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当地时间12月26日发生40年来最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另有上百万人流离失所。灾难波及七个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分别是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与马尔代夫。海啸灾区有: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印度南部泰米尔邦、奥里萨邦、安达曼邦和尼科巴群岛;马来西亚北部巴图、马尔维斯塔、柏恩维拉和迈阿密滨海地区;斯里兰卡东北部沿海城镇;泰国南部泰南普吉、甲比、攀牙、董里等七个省。这次地震和海啸灾难对东南亚几国的渔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各国水产品的贸易与出口。上述七个国家,渔业生产在本国经济中占有重要位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5,(12):5-15
2004年12月26日,在苏门答腊岛以西160千米、平均海平面以下约30千米的海洋深处发生了9.15级地震。积蓄已久的自然力量引发了巨大海啸,灾难性的海浪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沿海地区。那里正值旅游旺季、游人们正在享受着日光的轻扶。一些怪模怪样的鱼类被冲上海岸,吸引着游人驻足在海滩上久久不肯离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10,(11):4-4
10月25日晚当地时间21点42分(北京时间22点42分),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西苏门答腊省明打威县巴盖瑟拉丹乡西南78千米处,南纬3.61度,东经9993度,震源深度为10千米。第二天,该地区又发生两次里氏6级以上的余震。北巴盖岛上有目击者看到海啸浪高3米,冲过海岸线约600米,导致当地一个村庄大部分房屋受损。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印度洋区域地震海啸数值预报系统,主要包括海啸源计算模块、海啸传播计算模块和预警分析模块。借助GPU并行加速技术和GMT绘图软件,系统能够在1 min内产出海啸传播时间和最大波幅图以及印度洋岸段危险警示图,还可以针对重点城市和港口做定点预报。筛选了2004年以来发生在印度洋区域的4次震级Mw8.0以上地震海啸事件对预报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32个验潮站的海啸传播时间计算误差约为15 min,44个站点波幅计算误差不超过30%,危险性分析准确率可达86%。  相似文献   

5.
朱瑾 《海洋世界》2008,(6):26-32
每当一次大的自然灾难来临的时候,2004年12月26日清晨8时55分发生的印度尼西亚大海啸就会被人重提。那次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海域突发的9.0级强烈地震而引起的印度洋沿岸的海啸,造成了30余万人丧生,经济损失达80亿美元。这一人类特大的灾难震撼了全世界,从此,海啸一词变得让人“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6.
印尼附近海域地震海啸发生的构造背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西海域发生的里氏9级地震,引发了历史上第五大地震海啸,引起了地学界的高度关注。印度尼西亚西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结合部位,处于洋壳和陆壳的汇聚边界以及弧状压缩构造格局中。苏门答腊陆缘NW—SE向延伸约1600km,苏门答腊俯冲带源于印度-澳大利亚和欧亚板块3°N的汇聚。苏门答腊弧前区沿着平行于俯冲海沟的两大走滑断裂——苏门答腊大断裂和明打威断裂向北运动。本文对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的地质背景、大地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评估等进行了综述,对该海域产生大地震的深部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并从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获取与分析角度出发,对区域灾害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6,(7):47-48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以西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灾难性的海浪以摧枯拉朽之势残酷地摧毁了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沿海地区。海啸过后的每一天死亡人数都在以万为单位不断攀升,海啸不分种族,不分阶段,不分贫富地打击着脆弱的人类,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是为类现代历史上最悲惨的灾难之一。  相似文献   

8.
印度洋海啸灾害特点及其对工程防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洋海啸现场调查表明,海啸灾害不同于地震和洪水灾害。海啸通过高水位淹没、浪涌冲击对海边地势低平地区的房屋、道路、桥梁、机场、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以及车辆、船只造成严重破坏。海啸上岸后,由于巨大的冲力,将夹带一些破损建筑产生的固体漂浮物一同前进,破坏力更强。由于淹没、浪涌、冲毁建筑物压埋以及漂浮物冲击等综合作用,造成人员死亡率极高,所过之处,财产皆空。抗御海啸灾害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规划(避让、削弱、分流、阻挡)和科学设计(潜在海啸灾害等级划分、结构性态决策、海啸荷载确定、抗海啸分析、构造设计)。  相似文献   

9.
渤海地震海啸发生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地震海啸的产生条件,通过对渤海的有关环境特征,历史资料和现代资料的分析,认为渤海无论是自身还是由外海传入,都不易产生地震海啸。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6,(4):5-5
澳大利亚政府将监测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并将于近日安装海上预警浮标。该工程是澳大利亚与美国科学合作的一个最新项目。2006年3月25日,澳美双方在墨尔本签署了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10,(3):5-5
北京时间2月27日14时34分,南美洲智利中部近岸海域(36.1°S,72.6°W)发生8.8级地震,引发地震海啸。美国夏威夷和日本分别拉响了海啸最高警报,海岸附近的人员和船只迅速撤离:菲律宾、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也发出了海啸警报,告诫当地民众不要去海边。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海啸与海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土成  欧秉松 《台湾海峡》1991,10(3):264-270
台湾海峡及其邻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海水暴涨。在剔除那些因台风暴雨而引起的海水暴涨外,本区自公元647年以来共发生9次,本文按其形成把它划分为地震海啸和地震海溢两种类型,通过对地质构造、震源机制和地球物理资料等方面阐述其成因条件。认为地震海啸可分布在台湾海峡内,而地震海啸只能分布在台湾东北部海域;在地震海溢中,震级(M)和它影响的距离(△)关系为:M=5.892+0.019△。  相似文献   

