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杭州湾溶解态的Ca2+,Mg2+,SO42-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杭州湾河口海水地区性水化学特征,于1994年5月和1993年8月在杭州湾14个大面站和两个连续站采集表层海水水样,对Ca^2+、Mg^2+、SO4^2-及S,Cl等化学要素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与黄河口长江口一样,杭州湾中溶解态Ca^2+、Mg^2+、SO4^2-主要受陆源径流与外海水物理混合稀释的影响,与C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于受北岸工业排废水的影响,Ca^2+与Cl线性相关比Mg  相似文献   

2.
罗氏沼虾育苗用水中Mg2+与Ca2+含量及Mg2+/Ca2+对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1年3-6月和1992年3-6月在南汇县东海水产养殖公司对罗氏沼虾育苗用水调配原则与不同基础水的调配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育苗用水中Mg^2+与Ca^2+含量及Mg^2+/Ca^2+必须达到一定的范围,这是调配的基本原则。以鱼塘水作基础水时,需添加6种化学药品,其中Mg^2+与Ca^2+含量可适范围分别为300.0-440.0mg/L与170.0-244.0mg/L,Mg^2+/Ca^  相似文献   

3.
于升松 《海洋与湖沼》1996,27(2):125-131
根据1985-1987年来1989-1991年对青海湖及其水系的考查资料,研究其化学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来,青海湖及其入湖河流水系在萎缩过程中,水系总矿化度增加,逐渐咸化。除尕海水的Mg^2+;耳海水的K^+,SO^2-4,CO3^2-;人湖河流水的SO4^2-离子浓度减小外,青海湖、尕海及耳海本中Na^+,Cl^-,SO4^2-离子增加速率较大,Ca^2+,Mg^2+等离子增加速率较小。尕海  相似文献   

4.
河口水Cu2+, Zn2+的分析、形式、分布、毒性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顾宏堪 《海洋与湖沼》1996,27(3):336-339
生物毒性实验Cu^2+,Zn^2+等浓度与生物死亡率相关模式表明,海水中加入的Cu^2+,Zn^2+等浓度逐渐增高,生物死主恨率相应增高,同一浓度下,死亡率随时间(24,48,72,96h)的增加逐步增高,实验加入Cu^2+仅1μg/L和Zn^2+仅5μg/L本底浓度时,其毒性即已开始遵循相关模式。因此,比天然水含量仅高1,2倍的Cu^2+,Zn^2+离子的污染及毒性,就足以破坏鱼虾在河口的产卵,  相似文献   

5.
合浦珠母贝精子激活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氨海水、不同盐度的氨海水、Na^+、K^+,Ca^2+、Mg^2+的氯化物及Na^+,K^+的硝酸盐和NH4Cl,NH4NO3,(NH4)2SO4和(NH4)2CO4为激活剂,对人工解剖获得的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精子进行激活,实验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业郛的细胞膜离子通道这闸门控制类型,其激活途径主要是通过NH4或HCG类激素开启该闸门,发生Na和Cl的交换,使精子细  相似文献   

6.
994年9月采集了珠江口表层海水水样,并对其溶解态的K+、Na+、Ca2+、Mg2+、SO2-4、Cl等化学要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珠江口调查海域表层水中溶解态的K+、Na+、Ca2+、Mg2+、SO2-4主要受陆源淡水与外海水物理混合稀释的影响,与Cl具有良好的直线正相关;Ca2+/Cl、SO2-4/Cl明显高于大洋水相应比值,Na+/Cl、Mg2+/Cl略高,而K+/Cl比大洋比值低;在与中国其它各主要河口表层水对应Cl比较中,珠江口的SO2-4/Cl较高,而Ca2+/Cl,Mg2+/Cl比值居低;上述各主要常量离子和Cl的等值线均沿自北向南走向递增。  相似文献   

7.
Cu2+,Zn2+,Pb2+,Cd2+对刺参幼虫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燕 《海洋科学》1994,18(2):9-12
为摸清重金属Cu2+,Zn2+,Pb2+,Cd2+对刺参幼虫的影响程度,于1986~1988年在威海市西港渔业公司育苗场进行了其毒性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方法采用生物毒性试验[1,2],根据试验持续时间和毒物浓度,分急性中毒试验和亚急性中毒试验。生物致毒的方法是接触致毒,即准确称量一定数量的CuSO4,ZnSO4,Pb(NO3)2,CdSO4,分别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母液,然后按试验组浓度要求将母液加入不同试验组的过滤海水中,试验生物在其内培养。试验所用的过滤海水采自威海市田村小石岛海区的自然…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精子超温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柯亚夫  蔡难儿 《海洋与湖沼》1996,27(2):187-193,T001
于1991年11月-1993年5月对中国对虾纳精囊中精子进行超低温保存研究。结果表明,以自然海水或人工海水作基础液添加10%DMSO(V/V)及5%-10%的甘油配制成抗冻稀释液,稀释中国对虾精子进行超低温保存最有效,存尖率在60%以上;保存94-138d,解冻后作人工授精,受精率最高达59%;稀释液中Mg^2+,K^+,Ca^2+为超低温保存所必需,但Ca^2+浓度过高则不利于精子的保存。光镜及  相似文献   

