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兆异常判定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兆观测数据的异常判定和落实是地震分析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前兆异常判定需根据观测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观测仪器工作原理和观测数据正常变化动态背景,对观测环境、观测场地、观测设施和观测仪器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地震短期异常分析及其前兆信息量的提取与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考一些先前的研究结果,系统分析了1980年以来华北地区(34^ ~42^ N、108^ ~124^ E,下同)大量的各种前兆观测数据资料。根据每一观测资料的映震情况,确定114项资料为华北地区骨干前兆观测资料,并依此为基础,研究了华北地区地震短期前兆异常的主要特征及其识别方法;结合“九五”攻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给出了提取华北地区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方法。经实际应用计算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使各种前兆观测资料短期异常变化的量纲得到转化统一,而且可更加客观自然地描述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短期异常变化,这就为深入开展地震综合分析预测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怀来地震台CO2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怀来后郝窑测点断层气CO2 1991~2006年的观测数据,研究其与地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O2与地温呈正相关,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傅立叶去年周期方法消除观测中的干扰,提取震前异常信息,在2002年8月3日怀来4.4、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均提取到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再结合2002年以前的震例,分析与探讨怀来后郝窑测点断层气CO2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强地震前前兆观测资料的异常特征和各种前兆异常可信度的差异,考虑到单项观测数据和多项观测数据的相互联系,提出了用综合参数S描述多项前兆观测数据整体变化。结果表明,与单项前兆观测数据比较,综合参数S有变化平稳、震前异常反应明显等优点,可以作为地震预报实践中识别前兆异常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地电场观测系统和观测环境的检查,认为蒙城地震台数据变化与电极故障有关,非地震前兆异常.分析数据变化原因,叙述蒙城地震台本次电极更换的全过程,成功消除数据的不正常变化.  相似文献   

6.
雅安市地处南北地震带中南段,是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大断裂带交汇的部位,地震活动性强。几十年以来,这一地区地震监测和分析预报研究工作得到一定发展。本文尝试利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基岩高精度地温观测数据资料,提取地震前可能存在的前兆异常与地震发生的相应关系信息。基岩地温的突变反映基岩内部正在进行物理调整,而这种调整会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不仅局限于温度变化,也会通过地震活动进行。因此根据同一测点不同深度、同一地区不同测点将地温数据与同区域地震活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高精度地温数据发生变化之后点位一定范围内出现有相应地震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浙江省地震前兆台网地壳形变观测数据分析,总结对地形变观测影响较为普遍的两类干扰因素特征:1通过分析测点周边场地环境干扰,总结地表载荷对地倾斜观测造成的数据异常变化特征;2利用台风通过时造成的各类自然环境变化,总结地壳形变观测数据受气象变化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刘允秀  关华平 《地震》1996,16(4):337-346
多年的前净观测和地震预报实践表明,与前兆观测资料的噪声水平相比,中强地震的前兆信息多属弱信息,信息识别较为困难,用功率谱分析方法,将前兆观测时间函数分解为不同周期的谱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多个时间函数,通过震例分析,探讨在强干扰背景下识别中强地震前兆信息的可能性。从识别中短期地震前兆这一基本目的出发,采用“数据窗”滑动采样的计算方法,满足不同周期对样本长度的要求,实现了频率域的计算结果在时间域具有一定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昆明地震台水管倾斜仪多起前兆异常变化进行观测环境和观测系统现场调查核实,结合异常变化特征,分析其可能的干扰因素,发现引起此次异常变化的是环境干扰和仪器本体,排除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分析总结了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后甘肃前兆台网观测资料变化情况,发现该地震前有7个台站、4种观测手段、14个测项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既有长期、中长期异常,也有短期和短临异常,说明对资料的分析既要看短期变化,还要看中期和长期变化。出现异常测点的震中距多数在200 km范围之内。另外部分水位、流量和水温测点的资料记录到不同程度的同震效应;形变观测多数测点记录到比较明显的同震响应,记录同震响应的测点与震中位置、方向、距离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昌平地震台地温前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昌平地震台地温测点的基本情况及地温正常变化特征。分析了该测点记到的一些地震前的地地温异常变化特征。自1995年以来该测点观测到11次异常,其中有9次与发生在该台附近(300km范围内)的地震相对应,有2次异常没有对应地震。距离该测点较近的地震的异常形态为趋势下降-回升型;距离该测点较远的地震的异常形态为跳型,震前异常幅度越大,平静时间越长,未来地震的震级越大,反之则小,以分为间隔的测值的异常  相似文献   

