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宋宏儒  于在平 《岩石学报》1995,11(2):193-202
陕西商丹黑山的沉积岩系是一套浅变质沉积岩系,其原岩沉积建造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沉积环境的岩石组合,包括Ⅰ岩组的泥岩及碳酸盐岩、Ⅱ岩组的杂砂岩和火山碎屑岩和Ⅲ岩组的石英质砾岩、砂岩及粉砂岩。由下向上,其沉积相从深海相经浊积岩盆地相变化到斜坡滨岸相。特征碎屑矿物组成从火山碎屑经燧石岩屑变化到变质岩岩屑,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iO2、Eu/Eu*和(La/Yb)N依次增加,Fe2O3+MgO和ΣREE依次减小.以上特征表明黑山沉积岩系并非单一的沉积组合,而是与秦岭区域造山作用过程的俯冲-初始接触碰撞阶段协调一致的同造山沉积。  相似文献   

2.
周洋  沈艳杰  程日辉  刘国东 《世界地质》2018,37(4):1110-1121
通化盆地为一个火山--沉积共同作用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下白垩统发育果松组、鹰嘴砬子组、林子头组、下桦皮甸子组、亨通山组和三棵榆树组,为火山岩-沉积岩充填,岩性及岩相类型复杂。盆地发育特色的火山--沉积成因的混积碎屑岩,依据钻井岩芯,可以识别出混积粗碎屑岩、混积细碎屑岩和熔岩-碎屑熔岩等三组岩石类型。根据岩石组分、粒度特征区分出水下热碎屑流、水下基浪流、水下火山泥石流、熔岩流及火山碎屑浊流5种岩相类型。建立了通化盆地早白垩世混积碎屑岩的发育模式,明确了构造-火山作用下的混积盆地充填特征,认为盆地早白垩世火山-沉积旋回是盆地周期性走滑伸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最新资料,运用地洼学理论探讨松潘-甘孜地区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特征和聚煤作用.早第三纪,松潘-甘孜地区进入地洼阶段,第三纪为地洼初动期,第四纪为地洼激烈期.地洼盆地广泛分布于区内各大断裂带中,并沉积一套红色类磨拉石建造(下第三系)和碎屑含煤建造(上第三系—第四系).地洼激烈期构造活动造成该区隆起为高原,并形成许多推覆体构造和北西西向左行走滑断层.新生代聚煤作用受地洼活动的控制,聚煤盆地类型为地洼断陷型,聚煤古地理为内陆山间湖盆.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西部地区砂岩型铀矿含矿建造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志高  徐高中 《地质学报》2012,86(2):307-315
本文在分析中国北西部地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依据孕育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的基底构造性质,将其划分为板内陆台型、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和板缘过渡带型3种类型,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又进一步划分为洋侧造山带型和陆侧造山带型两个亚类。砂岩型铀矿的产出盆地与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和构造类型有关,砂岩型铀矿产出盆地主要为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其次为板内陆台型。砂岩型铀矿对盆地沉积建造类型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其原始沉积均为一套温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灰色层,其岩石原生地球化学类型为黑色或灰色。中国北西部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形成可地浸的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层位或含矿建造主要为中、下侏罗统(J1-2)和上白垩统(K2),其次为下白垩统(K1),其他地质时期地层内铀矿床分布零星,成矿潜力很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中国北西部地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依据孕育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的基底构造性质,将其划分为板内陆台型、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和板缘过渡带型3种类型,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又进一步划分为洋侧造山带型和陆侧造山带型两个亚类.砂岩型铀矿的产出盆地与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和构造类型有关,砂岩型铀矿产出盆地主要为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其次为板内陆台型.砂岩型铀矿对盆地沉积建造类型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其原始沉积均为一套温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灰色层,其岩石原生地球化学类型为黑色或灰色.中国北西部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形成可地浸的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层位或含矿建造主要为中、下侏罗统(J1-2)和上白垩统(K2),其次为下白垩统(K1),其他地质时期地层内铀矿床分布零星,成矿潜力很小.  相似文献   

6.
