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振中  李锦才 《探矿工程》2007,34(3):41-42,57
对在射水法造砼防渗墙过程中遇极易垮塌的砾(卵)石层时,采用低标号水下砼进行固壁成槽施工的相关工艺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开发出钻渣骨料分离器,实现了对成槽过程中所产生骨料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刘敬勇  常向阳 《地球化学》2009,38(3):251-261
利用元素总量和Pb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广东云浮硫酸厂含Tl黄铁矿冶炼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l的污染程度和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l污染物主要集中于表层土壤约16.5cm深度内,并且表现出沿垂直方向向下迅速下降的特点。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l与Pb呈显著线性相关,表明自然条件下田与Pb在土壤中的迁移相似性,并且都以横向迁移为主。堆渣场固结层周围土壤至少44cm范围已经受到废渣中Tl释放的影响,Tl污染物平均下渗速率达到2.75cm/a。酸性雨水的淋滤作用及废渣自身不断酸化的特性是废渣中.Tl迁移释放入土壤的主要因素,土壤铁氧化物胶体及有机质是土壤对Tl产生吸附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利用元素总量和Pb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广东云浮硫酸厂含T1黄铁矿冶炼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1的污染程度和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1污染物丰要集中于表层土壤约16.5 cm深度内,并且表现出沿垂直方向向下迅速下降的特点.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1与Pb呈显著线性相关,表明自然条件下T1与Pb在土壤中的迁移相似性,并且都以横向迁移为主.堆渣场固结层周围土壤至少44 cm范围已经受到废渣中T1释放的影响,T1污染物平均下渗速率达到2.75 cm/a.酸性雨水的淋滤作用及废渣自身不断酸化的特性是废渣中T1迁移释放入土壤的主要因素,土壤铁氧化物胶体及有机质是土壤对T1产生吸附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龙岗火山群四海玄武质火山渣层为金龙顶子火山爆发形成,而非多个火山共同喷发的结果。火灾山渣组成金龙顶子火山渣锥及以东相伴随的火山碎屑席,反映火山爆发时强劲单向西风的吹指。火山碎屑席中火山渣层厚度,火山渣粒度参数远离火山渣锥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某冶炼镍矿渣中全铁品位为37.82%,为了研究该镍渣中铁矿物综合回收的可能性,在对镍渣进行粒度组成分析、化学全分析、矿物组成分析及铁物相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不同细度和不同磁场强度下的弱磁选实验,研究发现,镍矿渣中的铁主要赋存在+200目以上的粒级中,该粒级中铁分布率为84.74%。镍矿渣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和铁镁氧化物类矿物,其含量分别为11.07%和2.09%,杂质矿物铁(镁)橄榄石的含量高达86.58%;镍矿渣中磁性铁含量为36.09%,其占有率为95.43%,将镍矿渣磨矿至-325目97.86%,在不同的磁场强度下进行弱磁选,选矿指标仍不理想,原矿、精矿、尾矿铁品位比较接近,分布在36%~38.5%,通过弱磁选无法对磁铁矿进行有效回收;对镍矿渣进行的MLA磁铁矿嵌布粒度分析结果表明,镍矿渣颗粒中的磁铁矿大多以薄壳的形式存在于镍矿渣颗粒边缘,薄壳厚度大多在10μm以下,通过常规磨矿的方式难以使其从脉石矿物铁(镁)橄榄石及其他伴生杂质矿物中解离出来,磁铁矿解离度达不到分选要求,因此无法采用弱磁选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回收,镍矿渣中的磁铁矿无法分离生产铁精粉,建议整体利用,用来生产建筑微晶玻璃、建筑砌块或水泥铁质校正原料。  相似文献   

6.
