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覃章 《广西气象》2005,26(1):57-5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中有10种天气现象不需记起止时间。这10种天气现象中轻雾、烟雾、霾、积雪、闪电、尘卷风生成和消失有很具体的标准划分,但对于冰针、露、霜、结冰四种只有生成的划分标准,没有消失的划分标准。其中露和霜这两种天气现象转记比较难把握。为此,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雍延和 《气象》1989,15(9):2-2
不需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按规范第五章第二节规定,共有12种。这12种天气现象,生成和消失的标准,仔细分析一下,可分为: 1.用能见度距离,作为客观标准的有轻雾、扬沙、浮尘、烟幕、霾五种。  相似文献   

3.
聂祖美  袁为栋 《气象》1990,16(4):53-53
《气象》1989年第9期刊登了雍延和同志关于《白天栏转记露、霜、结冰等天气现象》(下简称雍文)的文章。雍文对由夜间栏延续到白天栏的露、霜、结冰天气现象的转记问题提出了两个新观点。1、既看露、霜的有与无,又看露、霜的多与少,凡其覆盖  相似文献   

4.
露、霜、结冰天气现象综合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思源  傅伟忠 《气象科技》2014,42(3):359-363
通过自动气象站的连续观测资料,结合人工观测的天气现象,根据露、霜、结冰的成因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基本指标作为综合判据。选取气温、相对湿度、地面温度、草面温度和近地面温度作为主要因子,综合考虑降水和天气状况对这些天气现象形成的影响。采用两个气象观测站的分钟观测资料以及人工观测天气现象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初选因子和精选指标,利用多要素的组合方法,提炼出自然状态下出现露、霜、结冰现象的综合判别指标,获得了较好效果,拟合率在80%以上。为进一步认识这些天气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也能为天气现象观测自动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是记霜还是记露我站是3次观测站,夜间不守班。在春末晴朗的日子里,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夜间地面最低温度低于0℃,08h观测时只有露。有些同志认为,夜间最低温度低于0℃,08h有露,夜间必有霜,08h的露是太阳出来后霜融化而成。因此,按规定不记露,只在夜间...  相似文献   

6.
天气现象霜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观测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地面气象观测经验和资料统计分析,对有利于形成天气现象"霜"的天气条件及观测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些冬季观测霜的技巧。当测站受寒潮或强冷空气影响时,过程中期(云层消散1-2 d后)最易出现霜;一般情况下,干枯的草面上比生长着的草面上更易形成霜;背风处比迎风处易形成霜。观测时要重点查看背风处及低洼处的草面,尤其是干草面是否有霜形成;夜间可用手电筒照看草面,若有霜,草面上会有一些闪闪发亮的现象,再用手触摸草面,会有一种发硬的感觉。天亮后至日出前,要全面查看一遍观测场及视区内的近地物体上是否有霜,以避免日出后轻霜快速融化而漏记录霜。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4点观测、判断露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4点观测、判断露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气候站复杂天气现象的记录和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出现复杂天气现象时需要认真记录,而且要注意记录准确。  相似文献   

10.
柯金 《气象》1990,16(12):2-2
雍延和同志和聂祖美、袁为栋同志分别在《气象》1989年第9期和1990年第4期发表了有关白天栏转记露、霜、结冰等天气现象问题的文章(以下分别简称雍文和聂袁文),本人对其中的某些观点不甚赞同,想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1.
露和霜能否同时存在?露和霸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但其形成的原因是相似的.露是水汽在地面及地物上凝结而成的水珠,钻是水汽在地面和地物上驻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由瞩珠冻结而成的冰珠也记为楷.因此,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面及近地物体表面温度的高低是形成露或...  相似文献   

12.
对业务技术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其目的是要得出一个科学的符合技术规定的正确结论。这是我们测报工作中一贯倡导的技术面前人人平等的优良传统。太白县气象局李军同志在学习“陕气资便字第12号函”时,提出了“天气现象记载和转日界的一个疑问”,我们认为这种对业务技术认真探讨的精神很好。为了使测报同行们就这个问题取得共同的明确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将李军的文章和渭南地区气象局提出问题的函一并在这里刊登,供大家学习讨论。最后,省局业务处将就此问题写出技术解答文章。在讨论期仍执行“陕气资便字第12号函”的有关解答技术规定。  相似文献   