张国英 《西北地质》2004,37(1):6-12
在南祁连清水沟一带,盐池湾组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为一套深灰绿色细碎屑浊积岩系夹深海泥岩。主要岩性有变泥质粉砂岩、长石石英杂砂岩、细砂质长石石英粉砂岩、长石杂砂岩、绢云石英千枚岩等。岩石中粒序层理、交错层理不太发育,指示该组岩层层序是倒转的.即北老南新。该组发育不完整鲍玛层序,有3种类型.即ABCD型、韵律型和均一型。综合研究盐池湾组的宏观岩性特征、基本层序、沉积构造、浊流沉积岩石学特征、粒度曲线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指数等蕴藏在沉积岩中的各种地质信息,指示该组形成于次深海至深海相浊流沉积中端相和远端相区。浊积岩与深海泥岩以不同比例重复组合,构成复理石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7.
南秦岭造山带安康石梯—旬阳神河一带早古生代为裂陷沉积盆地区,发育一套深水相“硅、灰、泥”沉积建造,伸展构造体制下形成的裂陷型盆地中,具有典型的深水沉积、火山喷流沉积与热水沉积同盆共存,形成规模巨大独具特色的以重晶石、磁铁矿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构造-沉积相反映了不同的构造变形-岩石组合-地球化学-沉积岩相的多维组合.南秦岭带三级热水沉积盆地发育的构造-沉积相,可初步划分为3种类型:(火山)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构造-沉积相、深水缺氧环境中裂陷沉积成矿盆地的构造-沉积相、碳酸盐岩台地浅水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相.(火山)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构造沉积相主要表现为火山沉积、热水沉积、深水化学沉积、热水沉积成矿四位一体.裂陷沉积成矿盆地的构造沉积相主要表现为热水沉积、深水化学沉积、热水沉积成矿三位一体.碳酸盐岩浅水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相主要表现为正常浅水沉积、热水沉积、热水沉积成矿三位一体.通过对区内沉积成矿盆地的识别分析,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受控于盆地中的同生断裂和火山活动,具有沉积岩相、热水沉积岩组合、火山喷流沉积组合、显著成矿作用及物化探异常分布.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是矿床定位的构造空间,四级热水沉积洼地为矿体(矿层)的容纳空间.区内热水沉积岩主要为重晶石(毒重石)岩、硅质岩、磁铁钠长石岩和铁碳酸盐岩类,重晶石、磁铁矿等矿产多产于热水沉积岩中或火山(喷流)沉积岩的上盘.  相似文献   

8.
拉萨地块林周盆地下白垩统塔克那组沉积于新特提斯洋壳向拉萨地块俯冲的弧后伸展环境,对重构该时期古地理格局、理解活动陆缘伸展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露头描述和薄片观察,总结塔克那组岩石地层、岩石学和古生物特征,对比同期新特提斯被动陆缘阿拉伯板块Shuaiba组,讨论塔克那组沉积演化和活动陆缘沉积特征。塔克那组发育碎屑岩、硅质碎屑- 碳酸盐混积岩、碳酸盐岩三大类沉积岩十种岩石类型,纵向上划分为四个岩性段,是一个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的沉积层系。塔一段砂岩—混积岩—灰岩岩性变化、沉积构造和生物类型均指示潮间- 潮下带潟湖环境;塔二段沉积于海平面快速上升期,主要为风暴浪基面之下厚层泥灰岩;塔三段在玛行西剖面首次识别出代表风暴浪基面之上的风暴成因生物富集层,往西南在甲绒东剖面相变为浅滩相生屑/鲕粒颗粒灰岩;塔四段沉积期海平面持续下降,海水逐渐退出盆地,沉积滨岸和泛滥平原环境的泥页岩夹粉砂岩。与阿拉伯板块同期生物种属对比表明,塔克那组沉积期,南拉萨地块林周盆地与新特提斯洋沟通性好。活动陆缘伸展背景下,具有基底快速差异沉降、陆源沉积物持续输入的特征,导致纵、横向相变快,混积岩发育,厚壳蛤、Lithocodium- Bacinella等浅海喜净水生物和深水浮游生物欠发育。  相似文献   

9.
