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湖南白马山龙潭超单元2个样品和瓦屋塘花岗岩1个样品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锆石SHRIMP U-Pb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其中,白马山龙潭超单元2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分别给出了(215.9±1.9) Ma和(212.2±2.1) Ma的主体谐和年龄。同时还测得了一组较年轻的谐和年龄((201.0±2.8) Ma)和一组较老的锆石核部年龄(230.3~227.0 Ma),表明研究区印支晚期存在多期花岗质岩浆的侵入活动。瓦屋塘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个样品给出了(217.7±1.8) Ma的谐和年龄。这2个岩体的形成进一步佐证了华南大陆印支晚期岩浆活动于210~225 Ma,达到岩浆活动的峰期。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白马山和瓦屋塘岩体均为弱过铝-强过铝质花岗岩,具壳源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后碰撞期或碰撞晚期的构造环境,源于早元古代变质杂砂岩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这2个岩体形成于秦岭-大别和松马2条印支期缝合带碰撞结束后的印支晚期伸展构造背景下,为热-应力松弛阶段,板内挤压加厚的地壳减压熔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针对湖南歇马、沩山和粤西那蓬3个印支期花岗岩体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湖南的歇马岩体(214.1±5.9Ma)、沩山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10.3±4.7Ma)和粤西那蓬岩体(206.0±1.8Ma),具有相似的印支期形成年龄。结合华南内部印支期花岗岩、及其他构造-热年代学资料认为:华南内陆形成于210Ma左右印支晚期花岗岩与形成于230~245Ma的印支早期的花岗岩具有形似的形成构造背景和成因,即华南内陆整个印支期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挤压构造背景下陆内地壳物质叠置加厚作用有关。这一研究为深入理解华南印支期花岗岩的时空分布及其动…  相似文献   

3.
白马山岩体位于雪峰造山带的南东缘,其主体为加里东期花岗岩,部分印支期和早燕山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位于白马山岩体中、东部,可划分为4个侵入次。对第二次侵入的细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γδSb)中的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年龄测试,得到的年龄为411±4.5Ma,此年龄反映出志留纪末—泥盆纪初的一期岩浆事件。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期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中地壳酸性岩石。第一次侵入的英云闪长岩(γδοSa)仅有一个小侵入体,以残留体形式存在于第三次(ηγSc)侵入体中,表明白马山岩体未经历更早的大规模岩浆活动,据此推断加里东期白马山岩体为志留纪后期广西运动的产物。区域上,城步-新化大断裂以西发育早志留世前陆盆地砂、泥质沉积,断裂以东至湘东南则缺失志留系,暗示广西运动前断裂以东已逆冲抬升并遭受剥蚀,断裂以西则形成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4.
再论东天山白山铼钼矿区成岩成矿时代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东天山白山铼钼矿区的成岩成矿时代尚存在海西期和印支期之争.最新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矿区南部斜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35~245Ma,矿区东部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39Ma±8Ma,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29Ma±2Ma.结合笔者已报道的燕山期岩浆侵位与成矿的年代学证据,首次提出白山铼钼矿区具有印支期和燕山期2期成岩成矿作用,早期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中三叠世,晚期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5.
湘南王仙岭岩体由主体电气石黑云母花岗岩和侵入其内部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电气石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期(235.0±1.3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期(155.9±1.0Ma),表明该岩体是两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这两期岩石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为1.07~1.66,属过铝-强过铝质花岗岩类。稀土元素显示LREE富集,HREE亏损,Eu负异常明显(0.01~0.38)的特征。早期电气石黑云母花岗岩和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εHf(t)值分别为-7.92~+4.61和-10.66~-5.35;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758~967Ma和1875~1538Ma。两期花岗岩均来自于古中元古代地壳物质重熔,其中早期电气石黑云母花岗岩在侵位上升过程中捕获了部分幔源老锆石,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地幔物质参与,且其源区具有高εHf(t)值的特点。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华南中生代印支期和燕山期均有钨锡矿化作用,印支期花岗质岩浆形成于碰撞挤压作用间隙伸展环境,而燕山期花岗质岩浆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弧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陈润生 《福建地质》2015,34(2):87-102
建瓯上房白钨矿产于上房正长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上。上房正长花岗侵入时代为晚侏罗世。在上房矿区2线ZK201处正长花岗岩(样品SF201)中发现了一类不同于岩浆锆石的锆石类型,锆石中具有较多的包裹体,Th/U比值低(0.02~0.17,平均0.07),稀土元素含量高,配分模式左倾平缓,Ce异常不明显,Eu负异常(Eu/Eu*0.06)极显著。研究表明其属于热液锆石。利用LA-ICP-MS定年,热液锆石具2组谐和年龄,其中一组加权平均年龄为(232.6±2.2)Ma(MSWD=0.74);另一组加权平均年龄为(218.8±6.9)Ma。前者代表了印支期岩浆侵入结晶年龄,后者可能代表了印支期后的热液叠加改造年龄。这些热液锆石是燕山早期(晚侏罗世)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的印支期岩浆锆石,暗示存在隐伏的印支期岩体,或是燕山早期花岗岩来自于深部印支期花岗岩的部分熔融(再造)。分析认为,福建省印支期岩浆活动强烈,花岗岩广泛存在,但不能仅从测年数据确定其形成时代,应着重分析和调查接触关系、岩相学特征等。利用锆石定年还要加强研究锆石成因类型。印支期花岗岩可能与华南钨多金属成矿有一定的关系,初步富集钨多金属的印支期花岗岩在燕山早期部分熔融形成含钨岩浆,为钨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7.
