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者依据获得的直接证据(首次发现的含矿喷气岩等)和间接证据(组构标型、矿物标型及同位素标型等),并应用活动论的观战确空天宝山岩块、早二叠世宙岭组、红叶桥组是主要的含矿层,每一岩浆单元晚期的中小斑岩是含岩岩。其中的成矿物质在火山喷气、岩浆爆破和断裂构造的热动力驱动下活化并参与成矿,这样就使富含成矿物质层(岩)真正变成矿源。  相似文献   

2.
吉林老岭地区正岔夕卡岩型铅锌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岭地区是吉林省重要的铅锌、铜、金等有色金属成矿区带,正岔铅锌矿是该矿带中具有代表性的夕卡岩型矿床,具有多阶段、成矿物质双重来源等特征.通过对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以及地球物理特征研究,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中生代岩浆源和古元古代海相火山-沉积源.而含矿流体中大气水与岩浆水不同比例混合的性质,表明该矿床的“胚胎”可能在元古宙已经形成,并为火山喷发的间隙期或火山喷发向海相沉积转化过程形成.受到中生代岩浆侵位热作用使得原始“胚胎”活化、并进一步富集成矿.综合区域成矿背景,归纳并提取了控矿地质因素,建立了地物化综合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与陆相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金矿、斑岩铜矿和玢岩铁矿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火成岩性质和矿化蚀变特征、成矿流体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三类矿床在成矿地质条件上各具特色,表现在:成矿构造背景上,斑岩铜矿和浅成低温金矿均以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为主,其次是陆内环境;而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的形成环境可能为陆内似裂谷环境.浅成低温金矿、斑岩铜矿及玢岩铁矿的主要围岩分别为中、酸性火山岩系、中酸性次火山岩及中基性次火山岩;围岩蚀变分别以硅化、钾化、钠化为特征.浅成低温金矿床成矿流体以低盐度、低温(200~300℃)为主;而斑岩铜矿中则主要是高温(400~800℃)高盐度的流体;玢岩铁矿成矿温度介于两者之间.从低硫亚类浅成热液矿床、高硫亚类浅成热液矿床到斑岩型矿床,流体中大气水含量逐渐减少,岩浆水含量逐渐增多.成矿物质来源上,Fe主要来源于赋矿的火山-次火山岩或原始岩浆,Cu,Au,S和Na等成矿物质的来源更为复杂,还可能来源于与岩浆无关的围岩,其他的可能还包括Cu,S的岩浆混合来源以及Na的高盐卤水来源.一些特殊的岩石类型,如埃达克岩、橄榄玄粗岩及碱性岩与陆相火山岩矿床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大庙铁矿田——危机矿山还是潜在超大型铁矿基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主要基于野外观察认为大庙铁矿田具有巨大的找矿勘探远景,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铁矿资源基地.新的证据不支持大庙斜长岩杂岩体的各组成单元为同源岩浆演化产物的认识,也不支持大庙式铁矿的矿浆成因说.斜长岩至少比苏长岩多经历了两次构造变形,表明后者是在斜长岩冷却固结之后侵位的.大庙式铁矿的形成与苏长质岩浆密切相关,但含矿物质不是来自于苏长质岩浆的分异作用,而是同时侵位的透岩浆流体.含矿岩浆-流体混合物在地壳深部的排气作用导致了成矿物质在苏长岩中的富集,也导致了浅部脉状矿体上磷下铁的特点,主要矿体隐藏在斜长岩之下的苏长岩中.因此,大庙铁矿田仍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下吉宝沟金矿的发现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吉宝沟金矿产在二长岩中,它的形成与二长岩关系密切,二长岩既是容矿岩又是含矿岩.下吉宝沟二长岩是高碱度的偏碱性同熔型岩体,其硫同位素和稀土元素表明有一定的壳源物质混入,是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二长岩岩体中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裂隙控制了矿体的产状.下吉宝沟金矿形成于晚侏罗世,主要与黄铁矿化和毒砂化有关,硅化微弱,金矿化产生于二长岩成岩后期,成矿物质可能来自深部.  相似文献   