郭福生 《沉积学报》2004,22(1):136-141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是晚石炭世威宁期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包括两种组分在同一岩层内相互混杂形成混积岩和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形成混积层系。藕塘底组是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产物,剖面结构具有下细上粗的岸进序列。混积岩形成于滨岸浅滩环境,由沿岸流和回流将河口或滨岸海滩的石英砂带到滨岸浅滩和潮坪相碳酸盐沉积区混杂而成。具两种混积层系类型,即浅海滨岸环境中砂岩与碳酸盐岩互层、河流相碎屑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互层。研究表明,混合沉积成因属“相混合”,主要受区域构造隆升、全球海平面上升和盆地水介质条件特性控制。区域海平面周期性变化和岸进序列可能是华夏古陆强烈隆起的结果。作者还讨论了混合沉积的分类和命名,将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层相互交替构成的互层和夹层组合称为“混积层系”,并建议将“混积岩”一词用来表征两种组分相互混杂这种特殊沉积事件,而不用作具体岩石名称.  相似文献   

10.
《沉积地质学》61卷1—2期1989年1月一、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中部晚古生代沉积岩的冰下沉积特征澳大利亚东南部维多利亚州中部Bacchus Marsh组的一个晚古生代混积岩剖面,其中含有: (1)长轴倒转的冰川擦痕漂砾; (2)缺乏水分选证据的砾石层; (3)薄的砂岩席状体和透镜体; (4)由密集的阶状断裂切割的板状和扭曲状砂岩体; (5)薄板状韵律层状粉砂岩和粘土岩。擦痕漂砾表明混积岩由运动着的湿底冰川冰下的冰碛层所堆积;砂岩席状体和透镜体表明冰下水压急剧增加;而变形砂岩体则表明某些新沉积的混积物的流动是上覆冰传递的剪切力的结果。砾石层可能为一种运动着的碎屑地毯,其形成于控制冰川大小的障碍壁附近,这些碎屑在沉积期间来自一层当时已停止活动的近底岩屑。这些特点说明了可能引起冰  相似文献   

11.
碎屑沉积是山脉隆升和盆地沉积的直接记录,包括碎屑重矿物研究在内的碎屑沉积物的分析是开展盆山耦合研究的必要手段。对库车坳陷白垩系—第三系砂岩中重矿物含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应用电子探针技术分析碎屑石榴石和钛铁矿的化学组成,研究表明库车坳陷白垩—第三系源区主要由沉积岩、变质岩和酸性火山岩组成。白垩系砂岩中的石榴石来自西南天山蓝片岩和低级变质岩的比例较大,而第三系砂岩中的石榴石中富铁铝榴石组分,多来自高级变质岩。白垩系砂岩中的钛铁矿多来自变质岩,上第三系砂岩中来自火成岩的钛铁矿比例增加。由此可以认为南天山的大规模隆升和剥蚀发生在第三纪以来,由于它的隆升遮挡了南天山北缘古生代增生杂岩体对库车坳陷的物质贡献,并且随着剥蚀的加深,高级变质岩和火成岩的出露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320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20矿床的含矿土岩是一套强烈硅化(角)砾状和(角)砾质岩,是地洼初动期岩溶洞穴沉(堆)积岩——以钙屑岩为主的混杂陆源沉积岩,受硅化形成。硅化主要发育于岩溶沉积岩中,并波及它附近的地层。这一事件发生于地洼余动期初,形成于低温环境,硅来自沉积岩源,流体起源于大气降水。320矿床是一个硅化改造的古岩溶矿床,它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硅化溶解-塌陷角砾岩筒相同。这类矿床在华南碳酸盐岩地区找矿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3.
