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砂测量以及重砂矿物鉴定工作是普查找矿中常用和较有效的手段之一,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自然重砂测量成果的基础上,以金异常区的机械分散晕为线索,通过进一步地质调查,在区内矿化蚀变和构造破碎带的有利地段采取了岩石人工重砂样品,先后发现了小丹阳和丁耙岗两个达工业品位的含金矿石露头。经初步复查探明已知有2~3条以上的含金矿脉。这是重砂测量和矿物鉴定方法在寻找原生金矿工作中初显效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通化地区铁帽含金性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化地区早元古宙集安群变质岩系中,分布着众多的铁帽,其含金量各异。本文在地质、物探资料综合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了控矿铁帽产出的地质条件,对铁帽中的金等元素组合做了统计分析,以数量化理论划分了三种铁帽类型,其中含钒、钛的铁帽,系铁质岩石氧化而成,为假铁帽与金矿无关;铅、锌硫化物的铁帽也与金矿无关;而含铜硫化物铁帽则含金较高,具有指示找金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韦耀健 《矿产与地质》2004,18(3):264-268,293
研究陆丰官田、西山和毗邻矿段的含金黄铁矿—铁帽型金矿的成矿规律,以及铅锌矿化与含金黄铁矿化的分带现象。根据官田矿段铁帽型金矿的顶底板岩性与金矿化的相互关系,认为:成矿母岩包括燕山早期花岗岩(γ5^2(3))、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γβ5^3(1))及下件罗统金鸡群(J1j)。并探讨该矿床成因,认为燕山早期和晚期花岗岩岩浆活动促使了含金热液的形成,Ⅰ号、Ⅱ号断裂带是含金热液的聚集场所,后期在地下水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下,最后形成次生富集的铁帽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伴生金在长江中、下游各省已探明的金矿储量中占重要地位.江苏省目前已知伴生金矿床和矿点(金品位>0.1g/T)共计11处,可分为四个成因类型,即(1)火山热液型含金铜矿;(2)沉积加火山热液型含金黄铁矿;(3)中、低温热液型含金铅锌矿;(4)矽卡岩型含金铜(钼)矿和铁矿.其中中、低温热液铅锌矿中的伴生金最为重要,占全省现有金矿储量的四分之三.伴生金矿床规模可达中型至大型.江苏省宁镇地区,与中酸性岩浆岩有成因联系的铜铅锌矿床中的伴生金占江苏省现有金矿储量的90%.此外,云台山黄铁矿床和利国斑井地区也是寻找伴生金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耳泽古溶洞中的菱铁矿—铁帽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木里耳泽金矿分布于上二叠统岗达概组大理岩中,矿带受此唤背斜轴部的破碎带控制。矿床面积约1.1km~2,矿体形态复杂,与围岩呈不规则接触。矿石分为原生含金黄铁矿—菱铁矿型和铁帽型两大类。主要金矿物是自然金,次为银金矿。金来源于岗达概组大理岩和下伏火山岩。成矿地下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变质水混合而成。成矿环境稳定,经间歇性的抬升运动、岩溶作用形成溶洞。先在溶洞中形成含金黄铁矿—菱铁矿石,再表生氧化形成铁帽型金矿。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江苏句容县某金矿区,进行了植物群落含金性的研究,认为在金矿普查中,利用植物群落以及海州香薷和野蚊子草等的含金测量,可作指示寻找金矿的一种手段.该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是下三叠统上青龙组碳酸岩,金矿属于与燕山晚期石英闪长斑岩侵入有关的中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该矿床上部矿体己氧化为具蜂窝状构造的褐铁矿、赤铁矿的铁帽.铁帽中含金量约为在几ppm,较富的部位可达几十ppm.  相似文献   

7.
鲍振襄 《地质与资源》1993,2(3):207-213
半边山含金斑岩体产于桃江花岗闪长岩体外接触带之中元古界冷家溪群中,呈北北东向带状分布。金矿化主要富集于斑岩体内的石英脉、接触破碎带及蚀变带中。在富集地段金矿化断续长约150-250m,含Au1.5×10-6-6.67×10-6,厚度0.47-1.65m。据人工重砂资料,金为细粒自然金。该金矿的发现不仅为湖南增加了金矿新类型的可能性,而且还提供了湘西雪峰隆起区钨锑金矿带与岩浆岩之关系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8.
新疆若羌县黑山地区砂金矿分布多且范围大,但砂金矿分布区内岩金找矿一直没有重大突破。2009年,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在黑山地区日吉普顶一带发现了具全岩含金的石英斑岩体。通过地表槽探初步揭露和单孔验证,该岩体均有含金显示,最高含金1.38×10~(-6)。笔者认为该含金石英斑岩体可能为附近砂金源之一。对该含金石英斑岩体特征的探讨及进一步评价将有利于该区岩金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9.
目前,找金乃是热门话题。本文着重从研究金本身的特点着手,谈点看法和点滴体会。1.金粒的获取方法:金粒的获取方法一般有三种:汞板吸附法、氧化还原法和人工重砂及天然重砂法。前两种是工业上及小规模开采金矿所采取的方法。重砂法简便易行,为广大研究人员所采用。(1)人工重砂法:首先对研究区的岩性特征做深入研究,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岩性归类,确定含金规律。通常检测岩石中的含金数量,多采用手工操作,配备必要的化验和筛选  相似文献   

