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洞庭湖的演变过程1、松滋溃口前洞庭湖的演变据清代同治五年《石首县志》记载:“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马林江堤溃,至今未筑”,至咸丰十年,荆江大水,在原溃口以下河道冲刷扩大,形成藕池河。据民国十年《松滋县志》记载:“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庞家湾黄家铺堤溃,是时洪水泛滥,……同治十二年黄家铺复溃,自此决口不塞”形成了松滋河。与在此以前已经形成的虎渡河的太平口与华容河的调弦口,构成了一百多年来荆江四口分流的河势。藕池与松滋两河形成以前,道光五年(公  相似文献   

2.
By using field-survey hydrological data of the related control stations in Dongting Lake and the Yangtze River mainstream in 1951–2010, the evolution characters of water exchange abilities between the two water bodies and their response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TGR) from different time scale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ir hydraulic relations.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 Firstly, during July-September, the replenishment ability of Three Outlets to Dongting Lake is stronger, and in January-March, the replenishment ability of Dongting Lake to Yangtze River is stronger. Secondly, there has been an obvious inter-decadal wave on the water exchange coefficient between Dongting Lake and Yangtze River. In 1951–1958 and 1959–1968, the replenishment ability of Three Outlets to Dongting Lake was stronger, but in 2003–2010, the replenishment ability of Dongting Lake to Yangtze River has been strengthened. Thirdly, the spill-division ability of Three Outlets weakens, and the water of Dongting Lake coming from Three Outlets decreases either in typical years or under different dispatching modes of the TGR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Furthermore, the water of Dongting Lake coming from Four Rivers takes the dominant position, which obviously enhances the replenishment ability of Dongting Lake to Yangtze River. Fourthly, if the effect of the runoff fluctuation in the basin is not considered, the evolution characters of the exchange capacities and the exchange process between Dongting Lake and Yangtze River in different time scales are generally changed with the variation of the water exchange amount between them, although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ter exchange capacities between them is very complex. These show that there is an in-line growth or decline relation between the river-lake water exchange ability and the river-lake water exchange amount.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的演变及其整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杨达源 《地理研究》1986,5(3):39-46
本文指出洞庭湖发育的地质构造基础是新第三纪以来洞庭盆地的拗陷沉降。晚更新世末期,洞庭湖区为河网切割的波状平原。全新世以来,先是顺左河槽谷地发育河川型“沉溺湖”。近几百年来,主要由于四口分流携入大量泥沙在湖区北部淤填,形成宽广的漫滩平原,并导致西部入湖的水流在湖区绕行及在湖区南部出现湖面的扩张。根据目前情况,作者认为解决水流在湖区的绕行问题是洞庭湖实施整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与长江中游洪灾治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1998年长江中游及洞庭湖洪灾特征及其成因,指出人口激增与土地等资源不合理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并探讨灾害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分析1998 年长江中游及洞庭湖洪灾特征及其成因,指出人口激增与土地等资源不合理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并探讨灾害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分析水动力对冀东沉积沙岛作用和沉积沙岛的演变,探讨其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分析水动力对冀东沉积沙岛的作用和沉积沙岛的演变,探讨其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年径流泥沙的演变特征及其动因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洞庭湖1951~1998年径流泥沙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力的全面分析表明, 径流泥沙关系密切, 其相关系数r = 0.9013。年径流量、年输沙量总体均呈同步减少趋势, 在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由于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产水量大, 森林覆盖率达52%以上, 连年兴建的水利工程及工农业、生活用水量的增加, 未能对四水河流水文特征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其入湖径流泥沙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故没有对湖泊径流泥沙的演变造成深刻影响。而由长江中游河段的调弦口堵口, 下荆江系统裁弯和葛洲坝截流所引起的3次江湖水沙关系调整, 即是导致洞庭湖径流泥沙缓减速减的主动因子。  相似文献   

9.
