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汕头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数值预报产品等,分析2007年4月2日汕头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以广东中部的切变和500hPa南支槽为天气背景,地面小股冷空气的入侵触发了强对流天气过程,合适的单站地面要素和物理量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移入型的回波在粤东境内发展加强,是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2.
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特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4,他引:33  
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和5cm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资料,详细分析了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回波发展演变过程和多普勒特征及其风场结构;初步分析了强对流天气瑟下垫面地理特征之间的密切关系。对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强对流天气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姚源山 《贵州气象》2005,29(6):25-27
通过对2004年初冬时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实况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的分析,以及通过自动站临近数据的调用和上下信息通报反馈的临近实况资料分析,总结出初冬时节强对流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以及作好其预报和服务的手段、方法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浙北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项素清  徐燕峰 《气象》2003,29(5):46-50
利用MICAPS系统T213资料和实况资料,结合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对2002年7月16日发生在浙北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前期大陆副高南侧的来自西太平洋的偏东气流为强雷暴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江南地区在高空暖中心控制下,出现了大范围高温天气,形成高温、高湿的大气层;北方冷锋和阶梯槽携带冷空气南下冲击副高西北侧(浙北地区)的不稳定层结,使对流强烈发展起来,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强雷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2002年7月19日影响登封市的雷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时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的分析,揭示了此类过程的动力学和物理量特征,为此类过程的预报提供了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5.26"甘肃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综合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利用天气图、FY-2卫星云图和兰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基本产品,详细分析了2003年5月26日甘肃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回波演变过程,进一步揭示了强对流发生时,环境流场、物理量场及雷达回波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天气形势出发,结合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演变特征,分析洞庭湖附近生成的两个气旋波东移过程中在九江地区引起的强对流、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2年7月19日影响登封市的雷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时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的分析,揭示了此类过程的动力学和物理量特征,为此类过程的预报提供了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1概况1995年4月9日傍晚,广州市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9日13时弱对流云产生于粤桂交界的苍梧、郁南一带,以后边发展边东移,18时移到四会、佛山一带;18时40分,乌云从广州西边席卷而来,顿时雷雨交加、狂风呼啸,20时前后对流云团逐渐减弱并向东北方向移去,强对流天气随之结束。广州市9日19时至20时一小时降水量达48.9毫米。9日19时10分至19时15分广州天河测站测得24.2米/秋的大风,从开阔地区的受破坏程度看,其阵风远不止于这个风级。市内部分地区还伴有小冰雹。受这次雷雨大风的影响,广州市区不少交通要道两旁的树木被刮倒,…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天气形势、大气稳定度、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利用1°×1°经纬度的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实况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引发嘉兴地区2009年8月26日大风及强雷电天气的大尺度环流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触发对流产生和增强的不稳定条件、动力条件及水汽条件。结果表明:此次强天气是由中β尺度及中γ尺度对流系统活动造成的,其中中γ尺度系统是造成强天气的主导因素。强对流发生时,嘉兴地区大气存在明显的对流潜力,同时上升运动区明显扩展及加强,为强天气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一次强对流过程中的闪电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利用闪电定位系统和多普勒雷达资料,通过2007年4月24日广东省一次强对流过程,剖析了不同阶段的闪电特征和雷达回波的关系。结果表明,(1)对流云带放电整体上呈带状分布,闪电随云带的移动而移动,强对流单体发生的闪电频数大且密集。(2)强降水过程中闪电活动呈双峰型分布,负闪占绝对优势,正负闪同步增加或减少,正闪电流平均幅值大于负闪,基本上是负闪的2倍。(3)闪电频数、强度和雷达回波强度在时间序列上对应较好;发生发展阶段,闪电出现位置超前雷达回波约10~40 min;在成熟和消散阶段,闪电主要发生在雷达回波>40 dBz和VIL>20 kg/m2所对应的区域,并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小范围的闪电密集区。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多普勒雷达、自动气象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8月4日19:00-22:00粤中发生的一次南海热带低压外围强对流天气,综合分析大尺度天气形势背景、触发机制、不稳定度和动力机制,得出结果:1)地面中γ尺度切变和风速辐合中心、中尺度辐合线和西风分量入侵、偏东风急流的强烈辐合共同作用触发了此次强对流;2)强对流天气出现在地面切变线南侧低空偏东风急流出口处,即偏东风辐合最强烈的区域;3)负垂直速度带轴线与θse梯度方向一致的区域回波发展最为旺盛,强度较弱的陡直垂直速度柱和强度较强的倾斜垂直速度柱在对流发展初期起到了同等重要的作用;4)强大的水平涡管和低空正值相对风暴螺旋度在斜压性较强的区域有良好的对流指示意义,低空正值螺旋度中心高度的下降,导致了113°E回波发展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15.
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滨州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到的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径向速度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多普勒径向速度资料提供的风场信息对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及移向有一定的指示性,对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天气图和FY-2C的卫星云图及其反演产品,分析了2005年6月21日凌晨到上午河南省中部的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冷平流、地面辐合线和前期贮存的较高不稳定能量,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不稳定能量和动力条件;在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前期,FY-2C卫星云图及其反演产品有很好的指示性,云顶亮温梯度大的区域是灾害性天气的易发区,对流性降水易发生在高层急流南侧的低层高湿区.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2005-06-21强对流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气图和FY-2C的卫星云图及其反演产品,分析了2005年6月21日凌晨到上午河南省中部的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冷平流、地面辐合线和前期贮存的较高不稳定能量,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不稳定能量和动力条件;在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前期,FY-2C卫星云图及其反演产品有很好的指示性,云顶亮温梯度大的区域是灾害性天气的易发区,对流性降水易发生在高层急流南侧的低层高湿区。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28日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濮阳、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及云图、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2006年6月28日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濮阳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明显特征为弓形带状回波,对应径向速度上为一条明显的辐合线,强降水回波带和此中尺度辐合线位置吻合;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显示,洛宁冰雹的组合反射率达65dBz,回波顶高达14~17 km,垂直液态含水量达55~65 kg·m-2,径向速度产品显示有中尺度气旋,以上特征早于降雹30 min左右出现.  相似文献   

19.
利用濮阳、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及云图、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2006年6月28日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濮阳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明显特征为弓形带状回波,对应径向速度上为一条明显的辐合线,强降水回波带和此中尺度辐合线位置吻合;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显示,洛宁冰雹的组合反射率达65dB z,回波顶高达14~17 km,垂直液态含水量达55~65 kg.m-2,径向速度产品显示有中尺度气旋,以上特征早于降雹30 m in左右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