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自动导桿,即是立轴每钻进一程终了再导上齿筒时,不用停车,一边钻进,一边就能导上去,并能在钻进过程中,使用给进把提动钻具,自动导桿的创造是钻探工作上一项重大的技术改革,解决了不导桿钻进(主动卡盘钻进)存在的不能用给进把提动钻具的缺点,给提高钻探效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该项经验是我队在大闹技术革命中,由一位机长提出,并在有关技术人员的具体帮助下,经多次试验与改进而制造成功的.我队试制一台已投入生产,现正大批加工.队党委提出要苦战半个月,实现导桿自动化.根据试验与初步使用效果来看,效率较前显著提高.如以前每台钻机每钻进1公尺需导桿4次,按每次化时1分钟、台月效率400公尺计算,则现在每月可增加进尺21公斤,每年可增加255公尺.  相似文献   

2.
《水文》1956,(3)
(一) 流速儀距鉛魚距離遠近對流速的影響1.試驗情况:大通一等水文站於1955年汛期,曾以重200磅的鉛魚和兩架水工55型流速儀,對鉛魚作不同懸距的同時比测,爲了避免因不同的儀器所引起的誤差,試驗時並會將兩架流速儀互調位置施測,然後取其平均數值進行比較(每测點均測4—6次取其平均值)。試驗時係以流速儀距铅魚1.0公尺與0,7公尺比测,再以流速儀距鉛魚1.0公尺與0.3公尺處比测,並假想流速儀距鉛魚1.0公尺處的流速不受  相似文献   

3.
我队六月底曾试制一台自动拧管机,经在XH-69型钻机试用(所钻岩石为花岗岩砾石,孔深300公尺,孔内钻铤31公尺,上管时前三根以人力拧卸),效果良好,其优点是:每卸接一根18公尺钻桿只须5~6秒钟,比人拧50~55秒提高交率8~9倍;操作简单(只须搬动离合把手),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及减少操作人员(升降时,孔口只须1人便行);由于该拧管机系以接头活头搬手时行拧卸工作,对钻桿丝扣的磨耗较  相似文献   

4.
以前我们在作四等点(包括插点在内)的造标埋石工作时,都是按照大比例尺测量规范草案附录2进行的,由于缺乏经验,造的觇标很笨重,成本又很高,以后虽对个别地方作了修整(如缩小櫓柱的腰径等),但还不够理想.今年我们做了一个试点,在标石上竖以木制花桿代替觇标,试用效果良好,茲将此方法介绍于下,供同志们参考.花桿是以5公尺长的木桿涂以油漆制成,木桿应  相似文献   

5.
自从我院第一地质队使用双轮电动震动器在土层中进行震动钻进以后,不但改变了原来的繁重体力劳动,而且使钻进速度提高很快,每分钟钻进达5公尺左右。这样就使钻桿的增接工作赶不上需要,影响了钻进效率。于是我们就试制了一种挂钩式的钻桿接手,来代替过去用丝扣连接的接手,从而減少了扭接时间,满足了钻进需要。  相似文献   

6.
《水文》1957,(8)
山溪性河流或受闸门啓閉影响的测站,当洪水漲落或闸門啓閉时,应每隔数分或数十分鐘加测一次水位,并采用面積包圍法計算日平均水位,但因时距系以小时为單位,在將“分鐘”化为“小时”时,小数点以后的数值很零碎,如果將加測的时距改为3或6分鐘的倍数,例如:3、  相似文献   

7.
目的各勘探隊對於磁鐵礦測定方位角工作,除个别的使用電测仪測量外,其餘大都採用定向鑽桿測方位角。雖然這種方法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些缺點,但在未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來解决磁鐵礦中測定方位角的問題以前,定向鑽桿測方位角的方法,是值得繼續改進應用的。為此,願將我們使用此一方法的實際體會提出来,供大家參考。一、定向鑽桿的製作首先把沒有扭捲和沒有彎曲的良好鑽桿,在地平面上連接起來,進行地面定向工作,使定向鑽桿上的母綫保持筆直,以保證測得結果的正確。其方法是先在地面上每隔2公尺釘上一個水平樁,墊放一根200  相似文献   

8.
傅巨川 《地下水》1993,15(2):56-56
1 以往观测仪存在的问题音响式是由电铃、测绳(用标有刻度的两根导线代替)和测锤3部分组成.在观测时,测锤随测绳进入井内.当测锤刚接触到水面,两根导线通过水面接通电铃,电铃响起.这时测绳读数就是井口固定点至水面的距离.地下水位为井口固定点高程与测绳读数之差.从音响式的结构及观测方法上分析,这种观测仪器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测锤刚接触到水面,电铃就响起,如测锤随测绳继续下降,电铃的响声即不中断又不发生变化,这样就会造成测绳读数普遍偏大,使观测到的水位偏低.由于观测员反应快慢程度不同,测绳读数偏大幅度亦大小不一;二是每次观测时,从电铃响起到确定测绳读数,为达到《规定》要求,观测员要把测绳提起放下往返数次,浪费很多时间,难以保证定时观测.  相似文献   

9.
陳秉範 《地质论评》1938,3(4):411-426
緒論山重慶溯嘉陵江而上二十餘里,有沙坪壩市集,中央大學四川新校址,即建立於距壩半里許之松林坡上。坡係圆形孤立小丘,面江而立,高距江面約百公尺,全體爲礫石層所覆掩。  相似文献   