与千里山岩体有密切时空联系的东坡矿田是我国主要钨锡多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在前人对千里山复式岩体成岩时代和金船塘与千里山岩体第一期似斑状花岗岩侵入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选择金船塘及红旗岭矿床含矿石英脉中的石英和金船塘矿床矽卡岩矿石中的单矿物,进行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和矽卡岩矿物(包括符山石和石榴石)Sm-Nd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得出金船塘及红旗岭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3.4±5.9 Ma(MSWD=1.3)和143.1±8.7 Ma(MSWD=47),金船塘矿床矽卡岩矿物Sm-Nd等时线年龄为141±11 Ma(MSWD=0.27)。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金船塘矿床至少存在164 Ma±、133~141 Ma两期成矿作用,在测定误差范围内,它们分别与千里山岩体第一期似斑状花岗岩(152 Ma)和第二期等粒黑云母花岗岩(136~137Ma)的侵入活动有关,而红旗岭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千里山岩体第二期岩浆侵入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娄峰  伍静  陈国辉 《地质通报》2014,33(7):960-965
广西栗木泡水岭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泡水岭花岗岩体可能存在3期岩浆活动:210Ma、222Ma和239Ma,佐证了栗木岩体是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最新的研究,栗木花岗岩体形成于印支期,岩浆活动集中在210Ma±4Ma~222Ma±5Ma之间,并且在239.8Ma±4.3Ma可能存在印支早期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9.
华南中部地区大义山、塔山等早中生代花岗岩的展布和侵入特征与这一时期褶皱构造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这些岩体进行精确年代学研究,可以为构造变形时代提供年代学约束。大义山岩体南部地区锆石U-Pb LA-ICP-MS年龄为东缘(171.8±1.9)Ma、西缘(169.9±1.8)Ma、中部(164.2±2.6)Ma,塔山岩体东段为(247±5.9)Ma。大义山岩体在164.2—171.8 Ma之间经历两个期次的侵入,形成了一个复式岩体,岩体形成后至125 Ma经历了快速隆升,之后以接近1°C/Ma的冷却速率抬升到地表。大义山和塔山岩体记录了华南早中生代印支和燕山两期重要的岩浆活动。阳明山、塔山岩体等E—W向展布岩体受印支期构造带控制;大义山、骑田岭等岩体年龄限定了燕山期构造地层的变形下限时代,华南地区NNE向褶皱构造形成时代应早于(171.8±1.9)Ma。  相似文献   

10.
白鹅花岗岩体位于赣南于山成矿带中东部,其相关成岩年代学数据目前尚未见报道。应用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MC-ICPMS)测定该岩体具有两组成岩年龄,分别为(174.1±5.4)Ma和(152.4±1.4)Ma,表明白鹅花岗岩体至少经历两次构造岩浆活动,第一次发生在燕山早期第二阶段(170~180 Ma);第二次发生在燕山早期第三阶段(150~165 Ma),两次岩浆活动相差约22 Ma。结合已有的调查研究成果认为,白鹅花岗岩体的形成与印支造山运动后壳幔相互作用引起的岩石圈伸展、陆壳部分熔融有关。两次岩浆活动均发生在华南地区两次大规模成矿作用时间内,预示了该岩体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而第二次岩浆活动发生在南岭(尤其是赣南)钨锡等主要矿产的成矿高峰期,相对第一次具有更好的成矿潜力。根据于山成矿带其他岩体的成岩信息对比,白鹅花岗岩体可能也曾发生印支期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tructure, magmatism and sediment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Indosinian Orogeny within the South China Block (SCB) since Deprat (1914) and Fromagat (1932) proposed the term “Indosinian movement” based on two unconformities between pre-Norian and pre-Rhaetian times during the early Triassic in Vietnam. However, this timing has been debated in terms of the Indosinian tectonic evolution within the SCB (Guo et al., 1983; Hsü et al., 199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玮埔岩体两个代表性样品进行锆石的LA-ICP-MSU-Pb测年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29.9±3.0)Ma、(446.3±4.0)Ma,证明该岩体确实不是最早认为的印支期花岗岩,而是加里东期岩体。同时对宁化岩体一个样品的锆石LA-ICP-MSU-Pb测年结果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8.2±2.5)Ma,同样属于加里东期岩体。进一步对闽西南清流地区玮埔和宁化岩体的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εHf(t)值主要集中在-0.8~-10.4之间,且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在1.72~2.34Ga之间,表明其岩浆源区来自华夏地块元古代地壳物质。并结合其他己发表的相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资料,可以推断包括玮埔和宁化岩体在内的华南内陆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很可能是元古宙基底深熔而成的产物;其形成与陆内地壳物质叠置加厚所引起的再造作用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 The South China Block (SCB), located between the Qinling-Dabie and Songma Indosinian sutures, experienced successively two important tectonic movements during the Mesozoic, i.e. the Indosinian movement (early Mesozoic) and the Yanshanian movement (late Mesozoic). Therefore, the generally accepted viewpoint is that the key geological problems during the Mesozoic are essentially the dynamics and material expression of these two tectonic movements in South China (Chen et al.…  相似文献   

14.
