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按统一比例尺编制了印度-青藏地区1°×1°重力异常图和地形高程图,并用滑动平均方法得到了本区5°×5°重力异常图。用地改后的1°×1°重力异常,采用组合体模型人一机联作选择法,计算了横跨印度-青藏-蒙古长达4680km的岩石圈剖面,还给出了一个楔形体重力正演公式。基本结果有:(1)MBT、MCT的倾角为10°±5°,ITS、NS、KS的倾角为75°±5°;(2)地壳滑脱面的深度在青藏之下约20km,向高喜马拉雅、MCT、MBT抬升至15km;(3)青藏高原南、北边缘均为岩石圈结构的斜坡带,界面倾角由上向下而增大。在大、小喜马拉雅之下,壳内界面(Ⅰ、Ⅱ)的倾角约12°,Moho倾角为18°,岩石圈底面倾角约36°。在祁连山带所有界面倾角都小于喜马拉雅带,其中壳内界面倾角仅约1°,Moho倾角约2°,岩石圈底面倾角约12°;(4)岩石圈厚度由印度、蒙古向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带逐渐增加,与青藏岩石圈的边缘上翘形成主动俯冲和相对逆冲势态。印度岩石圈厚度(或上地幔顶部低密层埋深)不超过50km,蒙古高原(南)厚约70km,到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下分别增加至145和122km,青藏中心地带(怒江两侧)岩石圈厚135km,向南,北边缘各减小到120和90~102km,在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下面形成25和10km的断差;(5)在青藏Moho之下厚5km的高密薄层和软流层之间有一密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1957年笔者与麦昌荣、庞振华、孙树义等同志在巴彦淖尔盟东部进行1:500,000地质测量和普查找矿。普查范围包括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全部及杭锦后旗一部分。东至沙卜格庙,西至巴格莫托庙、白云恩得尔山一带,南至狼山山脉,北至索龙山、白音查汗山。地理坐标相当于北纬40°40′至42°20′20″;东经106°至109°。面积约40,0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水文》1984,(2)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微咸水湖。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端,祁连山的东南部,北以大通山、东以日月山、南以青海湖南山、西以阿木尼尼库山为界,形成一自流内陆盆地(见图1)。其流域介于东经97°50′~101°13′和北纬36°15′~38°20′之间,流域面积(包括湖区)29661平方公里,海拔高程在3193~5200米之间。青海湖形状近似梨形,最长109公里,最宽67公里,周长约360公里;水位3195米时的湖泊面积为4473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石—一种新的硼碳酸盐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世清  王立本 《矿物学报》1993,13(2):97-101
作者在鉴定青海省居红图硼矿床的矿物标本时发现了祁连山石,经系统测试确定为一种含硼的碳酸盐新矿物,并经国际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批准,现予以报道。祁连山石呈无色透明的板状或柱状晶体,多以集合体产出。矿物具玻璃光泽,硬度约等于2,D=1.706。{100}和{010}解理完全。矿物的化学分子式为NaHCO_3·H_3BO_3·2H_2O。该矿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晶胞常数:a=1.6119 (8),b=0.6928 (4),c=0.6730 (3) nm;β=100.46(4)°,V=0.7390nm~3,Z=4。二轴晶(-),a=1.351(计算值),β=1.459,γ=1.486,2V=50°,光性方位x=b,y∧a=1°,z∧c=9°,中等色散r相似文献   

5.
寒武纪最早期(梅树村阶)磷酸盐沉积是世界性末前寒武纪—早寒武世沉积磷矿的最主要成磷期,南亚是其主要分布区。该区西起伊朗德黑兰以北的厄尔布尔士山脉,经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印度小喜马拉雅山区,苏联哈萨克斯坦卡拉套以及中国新疆、滇东、川西、陕南、黔中、鄂西等地区,形成一个挟持于北纬25°—43°之间的狭长成磷地带。(图1)  相似文献   

6.
一、流域自然地理松花江流域位于东经119°52′至132°31′北纬42°41′至51°38′之间。流域的西与西北面以大兴安岭山脉与额尔古拉河流域为界、东北面以小兴安岭山脉与黑龙江右侧支流逊河,库尔滨河等流域为界,东以长白山脉、完达山脉与乌苏里江、绥芬河、图门江等流域为界,东南以长白山脉与鸭绿江流域为界,南面以哈达岭与东辽河流域为界,西南为松辽平原,与西辽河流域的分界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北地区的北部大小兴安岭间北纬(48°-25°)近年来都曾发现有永久冻结层的存在,其中尤以大兴安岭的西北坡分布较为普遍。大兴安岭的北段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北面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山脉走向略呈北北东,南南西。我们在北纬51°-52°及东经123°附近见到的全为中生代火成岩活动期所产生的中性到酸性的浅成岩及喷出岩:如火山凝灰岩、安山岩、石英粗面岩及少量第三纪的玄武岩等。岭顶海拔1200公尺左右。三年来我们在数百公里长的铁路线上进行勘测的结果都证明了在该地区的山沟冲积层及冰碛物中有着不同类型的永久冻结层的存在。由于冻结土壤的复杂性,我们对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用旋转针台在锥光下测定矿物的2V时,如不用马氏常数,则须用公式tanψ_(min)=sinR·cotλ计算ψ_(min)角。式中R和λ角为实测结果。该公式已有的计算图仅有λ=20°,25°,30°、35°、45°和60°几条曲线,使用不便。为此,作者设计绘制了一个λ可为60°以下任意角度的计算图(图1)。从这个计算图实测的ψ_(min)角与用公式直接计算的ψ_(min)角的对比(表1)来看,图解法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施德鸿 《地球学报》1990,11(1):138-140
<正> 研究区位于东经114°20′—119°15′,北纬35°00—40°15′,北起燕山山麓,西靠太行山脉,南以黄河为界,东临渤海,地处我国著名的华北大平原,面积13.8万km2,海拔标高100m以下。区内主要有海河,滦河水系,年平均气温13℃,多年平均降水量400—600mm,其中75%分布在7—9月份。年蒸发量1000—1400mm,属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常形成春旱秋涝。  相似文献   

