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印尼附近海域地震海啸发生的构造背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西海域发生的里氏9级地震,引发了历史上第五大地震海啸,引起了地学界的高度关注。印度尼西亚西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结合部位,处于洋壳和陆壳的汇聚边界以及弧状压缩构造格局中。苏门答腊陆缘NW—SE向延伸约1600km,苏门答腊俯冲带源于印度-澳大利亚和欧亚板块3°N的汇聚。苏门答腊弧前区沿着平行于俯冲海沟的两大走滑断裂——苏门答腊大断裂和明打威断裂向北运动。本文对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的地质背景、大地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评估等进行了综述,对该海域产生大地震的深部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并从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获取与分析角度出发,对区域灾害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印度尼西亚海域再次发生海啸10月25日晚当地时间21点42分(北京时间22点42分),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西苏  相似文献   

3.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当地时间12月26日发生40年来最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另有上百万人流离失所。灾难波及七个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分别是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与马尔代夫。海啸灾区有: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印度南部泰米尔邦、奥里萨邦、安达曼邦和尼科巴群岛;马来西亚北部巴图、马尔维斯塔、柏恩维拉和迈阿密滨海地区;斯里兰卡东北部沿海城镇;泰国南部泰南普吉、甲比、攀牙、董里等七个省。这次地震和海啸灾难对东南亚几国的渔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各国水产品的贸易与出口。上述七个国家,渔业生产在本国经济中占有重要位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6月 2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南岸附近的海洋中发生了最强烈的地震。它的强度为里氏 7.9级。离震中最近的有 1 5万居民的明古鲁在夜间遭受了措手不及的冲击。死亡 97人 ,伤者人数超过 1 90 0人 ,很大一部分建筑物造受破坏。通讯和动力供应中断 ,机场关闭 ,阻碍了救援工作的进行。离苏门答腊 1 3 0 km的恩加诺岛严重受损。在离震中 3 0 0 km内 ,如苏门答腊的大城市巴邻旁巨港、楠榜湖区以及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和远处的新加坡都有强烈的震感。虽然震源不深 ,但冲击力很大 ,所幸未形成毁灭性的海啸大浪。1 91 2年以来最强烈的地…  相似文献   

5.
印度尼西亚启动海啸预警系统在印度洋世纪大海啸发生4年后的今天,印度尼西亚开始运行一个旨在防止海啸造成伤亡的预警系统。根据印尼气象和地球物理局发布的消息,该系统主要是由德国政府资助建成的,它由80个潮位计和23个海上浮标组成。  相似文献   

6.
海啸专家和公共安全官员正在通过跟踪绵延数千千米的海岸线上的突发灾难的点点征兆,来密切关注地震易发国家近期的情况。下一场有可能引起全球瞩目的灾难会发生在哪里?印度尼西亚?日本?还是美国?  相似文献   

7.
朱瑾 《海洋世界》2008,(6):26-32
每当一次大的自然灾难来临的时候,2004年12月26日清晨8时55分发生的印度尼西亚大海啸就会被人重提。那次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海域突发的9.0级强烈地震而引起的印度洋沿岸的海啸,造成了30余万人丧生,经济损失达80亿美元。这一人类特大的灾难震撼了全世界,从此,海啸一词变得让人“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26日星期日格林威治时间零点58分53秒(当地时间7点58分53秒),在东南亚发生了灾难性的地震。震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端以西250km的印度洋中。看来震源位于地壳内,其深度将近30km。震级为9级。按照现代的概念,地震是地下深处岩石完整性发生断裂(巨大裂缝),或岩  相似文献   