6.
下吉宝沟金矿的发现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吉宝沟金矿产在二长岩中,它的形成与二长岩关系密切,二长岩既旬容矿岩又是含矿岩。下吉宝沟二长岩是高碱度的偏碱性同熔型岩体,其硫同位素和稀土元素表明有一定的壳源物质混入,是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二长岩岩体中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裂隙控制了矿体的产状。下吉宝沟金矿形成于晚株罗世,主要与黄铁矿化和毒砂化有关,硅化微弱,金矿化产生于二长岩成岩后期,成矿物质可能来自深部。  相似文献   

7.
杜建国  顾连兴 《矿床地质》1998,17(Z1):73-76
分布于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北淮阳构造带中金、银多金属矿床可以分为3个矿化带,其主要矿床成因类型分别为层控热液叠加改造型、构造蚀变岩型和火山-岩浆热液型。根据对典型矿床铅同位素示踪和含Au丰度的初步研究,确定了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对应的重要含矿地质建造(矿源岩)为新元古界歪头山组和下古生界龟山岩组。  相似文献   

8.
福建西乾金铜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乾金铜矿床属隐爆角砾岩型,成矿温度为132~318℃,主矿体受隐爆角砾岩筒控制,含矿围岩蚀变及矿体垂向变化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英安斑岩和马面山群变质岩系.矿体的形成主要由燕山晚期的英安斑岩经过岩浆侵入,活化萃取变质岩中含矿物质,并携带迁移至地壳浅部,发生隐爆,经降温减压在岩筒接触带形成矿体.  相似文献   

9.
邵武金坑铜金矿体产于震旦纪西溪组、寒武纪林田组层间构造破碎带,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受北北东向金坑断裂和坑口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自含矿地层及后期的岩浆热液,认为矿床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湘东北斑岩型和热液脉型铜矿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湘东北及其邻区的地质背景和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提出斑岩型和热液脉型铜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同含矿斑岩体或岩脉有联系的深部岩浆分异演化而析出的含矿气液流体,与此同时,含矿斑岩体或岩脉定位-结晶时通过周围受热地下水的对流循环作用,还可从围岩中萃取少量成矿物质加入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华北陆块北缘是中国铜镍(铂)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成矿区带之一.近年来,在位于该成矿带的内蒙古中部先后发现多处铜镍矿床(点),空间上构成一条重要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成矿带.为了探讨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内额布图、温更、克布、黄花滩及小南山等赋矿岩体的成矿潜力,笔者通过搜集和研究国内外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数据,建立有利成矿信息评...  相似文献   

12.
天井湖铅金矿是中型铅金共生矿床,处于近EW向蚌埠隆起和NNE向郯庐断裂带交叉复合部位,区内构造及岩浆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为了分析天井湖铅金矿床的控矿因素并建立成矿模式,在调研近期勘查成果并充分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天井湖铅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研究了天井湖铅金矿区及五河地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因素.天...  相似文献   

