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鲸是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不过像蓝鲸、弓头鲸这样的庞然大物都是温顺的滤食性动物。在鲸类的演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巨型杀手,龙王鲸是其中最独特的一种,其细长的体型一改我们对于鲸类的固有印象,它是瘦长的浅海恶魔。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9.
被困在新西兰南岛海滩上的100多头巨头鲸(也称领航鲸)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大海的怀抱。动物保护人员驾船驱使它们回到深海中去。 相似文献
10.
位于日本本州岛西南岸的和歌山,是日本西部的捕鲸业的中心城市。目前,那里大约有85%的小学和中学已经开始了食用鲸肉的午餐。并且这一政府举动在学生们中间受到了非常广泛的欢迎。据推广这一行动的和歌山教育部门的官员介绍,鲸肉被加工成肉饼或肉球,或者经过甜酸酱腌制提供给孩子们食用,非常适合他们的口味,学生们普遍反映这些鲸肉加工品吃起来很可口。同时,他还表示让日本的孩子们食用鲸肉的目的不仅是希望他们了解日本的捕鲸传统,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学习和认识日本 相似文献
11.
<正>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按照现代鲸类划分标准,鲸目不仅包括鲸,也包括海豚科、鼠海豚科和淡水豚总科。我国古人对鲸类的认识是根据鲸的外形特征将其归入到鱼类和鳞介之属。古代鲸的记载散见于沿海地方志,正史《五行志》对鲸的出没也有详细的记载,根据这些记载,考察不同历史时期鲸的分布及搁浅原因。《二十五史·五行志》中把鱼类的某些不常见现象都归入鱼孽中,由于鲸在近海极少见,且体形巨大,因此亦被归入鱼孽类,与当时的各种凶象联系 相似文献
12.
时间本身或许毫无意义。就如同鸦片战争纪念馆,再过一百年,它依然还是说的那些事那些人。但是经历了时间的人则不同,那些事那些人在时间里的观照,或今非昔比,或今不如昔,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心态,一百种感慨…… 相似文献
13.
14.
传说中,世上有一种叫"独角兽"的神奇动物,它的角具有神奇的治疗能力。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对它趋之若鹜,为了得到它不惜一掷千金。到了现代,一些考古学家提出,世上本无"独角兽",所谓"独角兽"其实是一种叫做"独角鲸"的鲸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有关鲸脑的研究结果,并通过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阐述了鲸变认知能力与鲸脑在形态结构及生长发育上的进步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鲸具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典型哺乳动物的特征,由于终生生活在水中,体型庞大。要保持正常的体温和代谢活动。必须消耗大量食物来补充能量。因此,了解鲸的食性、摄食方式及其与渔业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按摄食方式的不同将须鲸划为过滤型,齿鲸为捕食型;按食物组成和摄食方法的不同,将齿鲸又分成三大类型:食乌贼型、食肉型和食鱼型;须鲸则为食浮游生物型。同时探讨了鲸类造成渔业的损失:直接摄食、毁坏渔具、妨碍作业、争食渔网内的渔获物、驱散鱼群造成鱼捕捞量降低等。渔业对鲸类的主要影响表现为:误捕、食物短缺和噪音等. 相似文献
17.
18.
海洋牧场作为新的生态型海洋渔业生产方式,同时也是我们获取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增殖型、养护型和休闲型海洋牧场建设模式。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加快实施,海洋牧场逐渐挺进深蓝,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建设模式单一、同质化现象突出和生态承载力提升受限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洋牧场的创新发展。而鲸落生态系统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其生态作用对海洋牧场的发展将会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在系统梳理海洋牧场发展历史和鲸落生态系统原理的基础上,把二者有机结合,将鲸落形成的生态原理充分运用到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构建人工鲸落型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和建设模式,通过人工方式充分发挥鲸落等大型动物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规模化输入效应,提升海洋牧场区域生产力,进而提高资源养护与产出能力,以期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类虽然与鲸打交道的时间不算短,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仍不了解它们在水下发声的奥秘,海战撕杀中,常误以为它是敌方潜艇发出的噪音。直至1952年,美国学者舒莱博在夏威夷首次录下了座头鲸发出的声音,后经电子计算机分析,发现它们的歌声不仅有规律性地交替反复,而且抑扬顿挫 相似文献
20.
人工诱导巨石斑鱼性逆转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实用雄性激素埋植法诱导巨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Forskal)提早性逆转,使3-7龄成熟雌鱼在大约50-90d内转变为功能性雄鱼,并成功地进行了人工授精繁殖,获得正常健壮仔鱼8万多尾。文中并就性逆转期间性腺、性细胞的发育和变化过程以及雄性激素的作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