9.
海啸灾害与预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震海啸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对海啸的定义、性质、特征、历史上和近代的中国和世界的严重地震海啸灾害作了介绍。同时简单地介绍了海啸预警系统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6,(7):47-48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以西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灾难性的海浪以摧枯拉朽之势残酷地摧毁了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沿海地区。海啸过后的每一天死亡人数都在以万为单位不断攀升,海啸不分种族,不分阶段,不分贫富地打击着脆弱的人类,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是为类现代历史上最悲惨的灾难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地震勘探采集到的地震信号中往往包含大量的相干噪声,这些相干噪声常常使得资料质量变得很差,从而严重的妨碍了科研工作者进行正确的地震解释,因此对相干噪声进行压制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传统的相干噪声压制方法在消除相干噪声同时往往会对有效信号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根本无法有效压制干扰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从多道联合时频率分析角度出发,结合利用EMD数据驱动分解特性,提出了基于多元经验模态分解的多道地震相干噪声去除方法,能够在有效去除相干噪声同时,保证有效信号不受伤害。本文通过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充分证明了基于多元经验模态分解的降噪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2.
海啸是因为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山体滑坡、陨石坠落等作用产生的巨大海浪袭击陆地而产生的灾难,其中以海底地震造成的海啸最为常见。当海底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突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运动。由于在海上形成波长非常长,达数百千米的海浪,所以对船只不会造成危险,甚至船员感受不到。而长波一旦遇到海岸线,其高度会猛然攀升,激起数十米的巨浪,冲到海岸上,给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海啸的危险在于:  相似文献   

13.
2021年4月印度尼西亚海军“南伽拉402”号潜艇在巴厘岛以北约60海里(111.12 km)处发生沉没,分析表明大振幅海洋内孤立波作用可能是事故原因之一。基于大振幅内孤立波eKdV理论与Morison公式建立了内孤立波作用下潜艇的运动学模型,揭示不同内孤立波振幅、潜艇潜深条件下潜艇的运动响应特性,进一步说明内孤立波可能造成印度尼西亚潜艇失事。结果表明:内孤立波对潜艇的运动状态产生巨大影响。垂直方向上潜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幅度掉深,而水平方向上其运动方向在密度界面上或界面处与内孤立波传播方向一致,界面下则相反,且内孤立波产生的垂向力矩可能造成潜艇倾覆。不同波幅、潜深下潜艇表现出不同的运动响应规律。研究表明印度尼西亚潜艇失事可能是潜艇执行任务过程中遭遇了较大振幅内孤立波,导致其发生大幅度、迅速掉深。  相似文献   

14.
地震是地壳发生的震动,绝大多数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一种自然灾害,人们发现,在地震前夕和地震时,常会有深海鱼类浮于海面上,地震过后,有时还会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现象,人们怀疑,鱼类能够预测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8,(12):4-4
在印度洋世纪大海啸发生4年后的今天,印度尼西亚开始运行一个旨在防止海啸造成伤亡的预警系统。根据印尼气象和地球物理局发布的消息,该系统主要是由德国政府资助建成的,它由80个潮位计和23个海上浮标组成。  相似文献   

16.
在详细分析了底辟模糊区地震资料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崎岖海底绕射多次波干扰、浅部气层吸收造成的高频成分缺失、复杂断裂结构造成的成像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一项有效的数据资料处理对策。通过采用信号高保真、压制多次波、提高信噪比的优势信号、高精度地震速度建模以及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等关键处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底辟模糊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压制了多成因多特点的多次波干扰,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从地震资料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海域的地震具有频度低、强度大的特点。但很少给沿海地区造成大灾难。海域地震之前,往往会引起海水、海生物等不同程度的异常,这将为探索地震预报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中,一般采用多种类型的震源和检波器交叉施工。因震源、检波器和地表条件不同,造成地震记录在能量、频率和相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叠加效果。在对滩浅海地区地震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基础上,利用子波匹配方法,采用激发一致性校正和接收一致性校正联合的双一致性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不同激发和不同接收条件造成的子波差异问题。在国外某区块勘探资料的实际处理过程中,双一致性处理技术有效消除了滩浅海资料在能量、频率及相位等方面的不一致性,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卡里马塔海峡贯穿流将中国南海的低盐水输运到爪哇海,与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印尼贯穿流)携带的西太平洋高盐水在印度尼西亚海(印尼海)交汇,二者通过混合、浮力强迫等过程相互作用.这改变了印度尼西亚海的水体热盐性质,影响局地海气交换和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热盐交换.依据卡里马塔海峡、龙目海峡和望加锡海峡的实测表层海流数据,采用...  相似文献   

20.
在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中,一般采用多种类型的震源和检波器交叉施工。因震源、检波器和地表条件不同,造成地震记录在能量、频率和相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叠加效果。在对滩浅海地区地震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基础上,利用子波匹配方法,采用激发一致性校正和接收一致性校正联合的双一致性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不同激发和不同接收条件造成的子波差异问题。在国外某区块勘探资料的实际处理过程中,双一致性处理技术有效消除了滩浅海资料在能量、频率及相位等方面的不一致性,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