北秦岭小寨变质沉积岩系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林  王根宝 《沉积学报》1999,17(4):596-600
原岩恢复、沉积建造及变形变质综合研究表明,北秦岭小寨变质沉积岩系属活动陆缘性质沉积建造,形成于二郎坪弧后盆地消减俯冲带的海沟盆地-海沟斜坡环境,是古俯冲带的重要证据之一,其变形序列反映了弧后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并与构造混杂岩、俯冲型花岗岩及高压变质带一起构成相对完整的古俯冲带标志,为探讨秦岭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论魏坊地区奥陶系沉积特征及其源区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安魏坊一带奥陶系砂、泥、硅质复理石建造为斜坡、陆隆、半深海盆地的浊流、等深流及半深海盆正常沉积物。陆屑浊积岩的宏观特征和旋回曲线表明其属于退缩形扇相相浊积岩,并揭示了从早奥陶世至晚奥陶世浊积扇至少经历了四期的从建设向庞大最终废弃的演化过程。陆屑浊积杂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母岩以沉积岩、沉积变质岩为主, 中酸性火成岩次之,物源处于构造上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文章最后总结了所研究的沉积物特征,建立了沉积模式,提出物源可能来自于东南方向的“华夏古陆”。  相似文献   

15.
受加里东期-海西期构造运动及持续海平面升降变化影响,塔河油田六七区沉积环境复杂多变,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和下石炭统巴楚组发育陆屑-碳酸盐混积岩。结合岩心、薄片及测井资料综合分析,混积岩据混积强度分为混积型碳酸盐岩、混积型碎屑岩、高度混积岩。据沉积背景及沉积特征,混积岩成因类型可分为岩溶穿插再沉积型(岩溶型)和相缘渐变型(相变型)。其中,混积型碳酸盐岩和混积型碎屑岩为岩溶成因,高度混积岩为相变成因。此外,混积岩储集空间发育,储集类型主要包括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缝和构造裂隙,岩溶型混积岩较相变型混积岩储集性能较好。混积岩孔缝中见含油显示,相关油气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西昆仑赛力亚克混杂堆积中砂岩块体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安 《岩石学报》1995,11(1):93-100
西昆仑赛力亚克混杂堆积由形态、颜色和大小各异的沉积岩块体以及黑色泥质粉砂岩夹灰紫绿色钙质页岩、泥灰岩和层凝灰岩的基质组成。露头上块体和基质界线一般清楚,岩块主要是岩屑石英砂岩、凝灰质杂砂岩、长石质杂砂岩、石英质杂砂岩和碳酸盐岩类等。它们分布受麻礼-康西瓦-木孜塔格构造带的控制,是在残留海沟带,通过碎屑流、重力流的作用形成一套特殊的沉积混杂体。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为例,将“源”到“汇”的研究思路应用到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研究中来,提出将含铀物质从风化剥蚀到汇流、富集的整个物理化学过程看成一个完整“源—汇”系统,以此来探讨砂岩型铀矿的富集机理和成矿规律。鄂尔多期盆地西南缘下白垩统的铀源岩主要为北部、西南部的沉积岩、花岗岩,混杂了少量长英质岩和中性火成岩。沉积期富铀沉积岩和西南部富铀蚀源区为成矿提供了铀源条件,沉积期铀的预富集为铀成矿奠定了部分物质基础;盆缘古隆起区和下切沟壑古地貌单元是铀成矿时期的两种主要汇流通道,含氧含铀水在重力的驱使下沿着古隆起区和下切沟壑向盆内渗透性好的砂岩迁移流动,形成后生氧化蚀变,在氧化带前锋线附近,受有机质、黄铁矿等还原性物质作用富集成矿。砂岩型铀矿“源—汇”系统研究有助于对铀成矿规律的研究和总结,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下一步铀矿地质勘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川西三叠纪马尔康盆地的浊积岩相与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康盆地是三叠纪松潘-甘孜陆缘海盆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形成了杂谷脑组、侏倭组、如年各组、两河口组、雅江组等以浊积相岩石为主的复理石建造体.岩层具有典型的浊积岩韵律,砂岩的矿物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并含有较多的火山岩岩屑,岩石中常见陆坡到深海环境的水平弯曲的攫食虫迹.根据对浊积岩相、岩石碎屑矿物成分的分析以及浊积岩槽模的走向统计,浊流沉积的扩展由北东向南西逐步推移,浊积岩的陆源碎屑主要来自盆地北侧的东昆仑-西秦岭古陆.  相似文献   

19.
