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铁岭灰岩晶包有机质的甾萜烷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岭灰岩模拟产物的残留烃中,甾萜烷的含量很高,伽马蜡烷含量较高,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含量较低,几乎不含脱甲基藿残余晶包有机质仍保持着模拟实验前晶包有机质的甾萜烷分布特征,即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含量较高,脱甲基藿高于正常藿我国七个油田未熟生甾烷仍保持着降解原貌。残留烃,残余晶馁机质和原岩晶包有机质的甾萜烷至比表明,实验过程中残留烃的甾萜烷是由干酪根和民有机质共同产生的,但以干酪根为主。同时也说明,干酪根 相似文献
2.
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未遭受生物降解的138个原油样品进行甾、萜烷定量分析,展示原油甾、萜烷浓度随成熟度变化特征。C23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C30藿烷)值与甾、萜烷浓度图版显示各类甾、萜烷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依据热稳定性的差异将甾、萜烷分为3类:第1类包括Tm、C29藿烷和C30藿烷等五环三萜烷,随成熟度增高,这类化合物浓度降低较快,具有相对较低的热稳定性;第2类既包括Ts、C29Ts和C30重排藿烷等五环三萜烷,也包括C27和C29规则甾烷各异构体,随成熟度增高,这类化合物浓度降低较慢,具有中等热稳定性;第3类包括C27重排甾烷、C21甾烷和C23三环萜烷,随成熟度增高,这类化合物浓度先增高、后降低,降低速率低于前2类化合物,表明其热稳定性相对较高。在常用的甾、萜烷成熟度指标中,Ts/(Ts+Tm)、C29Ts/(C29Ts+C29藿烷)和C30重排藿烷/(C 相似文献
3.
4.
对梨树断陷71个湖相原油样品的饱和烃和芳烃进行了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GC-MS)分析,根据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的差异将梨树断陷的原油划分为三种类型,不同成因类型的原油样品中三环萜烷的分布特征差异明显,其中Ⅰ类原油三环萜烷的浓度明显高于Ⅱ类原油,而Ⅱ类原油Σ三环萜烷/17α(H)-藿烷比值明显高于Ⅰ类原油,但不同类型原油中均存在较高含量的高碳数三环萜烷(C28TT-C29TT),其相对百分含量均高于低碳数三环萜烷(C19TT-C20TT、C21TT、C23TT)。从沉积环境、母质来源和成熟度三方面对高碳数三环萜烷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梨树断陷不同类型原油的母质来源都是以细菌及低等水生生物为主,(C28TT-C29TT)/17α(H)-藿烷与伽马蜡烷指数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说明偏还原性的咸水环境是高碳数三环萜烷富集的次要影响因素。就该研究区而言,Σ三环萜烷/17α(H)-藿烷比值与成熟度参数Ts/(Ts... 相似文献
5.
6.
二环倍半萜烷生成演化的热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热模拟实验和GC-MS技术研究了南宁盆地木质褐煤不同热解阶段产物中二环倍半萜烷的分布和演化特征。样品中含有C15-C16补身烷和高补身烷系列化合物,共检出七个谱峰。模拟实验设置了十个温度点,两个实验系列,根据C15-C16之间相对峰度变化,讨论了这些化合物的形成阶段和热稳定性的保存阶段,研究了分布特征和热演化的相关性,以及DHR值(补身烷与高补烷的比值)等五个参数在判识热演化阶段和成熟作用研究中的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所研究的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沙一、沙二段烃源岩主要处于未成熟演化阶段,其可溶有机质中甾萜烷立体化学参数显示出“地质型”异构体的“异常”富集。各参数在普遍高于各自门限值的背景上,大致以2200—2300m、2500m、2700m和2770m为界线,呈现出系统的变化规律。同时发现萘、菲、氧芴和硫芴等系列化合物的成熟度参数与甾萜烷的成熟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十分相似。本文对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原始可溶有机质红外特征吸收参数的变化特征,指出过渡带内甾萜烷及芳烃成熟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受控于原始可溶有机质的演化特征,定性地提出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过渡带的地球化学判识标志,并认为本研究结果同样有助于不同地区过渡带气或未成熟油、低成熟油的判识。 相似文献
9.
