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熙铭 《山西地震》1989,(2):22-25,35
唐山地震以后,对京津唐地区的地下水位变化,许多同志曾做过广泛的分析研究,但是对其临震特点分析尚少.为此,我们运用二阶差分法计算了震前京津唐地区地下水位的加速度变化.结果表明,多数井孔水位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1~10天有同步异常现象.这为分析唐山震前地下水位临震异常提供了一种信息,同时给分析地下水位异常提出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山7.8级地震前地下水位异常的模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模糊集从属函数方法,处理了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京津唐辽地区30余眼井的地下水位资料,约6300多个观测数据。结果表明:在唐山地震之前,地下水位的趋势异常不明显;但在该次地震前存在着明显的短临异常,而且越接近于地震发生,异常井孔越多,越集中于震中地  相似文献   

3.
杨建军 《地震》1989,(4):16-21
本文对宝坻、昌黎、忠兴庄和青光地电台地电阻率观测值进行了功率谱计算,发现地电阻率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后存在功率谱异常。所得结果与地磁垂直分量功率谱在唐山地震前后的异常周期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昌黎、武都两个地电台记录到的1976年唐山7.8级和松潘7.2级地震前视电阻率的短临变化特征。两个台站附近的地质、地电条件及台址基岩岩性均不相同,但在震前观测到的视电阻率曲线的变化都很相似,尤其是短临变化,无论是起始时间还是其变化率都比较一致。两次强震前观测到的视电阻率变化与岩石样品破裂实验的结果比较一致。事实表明,上述台站观测到的视电阻率短临前兆是真实的和可靠的。利用电阻率前兆手段,可以为预报类似唐山、松潘地震的无前震类型强震,提供临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5.
邱泽华  张宝红 《地震地质》1992,14(4):369-373
唐山7.8级地震震中区的观测资料表明,1976年5月初,地壳岩层中发生了重要的事件,它使地形变、地下水位,重力、地电阻率等方面的异常突然地加速。从构造塌陷的角度看,这些异常加速都可以用唐山7.8级地震主断裂上出现了大量张裂隙来解释,这种张裂隙发生在地表附近,其延伸方向与断裂平行,是岩层局部向上凸起造成的。地应力方面的资料与此相符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3928N,11811E)前后区域地震活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震源区以外的3个区域中观测到地震活动增强,该变化通过信度0.99的Z-统计检验,认为可能是由唐山大地震触发的.最大触发地震震级为5.5.这些区域地震的震中距为几十至300km.采用半空间弹性位错模型,计算了唐山地震诱发的区域库仑破裂静应力场的变化△S c f s.在上述3个区域中的地震优势破裂面上,△S c f s>0.   相似文献   

7.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8级地震发生在地下水观测井密度较大、观测时间较长的地区,地震前后记录下大量可贵的资料,为深入研究唐山地震地下水异常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震后不少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近年来,我们从研究震中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区域水动态特  相似文献   

8.
强震前地电阻率异常的模糊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熙铭  冯德益 《地震研究》1991,14(2):104-111
本文用模糊集从属函数方法,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宁河河6.9级地震前华北地区20多个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和1988年澜沧——耿马7.6级地震前腾冲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以及1989年巴塘6.7级地震前甘孜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共计处理5500多个数据,从中提取了中期趋势与短临异常,并对唐山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进行了概略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模糊分维公式计算了大同6.1级和5.8级地震前震中及附近地区前兆观测资料的模糊维数。结果表明,震前前兆观测资料的模糊维数明显下降,且震中位于降维最大的地区附近。唐山7.8级地震前,短水准观测资料也有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使用距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地震300km范围内的内蒙古自治区前兆台网5口水井的地下水位资料,分析了地下水位趋势异常特征及张北Ms6.2级地震前后10天地下水位的微动态特征,表明在北张Ms6.2地震前后地下水位确实存在的明显的异常反应,并用“八五”攻关水化,水位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分析研究了张北Ms6.2地震前后水位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与张北地震的关系,对张北Ms6.2地震做出中期,短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黑龙江亚板块及其临近区域的不同时段地震活动图像研究分析,发现了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一些特点,再回归到地震动力学环境中去,建立了理论解释模型和两条判据假说。以此为基础并结合近年来地震活动图像综合分析后,我们在2005年下半年黑龙江省地震趋势会商意见中提出:松嫩盆地是5级以上中强震的主要孕震区。2005年7月25日林甸Ms 5.1地震对此给予了验证。本文对此过程阐述并作进一步分析,希望这种综合预报方法对地震预报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详细叙述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地震预报研究与实践的主要进展:建设成了多学科的地震观测系统,为地震预报打下了良好基础;进行了大量震例研究,初步建立了地震预报的判据和指标体系;进行了地震预报理论的实验和研究,提出了多种地震孕育发生模型及前兆机理;通过20多年的5次地震预报攻关研究,形成了数十种地震预报方法;边研究,边预报,几十年来成功地预报了20多次破坏性地震,并取得了减灾实效,使我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本文还对地震预报尚需解决的科学难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强震能否预测以及如何预测的科学难题,建立了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结合作者前期研究成果--中缅边境地震区未来强震四要素预测结果,并与2011年3月云南盈江Ms5.8级地震、缅甸Ms7.2级地震比较,认为这两次地震都能被作者提出的理论方法提前预测,表明该理论方法能可靠地应用于中等强度预震和主震的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川滇地区1988年以来30次Ms≥5.0级地震前ML≥3.0级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中、强地震前ML≥3.0级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曲线有一个非线性趋势增强的变化过程,曲线上升的非线性增强对整体区域一定时间段内有震、后续地震和无震的判断给出了震前地震活动的中、短期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强震刚发生,政府与公众急需知道什么信息,随着时间推移需要不断补充哪些信息,地震系统依靠台网测定、现场考察、系统内收集和汇总、预测研究等能够与时俱进提供哪些信息,并讨论了基层(市县局、台站)与省信息中心震后的互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强震与微震观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系统采用动圈型换能器(属于速度型换能器)加电子反馈形成在0.05Hz~50Hz的加速度仪特性,大大减小了甚低频率的影响,而其线性及动态范围也能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避免了位移型换能器在低频段的较大误差,在地震观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地震频次的Hurst指数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Hurst指数,对华北地区18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H值的异常主化特征,同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预报研究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地震速报中地震定位方法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2008—2014年内蒙古测震台网速报的内蒙古自治区内地震事件,对每一事件采用单纯型、LocSAT、HypoSAT、HYP2000定位方法进行重新定位,以定位结果中的定位残差大小为唯一判定指标,考察4种定位方法的适用性,对比发现,单纯型方法定位残差最小,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地震速报的有效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9.
Earthquake sources exhibiting anelastic volume changes are studied in a gravitating earth. The excitation of seismic displacement fields by such sources cannot be fully described by a moment tensor.The effect of gravity manifests itself through the action of a buoyancy force at the source, which is compensated by a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of volume forces through the earth.An inversion scheme which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se gravitational forces may lead to a pseudo-precursive action in the source and to an erroneous source characterisation.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0月至1999年1月,在宁蒗与盐源之间发生了5次5级以上地震。我们根据西昌地震遥测台网的记录,在震前对该系列地震作出了较好的预测。分析认为:震前的短期空区、前兆震群甚至有直接前震是该系列地震的震兆异常;5次中强以上地震彼此有内在联系,又有一定的独立可分性,余震衰减都比较快,是本震例的序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