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这里考虑的早前寒武系包括太古界(35—26亿年)和早元古界(26—16.5亿年),整个早前寒武系大多是经受了各种变形和变质的上地壳岩和深成岩类。而晚前寒武系(比16.5亿年年青)主要是由广泛发育的地台型沉积覆盖物组成,因此,早前寒武系的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是以造山幕为根据的,而对于晚前寒武系则用岩性和生物地层标志则更为合适。在苏联研究早前寒武系的主要地区是欧洲的波罗的地盾和亚洲的阿尔丹地盾(东西伯利亚),它们的上地壳岩层序可作为古老的前寒武系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西伯利亚地台南部边缘发育的、经历过后地台活化期的构造中间,可划分出一系列现在仍保持构造活动性的中生代断陷盆地。南雅库特诸盆地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台的阿尔丹台盾与朱格朱尔一斯塔诺沃依太古代一早元古代褶皱区的分界线上。最大的(150-240×60—80公里)丘利曼盆地(阿  相似文献   

3.
北半球有四个主要前寒武地层分布区,即:东欧、西伯利亚、印度和北美地台,连同其周围不同时代的褶皱带。东欧克拉通是世界最大前寒武地层区之一,前寒武地层在波罗的海和乌克兰地盾组成其基底,而且也是地台大部分沉积盖层下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的如俄罗斯板块。在乌克兰地盾内这些得自不同深度钻孔的沉积  相似文献   

4.
一、分布和地层划分(一)分布北美地台和周围造山带是世界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分布区之一(图Ⅲ-1)。由巨大的加拿大地盾,包括北极区、大平原区、东落基山和中部大陆区在内的北美台坪,以及周围的科迪勒拉褶皱带、因奴特褶皱带、东格陵兰褶皱带和阿巴拉契亚褶皱带组成(表Ⅲ-1)。前寒武系在本大陆的所有构造单元中均广泛发育,尤其广泛分布于加拿大—格陵兰地盾中,据知它是世界上最广阔而又连续的前寒武岩层,只有哈得孙湾区为水域或古生界所覆。地盾东部出露较差,巴芬和拉布拉多海隐伏着北美大陆和格陵兰的前寒武基底之间的密切构造联系,格陵兰除一条狭窄的海岸外,全部为冰雪掩没。  相似文献   

5.
淮南生物群化石分别产于我国华北地台和北美荣伦古陆新元古代地层。在我国华南地块、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台、南亚印度古陆、澳大利亚和北欧波罗的海地盾等都有发现。在今天的地理分布上,它们或远隔重洋,或处于鸥业大陆东西两端,然而它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相同的化石组合和大体相同时代的地层层位呢?以前从事寒武纪地层古生物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很少探讨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根据各大陆新元古代地层构造资料并参照古地磁学研究成  相似文献   

6.
地质骨架许多矿床,包括大多数重要矿床,都产在波罗的地盾的前寒武纪地层中,而且大多数是分布在22—18亿年的建造中。加里东期建造含有许多矿床,其中有些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古生代地台盖层,除瑞典有铀矿床外,都几乎没有矿床产出。波罗的地盾是由35—6亿年的前寒武纪建造组成的。它们至少包括三次造山运动。最老的太古宙造山运动,影响了地盾东部和北部28亿年前的地层。芬兰和瑞典的大  相似文献   