山东莱州浅滩的沉积动态与地貌演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野外观测和历史地貌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研究了现代莱州浅滩的地貌演变规律和人类活动对浅滩地貌冲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其特有的沉积动力过程控制,莱州浅滩不断淤高并向东北迁移、西北延伸。1958年以来由于修建水库、码头和海底采沙等人类活动导致泥沙亏损,浅滩在继续向东北迁移、西北延伸的同时,总体上处于侵蚀、解体状态,在中部和近岸部分之间、近岸部分和刁龙嘴海岸之间先后形成了贯通的潮流槽,不同地貌部位冲淤状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时空演变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是引导地区分工、凸显地域价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依据。以洞庭湖地区24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从粮食生产功能、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生态保育功能和旅游休闲功能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农业功能变化时空差异诊断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模型对洞庭湖地区1997—2017年农业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997—2017年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时空变化特征显著:洞庭湖地区粮食生产功能整体呈增强趋势,且中部地区增强明显;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整体呈减弱变化趋势,市辖区尤为明显;生态保育功能整体呈减弱趋势且变化幅度大,石门县、安化县等丘陵地区减弱明显,而洞庭湖中部平原区域增强;旅游休闲功能整体呈增强变化态势,石门县、桃江县等地区以及各市辖区旅游休闲功能大幅度提升。②农业发展基础是农业功能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地区发展水平是农业功能演变的重要因素,生产环境质量是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演变的基础因素;地区发展水平对农业功能演变的影响程度逐渐上升,生产环境质量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各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农业功能时空的演变过程及结构受到多...  相似文献   

11.
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44  
李森  孙武 《中国沙漠》1995,15(4):323-331
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沉积主要有风成砂-古土壤和河湖相-古土壤-风成砂沉积序列,其中保存了大量粒度,化学元素,孢粉及披毛犀化石等环境变化证据。据此可把全新世气候划分为8个旋迥,经历了升温波动期(10~7.1kaB.P.)、温暖期(7.1~3.2kaB.P.)和温干冷干频繁波动期(3.2kaB.P.至今)三个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与长江水体交换能力演变及对三峡水库运行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洞庭湖区与长江干流相关控制站1951-2010 年实测水文数据, 在分析江湖水力关系的基础上, 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江湖水体交换能力的演变特征及其对三峡水库运行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7-9 月长江荆南三口对洞庭湖的补给能力较强, 1-3 月洞庭湖对长江的补给能力较强;② 江湖水体交换系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波动, 其中1951-1958 年、1959-1968 年荆南三口对湖泊的补给能力较强, 而2003-2010 年湖泊对长江的补给能力增强;③ 三峡水库运行后无论是典型年还是在水库不同调度方式运行期, 三口分泄能力减弱, 入湖水量减少, 而因四水入湖水量占绝对优势, 湖泊对长江的补给能力明显增强;④ 尽管影响江湖水体交换能力的因素极为复杂, 但从总体上讲, 除受流域降水波动影响外, 江湖水体交换能力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及其过程均随着江湖水体交换量的变化而变化, 说明江湖水体交换能力强度与江湖水体交换量之间存在着彼此消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黄河口近期环境演变与河口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广雪  韩业深 《地理学报》1996,51(2):182-189
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尾闾河道及河口滨海区实测资料,认为尾闾河道河相关系趋向于转好,河口变化造成的溯源冲淤作用影响范围仅有20几km,并且只有在汛期水流强度较大时,才发生溯源调整作用,非汛期淤积严重。由于河口砂咀向海凸出,三角洲前缘形成强流带,加上波浪作用及异重流发育,河口砂咀延伸速度明显减缓。最后,作者对目前河口治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尤其指出不应轻易放弃目前良好的河口行水环境。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空间尺度、不同时间尺度、重大气候环境变化事件、与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以及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的定量关系研究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十余年来青藏高原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主要成果。目前在高原上开展的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主要分布在三个较为集中的地区:高原东北边缘区、高原西部西昆仑山湖泊群和高原中南部湖泊群。已有的湖泊沉积记录主要是以中长时间尺度的研究为主,而短时间尺度高分辨率的研究稍显不足。与其他地区全球变化研究结果的对比表明,湖泊沉积所反映的高原气候环境变化既具有全球性,又具有区域性的特征。湖泊沉积重建的环境序列的定量化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湖泊沉积的环境代用指标存在着相对多解性,因此在实际研究中多学科交叉、多指标分析的方法是必需的。