直接酸溶法浸取硫铁矿烧渣中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常压下用盐酸直接酸溶提取硫铁矿烧渣中的铁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影响硫铁矿烧渣酸溶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铁溶出率的主要因素为液固比、反应时间和温度;当液固比为4.0mL/g、反应温度100℃时,高速搅拌反应2h后,铁的溶出率可达72%,浸取液经进一步处理可生产氯化铁系列产品,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文地质勘查,分析了渣场的地质构造、岩溶发育及水文地质条件,基本弄清了长空渣场的岩溶渗漏方向:当渣场堆渣高程为1261.0—1263.5m,向北渗漏;当堆渣高程超过1263.5m,直至1290.0m,将会造成发散性渗漏,即向北、向南东及向西产生邻谷渗漏。用一维水动力弥散公式进行了渗漏污染预测评价。根据岩溶渗漏类型,提出了渣场应采取压实粘土加铺设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膜)全水平防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桩基施工单位在钻孔桩浇灌时,测定砼上升面一般使用测绳(或皮尺),下端吊重锤。终灌时,也多采用此法测定桩顶砼面,进行桩头砼超高量的控制。由于桩顶处混杂有浮浆渣层和泥浆的混合物,采用测绳测定终灌时的粗骨料界面,手感模糊,难以判断准确;泥浆浓、浮浆层...  相似文献   

9.
太平料场是某大型水电站主体工程料源场地,其采石量巨大形成了5个相关的弃渣场,渣场的失稳对下游居民及公路有造成危害的可能。本文结合太平料场弃渣场勘察资料,研究太平料场各渣场特征,对最危险的工况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止措施,供类似地质灾害的评价及治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华南渣拉沟剖面纽芬兰世沉积水体氧化还原状态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雷  蔡春芳  贺训云  姜磊  袁余洋  于雷 《地质学报》2015,89(6):1120-1133
为研究纽芬兰世斜坡一盆地环境背景下的水下隆起的沉积水体氧化还原性质的垂向演化,本文选取黔东南渣拉沟剖面,进行总有机碳含量(TOC)、铁组分、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_(py))、干酪根的碳和硫同位素(δ~(13)C_(kero)、δ~(34)S_(kero))等方面的分析。本文依据硅质岩、磷块岩、多金属硫化物层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等对比标志,对渣拉沟剖面进行地层对比,认为:渣拉沟剖面本文分析层段大体与滇东纽芬兰世石岩头组的中下部相对应。铁组分和TOC/S_(py)显示渣拉沟剖面老堡组硅质岩段处于缺氧非硫化环境,其上覆的渣拉沟组分析层段以硫化环境为主,其间间断性的发育缺氧非硫化环境,并最终回复到缺氧非硫化环境。δ~(34)S_(py)与δ~(34)S_(kero)在老堡组的缺氧非硫化环境都较渣拉沟组中的硫化环境重,可能与前者的细菌硫酸盐还原反应主要发育在相对封闭的孔隙系统,后者的细菌硫酸盐还原反应主要发育在相对开放的沉积水体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5,(5)
某生产铬盐的化工厂由于前期技术生产工艺的限制,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重金属铬渣并且露天堆放,造成了渣场土壤六价铬污染。通过对老厂区及老渣场的水文地质及土壤六价铬含量调查,分析土壤铬污染源、划定了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并进行初步评价,提出在老渣场按照网格状布设过滤井,将含铬渗出水泵送到多级阴离子交换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清水溶解土壤中的六价铬,进入渗水收集井,循环往复,达到淋洗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对冶炼砒霜产生砷渣堆放后没有扰动砷渣(场)、扰动并已修复的砷渣场及扰动正在修复砷渣场周边水环境进行分析,发现长期堆放后没有被扰动的砷渣(场)周边地表水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扰动正在修复和已修复的砷渣(场)周边地表水环境恢复较快,地下水恢复较慢,恢复周期较长。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5,(6)