以往将位于湘南、桂东北的都庞岭花岗岩基分为西体、中体和东体三部分。野外观察和岩相学研究表明,都庞岭中体和东体主要由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具斑状结构,部分钾长石斑晶呈椭球状至球状,具斜长石环边,构成环斑结构。采用锆石SHRIMP U-Pb法获得都庞岭中体和东体中环斑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226.6±6.9 Ma和209.7±3.1 Ma,均属于晚三叠世,相当于印支晚期。都庞岭环斑花岗岩富硅、碱,贫钛、磷、镁和钙,其Rb、Cs、Th、U、REE、Pb、Y含量和Rb/Sr、Rb/Ba比值较高,而Sr、Ba含量和Zr/Hf比值(8.16~25.01)较低,具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2~0.13),10000×Ga/Al比值(2.64~4.38,平均3.15)高,显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华南印支早期S型花岗岩相比,都庞岭环斑花岗岩的εNd(t)值(-8.0~-8.3)明显偏高(前者低于-10),而tDM2值(1624~1645 Ma)则明显偏低(前者1800 Ma),表明它们可能直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但成岩过程中有地幔物质的参与。都庞岭环斑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时代的确定,揭示了晚三叠世华南东部处于大陆裂解或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结合华南东部沉积/岩石大地构造分析,认为华南早中生代构造体制的转换发生在中、晚三叠世,而非前人所认为的发生在中、晚侏罗世;同时,环斑花岗岩的出现,指示了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来临,晚三叠世是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第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彭能立  王先辉  杨俊  陈迪  罗来  罗鹏  刘天一 《矿床地质》2017,36(6):1402-1414
三角潭钨矿是产于衡阳盆地东侧的一个大型石英脉型钨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围岩的内接触带上。为了查明该矿床的形成年代,作者采集了6件石英脉型钨矿中伴生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潭钨矿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222.5±3.3)Ma~(226.9±3.2)Ma,加权平均年龄为(224.9±1.3)Ma,等时线年龄为(225.8±4.4)Ma,揭示三角潭钨矿形成于晚三叠世。三角潭钨矿成矿地质事件的厘定,为华南地区印支期成矿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华南地区已有的印支期花岗岩高精度年代学数据和矿床年代学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花岗岩成岩年龄集中于210~240 Ma,矿床成矿年龄介于211~232 Ma,矿床成矿年龄与与之密切相关的花岗岩成岩年龄基本吻合,指示华南地区存在一次区域性的、与印支期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作用,成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鹿鸣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年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邵军  杨宏智  贾斌  彭明生 《矿床地质》2012,31(6):1301-1310
黑龙江鹿鸣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多金属成矿带翠宏山-二股成矿亚带中南段。矿化发生在花岗岩体内,矿石为石英细脉浸染状的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围岩蚀变具有岩浆热液蚀变的分带特征。成矿作用与花岗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区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具有同一岩浆来源,属于"A"型花岗岩,是在伸展大地构造环境背景下岩浆侵入形成的岩体。通过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二长花岗岩年龄为(201.1±3.90) Ma和(176.2±4.3) Ma,获得花岗斑岩年龄为(182.3±4.0) Ma,确定鹿鸣钼矿床的成矿年龄在182~176 Ma之间,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7.
陈蔡岩群是华夏地块西北缘的主要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蕴含着有关江绍结合带构造演化的丰富信息,长期为众多学者所关注。作者最近通过路线调查和地质剖面测制,将研究区"陈蔡岩群"解体为条带状黑云斜长片麻岩、侵入其中的二长花岗岩及后期基性岩脉等。黑云斜长片麻岩的锆石年龄数据可分为多组,其中以约1800 Ma、约700Ma、220 Ma三组最为集中,前者给出了片麻岩继承锆石年龄的峰值,中者给出了片麻岩原岩时代的上限,后者为变质年龄;二长花岗岩年龄为220 Ma,与前述变质年龄对应,均为印支期构造热事件,显示了江绍结合带对华南印支期造山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18.
诸广山复式花岗岩基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是南岭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南体和北体组成,出露面积大于5000 km2,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3个时代。通过对诸广山北体3期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14.5±4.5)Ma(n=13,MSWD=0.52)、(417.3±4.8)Ma(n=12,MSWD=0.84),形成于晚志留世末。印支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207.5±2.7)Ma(n=10,MSWD=1.6),形成于晚三叠世末。燕山期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148.2±1.7)Ma(n=13,MSWD=0.93),形成于晚侏罗世。该成果为南岭地区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花岗岩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