7.
1 概况在31届地质大会发表的论文中,关于前寒武纪构造方面的论文摘要共66篇,其中专题性7篇、北欧波罗的地盾6篇、非洲古陆8篇、中朝地台和西伯利亚地台6篇、印度古陆3篇;其余36篇都集中在南美地台(包括圭亚那地盾、亚马逊地盾和圣佛朗希斯科地盾①)。专题性论文,论述了地球第一个超大陆的重建(Evens.A.D.David),太古宙陆壳的岩浆和构造构成(M.F.Osmaston),地壳的再循环和生长(R.W.Kay,S.M.Kay),太古宙和古元古代大陆生长(V.A.Glebovitsky),早前寒武纪陆核的形成和演化(A.K.Sokolow…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系统研究俄罗斯北极地区前寒武纪的岩相古地理。俄罗斯北极地区前寒武纪共识别出半深海-深海区、浅海区、滨海区、冲积区和隆起剥蚀区5种古地理单元,其中,隆起剥蚀区沉积记录缺失;冲积区以砾岩+砂岩+泥岩和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滨浅海区沉积则以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碳酸盐岩、砂岩+泥岩+碳酸盐岩3种岩性组合为主,局部有蒸发岩、砾岩+砂岩+泥岩发育;而半深海-深海区为大洋。俄罗斯北极地区前寒武纪古地理以滨浅海区为主,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台地、西西伯利亚盆地、鄂霍茨克地块、楚科奇板块和巴伦支海北部地区;半深海-深海区的分布仅次于滨浅海区,此时西西伯利亚盆地尚未完全形成,其东侧为半深海-深海区;隆起剥蚀区分布范围小于半深海-深海区,主要分布在波罗的地盾及其周缘地区,以及东西伯利亚台地的阿纳巴尔地块和阿尔丹地盾地区;冲积区分布范围最为局限,仅在蒂曼-柏朝拉盆地中部发育。研究表明,俄罗斯北极地区广泛发育前寒武纪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和变质碎屑岩为主,部分构造单元中的前寒武纪地层已成为陆壳基底,前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可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提供依据,为其余地质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在1990年10月22—26日在乌法城乌拉尔科学分院巴什基尔研究中心,召开了一次前寒武纪地层会议(简称乌法会议)。参加代表200人是来自49个科研和生产部门的地质工作者。会议对1977年全苏第一次会议对前寒武纪的划分方案作了部分修改。此次会议提交报告90份,主要资料是来自西伯利亚、远东、乌拉尔、波罗的地盾的长期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10.
阿尔丹一斯塔诺夫地区是苏联最大的早前寒武纪地层出露地区之一。这套地层可以划分为阿尔丹和斯塔诺夫两个褶皱系,二者在构造面貌、变质作用级别等方面均有差异。迄今对二者的关系知道很少,故以构造—变质面貌将二者彼此分开。然而地学界多认为它们属太古界无疑。因此,整个地区应是一个太古代固结区。在早、中元古代时期,该区破裂为一个被缝合槽分隔的断块系。晚元古代时期,处于地台快速发育阶段。随后在古、中、新生代时期经受了各种构造、岩浆活化作用的干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地质》2010,(8):1263-1263
为了推进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地层的研究工作,促进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地层格架划分和含矿地层对比逐步取得共识,经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和全国地层委员会协商,于2010年6月14—19日共同组织召开了扬子地台西缘前寒武纪地层野外现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欧洲前寒武系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东欧地台及其邻近的褶皱带。如波罗的地盾(在北欧或称芬诺斯堪的纳维亚地盾)、乌克兰地盾(在乌克兰或称亚速-波多尔斯克)、俄罗斯台坪。地台镶边的褶皱带,如乌拉尔的海西褶皱带,北欧的加里东褶皱带中前寒武系分布广泛。在西欧北部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中部法国地块、西班牙的西部和南部、中欧的波希米亚地块、巴尔干半岛的南部等地都有前寒武纪沉积分布,特别是苏联的科拉半岛、卡累利阿地区、斯匹茨卑尔根群岛及乌拉尔等地都有前寒武纪沉积比较完善的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程度低,是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区之一。以构造单元类型为基础,通过对西伯利亚地台油气成藏条件、圈闭类型及油气分布等特征的综合分析初步得出: 控制西伯利亚地台油气分布的因素主要为构造作用及地层与烃源岩发育特征,油气成藏模式主要为自生自储式; 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不发育地盾的克拉通内部隆起区及大陆边缘坳陷中,前者的富油气层位主要为文德系-寒武系,后者的富油气层位主要为二叠系-侏罗系; 油气藏类型主要为地层--构造复合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涉及的西非克拉通地体,主要指出露在北部的雷圭巴特地盾和南部的-莱奥地盾。从地层、岩石、构造和地质年代等方面,介绍了几个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区共同的问题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体构造对研究地台和地盾区域成矿规律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年前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引起所有相关的地球科学的革命,其中包括区域成矿学。然而随着地球科学理论的发展,板块构造理论对于解释地壳,特别是早前寒武的地盾、地台和克拉通区的复杂构造现象显得不完备,因此,近20年来地体构造理论的发展补充了板块构造理论的不足。近年来,各国地质学家相继发现世界上各地盾、地台和克拉通区,如华北地台、乌克兰地盾、阿尔丹地盾、加拿大地盾、非洲地台、澳大利亚耶尔冈克拉通等是由多个地体所组成。每一个地体是一个独立的和基本的地质构造单元,彼此间由地缝合线或深断裂隔开。由于每个地体的地质特征、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各不相同,因而地体构造成为区域成矿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寒武纪果线地层的微体植物化石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磊明 《地层学杂志》1995,19(4):299-307
前寒武纪-寒纪界线地层在扬子地台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并有包括微体植物群、海藻、瓶原生物、具硬体动物及‘澄江动物群’等化石的发现。因而,扬子地台成为研究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生物地层的代表地区之一。基于对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寒武纪界地地层已知微体植物化石纪录的回顾和论定,总结概括了下寒武统微体植物化石组合:寒武系最底部硅质磷块岩中的Micrhystridium-Paracymatiosphaera-Me  相似文献   