13.
看了本刊1992年第2期刊登的太白县局李军同志的“天气现象记载和转日界的一个疑问”一文及该文后附的渭地气业字(90)第22号、(91)第1号两便函中提及的问题后,谈谈自己的意见。一般站(?)(?)现象由夜间转白天栏的记载和编发重要报的问题,(90)渭地气业字第22号函中举例为(?)7~(59)后在8~(13)——8~(30)又出现,夜间、白天栏(?)怎样记载?重要报如何编发?该函中提出的两种处理意见,我认为均有些欠妥。理由是一般站虽然夜间不守班,  相似文献   

14.
在地面观测工作中,夜间不守班的站,普遍存在夜间(20~s—8~s)天气现象记录问题。由于“规范”规定比较原则,使夜间天气现象观测成为地面观测中的薄弱环节。如何领会规定的真正含义,比较客观地记载  相似文献   

15.
露与霜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物体上凝结、凝华而成的水珠和冰晶,两者形成的天气条件相似,均易在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形成,所不同的是温度条件,温度高于0℃时形成露,低于0℃时形成霜.  相似文献   

16.
霜、露同时出现的原因1995年11月11、12日,我站地面最低温度分别为一0.7和一1.0℃,麦苗上连续两天出现露,其他地表和地物上则出现了霜。这种霜、露同时出现的现象往年这个季节也有。霜、露形成的温度条件不同。前者要求低于OC,后者要求高于0℃。由...  相似文献   

17.
露与霜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物体上凝结、凝华而成的水珠和冰晶 ,两者形成的天气条件相似 ,均易在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形成 ,所不同的是温度条件 ,温度高于 0℃时形成露 ,低于 0℃时形成霜。在每年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的一段时间内 ,由于地表温度常在0℃上下 ,会出现前半夜有露、后半夜有霜 (水汽凝华或露珠冻结而成 )的情况 ,此时应先记露 ,后记霜 ,而不应记录其中一种现象。但需注意 ,清晨时由霜融化成的水珠 ,不可记作露。勿漏记霜出现前的露@信志红$东营市气象局!山东东营257091  相似文献   

18.
蒲晓虎  马舒庆  梁丽  杜传耀 《气象》2015,41(9):1152-1158
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通常采用人工观测的方式来判断结露、结霜现象的发生,人工观测主观性强,观测频次少,工作效率低,不能全面、连续反映结露、结霜过程的特征。本文介绍了一种结露、结霜自动化观测装置,装置工作原理是电容传感器在高湿和低湿情况下电容变化较大,通过测量电容变化引起的频率变化,然后由识别软件来判断结露现象的发生,再结合温度信息以及结冰信息就可以判断结霜现象的发生,从而实现了结露、结霜的自动化观测。通过大量的结露、结霜的对比试验表明露、霜自动化观测装置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结露、结霜过程的发生,能够推广到台站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杜秀平 《贵州气象》2009,(Z1):134-135
用通俗易记的诗歌形式归纳出云和天气现象的识别和记忆方式,在实际观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大通站新址与旧址2017年1—12月同期实测到的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大通站迁站前后气温、湿度、风等要素;用U检验法对气象观测站迁站前后资料是否有明显差异进行检验。得出:(1)全年平均气温新址比旧址偏低0.2℃,平均最高、最低均偏低分别为0.7℃、1.6℃。冬季和春季为负温差,夏季和秋季基本为正温差,且温度越低负温差越大,温度越高正温差也越大;全年的月平均风速新址均高于旧址,全年月平均差值分布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冬季和夏季两站的月平均风速相差明显比其它季节大;全年相对湿度除6、7、9月新址小于旧址外,其余各月均新址大于旧址。(2)从U检验结果看,除了10、12月最低气温外,其他气象要素在迁站前后无显著差异。在使用气象资料时,新旧站址资料能够合并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