10.
小秦岭金矿田含碲金石英脉的发现及矿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秦岭含碲金石英脉发现于矿田的南部——洛南驾鹿地区。脉体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组成。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次要金属矿物有闪锌矿、斑铜矿。已发现的碲金矿物有自然金,自然碲、铜碲金矿、针碲金矿、针碲金银矿、六方碲银矿、碲铅矿、碲锑黝铜矿等。据三个样品原岩分析,Au 含量分别为9.8g/t、7.4g/t、9.1g/t。Ag 含量分别为8.6g/t、8.5g/t、6.4g/t。Te 含量分别为79g/t、51g/t、61g/t。本文对该含碲金石英脉的地质概况、主要碲金矿物的产出特征、物理光学性质以及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提供了较多的测试数据,供金矿普查勘探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矿床由3个串珠状分布的矿体组成,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勘探程度最高,两个矿体中金的资源量总和可达246吨,其中以Ⅰ号矿体中金的品位最高。本文采用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模拟计算等测试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Ⅰ号矿体中金的赋存状态、迁移特征及其意义。结果表明,Ⅰ号矿体中金以银金矿为主,并见少量或微量的金银矿、硫铋金矿、碲铋银金矿。金主要以微细粒金包裹于黄铜矿中或分布在黄铜矿边缘,磁黄铁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中含少量的金矿物,金主要来源于金属硫化物的出溶,而次生氧化带中可见微细粒金分布在硅酸盐矿物中,分布在硅酸盐矿物中的金矿物与次生氧化富集作用有关。金的矿物颗粒粒径变化较大,以分布在黄铜矿中或边缘的金矿物粒度最大,而分布在次生氧化带中的金粒度最小,大部分小于1μm。上述赋存特征指示,雄村Ⅰ号矿体中金主要分布在黄铜矿边缘,同时依据Simon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出,高温环境下金可无限混溶在铜-铁熔融体中,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属熔融体中金的含量呈数量级下降,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发生出溶而向外迁移。磁黄铁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中金可能形成于此过程,同时位于矿区西北侧的浅成低温热液型洞嘎金矿中金也可能形成于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12.
铜陵舒家店地区志留纪地层中金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舒家店地区的系统考察和研究,在杨冲里一带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找矿思路,目前经初步踏勘,在地表暂发现6条含金破碎蚀变带,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布设13条探槽和1个坑道工程,只有2条探槽未见矿,矿(化)体走向63.~ 100.,最厚约20余米,金品位最高44.36 g/t,银最高126 g/t,铜最高7.68%,深部探矿工作正在加速施工中,初步估计该金矿资源前景在中型或以上规模.安徽省金矿主要以伴生金或共生金为主,而本次发现的舒家店地区的金矿则是以金为主,局部伴生银、铜、钼及锌矿.该区金矿脉主要产于志留纪地层中,受构造作用控制明显,具有构造蚀变岩型特征,不同于已知铜陵地区铜金矿类型,同时在铜陵地区志留纪地层中发现金矿脉也属首次,因此该矿的发现将进一步丰富该区的成矿理论,对于铜陵矿集区乃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进一步探矿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藏雄村矿区是南冈底斯成矿带侏罗纪成矿作用的重大找矿突破,目前已发现了Ⅰ、Ⅱ、Ⅲ号铜(金)矿体。为了查明斑岩体矿物学特征与矿化之间的关系,本文以Ⅰ号铜(金)矿体(原雄村铜矿床)含矿斑岩为研究对象,根据电子探针和矿物产出状态分析,Ⅰ号铜(金)矿体含矿斑岩中黑云母、白云母、红柱石、金红石皆为热液蚀变的产物,钾长石除少数为岩浆成因外,多数为热液成因。石英闪长玢岩发育大量的深成磁黄铁矿,未见硬石膏结晶、钛铁矿含量大于磁铁矿、斑岩体中磷灰石SO3含量低(≤0.03%)、成矿流体富CH4等证据显示雄村Ⅰ号铜(金)矿体岩浆-流体氧逸度低,可能为还原性斑岩型铜矿床。利用金红石的Zr温度计计算出金红石的结晶温度为622~762℃,该温度反映了钾硅酸盐化蚀变中晚期温度。金红石中V2O5含量平均值0.42%、粒度较大,黑云母富镁、富钾、贫钙、高氟等特征指示了较好的铜矿化。  相似文献   