10.
论哀牢山-藤条河断裂——古板块俯冲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哀牢山-藤条河断裂北起弥渡县鼠街,向东南大体上沿哀牢山山脉伸展,经新平县二台坡至元阳县攀枝花后,继续沿藤条河河谷延伸。其总体呈一略显向南西突出的弧形。断裂北段走向N30°—40°W;过新平县马鹿圹逐渐向东偏转,致使中段走向呈N60°—  相似文献   

11.
滇西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岩系变质时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沿红河-哀牢山走滑剪切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其主体由下元古界苍山群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系组成,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变质时限和山脉隆升时限由于缺乏精确年代学数据制约,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选取点苍山花岗闪长质糜棱岩(DCS-1),哀牢山墨江-元江段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片麻岩(SM07-1)和其侵位的同变形花岗岩脉(SM07-3)以及元江县城西北山前花岗质片麻岩(YJ)作为研究对象,并挑选出锆石颗粒(SM07-3)、黑云母(SM07-1-Bi,SM07-3-Bi)、白云母(SM07-1-Ms)、钾长石(DCS-1-Kf, SM07-3-Kf)和斜长石(YJ-Pl)以及基质(YJ-ma)进行精确年代学测试。花岗岩脉颗粒锆石U-Pb SHRIMP 加权平均年龄为30.8±0.3Ma(SM07-3, MSWD=3.27);其它单矿物激光40Ar/39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1±1.5Ma (DCS-1-Kf, MSWD=2.9)、22.3±0.9Ma (SM07-1-Ms, MSWD=1.7)、21.9±0.7Ma (SM07-1-Bi, MSWD=1.3)、21.3±0.7Ma (SM07-3-Kf, MSWD=1.2)、22.7±0.8Ma (SM07-3-Bi, MSWD=2.4)、19.8±1.6Ma (YJ-ma, MSWD=19)和21.57±0.38Ma (YJ-Pl, MSWD=1.5)。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演化、野外观察和年代学资料,本文研究认为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峰期变质变形时间为30Ma左右,此时山脉已开始隆升,在约20Ma和13Ma山脉分别经历一期构造热事件作用,揭示山脉经历快速隆升和冷却过程。  相似文献   

12.
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地理位置在东经117°00′~125°30′、北纬40°30′~45°10′之间,发源于河北省七老图山脉之光头岭,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区,流域总面积228960平方公里,河  相似文献   

13.
阿姆巴雷克矿区的特征是矿体的倾斜为80°-85°。在该矿区对86个钻孔测量的结果可作为研究钻孔弯曲规律性的原始资料,钻孔的倾角大多数定为74°- 85°,而且具有各种的弯曲强度。当穿过水平产状岩层时,钻孔的弯曲是不大的(在20米的间距内,其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14.
在机掘坑探打眼工作中,过去一直认为无论打什么岩石,所用的合金钎头刃角都不应小于110°±2,否则合金就崩刃、掉角,笔者在中硬以下岩石(6-8级)中将合金钎刃自110°减小至100°~90°进行了打眼试验。通过三个月的长期观察和一个时期的实际测定结果证明:不仅钻速提高20%左右,而且从未发生崩刃、掉角等不正常损坏现象。测定资料见下表:  相似文献   

15.
镜铁山铁矿自55年底发现,其中对主要矿区,于57年底完成了详细勘探。在详细勘探的同时,相应的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亦进行研究。为便于理解,先把矿区一般水文地质情况简略的介绍一下:一、区域自然地理及一般水文地质条件位置:镜铁山铁矿位于甘肃省祁连山中部,酒泉南山山脉南坡,距玉门东站为最近。气候:本区地势甚高,远居內陆,因此,气候干寒,常年大风扬沙,降水量一般随地形高度的增高而  相似文献   