12.
在对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先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描述各种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普适性综合数学表达式.从大量震例资料入手,再次研究了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性的问题,进而建立了地震异常持续有效时间与延续有效时间的数学关系式.收集整理了1980~1997年华北地区水化、形变、地磁、应力、水位、地电等371个观测项目、上百万个前兆观测数据,对每一观测项目逐一计算了它们的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研究了华北地区近20年的地震异常前兆信息场的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建立了华北地区Ms≥5地震的中短期综合预报指标体系,经R值评分检验,表明该地震综合预报指标体系在中短期地震预测中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描述前兆异常幅度的归一化方法1问题的提出目前关于地震前兆异常幅度的表示缺少统一的方法,各手段用各自的观测量(有些甚至用仪器读数)的变化作为异常幅度,在地电阻率观测中用视电阻率的相对变化作为异常,幅度,而在地应力观测中则以电感值或转换后的应力值的变化作...  相似文献   

14.
甘肃地区水氡(流量)异常与周边中强地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中强震多发区,该地区的前兆异常对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强震活动有着敏感的反映.1980年以来该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20余次.多次地震前,甘肃地区的水氡资料出现了大量的中短期异常.分析了甘肃省目前仍在继续观测、观测环境较好、仪器稳定的水氡测点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前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多数测点在多...  相似文献   

15.
假设了一个异常起始时氡浓度相对迅速增长的震前氡异常模型。基于这一模型的计算表明,根据氡异常形态与测点的震中距相关可导出一参数。在调整了某些参数后,模型计算与观测到的地震前兆异常充分符合。  相似文献   

16.
对新43泉改井水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泉改井效果较好,利用水位仪能够观测动水位进而计算出流量。震例表明,泉改井水位观测数据在测点周围250km范围内中强地震前表现出前兆异常,异常特征表现为震前出现高于背景值的上升变化,从异常持续时间看属于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地震短期综合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华北地区114项骨干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提取与计算基础上,结合华北地区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地壳厚度,特别是现今动力学环境因子等因素,研究了华北地区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华北地区Ms≥5地震短期综合预测的指标和方法。经R值评分检验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地震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马玉虎  王培玲  李永强 《地震》2007,27(1):95-104
一个地震前兆观测异常所提供的地震信息一般由异常地点、异常变化量、异常持续时间以及异常完成后的延续有效时间等诸多因素所决定,因此提出了用于描述地震异常的前兆信息量S值。根据地震前兆异常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为基础,充分结合平滑滤波、消周期及趋势项和从属函数等数据处理方法,对西北地区67个观测资料较为连续的前兆主要台项进行地震综合信息量S值的计算与提取。结果表明,S值综合信息量时序曲线在西北地区1986年5月至2005年3月间的10次MS≥5.0地震震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值异常(S≥0.154)。  相似文献   

19.
系统分析了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异常变化与中强地震的关系,提出祁连山地震带地下流体资料存在两类短期前兆异常,即转折型和单一型短期前兆异常,结合震例对这两类短期前兆异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预报人员应特别注意该区内的这两类群体异常的特点,并把它应用到该区的地震预报中。  相似文献   

20.
小波变换在前兆观测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由于数字化前兆具有高精度特点,因此,如何分离数字化前兆中的高频与低频信息,以及如何识别地震前兆的趋势异常与短期异常,是数字化前兆资料分析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给出了小波变换应用于正常的数字化前兆资料高频与低频信息的分离方法,并实际应用于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处理,结合实例给出了地震前兆的趋势异常与短期异常的识别思路,从而为数字化前兆的趋势异常与短期异常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