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微体古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学领域的深入和拓宽,微体化石的生态研究已成为这个领域中自70年代后期以来的一个热点和新趋向,研究者已引入包括生物学、地球化学、沉积学、稳定同位素、形态功能分析、化石组合分析及定量分析等多种手段,以探索微体化石的生态,并将微体古生态研究广泛应用于古气候、古海洋、古地理、占环境再造和生物演化、生物大绝灭机制等研究领域;这与以研究微体化石的形态、分类、命名和生物地层为主题的传统微体古生物学形成对比,两者实际上已形成微体古生物学领域中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或分支。  相似文献   

2.
化石生物学     
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是介于地质学和生物学之间的边缘科学。然而长期以来传统古生物学主要从属于地质学,特别是地层学。它比较重视化石的地质学意义,偏重于以形态分类为主的描记性研究(即描述古生物学Palaeontography)和经典的生物地层学研究。 60年代对于地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来说,是生气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年代。在沉积学领域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板块学说迅速崛起,并被视为地学领域的一场革命;生物学在微观(分子生物学)和宏观(生态学)领域中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进化理论处于不断深化与变革之中。另一方面,百余年来大量资料的积累也使古生物学本身孕育着新的突破。上述种种都驱使古生物学的研究重心开始历史性的转移,化石生物学即为这一转变的产物。Schopf(1972)主编的《Models in Paleobiology》和美国1975年创刊的《Paleobiology》杂志,可以作为化石生物学兴起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陕南西乡微体化石对于研究寒武纪大爆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前人研究大都局限于微体古生物的研究,而化石的成岩背景以及古环境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文通过测试主微量稀土元素及氧同位素来分析研究区的古沉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区域的空白.研究手段虽然在地化领域比较常见,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富含小壳化石的"宽川铺段...  相似文献   

4.
深入开展古元古代早期 (2 5 0 0~ 180 0Ma)微古植物化石研究 ,查清其产出层位、种属组成、组合特征、时空分布规律等 ,在古元古代晚期长城系层位之下建立一个目前世界上时代最老、层位最低的真核生物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 ,这是在国内外该时期生物地层学研究中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极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比较形态学、分子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研究 ,查清微古植物群中真核生物的生物学属性 ,追索真核生物产出的最低层位 ,探索真核生物的起源 ,为探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提供直接的化石证据。开展古元古代早期微古植物群研究和探讨真核生物的起源 ,不但具有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实际价值 ,而且在生物学研究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这本专辑是郝诒纯院士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共同为纪念恩师100周年诞辰而撰写的。郝诒纯老师在中国开创了微体古生物学的教学与研究。这一研究随后在古海洋学、能源地质和环境地质等领域中形成了突出贡献。在老师的教学活动中,除了中、新生代微体古生物方向外,早年还向古老时代扩展,致力于微体古生物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寒武纪高肌介(介形类)的研究,并培养舒德干博士进行精深的探索。在随后的研究中,舒德干教授带领团队将这一领域从寒武纪微体化石研究扩展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探索,  相似文献   

6.
深入开展古元古代早期(2500-1800Ma)微古植物化石研究,查清其产出层位、种层组成、组合特征、时空分布规律等,在古元古代晚期长城系层位之下建立一个目前世界上时代最老、层位最低的真核生物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这是在国内外该时期生物地层学研究中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极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比较形态学、分子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研究,查清微古植物群中真核生物的生物学属性,追索真核生物产出的最低层位,探索真核生物的起源,为探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提供直接的化石证据。开展古元古代早期微古植物群研究和探讨真核生物的起源,不但具有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实际价值,而且在生物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广开科研领域注重开拓性研究尹赞勋最主要的科研领域是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他最主要成就是三本《中国古生物志》奠定了我国贝类(软体动物)古生物学(即"古贝类学")之基础,他的志留纪地层及化石的一系列著作把我国志留纪生物地层学、历史地质学提到了很高的水平。此外,他研究的化石门类还涉及珊瑚、腕足类、锥石、笔石、古哺乳动物、古鱼类、古植物等,他所创建的"卷笔石属"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建的第一个新属。这都说明他的科研领域极大地拓展,且成就辉煌。"古生态学"是建立在传统古生物学描述、鉴定与分类基础上的高级理论形态。尹赞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大量采用新技术,引进现代物理学和化学研究方法,古生物学及其研究方法有较大的进展。现代古生物学的特点是:1.重视研究微体化石及各种化石的微细构造;2.除了形态以外,还重视研究古生物的组成物质及其原始生活环境;3.重视群体研究;4.由于微体生物的深入研究,打开了前寒武纪地层大门。   相似文献   

