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砂岩埋藏深(>5800m),深部是否发育相对优质储层是制约深层勘探的科学问题.采用镜下观察、测井、试验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准噶尔盆地深层砂岩的成岩机制和优质储层的发育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深层侏罗系砂岩为晚期超压,砂岩粒度细,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岩屑含量高达69%,成分成熟度低,颗粒包壳对砂岩的孔隙度保存有利,但会堵塞喉道,降低渗透率,而且早期充注的油气中的有机酸会溶蚀砂岩地层中的长石和岩屑等矿物,造成高岭石和石英沉淀,对储层的发育与保存不大有利;(2)盆地腹部深层侏罗系西山窑组顶部砂岩中存在一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孔隙度从7%增大至11%,渗透率从0.5md增加至2.5md.这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位于侏罗系与白垩系之间的不整合面(埋深5 850m)之下的半风化砂岩中,主要是表生期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和深埋后溶蚀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清水河组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X衍射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并结合钻测井、地层测试资料及区域埋藏史、古地温、沉积体系等相关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清水河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物性控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成岩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河组储层具有低成分成熟度、高塑性岩屑含量及高结构成熟度的"一低两高"特征;尽管储层主体埋深在3 500m以下,但储集空间仍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5.47%,平均渗透率可达226.6mD,为典型的深层优质储层;储层成岩作用总体表现为"中压实中强压实、强溶蚀、弱胶结"的特征,尽管储层埋深较大,但成岩阶段整体仍处于中成岩A1亚期;区域连片的厚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中细砂岩及中粗砂岩是形成深层优质储层的基础,而成岩过程中储层物性保存主要受控于早期碳酸盐胶结抗压实、绿泥石包壳及后期酸性成岩流体条件下的溶蚀增孔作用;除上述沉积、成岩控制因素外,地层超压的存在使得储层在深埋条件下压实强度显著降低,是储层物性保存的关键,同时在储层成岩演化过程中及现今盆地不断降低的地温梯度也有效延缓了储层的成岩进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川东北元坝西地区10口钻井的须二下亚段砂岩物性测试数据,结合铸体薄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和压汞测试等手段,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的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元坝西须二下亚段砂岩为低孔中低渗储层,孔隙度为0.99%~10.53%,渗透率为(0.003 6~1.41)×10-3 μm2,孔渗关系表现为“分层”特征,根据孔渗关系可划分出低孔中渗储层,低孔低渗储层和特低孔低渗储层3种类型储层。不同类型储层的砂岩物性受沉积条件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沉积条件决定了砂岩岩石学特征,进而对成岩作用产生重要影响;成岩作用的非均质性最终决定了储层物性的差异。不同类型储层砂岩在垂向上表现出强烈的成岩非均质性,发育岩屑溶蚀段(绿泥石膜胶结段)—硅质胶结段—方解石胶结段的成岩组合序列。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发育强烈溶蚀作用河道砂体中部的中粒(长石)岩屑砂岩中。此项研究结果能更好地进行深层致密砂岩甜点预测,指导四川盆地深层致密砂岩气的勘探。  相似文献   

4.
探究W地区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区内下一步勘探开发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岩心、测井、铸体薄片以及压汞等相关资料分析,展开鄂尔多斯盆地w地区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W地区长8储集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储层孔隙类型多样,以长石溶孔、粒间孔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物性特征为典型的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性质明显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它微相;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储集原生孔隙减少、渗透率降低,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是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改善了目的层段砂岩的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5.
刘传鹏 《中国地质》2013,40(5):1515-1522
提要:通过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孔隙显微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二段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和成岩作用等微观特征,分析了低渗储层的形成原因和相对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砂岩以成分成熟度较低的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含少量岩屑砂岩,软岩屑塑性变形强烈或假杂基化,对储层物性和含油性影响大;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溶蚀孔,其次为剩余原生粒间孔;强烈的压实作用、方解石和高岭石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低渗的主要原因。优质储层表现为粗粒、低含量软岩屑-弱方解石和高岭石胶结-强溶蚀作用的微观特征。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软岩屑含量、晚期溶蚀作用和有利的沉积相带,河道砂体旋回中、下部储层是有效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6.