13.
库车坳陷周缘的铀矿化非常活跃,蕴藏于上新统库车组下段的砂岩型铀矿的控矿要素、成矿机理、成矿规律,特别是远景选区是近年来铀矿地质学家关注的重点.笔者充分依据区域地质资料、野外地质调查和勘查钻孔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试图在构造-沉积-地形地貌的盆山耦合机制中,遵循砂岩型铀矿的普遍成矿机理、按照由源到汇的研究思路,剖析砂岩型铀矿形成发育的关键控矿要素、时空配置关系,从铀成矿系统分析的角度揭示库车组关键控矿要素的协同控矿机理,以期为铀矿勘查提供战略服务.主要认识有:新生代南天山造山带的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作用既控制了库车组含铀岩系的充填演化过程,也制约了库车组下段铀成矿的基本格局和成矿作用过程,盆山耦合机制是驱动砂岩型铀矿形成发育的原始驱动力.南天山造山带岩浆岩分布规模虽然有限,但在托木尔峰一带存在富铀花岗岩.充分发育的地表水流域系统,一方面能够携带造山带的碎屑物堆积于库车坳陷,从而分阶段形成系列的大型物源-沉积朵体,造就了潜在的含铀岩系和优质的铀储层.另一方面,穿越造山带富铀花岗岩的流域系统,不仅通过物理搬运为铀储层提供了原始微量铀的积累,而且通过衍生的地下含矿流体系统促进了区域层间氧化带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杨文龙 《地质与勘探》2021,57(5):947-958
西准噶尔布兰萨拉地区位于谢米斯台-沙尔布提铜多金属成矿带的西段,区内已发现金矿床、金矿点、矿化点数十处,但目前尚无人对区内的金成矿条件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下一步找矿方向不明确。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已有的钻探、槽探、化探等资料,结合实地勘察及样品采集等工作,初步梳理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金矿化成因类型。赋矿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下志留统谢米斯台组,赋矿岩系为火山碎屑岩,岩性以石英脉、硅化凝灰岩等为主。晚志留世中酸性侵入岩与金矿的关系密切。北东向孟布拉克断裂为研究区内主干断裂,为导矿构造,控制着带内金矿的分布及规模,北东向、近东西向、北北东向的第二级次级断裂是主要的成矿、容矿构造。不同方向构造交汇地段、中酸性侵入体发育地段及金地球化学晕圈分布地段是研究区内下一步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墨矿产资源丰富,已有的勘查和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中部、东部地区,而西藏地区石墨矿资源现状及找矿潜力并不清晰.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的投入,在三江地区探获了西藏首例大型石墨矿床——青果石墨矿床.估算结果表明,青果石墨矿床资源量为106.94万t固定碳矿物量(333+334),平均品位8.40%.文章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及钻...  相似文献   

16.
赤柏松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带,含矿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侵入到鞍山群最下部的四道砬子河组变质岩中;该矿床硫化物矿样品的Os和Re浓度分别为19×10-3~490×10-3和0.47×10-3~13.97×10-3,对这些数据分析得出了一条6点Re-Os等时线年龄为1 885±94 Ma,矿石的初始(187)^Os/(188)^Os 比值为0.80±0.16 (MSWD=0.17),表明矿石为岩浆源,熔体主要由地幔贡献,但在成矿过程及岩浆侵位期间有不少地壳物质混入成岩成矿系统。新的Re-Os年代学结果表明,赤柏松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体与铜镍矿床形成于古元古代,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7.
成矿专属性与成矿继承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闻广 《矿床地质》1983,2(1):1-10
成矿规律(Metallogenie)是研究控制矿床生成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地质时间和空间中的综合表现,即矿床生成和分布的规律。控制岩浆成因矿床成矿的主要因素,就是岩浆、构造及岩性,而地层控制实质上是岩性加上一定的地质时间概念。在岩浆控制成矿因素中,为人们所经常注意,也是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即以岩浆岩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中心的成矿专属性(Metallog-  相似文献   