9.
王慧中 《地质论评》1990,36(3):288,282
由岩石圈计划全国委员会、中国海洋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地质学会、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古生物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球科学部联合发起、主办的第一届古海洋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尹赞勋先生逝世10周年,特作此文缅怀他在地学科学事业上的丰功伟绩。他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科研、教学和科学组织工作。他的研究领域很广,在地质学方面以地层学为主,兼及岩石、构造、矿产、第四纪地质、火山和岩溶等;地理学方面有水文、地貌等;古生物学方面他研究过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植物、微体古生物、遗迹化石以及天体古生物等。他在教学工作中,为新中国培养出第一批优秀的地质科研和勘探人才。他在科学组织管理工作中,为地学科研机构的设置、科研基地的合理布局以及科学规划的制定和贯彻实施做出了丰功伟绩。地层古生物学,第四纪火山学  相似文献   

11.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及其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做了简要介绍,并说明了其在生物学与地质学交叉领域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在生物多样性信息数据库和生物多样性信息处理程序2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古生物学、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地质生态学等研究领域的一些课题已经应用了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分子古生物是近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介于传统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之间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目前世界上古生物学领域的一个前沿阵地,分子古生物学研究不仅可以使人们以分子水平上认识,解决演化生物学问题,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第四纪地质,能源科学,高分辨率地层学,考古学,环境科学,法医学等诸多领域。本文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现代和化石DNA资料,去研究演化生物学的问题,并简易,通俗地介绍了这一研究领域的  相似文献   

13.
蓟县蓟县系雾迷山组多核体绿藻化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是自然科学领域里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问题。前寒武纪古生物学是探索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之一。近十余年来,这门新兴的科学有了迅速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前寒武纪地层中,不断发现微体藻类化石。这些发现,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生命起源和细胞进化的认识。但生物进化中重大的事件之一,即真核细胞何时出现的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引起人们关注和迫切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陕南西乡微体化石对于研究寒武纪大爆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前人研究大都局限于微体古生物的研究,而化石的成岩背景以及古环境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文通过测试主微量稀土元素及氧同位素来分析研究区的古沉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区域的空白。研究手段虽然在地化领域比较常见,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富含小壳化石的“宽川铺段”及其上、下地层的微量元素Sr/Ba、Ni/Co、Sr/Cu、Rb/Sr、Mn/Fe等比值及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氧同位素特征的综合研究发现,研究区灯影组顶部环境为缺氧状态到宽川铺段弱氧化状态再到郭家坝组底部缺氧状态的海相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较弱,水体先上升后下降;上白云岩段、宽川铺段是较为温暖的气候,且比郭家坝组底部气候干旱。这对于研究该区寒武纪梅树村期的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牙形石是当代古生物学界引人注目的微体化石之一,它不仅在地质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已广泛应用于石油、煤炭、水文、海洋勘探等许多部门,成为地质学和生产实践中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这主要因为牙形石是一种演化迅速,形态多样,分布广泛,并适应  相似文献   

16.
分子地层学     
分子地层学,也可称作分子古生物学(Molecular Palaeontology),是研究沉积地层中被称做“分子化石”(Molecular fossil)的学科。所谓分子化石是指沉积物(岩)中那些来自生物遗体、具有一定沉积、地层和古生物学意义的有机分子,虽然经历过成岩作用的变化,但它们仍保留有原来的化学结构。分子地层学是一门介于沉积、地层、古生物学和生物学、有机化学之间的边缘杂交学科。60年代后期,G.Eglinton和M.Calvin(1967)发表了“化学化石”的著名论文。随后,M.Calvin(1969)在《化学进化》一书中撰写了“分子古生物学”的章节。70年代后期,B.P.Tissot和D.H.Welte(1978)对“地球化学化石”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这些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第四纪湖相介形虫化石种属组合在环境重建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和存在问题,讨论了今后发展的趋势.湖泊沉积物介形类种属组合正逐渐成为古环境重建研究的常规微体生物学指标,过去几十年来国际国内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种属组合与环境参数的定量化研究成为主要趋势.化石壳体样品处理、埋藏条件评价等是提取种属组合指标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规范化.现生种的个体与群落生态信息定量观测、调查研究是利用现代类比法(MAT)定量重建古环境的基础,也是我国介形类化石组合与环境重建中应该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瓶状微化石是研究历史短暂,研究程度较低,不甚知名的一个新型化石种类。“瓶状微化石”一称,虽非正式学名,但事实上它在前寒武纪微体古生物学领域已经形成了或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本文综合了国外的基本文献,并部分涉及国内资料,对瓶状微化石做一简介,目的在于促进我国境内对此类化石的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刊物《Palaeoworld》是中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自2006年开始由世界著名出版社Elsevier出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从2013年起《Palaeoworld》正式成为SCI刊物,被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收录(SCI-Expanded)。《Palaeoworld》主要发表以中国及其周边地区为主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面向广大地球科学工作者以及对演化生物学、历史地质学等感兴趣的专家和学生。发表文章主要包括以下领域:各门类化石  相似文献   

20.
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已经成为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并且在解决区域地层划分对比问题时能够很好地佐证其它方面的信息,如地质年代学,地层学等,因而引起国内外地质学者的广泛重视和关注。由于微古植物赋存状态的特殊性,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才能获取可靠的微古植物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