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热历史及构造—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古温标方法模拟的济阳坳陷地温演化情况表明,地温梯度在坳陷的演化过程中是逐渐降低的。在孔店组-沙河街组沉积期间地温梯度是较高的,最高可达5.5~6.0℃/100m,但在此期间地温梯度下降较快,在东营组沉积时期降为3.5~4.5℃/100m;在馆陶组沉积时期地温梯度变化很小,至第三纪末地温梯度已降至目前的3.5℃/100m左右。济阳坳陷的构造沉降特征表现为孔店组至沙四段沉积期间(65~43Ma)的快速构造沉降阶段和沙三段沉积(43Ma)以后的热沉降阶段,盆地的地热史模拟结果和构造沉降所揭示的坳陷演化阶段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坳陷热历史研究为渤海湾盆地的构造-热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新生代热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应用镜质组反射率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法恢复了济阳坳陷新生代地温演化历史,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古地温梯度在新生代是逐渐降低的,其中古近纪比新近纪下降的幅度大;同时济阳坳陷内各凹陷的古地温梯度演化也存在差异,特别是古近纪末期的东营构造运动后,各凹陷的地温梯度演化差异更加明显;根据各凹陷的古热场恢复,新近纪以来东营凹陷的古地温最高,其次是沾化凹陷,惠民凹陷和车镇凹陷的古地温较低;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历史与其经历的古热场密切相关,古地温梯度越高的地区,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的深度就越浅、时间越早。  相似文献   

3.
昌潍坳陷新生代古地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潍坳陷是胜利油田重要的外围勘探区域,确定其古地温对研究其生烃史和油气成藏史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应用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反演得到了其新生代热史演化规律,得出昌潍坳陷新生代古地温梯度演化趋势从古到今逐步降低的结论.同时间接证明了综合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反演东部简单盆地热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临清坳陷东部掀斜变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应用掀斜变动原理对临清坳陷东部的构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下第三系盖层层序的基本构造特征和断块掀斜变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掀斜断块是盆地内具有成因意义的最基本结构单元,而掀斜变动控制了盆地的演化并影响到物源区古地貌的发育,对盆地内沉积体系的类型、展布及演化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临近主控断层的断槽及下斜坡是生油洼陷发育的有利部位,而远离断层的上斜坡和断脊区则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  相似文献   

6.
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过程,对煤系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生烃演化与构造-埋藏的时空匹配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煤系源岩具有多期次的生、排烃过程:初次生烃过程具有区域一致性,主要发生在印支期中三叠世末期,但生烃量有限;主要生烃过程发生在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现今进入生烃门限的深度在4 000 m左右。临清坳陷东部可以划分出中隆新隆、中坳新隆、中坳新坳等3种不同类型的盆地叠合单元,对于上古生界煤成气藏勘探而言,应在盆地叠合单元详细区划的基础上,重点在中坳新坳型叠合单元寻找那些主力二次生烃期较晚(古近纪末或新近纪—第四纪),且后期构造变动相对较弱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的构造-热演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A)参数和镜质体反射率动力学模型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构造-热演化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10个构造部位16口井的单井热历史模拟分析了该区新生代的热演化状况.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地温梯度在第三纪以来随着盆地的演化逐渐减小,但在第四纪以来变化不大或有增加的趋势;热流的变化与地温梯度的变化不同,随地史的演化逐渐增加.该区热流的这种变化与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盆地第三纪末(N32)以后发生的新构造运动(有人称喜马拉雅运动第三幕)是造成现今地温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本研究得到的地温数据可为盆地新一轮的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分层和地震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对临清坳陷东部地区地震资料进行了详细解释,以此为基础对临清坳陷东部边界—兰聊断层的几何学特征、形成演化及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兰聊断层为—上陡下缓的铲式正断层,在基底发生滑脱;兰聊断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不同构造阶段断层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镜质体反射率动力学模型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参数,对准噶尔盆地各构造单元进行热演化模拟,结果表明:该盆地随地质历史的演化地温梯度逐渐减小,且各构造单元的地温演化不同.古生代时地温梯度较高,石炭纪时地温梯度达43.3~50℃/km,二叠纪末减小为36.3℃/km;中生代地温梯度减小,到三叠纪末为33.8℃/km,侏罗纪末为28.4℃/km,白垩纪末为24.8℃/km;第三纪以后地温梯度已接近于现今状况.盆地的这种地温演化与盆地3期大的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昌潍坳陷潍北凹陷热历史和油气成藏期次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镜质体反射率数据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模拟计算了昌潍坳陷潍北凹陷 6口井的热演化历史,认为在孔店组沉积时期的古地温梯度较高,可达 4.4~53℃/100m,随后地温梯度逐渐降低,沙河街组四段沉积时期为 4.2~49℃/100m,馆陶组沉积时期为 4.0~47℃/km,现今为 3.8~4.2℃/km。同时,根据测量的包裹体均一温度数据和恢复样品的沉积埋藏历史、源岩的热演化历史和生烃史,认为该区有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在孔店组沉积末期(距今 52~50.5Ma),第二期发生在沙河街组四段沉积中期至沙河街构造运动期间(距今 43.5~36Ma)。沙河街构造运动对潍北凹陷的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潍北凹陷的油气充注以第二期的充注为主。  相似文献   

