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引起的江苏流体井网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以及水位同震上升区与4.0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玛多7.4级地震后,江苏流体井网水位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同震响应,水位同震变化形态主要表现为振荡、阶升和阶降。2008年以来,4次7.0级以上大地震引起的江苏流体井网水位同震响应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表明:水位同震响应上升区可能是区域应力集中的一种体现,它对中长期尺度中强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8—2022年全球MS8.0以上、全国MS7.0以上22个地震事件,分析江西省流体井网水位、水温测项对远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结果发现:不同流体井的同震响应特征不同,不同测项的同震响应特征也不一致,且井水位对地震的响应频率较高;井水位对远大震的同震响应以阶跃、震荡及持续变化为主,而水温同震响应以阶跃为主,且具有瞬时变化和持续变化2种特征;同一口井对不同地震的响应形态基本相同,而不同井对同一地震的响应形态有所区别。通过对观测井水位和水温同震响应机理的分析,认为江西流体观测井不同测项变化与井孔水文地质条件及观测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3.
根据过去几十年国内外的科研成果,基于全国地下流体前兆台网数据库的统计,本文整理了中国大陆井水位观测网中对芦山Ms7.0级地震水位同震响应的台站信息,分析震中距与水位同震最大振幅的相关性,探讨水位同震阶变台站的分布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认识芦山地震对区域应力场可能存在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①震中距是水位阶降和500 km范围内水位阶升的主要影响因素;②大陆范围内,水位震荡和水位阶升的影响因素,除震级、震中距外,还取决于井区水文地质条件、构造部位和井孔的特性;③在芦山Ms7.0级地震震中距500 km范围附近,水位同震阶升占据主体,区域压应力相对集中。但是在地震发生的10个月内,水位同震阶变集中区域未发生显著地震,此区域因为压应力相对集中而引发较强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崔瑾  司学芸  孙小龙  曾宪伟  丁风和 《地震》2021,41(3):131-143
通过分析宁夏地区5口井水位记录的2013-2018年对中国大陆5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同震响应,计算了引起5口井水位同震响应地震震级与震中到观测井距离的阈值范围,即井水位记震范围及各观测井的记震特征,提出结合井水位记震范围与记震特征分析各井记震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方法.结果表明,引起宁夏地区井水位同震响应的地震震级和井震距确实存在某个阈值范围关系,表示为地震能量密度,宁夏地区约为10-4 J·m-3;相较于以往判断井水位记震能力变化的方法,该方法提高了时间分辨率;当井水位记震能力发生变化时,井周边发生4.5以上地震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应用新04井自2001年进行数字化改造以后的观测资料,对该井记录到的6次8.0级以上强震引起的同震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认识:1)新04井对地震的同震响应在形态上,水位均表现为阶变上升,水温则表现为快速上升、快速恢复的突跳型变化。水温表现出的突跳型同震效应是新04井具有冷热两层地下水这种特殊水文地质条件所决定的;2)水位、水温对地震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出现同震效应的次数还是效应的明显程度上水温都优于水位。表现出新04井水温反应地下应力应变较水位灵敏;3)新04井地下流体同震响应的明显程度与地震震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重庆井网水位水温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2008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5次大地震为例,对重庆井网水位和水温同震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井孔水文地质条件和自身观测条件,探讨了不同同震响应现象的可能成因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位的记震能力优于水温,水位同震响应形态主要包括上升、下降和振荡三种类型,且同一口井水位对不同地震的响应形态不同;水温的同震响应形态主要包括上升和下降两种类型,其中只有荣昌华江和北碚柳荫井水温对5次地震均有同震响应,且同一口井水温对不同地震的响应形态相同。进一步分析表明,北碚柳荫井水位的同震响应能力优于荣昌华江井水位,北碚柳荫井水位的同震振幅与地震能密度成正比,并给出了其同震变化幅度与地震能量密度的对应关系。最后分别对水位和水温同震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湖南省地下流体观测井水位对远场大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振荡型为湖南省井水位的主要同震响应形态,其次为阶变型和脉冲型.此外,多个观测井在同一次地震中记录到的同震响应以及多个地震在同一观测井中引起的同震响应特征均不相同.分析认为,前者可能与井况、所用仪器、构造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后者一方面是...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湖南省数字化井水位对尼泊尔M 8.1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我们发现,同一地震在不同观测井中引起的同震响应特征各不相同.湖南省井水位的同震响应形态以水震波为主,而且对于波动伴随阶变的同震响应类型,总是先记录到水震波然后才产生阶变.认为,同震响应形态的差异性以及初动响应时间的快慢可能与仪器、井况、井孔的构造环境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湖南省水位观测井对远场大震的远场效应反映较灵敏,能反映区域应力场变化引起的含水层应力应变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统计云南地下流体对尼泊尔8.1级地震的同震响应情况,分析和总结了水位和水温数字化资料的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尼泊尔8.1级地震对云南地区的影响较大,其流体宏观与微观动态有较显著的同震响应。水位与水温对该大地震的记震能力明显高于水氡和水质;不同井水位、水温同震响应最大振幅、持续时间相差很大,其变化形态水位以波动及阶升为主,水温表现为上升或下降—恢复;从主震与最大强余震的记录来看,震级越大,同震响应出现比例越高,且在同井中响应幅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同井不同仪器记录的同震幅度和持续时间不同;水温同震响应均出现在有水位同震响应井中,表明井水位与水温同震响应是密切相关的,且井水温同震响应多由井水位同震响应引起。  相似文献   