当前和今后需要深入开展环境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沉积物定年的精确性,发现新的更为敏感的环境代用指标,不断完善多学科多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并注重填补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尺度的研究空白,加强高原上不同区域之间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岱海湖泊岩芯沉积物的有机碳同位素、碳酸盐和磁化率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讨论岱海近1000 年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980a B P~730a B P,气候以暖湿为主,岱海为高湖面期;730a B P~480a B P,以冷偏干气候为主;480a B P~270a B P,湖面急剧下降,气候冷偏湿转冷干气候;270a B P~110a B P,湖泊收缩,以温干气候为主;110a B P以来,有效降水略有增加,以凉偏湿气候为主。同时分析近年来气候向温干变化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岱海气候环境演变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岱海湖泊岩芯沉积物的有机碳同位素,碳酸盐和磁化率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讨论岱海近1000年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980aB.P-730aB.P.,气候以暖湿为主,岱海为高湖而期;730aB.P.-480aB.P.,以冷偏干气候为主;480aB.P.-270B.P.,湖而急剧下降,气候冷偏湿转冷干气候;270aB.P.-110aB.p.,湖泊收缩,以温干气候为主;110aB.P.以来,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风沙物理研究五十年(Ⅰ)   总被引:27,自引:33,他引:27  
董治宝 《中国沙漠》2005,25(3):293-305
2005年中国沙漠研究已经走过了50a的历程,作为沙漠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风沙物理学研究在中国亦有50a的历史了。本文较为详细地全面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之前我国风沙物理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以期对相关的研究者有所帮助。这一时期的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中期为理论准备和野外观测积累阶段,引进西方和前苏联在风沙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配合我国防沙治沙实践的需要开展野外观测研究。研究手段以大面积考察、半定位试验观测和定位试验为主。研究成果体现在风沙移动规律的初步认识、沙丘移动规律、中国沙丘活动的总体规律、防沙措施的布设原则和风沙运动理论的初步探讨等几个方面。1967年我国第一个风沙环境风洞建成使用,使风沙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成为可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同时向微观领域深入和向宏观领域扩展,风沙颗粒运动学、风沙流、风沙地貌动力、土壤风蚀和防沙原理等风沙物理学的主要领域得到了全面发展,在一些前沿探索领域亦有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造成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并限制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泥石流防治研究取得显著成效,但还需要研究如何合理搭配治理措施以满足泥石流防治的需求。本文简要介绍我国泥石流防治技术,主要内容有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植物工程措施、岩土工程措施、以及植物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探讨了以主河输沙能力为控制条件,以地理条件和微地形因子为植物种类选择依据,坡面治理与沟道拦蓄配合,形成"坡面——沟道——小流域"的多级径流和固体物质调控体系。为了做好泥石流防治工作,今后应该加强植物措施治理泥石流的机理研究,评价植物措施的功能并编制设计技术规范,完善植物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Palaeo-hydrological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Jinghe River. A set of palaeoflood slackwater deposit beds was identified in the Holocene loess-soil sequence in the riverbanks. The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rofile, and the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loss-on-ignition were analyzed in laboratory.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laeoflood slackwater deposits have re-corded extraordinary flood events in the Jinghe River valley. According to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OSL dating, the palaeoflood events were dated to 4100-4000 a BP. The pa-laeoflood peak discharges were estimated to be 19,410-22,280 m3/s by using the hydro-logical model and checked by different approaches. These results have the flood data se-quence of the Jinghe River extended to 10,000-year time-scale. It provided significant data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and for mitigation of flood hazards in the Jinghe River drainage basin.  相似文献   

20.
一、夏朝夏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2世纪末至前21世纪初,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也是行政区划的萌芽阶段。作为中国在部落联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一个奴隶制早期国家,夏还保留着很多部落联盟的特征,国家机器简单,管理范围狭小,王朝及国王的权力相当有限,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