11.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的热历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反演计算了塔里木中部地区3口井志留纪以来的热历史。研究认为,塔中地区志留纪以来的大地热流变化不大,为56~62mW/m2。志留纪、泥盆纪大地热流较低,约为58mW/m2;石炭纪大地热流略有增高,二叠纪时大地热流可能达到62mW/m2;中生代期间,大地热流逐渐降低,中生代末约为57mW/m2;新生代期间,大地热流略有增高,现今大地热流约为60mW/m2。塔中地区的热历史与其构造演化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热历史及构造—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根据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大地热流测量和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恢复了该区的热历史,结果表明:东部凹陷热流呈现古热流高现今热流低的变化特征,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到东营组沉积期(距今43~25Ma)盆地热流为66~82mWm2,现今热流值为47~70mWm2。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盆地经历了早期的裂谷阶段(距今43~25Ma)和后期的热沉降阶段,裂谷阶段包含了两个裂谷亚旋回。盆地现今较低的大地热流和较高的古热流及典型的裂谷型构造沉降样式为东部凹陷的构造—热演化提供了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13.
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的热史反演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小斌  王捷 《地质科学》1998,33(2):187-194
应用一种局部优化方法——模拟退火法对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及径迹年龄进行热史的反演。反演中采取了Laslet等(1987)的扇型径迹退火模型。通过对理论热史模型及实测资料的反演,结果表明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提取热史信息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径迹的退火主要受温度的控制,因此以前记录在径迹中的热史信息有可能被后期高温改造而难以反映。指出磷灰石径迹资料在冷却盆地的应用可以获取较精确的热史信息,而在有复杂演化史的盆地中精度较差。  相似文献   

14.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热历史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磷灰石裂变径迹在地质时期对60~150℃范围内温度变化的热敏感性 ,不仅使其成为研究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和区域构造运动的重要手段 ,而且对指导油气勘探有很大的实践意义。本文根据AFTA① 的有关原理 ,退火特性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二叠、三叠、侏罗、白垩、第三纪等不同时代地层样品开展了较为系统的AFT测试 ,获得了一批可靠的AFTA数据 ,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主要构造热事件的次数 ,及该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研究表明 :自中生代以来 ,该盆地西缘至少经历了四次构造热事件(峰值年龄分别为170Ma±、130Ma±、和75Ma±和17Ma±)。  相似文献   

15.
夏毓亮  朱杰辰 《铀矿地质》1997,13(4):241-249
本文通过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指出沧参1井沉积地层中的物质来源是华北古陆;隐伏花岗岩侵位年龄为99Ma,来源于具下地壳特征的太古宙岩石的重熔。对奥陶系碳酸岩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指出沧参1井流体包体类型可分为3大类、8个亚类,本区碳酸盐类岩石有机质丰富,应为一套生油储油较好的岩系。特别是通过不同深度10个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和径迹长度特征的研究,论述了本区古地温的变化,约在143Ma前石炭二送纪地层中的磷灰石经历过完全的退火,这是二迭纪以下地层的第1次生油作用;99Ma花岗岩侵位,岩浆热对围岩中有机质的转化和油气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这可作为第2次生油期;第三纪时因地壳下降,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系地层,这时磷灰石退火带范围(大致相当于生油带)约为1700—3900m,古地温梯度为3.1℃/100m,这是本区第3次生油阶段。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坳陷发育古近系和新近系两套膏盐层,其分布特征各异.膏盐层的塑性流动形成多种类型的盐构造.盐构造演化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前两个发育阶段与盐序列本身及其上覆地层的差异负载作用有关,后两个发育阶段主要与南天山的山前冲断构造作用有关.盐构造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因而对库车坳陷的油气成藏至关重要.盐构造不仅有利于储层发育、油气保存和圈闭形成,而且有利于油气运聚,构成了油气成藏的界限.盐构造发育区是大-中型油气田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从磷灰石封闭径迹长度探讨北京房山岩体地质热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鹏济  赵云龙 《铀矿地质》1999,15(1):24-26,8
笔者测定了房山花岗岩中磷灰石诱发裂变封闭径迹长度共223条,平均长度为16.14±0.74μm,长度分布直方图表现为窄而对称;测定自发封闭径迹长度共187条,平均长度13.04±1.76μm,其长度分布直方图变宽,长度误差增大。表明房山岩体抬升是缓慢的冷却过程,由13μm的平均自发长度推知其古环境温度最高约为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