正蛇绿岩这一名词1905年Steinmann首次用于阿尔卑斯造山带。1972年美国地质学会召开的Penrose会议,对蛇绿岩套的层序作了统一。目前一致认为蛇绿岩套代表古大洋壳,蛇绿岩块为异地构造搬运来的古洋壳碎块,其成因与板块构造作用有关(张旗等,2000)。蛇绿岩分为三类:科迪勒拉型、  相似文献   

18.
镁铁- 超镁铁岩是揭示地幔物质组成和壳幔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也是Ni- Cu- PGE- Cr等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载体。不同的镁铁- 超镁铁岩体赋矿特征明显不同:蛇绿岩以产出铬铁矿床为特征,阿拉斯加型岩体主要赋含铂族元素(PGE)矿床,大型层状岩体则可同时产出铬铁矿床、PGE矿床和Cu- Ni硫化物矿床。这种成矿差异显然与赋矿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母岩浆经历的岩浆演化过程有关,但缺少关键控制因素的研究。前人对上述不同种类矿床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上升过程中或岩浆房内的围岩混染和结晶分异等岩浆过程,而极少关注流体作用。近年来,实验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均表明幔源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流体活动可能对成矿元素的富集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成矿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分配系数也在不断更新。厘清Cr和PGE在熔体演化——尤其是流体出溶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刻画并揭示其迁移富集、分离和再富集的成矿过程及控制因素,已成为当前岩浆矿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富水流体与铬铁矿和PGE成矿关系的科学问题,总结了不同镁铁- 超镁铁岩体的成矿差异以及铬铁矿和PGE矿床成矿过程中的流体活动记录,提出流体性质和组分对铬铁矿和PGE迁移富集的控制作用,强调有必要开展蛇绿岩、大型层状镁铁- 超镁铁岩体和阿拉斯加型岩体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蛇绿混杂岩是大洋板块俯冲增生的产物,往往发育不同时代、来源和成因的蛇绿岩岩块或岩片,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十分复杂.蛇绿混杂岩内发育的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是揭示古洋盆时限、性质和造山带演化过程的关键.然而,造山带往往伴随多期次构造、岩浆和变质等事件的叠加改造,如何准确识别蛇绿岩内基性岩组份,并限定其形成时代,一...  相似文献   

20.
一、铬铁矿床类型及其在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的分布特征铬铁矿床是典型的岩浆矿床,其成矿过程与成岩过程紧密相关。尽管铬铁矿的成矿过程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但起主导作用的是生成基性、超基性岩的岩浆本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