17.
本文广泛评述了自1937年国际地质学会召开以来苏联地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反映了苏联地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矿产资源增长与采矿工业发展的情况。地质学进展概况苏联是拥有2240万平方公里土地或占有大陆总面积六分之一的国家,包括东欧和西伯利亚的古地台、波罗的海、乌克兰、阿尔丹和纳巴尔地盾在内的各种不同大小的地质构造。它  相似文献   

18.
1东亚 俄罗斯学者В.Л.Масайтис和Ю.ГСтарицкий(以下简称马氏和斯氏)于1963年和1964年在<论东亚的一种特殊构造类型(大陆地壳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和<东亚的地洼构造>中,对亚洲东部的地洼区作了详细描述.他们指出:亚洲大陆东部广大地区,包括中国地台、蒙古-鄂霍次克和贝加尔古生代褶皱区、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它的阿尔丹结晶地盾)和若干其他构造,尽管地质历史、大地构造和岩将活动各不相同,但在中生代和新生代,无论在沉积物、岩浆活动或大地构造体制方面,都有一系列共同特点:强烈的块断运动,断裂和深拗陷的形成(堆积了以类磨拉斯建造为主的、往往含煤的陆相沉积),独特的喷出岩浆活动和侵入岩浆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成矿作用.这些现象发生在东亚整个地区上,不管每个地段以前的地质历史如何.它们既叠加在不同时代的褶皱区上,也叠加在地台上.下面分鄂霍次克带、阿尔丹结晶地盾、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和中国地台分别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早前寒武纪地质的兴趣越益增大,特别对早前寒武纪的绿岩带的杂岩及活动带的杂岩的文章较多。“绿岩带”和“活动带”的术语及概念在苏联的文献中广泛采用。然而在许多著作中,对这些术语的解释实质上和国外文献是不一样的。在某些情况下,对“绿岩带”和“绿岩岩系”;“带”—“坳陷”;“活动带”—“变质带”等术语是划等号的。应该指出,除大地构造以外,具有重要金属成矿意义的就是“绿岩带”。考虑到对波罗的地盾,阿尔丹和乌克兰地盾的划分趋势,以及根据金属成矿的情况,对“绿岩带”提出了特别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埃利康铀矿区在其成因、规模和地理位置上都是独特的自然现象。作为收集40余年的研究资料,对其地质位置和形成历史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埃利康铀矿区在中阿尔丹前寒武纪构造和中生代构造中的位置,对最大的含矿断裂-南带进行了详细探讨。同时还运用了与研究题目有关的阿尔丹地盾的最新科研成果。最后把埃利康矿区的金-铀矿床与古老地盾和太平洋成矿带一些其他热液铀矿床进行对比,并指出中生代成矿期在铀成矿作用总演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