10.
木制鑽桿台     
钻桿台的功用是支承钻桿,便于取放,且通过台箱面盛装一层机油,用来润滑钻桿丝扣部分,以防止生锈和便于接、卸,減少配属时间。过去所用的钻桿台一般都是铁制的,其缺点是易撞损钻桿丝扣。为此,我队将铁制改用木制,制法简便,成本低,既节省了  相似文献   

11.
利用过河纜道,在岸上用滑車悬吊仪器測流时,一般都是双纜索过河,現介紹一种起点距的測法,供大家参考。在預定的起点距垂綫处的一根纜索上,用胶布包好,并登記好依次各垂綫的起点距。在滑車上用一根电綫連接两边的滑輪,在操作的一岸,将信号盒的两个电鍵分別用电綫連到两根纜索上,成一个閉合电路(如图)。測流时,打开信号盒的开关,将滑車向前滑动,此时电路通,信号連发,等滑車到达第一根垂綫处,由于一个滑輪在胶布上,故电路中断,信号停止,随即停止滑車的滑动,进行測深測速,这样依次向前測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潭附近的废弃采石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的边坡结构面信息采集的控制测量研究。控制测量分级布设:首级平面控制采用一级导线测量,高程控制采用全站仪对向三角高程法和全站仪垂距测量法,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观测结果,发现在一些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全站仪垂距测量法可以满足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而且方便快捷,同时探讨了GPS-RTK控制测量在数字摄影测量中的应用;次级坡面控制采用空间极坐标测量法。通过控制测量,可以为边坡结构面信息的摄影测量获取提供准确、可靠的基准。  相似文献   

13.
面波以低频强能量为特征,数据处理中常用的面波衰减技术有:频率滤波、F-K滤波和速度滤波等.由于面波特殊的频散现象,使得上述方法的应用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基于面波的特征随炮检距变化这一特点,提出一种时频~炮检距域面波衰减方法:①对单炮记录中的面波区域做Fourier变换或时频分析,了解面波频率随时间和炮检距的变化规律;②...  相似文献   

14.
目前,桩基施工单位在钻孔桩浇灌时,测定砼上升面一般使用测绳(或皮尺),下端吊重锤。终灌时,也多采用此法测定桩顶砼面,进行桩头砼超高量的控制。由于桩顶处混杂有浮浆渣层和泥浆的混合物,采用测绳测定终灌时的粗骨料界面,手感模糊,难以判断准确;泥浆浓、浮浆层...  相似文献   

15.
我們在导斜补矿中所採用的投石子填充封孔的方法效果良好,操作簡单,化費时间少,茲作如下介紹,仅供参考一、填充封孔首先須計划好补矿填充位置的深度及导斜补矿鑽程。再将长約0.3公尺大于跑矿井徑的草袋子塞入井口,降下鑽具(代取粉管接手)慢慢送下,至跑矿下部10公尺的孔深处,即应停止昇上鑽具。再降下鑽桿  相似文献   

16.
靈活主動纘桿卡盤,是鑽探技師王明堂同志根據蘇聯使用主動鑽桿的原理,加以改進而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在地質勘探總局機電處的協助研究下已試製成功,並在東北106隊和華北115隊進行了試驗,試驗結果證明這是一項有推廣價值的先進經驗。一、靈活主動鑽桿卡盤的构造它是由帶有6方卡瓦的主動卡盤和6稜的主動鑽桿組成,如圖1。6稜主動鑽桿試驗時用直徑68公厘的鑽铤加工製成的(正常使用時應另製,不應以貴重的鑽铤代用),其外形呈正6邊形,長4.5公尺,內徑28公厘,两端均為1吋4扣(方絲扣)的內絲扣。  相似文献   

17.
我队在党的正确領导下通过偉大的整风运动,特别是双反运动,在群众社会主义觉悟空前提高的基础上,立即掀起了規模空前的技术革命热潮。在技术革命过程中抓了改进凿岩工具,提高凿岩效率这一个重要关键,在原来气腿子凿岩的基础上,使用了小板櫈及导向桿,从而全面推广了单人单机、单人双机。58年10月分全队月平均台班效率从年初的1.47公尺,提高到4.53公尺,59年3月月平均台效达到5公尺的最高記录。这同全面採用气腿凿岩並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全站仪垂距测量代替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站仪垂距测量进行高程测量,是基于三角高程测量和水准测量原理,在测点中间安置全站仪,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通过观测垂距以进行高差测量.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精度可以达到二等水准,在丘陵低山地区,可以代替二、三、四等级水准测量.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大跃进形势下,客观上迫切需要广泛采用木钻塔。现在介绍两种新设计的木钻塔,一种是18公尺木钻塔(图1),另一种是17公尺斜木钻塔(图2)。这两种钻塔的结构特点是采  相似文献   

20.
湯丹矿区是301矿区中最具远景的一个矿区,经几年来的勘探工程証实,矿化带長达3000公尺,厚約300~400公尺。矿体呈浸染状賦存于落雪灰岩中(全部矿化),平均厚約40~50公尺。由于矿体延伸大,品位变化亦較稳定,基本上属于似层状矿床,第Ⅱ勘探类型(如图1)。1954年以前,该队在落雪灰岩底部采用坑道探矿,对第一号矿带采用40公尺穿脈间距、120公尺中段間距,来探求C_1級儲量。至1955年第一季度,根据资料确定了矿体的稳定性,因此对矿床的第二、三、四号矿帶均采用了120公尺的穿脈间距,分別以120公尺与60公尺的中段間距求C_1級和B級储量。几年来经投入大量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