10.
薛红盼  张乐  陆丽娜  李静  卫清  刘青 《地震》2020,40(1):184-202
地震地下流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震监测手段。 本文分析夏垫断裂带上观测井的同震响应特征, 探讨观测井水位、 水温同震变化对夏垫断裂带的影响机理, 收集和整理布设在夏垫断裂带上的赵各庄井和西集井两口观测井水位和水温同震响应资料, 从响应的地震次数及发震位置、 异常幅度、 时间和形态类型等方面对其响应特征进行分析, 从震中距、 震级和井-含水层岩性等方面探讨了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异常的成因。 结果显示, 赵各庄井和西集井水位地震响应能力强于水温, 响应形态以振荡型为主, 对于MS7.0以上地震具有显著的映震能力。 在水温资料中, 仅有赵各庄井对2008年汶川MS8.0地震有响应, 响应幅度为0.0129℃。 综合分析认为, 井-含水层岩性影响了两井同震响应形态特征, 远场大地震产生的动态应变导致了较大的水位变幅。  相似文献   

11.
川东地区平均构造应力场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断面滑动矢量分析,定量反演了川东地区的平均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川东地区构造应力场自第四纪以来一直稳定,主压应力轴方向为NW-NWW,倾角由陡变缓,与震源机制解反映的现代构造应力场接近,局部应力状态随内部构造特点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14.
Samuel Pepys' Diary of the 1660s is a rich record of the science of the time. Pepys was a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and met or corresponded with many leading scientists and astronomers as David Wright explains.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The note presents results of five years measurements of circum-global radiation in Dublin with two Bellani spherical pyranometers constructed and supplied by the Physikalisch-Meteorologische Observatorium in Davo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greement of these remarkably simple instruments is very good over the whole period and that they are most suitable and convenient for climatological stations.
Zusammenfassung Es werden die Resultate von fünfjährigen Messungen der Zirkumglobalstrahlung in Dublin mit zwei Kugelpyranometern des Physikalisch-Meteorologischen Observatoriums in Davos mitgeteilt. Die Übereinstimmung dieser bemerkenswert einfachen Instrumente während der ganzen Periode ist sehr gut und diese Pyranometer wurden als sehr geeignet und bequem für klimatologische Stationen gefunden.
  相似文献   

16.
《Water Policy》1998,1(1):45-65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seek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dopted in 1989 to permit the privatisation of water and waste water services in England and Wales by way of complete disposal of the operating assets of the former regional water authorities. It refers to the different arrangements in Scot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It concentrates in particular, however, on the safety,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regulatory arrangements in England and Wales and argues that they have been key factors in ensuring that profit-making operation of strong natural monopolies delivers long-term benefits for consumers and the environment. It concludes with an assessment of incentive economic regulation and a discussion of the controversial aspect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the merits of the RPI±X% regulation in the case of water.  相似文献   

17.
对1998~2010年度地震大形势东北地区预测效果和预测依据进行了总结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1998年以来东北地震大形势预测的5~6级地震危险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辽蒙交界和黑吉蒙交界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实况也表明上述三个地区及邻区为东北中强震的主体活动地区,历年报告对东北危险区的把握较好,东北地震大形势第一年度趋势预测准确率为57%,1~2年度预测准确率为71%。东北地震大形势预测判据主要有8项,其中中小地震活动增强、空区和条带以及地震活动性参数扫描等3项地震学指标可靠性较高,R值评分均大于0.22。统计结果显示,预测报告中每年给出的异常指标数量与次年最大震级没有明显的关联,但中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增强是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活跃—平静期、构造背景以及历史地震活动等在预测时,虚报的概率较大,二者或许对长趋势的预测起一定的借鉴作用。正确判断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目前所处的状态(活跃状态还是平静状态)以及活跃—平静期转换的界定指标,可适当提高危险区预测的准确性,减少虚报率。回顾和总结的过程中也发现,目前1~3年地震形势的预测分析以统计性、定性判定依据为主,主要基于震例资料的统计和定性对比分析,反映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物理过程的资料非常有限,今后应在努力提高统计分析严谨性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获得并采用多学科观测资料,从地球物理场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地震趋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风场对藻类在太湖中迁移影响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0,他引:26  
朱永春  蔡启铭 《湖泊科学》1997,9(2):152-158
在Webster等人工作的基础上,以三维湖流为背景,考虑了波浪及藻类自身浮力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太湖梅梁湾三维藻类迁多模型,以研究在不同几场作用下藻类在湖泊中的迁移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不同风场对于藻类在湖泊中的水平及垂直分布影响很大,并且存在着一临界风速,其范围在2-3m/s之间,当几速小于临床风速时,水面可以拟看作水动力学光滑,没有波浪产生,在水表面藻类顺着风向迅速的向迎风岸的边漂移,形成藻类大量  相似文献   

19.
东山山前断层位于太原盆地东部,是盆地北端的边界断层。在多道直流电法和浅层地震勘探初步确定断层位置的基础上,采用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对断层进行准确定位,并结合年代样品测试确定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通过探测得到:东山山前断层是由三条断层组成的断裂带,长22km,宽约800m。断层上断点埋深约16.7m,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最大断距约23.96 m,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此结果修正了前人认为其为晚更新世活动断层的结论。三种探测方法中,多道直流电法勘探只能初步确定断层的位置,采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相结合的探测方法是确定隐伏断层位置、判定断层活动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e role of seepage in erodibil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describes a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study to examine the role of seepage in the soil‐water erosion process. The study utilized a laboratory flume, which was subjected to both seepage and rainfall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xact character of the influence of seepage on erosion rates. The results from the experimental tests performed on sand and sandy clay till are repor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seepage, by itself, has little effect on erosion rates. However, the erosion caused by rainfall is increased when seepage is present. The increased erosion was not caus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total runoff from the seepage. It was found that seepage has an effect on the erodibility of the sand and sandy clay till.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seepage on the erodibility of the sand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sandy clay till.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