塔中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炭系东河砂岩储层是塔中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通过对岩石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岩心和钻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岩石颗粒粒度、砂岩厚度以及成岩作用等是影响本区东河砂岩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其中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埋储层次生孔隙成因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准噶尔盆地腹部勘探目的层埋深大,一般在5 500~6 000 m左右,属于深埋储层。在对大量薄片分析鉴定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X衍射粘土分析等手段,对研究目的层的孔隙类型和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孔隙类型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中晚侏罗世发育的车莫古隆起导致非持续埋藏的成岩背景,由于中途开启地层抬升暴露,酸性大气淡水对粒间方解石胶结物淋滤溶蚀,产生次生溶孔;白垩系之后再度埋藏发生有机酸内幕溶蚀作用。由于地层抬升剥蚀导致成岩阶段滞后,勘探目的层现今处于晚成岩A1亚期是次生孔隙保存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的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盒8,盒9,山1和山2储层岩石类型主要由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组成,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以次生溶蚀孔,残余粒间孔和晶间孔为主,纵向上以盒8气层组物性为最好,平面上北部储层物性明显好于南部,优质储层多出现在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以及曲流河河道砂体中,碎屑组成,粒级,填隙物含量和成岩作用均对储层性能有重要影响。其中北部盒8气层组为储集性能最好的Ⅰ类储层,盒8和盒9气层发育Ⅱ类储层,Ⅲ类储层在全区均有分布,渗滤能力最差或基本无储集能力的Ⅳ类储层主要分布在山2气层。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充注与再次运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邹华耀  郝芳  张柏桥  陈斌 《地质科学》2005,40(4):499-509
准噶尔盆地为一个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合型盆地。盆地腹部油气藏形成与演化是一个受多源、多期次油气充注与再次调整的复杂过程。采用烃源岩生烃史正演模拟与油气藏地质、地球化学反演分析相互验证的方法,表明腹部油气运聚可以分为早期、晚期和后期油气充注,即:早白垩世前的早期原油充注阶段,原油主要来自于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晚白垩世以原油充注为主的晚期充注阶段,原油主要来源于上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古近纪以来以天然气充注为主的后期充注阶段,天然气来自于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高过成熟阶段的产物。受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于中晚燕山期的腹部车莫古隆起发生掀斜作用,致使油气发生再次运移,调整后的腹部油气藏呈分散和小规模分布,油气藏类型由以构造圈闭为主变成以地层/岩性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深层三工河组储层主体埋深在3 800~4 600 m之间,但储层物性条件相对优越,是盆地腹部油气勘探和发现的重点层位之一,因此明确其优质储层物性保存多因素耦合关系及成因机理对后期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黏土矿物X衍射等分析测试及钻测井资料,在物性保存单因素分析基础上,结合地层埋藏史及区域构造演化,从多因素间演化匹配关系出发详细讨论了莫索湾地区三工河组深层优质储层的物性保存过程。结果表明:优势沉积条件、地层超压、成岩流体碱性到酸性的转变、较低的古地温,4类单因素分别使储层物性得以有效保存。而储层物性保存过程最终可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且在不同演化阶段物性保存的主控因素也不同。缓慢浅埋期主控因素为浅埋深和地层超压的初始形成;第一次快速深埋早-中期为地层超压;第一次快速深埋晚期至缓慢深埋早-中期由超压转变为胶结物的固结;缓慢深埋中-后期为低地温梯度及有机酸的溶蚀;第二次快速深埋-现今为超压及地温梯度的降低,并最终建立三工河组综合成岩及油气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11.