14.
镇安县太白庙一带金矿以显微金与明金颗粒为特征,矿床由三个近东西向展布的含金石英脉体密集带构成,由南向北可划分为Ⅰ、Ⅱ、Ⅲ三个含矿带。赋矿地层为泥盆系星红铺组,金矿矿(化)体分布受地层、构造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15.
碳质陆源火山岩层中常产有大型金矿床,目前对研究黑色页岩层的含金性给予很大的注意。本文研究了西伯利亚地台元古代盆地中金矿田碳质陆源岩石内金的分布和含铜的碳质陆源建造内岩石的金分布,还收集了地球上其他地区有关碳质生成物的本底含金性。在此基础上,发现具有不同矿化黑色页岩建造的地球化学差异,以及地壳不同构造单元内同类型碳质岩石中金含量的时代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石英的标型特征对吉林溜河金矿石英的含金性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不含金石英脉中石英晶胞参数明显比含金石英脉中石英晶胞参数小.含金石英脉中石英微量元素特征是:有一定铝碱含量,含较多铁,少量钡,而Co、Cr、Rb、Cs、Sc、Ta等平均含量低于矿区背景值,出现明显的亏损.含金石英包裹体的H2O和CO2含量明显比不含金石英包裹体的H2O和CO2含量偏高.根据上述石英的标型特征研究成果,再结合构造控矿规律、地球化学研究信息,对吉林溜河金矿区进行了矿区深部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7.
沈光银 《地质与资源》2007,16(4):270-274,279
北干沟金矿床位于燕山金矿成矿带中段,属含金韧性剪切带石英脉型金矿床.新太古代变质岩含金丰度高,是金成矿的矿源层.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化具有控制作用.金矿化可分为2期,其与韧性剪切带脆性变形作用有关.自然金主要分布于黄铁矿、黄铜矿及其氧化物的微裂隙、粒间或空洞中.围岩蚀变强烈,主要类型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绿泥石化、重晶石化等.矿区今后的主要找矿方向是在I号断裂破碎带中寻找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化和在Ⅱ号韧性剪切带东段的张性扩容段中寻找含金剪切带石英脉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18.
“铁帽”金矿现已尽人皆知。“锰帽”(主要指非锰矿锰帽、次生堆积锰矿或锰土等)对找Au、Ag矿的指示意义,似乎还未充分引人注意。“锰矿”中发现Au、Ag矿已不是个别现象。我国某些地方“黑土型”金银矿的发现,表明了“锰帼”的找矿指示意义。如大坊“黑土型”金矿,Au平均可达1.51g/t、Ag167g/t;七宝山锰土中含Au1.9g/t,Ag44.5g/t。栖霞山也是从氧化锰矿床开始,发现了Pb—Zn矿床,后又发现了伴生Au—Ag矿及单独Au矿体。在冷水坑铅锌银矿田中,从花岗斑岩体接触带向外,大致依次出现铁锰铅锌银  相似文献   

19.
1981~82年间,我系师生在陕西境内秦岭下泥盆统底部西岔河组(原韩城沟组)砾岩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含金层位.西岔河组由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及含砾泥灰岩组成.发现的含金层位为一层砂砾岩,厚约5米,呈大透镜体状.沿东西走向已追索800米,向两端变薄并相变为砾岩.在砾岩分布区也淘出过片状自然金,估计砾岩中也会有含金层位. 砂砾岩的含矿地段有明显的硅化、黄铁矿化、铁白云石化和轻微的绢云母化.不规则状、片状和细粒状自然金,粒径0.05毫米左右;用捡块、刻槽及人工重砂法取样分析,金均达到工业品位. 含矿地段发育有石英细脉,但含金不高,只能作为一种矿化标志.  相似文献   

20.
王亮  范玉梅 《贵州地质》2016,33(2):117-125
位于黔东南天柱—锦屏—黎平的金矿集区,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低,深部找矿未见较大突破。深部研究表明,区域重磁资料很好揭示了区内的线性断裂构造和岩浆热液活动,研究发现金元素异常分布与之有较好对应关系,并圈定了16个(含区外1个)金矿成矿远景区。预测F1以东为石英脉型(含蚀变岩型、花岗岩型)金矿富集地,F1 F0之间可能为花岗岩型金矿(含金铜多金属矿)找矿发现区,F0江南地轴边缘区及附近(丹寨—三都至都匀牛角塘)为微细粒侵染型(含花岗岩型)金矿重要研究区。金矿产出,与变质碎屑岩及相关地层,也可能与深部岩浆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