铁(Fe)是地核中的主要元素,研究铁在地核温压条件下的状态方程及热力学性质对理解地核至关重要。为高效地构建出准确和稳健的势能面模型,本文使用第一性原理数据为初始数据,利用深度势能生成器对地核内温压下构型进行采样,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训练出深度学习势,完成对大体系超胞的深度学习分子动力学高精度模拟。所构建的地核温压下铁的深度势能,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相吻合。利用该势能,可实现内核温压下超过10000原子体系的高精度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出密堆六方(hcp)和体心立方(bcc)结构铁的密度和状态方程。本文利用深度势能方法提高了计算效率、保证了计算精度同时可利用于大规模体系、多晶体系,为更接近地球内部条件物质状态、性质的模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渤海湾盆地一系列生物降解原油的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庙西凹陷PL15-8D与PL9-4井四个严重生物降解原油三环萜烷系列分布较为异常,主要表现为以C23为主峰的后峰型、C20与C23为主峰的微弱双峰型以及以C20与C24为主峰的双峰型分布模式。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导致C19~C23三环萜烷优先于C24+三环萜烷被不同程度地侵蚀,是形成这一异常分布的根本原因。三环萜烷系列相对丰度与绝对浓度的变化规律表明,不同碳数三环萜烷的生物降解作用同时发生,但其降解速率有明显差别,即抗生物降解能力不同。三环萜烷系列化合物(除C20三环萜烷以外)的抗生物降解能力具有随碳数增加而增强的趋势,而C20三环萜烷抗降解能力似乎强于C21~C23三环萜烷。原油中未检测到脱甲基三环萜烷,表明三环萜烷的降解并非通过微生物的脱甲基化作用,推测其降解途径是微生物氧化三环萜烷C环支链末端的甲基,形成对应的羧酸化合物。四个原油样品甾烷、藿烷与三环萜烷被微生物严重侵蚀,不能用于油源对比研究,而三芳甾烷未受生物降解影响,可作为研究区严重生物降解原油油源对比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高温高压实验研究与金的成矿成晕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康怀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7,21(3):213-220
采取龙水金矿合矿层位岩石,并均匀参入含金溶液,使试验样品含金量达150g/t。在万能材料实验机上进行72h的高温高压试验(温度恒定:450℃,最大压力达:1400kg/cm2)。结果表明,金发生了活化转移和沉淀富集,其规律可与金矿的成矿作用类比。龙水金矿今后的找矿方向仍然是龙水一三郎冲大断裂及其附近围岩中。 相似文献
12.
13.
14.
海南岛抱板群岩石高温高压实验及金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德如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26(2):207-215
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是地质学、岩石学领域中的“硬科学”犤1999,王德滋,等犦。目前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一岩石的熔化和融离实验,而针对多物源成因的花岗岩模拟其物源贡献大小的实验岩石学及同时发生的成矿作用研究基本上是一个空白。文章根据海南岛戈枕含金剪切带中元古代花岗岩的物源特征及与之有关的戈枕式金矿成因特点,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模拟,初步探讨古中元古代抱板群岩石高温高压下的熔融行为及金的成矿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具原地-半原地性质的中元古代花岗岩很可能是由6份(或4份)石英绢云母片岩+1份斜长角闪片麻岩、在压力为1.879~2.143GPa、温度849~901℃的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部分熔融过程同时还发生了金的聚集和活化迁移。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一种高温高压下防止试块爆炸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在传压介质(如叶蜡石等)棱边附近埋置加强筋的方法,有效地防止了样品从传压介质中被挤压冲出来,从而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对此方法的防爆原理,及加入加强筋后高压腔中的温度、压力等进行了讨论,实验在立方体高温高压装置上完成,压力测至6.0GPa,温度测至1740℃ 相似文献
18.
高温高压下杂质离子对水晶电导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质离子往往是影响水晶电导率的主要因素。在2.0GPa和823~1123K的条件下,借助交流阻抗谱法在10-1~106Hz频率范围内,就位测量了水晶Z轴方向的电导率,并用LA-ICP-MS测试了水晶中杂质Na、Al的含量。通过Arrhenius关系拟合,得出2.0GPa和823~1123K条件下水晶的活化焓和指前因子。发现水晶中杂质Na、Al的含量彼此正相关,水晶电导率与晶体中Na含量正相关,且指前因子亦与水晶中杂质Na、Al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川东地区碳酸盐岩超压与天然气富集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地层流体超压的形成、演化及分布与油气成藏的主要石油地质过程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由于碳酸盐岩本身的复杂性,其超压的成因及研究方法不能简单地借用“欠压实”的原理。本文从对比砂泥岩和碳酸盐岩在成压机理上的差异性入手,详细探讨了川东地区碳酸盐岩成压的各种机理,指出成烃作用是造成区域性超压的最主要因素;并结合该区超压平面上的分区性及纵向上的分带性,论述了各区、带超压与气藏分布的内在联系,总结出该区超压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温高压下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异常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5.0GPa,温度约1350℃条件下测量了福建塔庄粗面玄武岩的纵波速度。结果发现当p〈3.0GPa,t为529-816℃,p=4.0GPa,t为537-807℃;p=5.0GPa,t为607-802℃时,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随升高反而升高,显示出异常变化。通过对p为1.0-5.0GPa条件下的最终实验产物及p=4.0GPa,t为587,724,887℃温度点上的实验产物观察表明,实验产物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