隧洞施工所产生的大量弃渣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一直是个技术难题。通过对大伙房输水工程隧洞产生弃渣的实际情况分析,采取规划减少占地、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消化和利用弃渣等四大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措施,隧洞弃碴得到有效治理和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为隧洞环保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弃渣场边坡是一种常见的人工斜坡,其稳定性关系到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弃渣场潜在引发的地质灾害对下游地区人民生产生活也有不可忽视的危害。现有的数学统计、摄影-图像分析以及筛分试验等方法在弃渣场边坡的粒径分级特征研究中并不能真实反映弃渣场边坡在堆积过程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特点和引起的破坏模式影响效应。为突破这一局限,本文结合泸州市古蔺县叙大(叙永至大村镇)铁路沿线的弃渣场工程实际,采用物理模拟方法重现了弃渣体的堆积过程,研究了弃渣场边坡内的渣体粒径分级特征,以及弃渣堆积体的坡体结构特征。并根据物理模拟的试验结果,结合PFC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弃渣场边坡在考虑粒径分级情况下由降雨引起的斜坡变形失稳过程。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弃渣堆积体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重力及颗粒间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堆积体粒径分级程度高,不均匀性强。从上至下颗粒的平均粒径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减小,空隙率逐渐增大。典型弃渣场边坡变形破坏过程的离散元PFC模拟研究表明:在降雨作用下,弃渣堆积体固结沉降、孔隙率降低、抗剪强度降低,弃渣场边坡的稳定性随之降低。整个过程分为应力重分布、中部覆盖层剪切破坏、后缘拉裂、后缘下错、前缘鼓胀、潜在滑面形成及滑面贯通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铁—锰循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云贵高原深水湖泊沉积物-水界面铁-锰循环研究,揭示了湖泊铁-锰循环不仅受氧化还原边界层化学界面的控制,而且受沉积物-水地质界面的制约;有机质生物氧化和硫酸盐还原构成界面铁-锰循环的重要机制并产生亚扩散层屏蔽效应;铁-锰循环伴随有微量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形态的改变,从而影响其迁移行为;气候剧烈变化所中断的铁-锰循环,形成铁-锰富集层的古环境记录。  相似文献   

16.
云南华坪至丽江高速公路沿金沙江流域东西向展布。公路建设沿线地形落差大,设计施工的桥梁和隧道较多,共形成40余个大小不一的弃渣场。笔者选取华丽高速K29+905~K41+595段中5个典型的弃渣场现状整治调研,阐述了区域及堆放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等特征,综合弃渣场稳定性影响因素、安全性、危害模式、物理力学性质等条件,利用数字模拟建模对弃渣场稳定性进行验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北祁连桦树沟海底热液沉积铁铜矿石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祁连桦树沟铁铜矿床含矿层的典型元素组合为Si-Fe-Cu-Ba,矿石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化学性质证实了铁铜矿层的(主期)海底热液沉积成因方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多个磷石膏渣场工程资料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渣场防渗排渗设计方案。该方案不同于常规方案之处是在磷石膏渣场下游的底部设置了排渗棱体,改善了磷石膏底部的排水条件,使磷石膏渣场的浸润线大幅下降。新方案不仅提高了磷石膏渣坝的安全性,还大幅度降低了渣场的运行费用,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不仅为磷石膏渣场的防渗排渗设计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而且对其他利用尾矿筑坝的渣场的防渗排渗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新法 《探矿工程》2006,33(7):18-19
砂质地层和粘土层是钻孔灌注桩施工难度较大的地层,通过杭州海达大厦桩基工程实例,介绍砂质地层的扩孔保径和粘土层的特殊成孔工艺,解决了砂质地层缩径和粘土层钻进清渣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用低角度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喇曼光谱及孔结构分析,研究了用铁盐水解法制备的铁层柱蒙脱石的结构与性质。所制得的铁层柱蒙脱石以介孔型层离结构为主,微孔型柱撑结构为辅。前者为蒙脱石片层与铁离子水解产生的聚合羟基铁簇合物堆垛而成的卡房状结构,与d值为6.4±1.0nm的X射线衍射宽峰相对应;微孔型柱撑结构则与d值约1.5nm的(001)衍射峰相对应。所合成的系列铁层柱蒙脱石中最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215.7m2/g和0.291mL/g。500℃热处理后,仍保存铁层柱蒙脱石的介孔结构。铁层柱蒙脱石富含阴离子(NO3-),并作为平衡铁水解聚合物正电荷的反离子而稳定存在,可为磷钨酸离子[PW12O40]3-所交换。铁层柱蒙脱石的新型结构和特殊性质在催化剂、载体与吸附剂等领域具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