18.
新疆富蕴县希勒库都克钼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希勒库都克钼铜矿床的矿床地质、矿区地层、岩浆岩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进行研究,认为下石炭统南明水组上亚组地层富集成矿元素,为矿区的主要含矿层位,该地层中强蚀变砂岩、凝灰质粉砂岩的成矿元素含量较高,为矿区的主要赋矿围岩。岩浆岩中成矿元素及主要伴生元素的含量特征显示,海西中晚期侵入的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闪长斑岩(玢岩)与成矿作用密切,可能直接或间接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具有良好的分带特征,水平上由矿床中心向外呈现Mo、Cu(Au)、→V、Ti、Co、Cr、Ni、Mn、As、Sb、Hg、W、Sn、Bi→Ag、Zn、B、F的分带特征,垂向上自上而下呈现F、B、As(Cr、Ni)→Au、Cu、W(Mo、V、Co、Bi)→Mn(Au、V、Bi、Mo)的分带特征,对指导找矿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系列及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冈底斯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接续基地之一,其中冈底斯岩浆弧(III43)是最重要的Ⅲ级成矿带,研究程度最高在拉孜县-工布江达县长约600km、宽约90km范围内,已发现并评价了5个超大型矿集区:雄村铜金矿集区,厅宫-冲江铜多金属矿集区,甲玛-驱龙-邦铺铜多金属矿矿集区,蒙亚啊-洞中拉-亚贵拉多金属矿集区,程巴-努日钨钼铜矿集区。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厘定出与海西期火山作用、海西期裂谷构造有关的铅锌银矿床成矿系列组、印支-燕山期与沉积-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金、铁、铅锌、银、钼矿床成矿系列组以及冈底斯成矿带内喜山期与构造岩浆、沉积作用有关的铜、金、铁、铅锌、银、钼、钨、铀、盐类矿床成矿系列组,包括6个矿床成矿系列和10个成矿亚系列。主要的矿床成矿亚系列为: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浅成岩建造有关的铜、金、银、铅锌矿床成矿亚系列,成矿年龄173~160Ma,雄村外围和拉萨以东广泛分布的叶巴组分布区是其主要找矿远景区;与古新世-始新世中酸性火山-中浅成岩浆建造有关的铅锌、银、钼、钨、铁矿床成矿亚系列(沙让式、亚贵拉式、洞中拉式),成矿年龄在65~38Ma,林周盆地-南木林盆地及其北侧的隆格尔断隆带是主要的找矿远景区;与中新世中酸性浅成岩浆建造有关的铜、钼、铅锌、钨、金、银矿床成矿亚系列(驱龙式、甲玛式、冲江-厅宫式、朱诺式、邦铺式),成矿年龄17~13Ma,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中带是主要的找矿远景区,尤其是含矿斑岩体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如新发现的普桑果矽卡岩型铜铅锌矿。成矿元素从南往北的分布规律为Cu-Au(斑岩型)→Mo-W(Cu)(斑岩-矽卡岩型)→Cu-Mo-Pb-Zn(Au、Ag)(斑岩-矽卡岩型)→Mo(Cu)(斑岩)→Pb-Zn-Mo-W-Fe(斑岩-矽卡岩型)→Pb、Zn(Ag)(热液脉型)。成矿时代从南往北的规律为173~154Ma(雄村)→40~20Ma(努日-程巴等)→17~13Ma(驱龙、甲玛等)→65~38Ma(沙让、亚贵拉等)。冈底斯成矿带强烈的燕山晚期、喜山期的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岩浆活动控制了矽卡岩型铜铅锌铁钼矿床的分布,形成岩体中Cu、Mo、W矿化,外围接触带(0~4km)灰岩与黑色岩系的层间构造中的Mo-W-Cu-Zn-Pb-Ag-Au矿化分带,主要的含矿岩系组合是灰岩(大理岩)+黑色板岩、凝灰岩、砂板岩。主要的含矿层位为晚石炭-早二叠世昂杰组、来姑组,二叠纪的洛巴堆组、下拉组,中侏罗世多底沟组与晚侏罗世林布宗组层间构造。按照"缺位"理论预测燕山晚期-喜山早期(126~40Ma)念青唐古拉地区矽卡岩型多金属矿附近的斑岩钼(铜)矿等5种主要矿床类型和雄村铜金矿外围,拉萨以东叶巴组(J2y)大面积分布地区等4个主要预测区,提出了增生楔中的造山型金矿的找矿突破、推覆-滑覆构造控岩控矿模型的构建等当前找矿突破中的关键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小三  卢民杰  程文景  宋玉财  张超 《地质通报》2017,36(12):2143-2153
在总结安第斯和冈底斯斑岩铜矿床地质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2个成矿带与斑岩铜矿床有关的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探讨了2种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与成矿过程的异同点。安第斯成矿带的斑岩铜矿床形成于洋壳俯冲陆缘弧环境,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43~31Ma)和中新世中期—上新世(12~4Ma),金属组合包括Cu-Mo和Cu-Au,含矿斑岩的SiO_2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岩性从中性到酸性,以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为主,少部分具有典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而大多数安第斯含矿斑岩具有正常岛弧系列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床主要发育于陆-陆碰撞环境,成矿时代为中新世(20~12Ma),金属组合为Cu-Mo,缺乏Cu-Au组合,含矿斑岩岩性以酸性为主,且主要为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岩浆岩,具有典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安第斯成矿带含矿斑岩的形成很可能是板片释放流体交代楔形地幔,经部分熔融与MASH过程的产物,并不是直接源于洋壳的部分熔融;而冈底斯成矿带含矿斑岩成因可能是早期洋壳多次俯冲形成俯冲增生弧,之后在陆陆碰撞过程中经历缩短加厚,与深部构造动力学机制发生变化时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