16.
借助一个简单的大陆与大陆碰撞模型,即把两个大陆的碰撞简化为两个粘弹性块体的碰撞,两个块体之间的不连续变形面对应两个大陆之间的碰撞断裂带,运用三维粘弹性拉格朗日非连续变形有限元(LDDA)方法,通过分析模型中不连续变形面的存在对两个粘弹性块体碰撞变形的影响,探讨了大陆碰撞断裂带的倾角和摩擦系数对两个大陆碰撞变形影响的一般规律,给出了大陆碰撞变形的一些显著的特点。尽管运算模型的几何尺寸、边界条件等参考了印度和欧亚大陆碰撞的实际特征,但所得结果适用于更一般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碰撞断裂带倾角和摩擦系数对陆-陆碰撞变形有着重要的影响。当断裂带倾角在15~30°时,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导致的仰冲板块一侧隆升高度相对更大,利于形成高大的山脉,其中以15°倾角对应的仰冲板块一侧隆升最高;当断裂带倾角在30~45°时,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导致的俯冲板块的俯冲深度相对更深,利于形成深陷的盆地,其中以45°倾角对应的俯冲陆块一侧俯冲最深;当断裂带倾角≥75°时,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的相对俯冲和仰冲作用变得不明显。碰撞断裂带摩擦系数越小,碰撞过程中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相对俯冲和仰冲作用越强,形成高大的山脉和深陷的盆地要求碰撞断裂带摩擦系数≤0.2。从大陆与大陆碰撞变形构造特征看,除发育前陆盆地-山脉系统外,在仰冲陆块一侧靠近造山带后缘还发育呈不对称结构的挤压性凹陷,当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断裂带倾角在15~30°时,该类型凹陷更容易形成,其中以30°倾角对应的凹陷最深,反映其形成可能是大陆碰撞过程中陆块之间相对俯冲和仰冲运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7.
崔军文 《地球学报》1989,11(1):21-35
标志冈瓦纳古陆向华夏古陆俯冲的云南中西部哀牢山古俯冲带,在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时转化为右旋韧性平移剪切带。计算的剪切带的最大应变值(γ)为12.6,角应变(φ)为85.5°,获得的塑性应变的应力场有两期:第一期,主压应力(σ_1)方位为3°/49°,应力张量为-1.575;第二期,主任应力(σ_1)方位为252°/1°,应力张量为-0.876,流动应力值最高达389MPa。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安第斯山脉中段南纬35°,西经70°附近面积为370km~2的一个地区的地质情况和冻土情况。附有地质图、冻土图及露头-碎屑分布图。文中探讨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冻融作用及多年冻结效应。岛状多年冻土分布下界处在海拔3000m,这与安第斯山脉纬度较低地区的纬度-高度梯度相符。在5个地点发现了大型的古山坡堆积物,这些堆积物可能是由融冻泥流作用、碎石流和滑坡所形成的。在实验室内将不同种类的岩块在饱水条件下进行了250次冻融循环试验。根据以下4个方面来考虑这些岩类的野外地质冻融敏感性指标(FGFSC):1)露头指数(%);2)地貌情况;3)冻融过程的次数以及4)实验室冷生破碎情况。用这一指标解释各类岩石山地的高度规律。  相似文献   

19.
新疆西准噶尔晚古生代以来构造样式与变形序列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断裂构造的发育是不同地质历史、不同应力场条件下地壳应变的叠加。针对某一地域断裂构造的研究,理清其发育序次和不同阶段断裂系统对应的构造应力场,是了解区域大地构造性质演变的重要环节。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非常强烈,是认识中亚构造域性质的重要研究基地,同时也为断裂构造和变形序次研究提供了很好的野外实验室。通过对研究区1500个构造面理产状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认为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主要发育以下几组构造面理:(1)290°走向;(2)10°~20°和80~90°走向;(3)40°~45°和320°~325°走向;(4)60°~70°和340°~350°走向。通过对野外构造现象、断裂之间的交切关系、断裂与相关地层及岩体的切割关系等的综合分析,结合遥感图像解译,确立了走滑断裂是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以来主要的构造样式,并建立了相应的变形序列:(1)大约在二叠纪晚期-三叠纪,由于准噶尔与中天山汇聚末期的区域性水平运动,受到北西-南东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发育最早一期北西西向(290°左右)右旋走滑断裂;(2)侏罗纪-白垩纪,地层产状平缓,没有发现区域性构造变形证据;(3)古近纪,主要受制于太平洋构造域,受到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发育北北东向(10°~20°)左旋与近东西向(80°~90°)右旋共轭走滑构造;(4)新近纪早期,受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应力场为近南北向,发育北东向(40°~45°)、北西向(320°~325°)走滑构造,新近纪晚期应力场发生了小角度顺时针旋转,构造形迹又转变为北东东向(60°~70°)和北北西向(340°~350°)。  相似文献   

20.
章力 《新疆地质》2002,20(2):166-166
阿尔金山保护区是中国建立最早最大的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综合性自然保护区,隶属新疆若羌县和且末县,在东经87°10'~91°18'、北纬36°00'~37°49'之间,面积4.49×106km2,1983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新疆环保部门设立,当时堪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内陆高原生态类型保护区,1985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昆仑山库木库勒山间盆地,平均海拔4500m以上,四周山脉海拔高度5000~6000m,区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