李天军  黄志龙  张亦婷  王瑞  张华  周在华 《地质学报》2021,95(12):3869-3884
本文通过岩芯观察、常规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结合无机地球化学沉积环境指标,对胜北洼陷七克台组二段(J2q2)浅水湖相细粒岩的岩相特征和沉积环境等进行研究,建立浅水湖相细粒岩沉积成因模式,并分析了其页岩油/致密油储层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细粒沉积岩具有复杂的矿物成分和沉积组构,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综合矿物组分、沉积构造、有机质特征等因素,将七克台组二段细粒岩划分了11种岩相类型,主要为多组分混杂岩相,每一类岩相具有多种沉积构造,包括块状、含颗粒非纹层状和纹层状等类型.其中以含有机质块状长英质细粒混积/沉积岩相、含有机质块状碳酸盐细粒混积/沉积岩相和含有机质块状黏土质细粒混积岩相为主,少量的富有机质纹层状碳酸盐细粒混积/沉积岩相和含颗粒非纹层状碳酸盐细粒混积/沉积岩相.在古气候偏干旱、古盐度高、水体相对较深、陆源碎屑供给弱的条件下,湖盆水体主要发生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碳酸盐细粒沉积岩/混积岩相较发育.不同沉积环境的岩相在垂向上频繁叠置,交互出现,可总结为4种岩相组合类型,分别形成于浅水碳酸盐颗粒滩-湖湾相组合、湖湾-灰泥坪相组合、灰泥坪-砂泥坪相组合和混积滩坝-浅湖泥相组合.在细粒岩的岩相类型、特征、沉积环境及垂向演化序列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了七克台组二段浅水湖相细粒岩沉积模式.该套细粒岩具有中等偏高的生烃潜力,碳酸盐含量高的细粒岩发育碳酸盐晶间孔隙和微裂缝,且脆性矿物含量高而易于后期压裂改造,具备形成页岩油/致密油的有利条件,具有重要的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巴西坎波斯(Campos)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有利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坎波斯(Campos)盆地是南美洲大陆东缘的一个典型大西洋型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盆地经历了前裂谷→同裂谷→过渡→后裂谷(漂移)等4个演化阶段。盆地裂谷期发育的Lagoa Feia湖相黑色页岩为盆地主要的烃源岩,在始新世(52 Ma)时达到生油窗开始生油,在中新世(22~8 Ma)达到生油高峰。盆地主要发育上白垩统和第三系Carapebus浊积砂岩、下白垩统Macae组碳酸盐岩和Lagoa Feia组鲕粒灰岩以及前寒武系的Cabiunas组裂缝玄武岩等4套储集层。盆地过渡期发育的Alagoas组盐岩层是盆地良好的区域性盖层,第三系层间泥页岩为盆地局部层间盖层。以主要含油气储集层为核心,盆地可以划分出下部、中下部、中上部和上部等4套主要的油气成藏组合,其中上部Carapebus浊积砂岩体成藏组合内已发现的可采储量占盆地总可采储量的80%以上,是盆地最重要的成藏组合。未来盆地最具潜力的勘探领域为Campos断层以东的Carapebus成藏组合的浊积砂岩体和Lagoa Feia成藏组合渗透性的鲕粒灰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