9.
金属离子对长毛对虾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几种金属离子分别对健康虾和病虾酸性磷酸酶ACPase(EC3.1.3.2)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2+、Mg^2+、Cd^2+对酶无明显抑制作用,Zn^2+、Cu^2+、Hg^2+对酶活力抑制明显。当Hg^2+离子浓度达0.5mmol/dm^2时,酶活力被抑制96%和95%;各金属离子对酶的抑制强度依次为Hg^2+〉Cu^2+〉Zn^2+〉Pb^2+〉Cd^2+、Mg^2+〉Ni^2+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肌动球蛋白变性后ATPase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对虾肌动球蛋白(Aotomyosin)经冷冻变性和热变性后,对Ca2+-ATPase、Mg2+-ATPase活性及蛋白质溶解度进行了研究。冷冻变性之后,肌动球蛋白Ca2+-ATPase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一般贮藏温度越低,活性降低越快。热变性之后,肌动球蛋白Ca2+或Mg2+-ATPase活性都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但肌动球蛋白Ca2+或Mg2+-ATPase活性在35℃有一急剧下降的拐点,并分别在45℃、40℃附近低到0。由于蛋白质的变性,其溶解度也降低  相似文献   

11.
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为降海洄游产卵鱼类 ,它生于江河等淡水水域,性成熟后要洄游到海洋中产卵 ,幼体在海洋中发育变态成柳叶鳗随海水漂游到河口近岸,并逐渐变态为白鳗苗进入江河生长[3]。虽然王义强等1980年就对鳗鲡的人工繁殖有过报道 ,但到目前,日本鳗鲡人工繁殖尚未成功[1 ,5]在日本鳗鲡人工繁殖过程中 ,常用近海区的海水作为实验用水。谢刚等1995年对日本鳗鲡幼体发育所需海水的温度、盐度作了报道。但近海区由于受河流淡水的影响,不仅盐度会有变化 ,而且海水中一些主要离子含量也很不恒定,从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1981—1982年进行青石斑鱼人工孵化和早期发育的试验情况,为今后合理利用这一资源和进行增养殖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3.
黄海鲱鱼的人工孵化及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言伟  程济生 《海洋学报》1981,3(3):477-486
对鲱科鱼类个体发育及早期形态特征的研究,国外早已进行过,尤以苏联和日本的资料最多。  相似文献   