黄骅坳陷中北区深部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通过对黄骅坳陷中北区的研究认为, 影响该地区深部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有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深部地层异常超压的形成与分布等, 其中成岩作用中的胶结作用( 主要为硅质胶结和铁白云石胶结) 是致使深层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酸性水的溶解作用是产生大量次生孔隙的重要因素, 深部异常压力带的存在是次生孔隙得以保存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储层的岩性差异较大,岩性对物性的控制作用明显。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孔隙在发育规模、丰度及有效性方面都存在显差异,次生溶蚀孔隙、原生粒间孔隙和残余粒间孔隙是最重要的有效孔隙类型。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之间存在较好的半对数相关关系。通过设置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界线,对储层储集性能进行评价,将侏罗系储层的孔渗性能划分为5个级别,可与当前流行的砂岩储层孔渗性能分级相对应。通过对大量压汞参数样本的聚类分析,将储层的孔隙结构划分为4个类型。通过各类参数统计及曲线形态对比,对孔隙结构类型进行了定量结合定性的优劣评价。最后,结合孔渗性能级别、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岩性等特征,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古潜山油气成藏与分布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古潜山形成于晚加里东-海西期,经过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经过了多期成藏过程,形成了现今复杂的油气水分布特征.轮南奥陶系古潜山油气主要分布在潜山围斜部位,潜山面以下约150 m范围内,原油分布不受局部构造影响.总体看来,轮南奥陶系古潜山油气分布主要与储集空间的分布、水动力作用和差异聚集作用有关;轮南奥陶系古潜山油水界面是倾斜的,油气藏具有一定的水动力特征,可能是一个大型的水动力圈闭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砂岩储集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油气储集岩(砂岩)粒间孔隙中自由状态的油气组分,与各种矿物相互吸附、结合(束缚状态)的油气组分,以及矿物内部的油气包裹体之间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甾、萜烷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成藏阶段油气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展示了油气藏油气注入过程。为油源对比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的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轮南地区下奥陶统潜山是一个具有良好勘探前景的油气富集区 ,但该区碳酸盐岩储层的不均一性及其预测的难度制约了该区勘探的进展 ,这也是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勘探的难题之一。从影响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基本地质条件入手 ,对该区的构造特征、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分别进行了探讨 ,同时结合近年来的钻探成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储层的储集性主要与次生孔隙有关 ,即主要受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 ,而与沉积环境没有直接的关系 ,这一分析为该区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羌塘盆地中上侏罗统砂岩储集性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量野外露头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秘、毛细管压力曲线和图象分析等手段。对羌塘盆地侏罗系砂岩的渗性及孔隙结构等特征作了详细研究,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溶孔,偶见剩余原生粒间孔,它们基本上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储集层,同时孔隙的微观结构较差。强裂的机械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结构变差的主要因素;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较弱,使得的机械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结构变差的主要因素;早期碳  相似文献   

17.
十屋断陷南部下白垩统储层因压实作用和碳酸盐、硅质、粘土膜胶结作用损失的孔隙度达 25%~30% 。老公林子一带储层以原生粒间孔为主;艾家窝堡一带以次生溶蚀孔为主。研究区内溶蚀作用总体欠发育,与毗邻储层的泥岩有机质丰度低、源岩有机酸形成期与运移通道产生期不匹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是塔里木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位之一,包括亚格列木组层、舒善河组和巴西盖组储集层(有称为卡普沙良群中上部储集层)。从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结构及储集性控制因素等方面对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储层的储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为砂岩储集岩,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较好,储集性纵横向上分别受沉积韵律与沉积相带展布的控制,同时还受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成岩作用的控制;并认为亚格列木组储集性较好,横向上以跨越阿克库勒-沙雅西的储集砂体为最好,它具有多套砂体叠置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成岩动力学分析与深部储层孔隙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香华  周士科 《现代地质》1998,12(1):108-114
国内外深部优质储层的不断发现大大拓宽了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但孔隙流体自然排放的压实理论和有机无机反应的次生孔隙窗机理对深部高孔渗储层并不能作出圆满解释。深部储层孔隙保存状况除与储层物质组成及其内部结构有关外,与各成岩动力学过程间的耦合关系更为密切。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粘土矿物转化、有机质热演化、溶蚀作用、异常流体压力的积累与释放等动力学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组合决定了深部储层孔隙的发育程度及其保存状况。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勘探以隐蔽、调整型油气藏为主,勘探风险较大.研究认为主要勘探目的层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沉积背景与后期车.莫古隆起的演化是后期油气调整的主控因素.三工河组二段自下而上分为下亚段(J1s222)和上亚段(J1S21),下亚段沉积环境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上亚段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后受车-莫古隆起掀斜调整改造作用,早期形成的储存于侏罗系的原生油藏随车-莫古隆起调整而改造,下亚段辫状河道砂体叠置、砂体连通性好,油气逸散严重.上亚段砂泥交互沉积,受后期调整作用小.针对不同的勘探对象,提出了下亚段主要寻找构造(断块+低幅度背斜)油气藏为主,上亚段寻找岩性油气藏为主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