13.
海啸专家和公共安全官员正在通过跟踪绵延数千千米的海岸线上的突发灾难的点点征兆,来密切关注地震易发国家近期的情况。下一场有可能引起全球瞩目的灾难会发生在哪里?印度尼西亚?日本?还是美国?  相似文献   

14.
侯京明  徐志国 《海洋通报》2014,33(4):391-396
为探索海啸地震发震时的规律,统计分析了1976-2010年的美国全球CMT地震矩心矩张量数据,并结合美国海洋与大气局的海啸灾害数据库,从海啸事件和较大海啸事件两个方面对震源机制解展开了对比统计分析,给出了海啸地震在震源方面的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8,(12):4-4
在印度洋世纪大海啸发生4年后的今天,印度尼西亚开始运行一个旨在防止海啸造成伤亡的预警系统。根据印尼气象和地球物理局发布的消息,该系统主要是由德国政府资助建成的,它由80个潮位计和23个海上浮标组成。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发生在台湾海峡的一次地震海啸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建立了一个地震海啸数值模式,模式包含越洋海啸传播部分和近岸海啸变形部分,在越洋海啸传播部分中采用线性浅水方程,使用蛙跃格式求解,并且选择合适的空间步长与时间步长,使差分格式中产生的数值频散与包辛尼斯克方程中的物理频散一致,这样在不影响海啸数值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节省了计算机的机时与内存.在近岸海啸变形部分的计算中,考虑了非线性对流项与海底摩擦项.同时该模式采用了多重网格嵌套技术,提高了所关心地区的计算精度.利用这个地震海啸模式模拟了1994年发生在台湾海峡的一次地震海啸,结果与观测记录较吻合.这个模型已用于我国沿海核电站可能最大地震海啸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重现了1707年宝永地震海啸的传播过程,定量分析了我国东海沿岸海啸时空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地震发生2.5小时后海啸波传至东海陆架,震后6小时浙江沿海地区遭到海啸的袭击,沿岸最大海啸波高为0.8米。通过海啸波在东海大陆架传播时海底地形与波幅的关系,研究分析了东海陆架缓变地形下海啸放大效应,为及时判断沿海可能的海啸强度和受灾程度提供了便捷的估算方法。此外,本文还评估了南海海槽发生极端地震时,中国东海沿岸的海啸危险性,为东海区域针对日本南海海槽进行海啸预警和减灾评估提供定量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值模拟的渤海海域地震海啸危险性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地震海啸产生的条件,结合渤海海域的地形特征、地质构造、地震学特征和历史地震及海啸记录对渤海海域潜在的地震海啸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渤海可能引发地震海啸的震源区域,讨论了渤海发生海啸灾害的可能性。文中通过数值模拟再现了渤海历史上几次规模较大的地震事件可能引发的海啸情景,研究分析了可能的地震海啸在渤海及周边海域的传播过程及波动特征.地震海啸传播模型采用基于四叉树原理的自适应网格加密技术,有效解决了局部分辨率与计算效率之间的矛盾。数值计算包括地震海啸产生及传播过程。利用该模型对渤海潜在的地震海啸进行了数值计算,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定量阐述了渤海海域潜在地震海啸对渤海局部岸段及北黄海沿岸的影响,给出了渤海可能地震海啸危险性划分;研究结果将为我国海啸危险性分析和海啸预警技术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17年9月8日4时49分(UTC),墨西哥瓦哈卡州沿岸海域(15.21°N,93.64°W)发生Mw8.2级地震,震源深度30 km。强震在该海域引发海啸,海啸对震源附近数百千米范围内造成了严重影响。位于太平洋上的多个海啸监测网络捕捉到了海啸信号并详细记录了此次海啸的传播过程。本文选用了近场2个DART浮标和6个验潮站的水位数据,通过潮汐调和分析和滤波分离出海啸信号,对近场海啸特征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采用小波变换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海啸的波频特征。基于Okada弹性位错理论断层模型计算得到了强震引发的海底形变分布,并采用MOST海啸模式对本次海啸事件近场传播特征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观测吻合较好。最后,基于实测和模拟结果,详细分析了此次地震海啸的近场分布特征,发现除受海啸源的强度和几何分布特征影响外,近岸海啸波还主要受地形特征控制,在与特定地形相互作用后波幅产生放大效应,会进一步加剧海啸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20.
基于Okada模型和非线性浅水波模型,结合高精度多层嵌套网格针对我国浙江沿海的温州和台州地区建立了越洋–近海–局部的精细化地震海啸波流实时预警系统,近岸的分辨率为900 m。该预警系统包括了并行化的数值计算模块,基于Python 2D绘图库的计算结果可视化处理模块,以及通过Python语言将所有经过数值计算的图形与动画产品集成在一个网页上的产品集成模块。一旦地震发生,该系统可根据地震的震源参数信息在10 min内完成数值计算、可视化处理,以及产品集成。选取2011年日本东北9.0级地震海啸结合实测数值对该系统进行模拟验证,进一步应用该系统模拟计算了日本南海海槽和琉球海沟潜在极端海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预警系统可有效地提高地震海啸实时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度,为海啸的预警、减灾,以及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