14.
鲱、鲽在卵和卵黄囊期仔鱼发育阶段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产沉(粘)性卵的鲱(Clupea harengus L.)和浮性卵的鲽(Pleuronectes platessa L.)为代表,对这两类海洋鱼类在卵和卵黄囊期仔鱼发育阶段水分、钠、钾、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作了比较研究。实验于1987年春在苏格兰完成。结果发现:1)鲱的含水量在三个阶段有明显增长,受精时从75%—85%,卵发育期从85%—87%,孵化后从85%—90%;通过这一成功变化,最终使仔鱼获得浮性,上升并进入浮游生物水层摄食;鲽卵含水量在这三个阶段均保持在90%—92%,并一直保持相应的浮性,至摄食期。2)两种初孵仔鱼含水量的差别,主要由卵黄囊含水量不同引起,而身体其它部分含水量没有显著种的差别。3)鲱在钠、钾含量上的增长和波动,大致同这三个阶段湿重和含水量的增长和波动一致。4)脂肪和蛋白质对卵和仔鱼的浮性几乎不起作用;两种鱼在卵和卵黄囊期发育阶段,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呈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
对虾成熟卵子的激活都是由海水引起的,海水的刺激引起成熟的卵母细胞发生皮层反应,完成减数分裂,这一过程同有无精子的作用无关(Clark et al.,1977,1980; Lynn et al.,1991; Pillai et al.,1987)。在对锐脊单肢虾(Sicyonia ingentis)的卵子激活研究中发现,其成熟卵子无论受精与否在接触海水以后均具有相同的激活过程,受精卵和未受精卵的皮层反应及减数分裂的恢复没有区别,而海水中刺激卵子发生皮层反应直接因子是Mg2+而不是Ca2+。在无Mg2+人工海水中,锐脊单肢虾的卵子不能激活;而在无Ca2+人工海水中,卵子则可正常激活(Pillai et al.,1987; Lindsay et al.,1992a)。Mg2+对锯额长臂虾(Palaemon serratus)卵子减数分裂的形响的研究表明,锯额长臂虾卵子减数分裂的恢复必须有Mg2+参与,而Ca2+则是非必须的;胞外Mg2+可以诱导卵子的皮层反应,并使卵膜外的微绒毛消失;胞外Mg2+的增加可使卵子内部游离Ca2+浓度发生变化,从而诱导卵子的激活(Goudeau et al.,1986,1991,1996)。 根据前人的报道,胰蛋白酶和胰蛋白抑制剂对对虾精子的顶体反应、卵子的激活都具有明显的影响(Lynn et al.,1987; Griffin et al.,1990; Lindsay et al.,1992b; Chen et al.,1994)。Lynn等(1987)报道褐对虾(Penaeus aztecus)的卵胶前体(jelly procusor)含有约70%-75%的蛋白质及25%-30%的多糖,胰蛋白酶对于人工分离的卵胶前体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卵子在海水中的激活,Griffin等(1990)的研究发现,锐脊单肢虾的卵子内含有类胰蛋白酶的物质,解剖性成熟雌虾获得的卵子置入海水摇匀,上清液-卵水(egg water)可以诱导取自雌虾纳精囊内的精子发生顶体反应,胰蛋白酶也可以诱导对虾精子的顶体反应,而胰蛋白酶抑制剂则完全可以抑制对虾精子在人工海水中发生顶体反应时顶体丝的形成。Lindsay等(1992b)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并对卵水和胰蛋白酶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下对对虾精子顶体反应的诱导作用进行比较研究。Chen等(1994)对锐脊单肢虾精子的提取物进行生化分析发现,精子内部也有类胰蛋白酶的物质,并通过免疫电镜技术将其进行定位,精子的提取物可以降解分离的卵黄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在海洋动物的受精及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中已有一些报道(Sardet et al.,1992; Stricker et al.,1992; Shen et al.,1993; Jaffe, et al.,1994; Malinda, et al.,1994)。而在对虾的受精及发育生物学方面应用还比较少,只有锐脊单肢虾的卵子激活及早期发育的研究上有一些报道(Hertzler et al., 1992, 1994: Lindsay et al.,1992a)。 海水中的离子成分是影响卵子激活的关键因子,而胰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对虾受精也有着很大影响,这两方面的工作在国内、外中国对虾的受精生物学研究中均未见报道。 作者对上述两类理化因子对中国对虾卵子激活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中国对虾卵子受胰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而发生的形态变化进行研究,初步分析了造成异常卵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内纺锤水蚤休眠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描述了胶州湾内双刺纺锤水蚤(Acrlia bifilasa)和太平洋纺锤水蚤(A.pacifica)卵的形态,揭示了底泥中休眠卵数量季节变动与种群数量变动的关系,并探讨了温度、盐度、泥覆盖等环境因子对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干法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观察了光唇鱼胚胎及仔、稚鱼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光唇鱼受精卵呈圆球形,沉性、弱粘性。在水温23—25℃下,胚胎发育历时46h45min,经历了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孵化等阶段。在水温24—27℃下,仔、稚鱼发育历时22d,初孵仔鱼具有较大的卵黄囊,胸鳍原基及肛门原基形成;4日龄仔鱼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7日龄仔鱼卵黄囊消失,营外源性营养,体侧8条横斑形成,各鳍均已出现,进入晚期仔鱼阶段;14日龄仔鱼各鳍鳍条发育基本完成;16日龄仔鱼鳞片开始出现,进入稚鱼期;22日龄稚鱼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18.
以自然成熟的亲虾为材料,观察并描述了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从受精卵到幼体孵化出膜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在水温29°C,盐度28的条件下,墨吉明对虾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要11h左右。水温和盐度对幼体出膜时间和受精卵的孵化率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孵化水温从32°C下降到23°C时,幼体出膜时间由555min(9.25h)增加到1108min(18.46h)。胚胎发育的最适水温为26—32°C,在此温度范围内,墨吉明对虾的幼体出膜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25—35,在此范围内,墨吉明对虾的幼体出膜时间和孵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墨吉明对虾的胚胎发育的盐度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9.
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的早期生长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显微观察和测绘法对条斑星鲽早期生长发育的数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条斑星鲽成熟卵子为悬浮性、端黄卵,圆球形,卵径1.7—1.9mm,无油球。在水温(9.0±0.5)℃条件下,受精卵经196.3h孵化出膜。在水温12—14℃条件下,7日龄(DAH,days after hatching)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口,肛门与外界相通,开始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仔鱼开口饵料为轮虫,8日龄仔鱼开始摄食轮虫,12日龄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30日龄开始进行配合饲料转化,40日龄后苗种摄食配合饲料良好。生活史无鳔。脊椎骨末端上曲发生在21日龄,至28日龄完成。70日龄幼鱼鳞片和侧线已形成,鳍条数量与成体完全一致。变态过程:32日龄苗种进入变态期,左侧眼睛开始上移,42日龄眼睛转移至头顶,50日龄眼睛转到右侧,完成变态。研究了鳍的发生及生长过程:背鳍、胸鳍、腹鳍、尾鳍、臀鳍分别发生于19、0、20、19、10天,至50日龄幼鱼,除胸鳍外其它鳍的鳍条数与成鱼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