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油田三角洲储层精细表征及剩余油挖潜,以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储层为例,利用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研究三角洲储层沉积旋回、层次界面等不同层次构型要素,界定和划分构型单元,建立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分析构型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是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的重要标志;构型单元韵律变化是造成剩余油局部富集的重要因素,正韵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上部剩余油相对集中,反韵律河口坝砂体下部剩余油富集.该研究可以为老油田剩余油挖潜、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曲流河复合砂体的沉积模式、级次和中低渗透性构型界面影响储层流体动态特征和剩余油分布.以渤海Q油田明化镇组R13油层为研究对象,基于以地震资料为主的研究方法,建立构型界面地质模型,分析构型界面特征,研究曲流河复合点坝级别构型界面的渗透率与几何形态对注采效果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识别复合砂体构型地质模型能够反映物源变化和构型界面分布特征,砂体构型界面渗透率权重接近0时,阻隔作用显现;单河道级别界面长度超过3倍井距时,阻隔作用影响显著;界面纵向完全隔断整个油层时,有阻隔作用.该结果对河流相砂体特征研究及剩余油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里格气田盒8下砂体厚度大,砂体结构复杂,水平井实施中储层横向变化快,有效储层钻遇率较低,水平井提高气井产量的潜力不能有效发挥。笔者通过露头、现代河流沉积及岩心观察,明确了盒8下段复合河道的微相类型及其沉积特征,分析了储层内部结构、空间叠置方式和发育规模。为深化储层认识,指导水平井部署与地质导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扇三角洲沉积体是陆相湖盆重要的油气储集体,确定储层内部砂体叠置关系是油田后期增储上产的关键。以Bongor盆地N油田下白垩统PⅠ油组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井下单砂体,分析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单元,建立由低位域期、湖侵域期到高位域期的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研究砂体叠置样式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水下分流间湾4类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主要的单砂体类型,与四级构型单元相对应,存在切叠型、接触型和孤立型3类叠置样式。由低位域期、湖侵域期到高位域期演化过程中,扇三角洲前缘的砂体由高角度前积式、退积式到加积式、低角度前积式变化;平面上,表现为由长帚状、小朵状到大朵状演化。低位域期,具有水下分流河道构型优势,砂体以切叠型为主;湖侵域期,砂体发育有限,以孤立型为主;高位域期,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构型同时发育,演化为接触型。层序演化控制扇三角洲前缘内部砂体叠置样式与构型展布规律。该结果对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演化及油田后期开发和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砂岩型铀矿成矿过程中腐殖酸的化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腐殖酸在铀成矿过程中的化学作用受多种因素制约,如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等。由于腐殖酸和富啡酸结构中的一些单元与一些小分子的芳香有机酸相似,因此,利用小分子的芳香有机酸来代替腐殖酸,研究不同条件下腐殖酸对铀成矿的影响,并获得了不同形式铀的配合物,证明了铀在含腐殖酸环境中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油田开发中后期储层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层曲流河储层为对象,在沉积微相研究基础上,采用岩心观察、测井曲线识别和动态资料分析等方法,刻画微相内部的储层建筑结构。在储层中划分不同级次构型界面,识别构型单元类型,并结合露头和现代沉积成果、经验公式、对子井资料分析,研究不同级次构型单元的发育规模。利用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以侧积层为代表的构型界面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Ng52+3层发育点坝、废弃河道、泛滥平原3种微相类型,沉积单元内部划分出1~5级构型界面;识别出单一曲流带、点坝砂体、单一侧积体等不同级次构型单元,并确定单一曲流带宽度、点坝长度和厚度、单一侧积体厚度和水平宽度,以及侧积层平面间距和倾角等参数的取值范围。该研究为孤东油田储层精细表征及剩余油预测与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野外露头观察与剖面实测的基础上,根据内蒙古岱海元子沟岩相组合及垂向序列,划分冲积扇沉积相带,分析构型单元成因,定量表征构型单元几何属性,明确构型单元组合分布规律和分布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元子沟冲积扇划分为扇中、扇根2个亚相.扇根发育主辫流水道、泥石流沉积、片洪沉积3种构型单元,以主辫流水道发育为主体,主辫流水道宽度为10.0~15.0 m,宽厚比为10.0~30.0,且主辫流水道不同时期物源供给存在差异,多以垂向叠置的方式沉积.扇中发育分支辫流水道、辫流坝、漫洪沉积、冲沟4种构型单元,其中分支辫流水道、辫流坝与储层关系密切,分支辫流水道宽度为8.0~10.0 m,宽厚比为11.4~33.3,辫流坝宽度为5.0~8.0 m,宽厚比为7.1~16.0,受水动力与流体性质变化的影响,多以侧向叠置、侧向分隔、侧向拼接的方式沉积.该结果为研究区点物源冲积扇构型单元体预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陈莉  芦风明  范志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2,(2):71-76,90,127,128
为研究辫状河复合河道砂体心滩坝(对应Miall的四级界面,相当于单一沉积微相级别),以大港油田官80断块为研究区,以枣Ⅲ油组的单层为研究层位,应用密井网信息(岩心、测井、动态资料)、现代沉积和露头测量资料,采用分级描述、模型构建、交叉验证方法,分析河道砂体多级次界面及构成单元的定量几何特征,建立河道砂体构型定量模式,进行砂体构型分析及三维建模,以及研究区储层构型表征与建模,分析深化辫状河储层内部非均质性和剩余油分布,为油田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均质油藏渗透率构型的3种非固定常数的典型分布模式,考虑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函数的影响,将渗透率构型引入到启动压力梯度函数表征方程,推导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非均质构型下的产能计算公式,建立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反演渗透率构型参数的优化算法;利用压力梯度、产量及启动压力梯度特征参数,确定注采井间的、渗透率构型的非均质分布特征参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文中优化算法合理,有利于完善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理论,可为油藏精细描述和开发挖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测井、储层物性、三维地质模型的渗透率属性资料以及实际注采资料为基础,分别从储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储层构型特征、注采信息3个方面对昆北油田切六区路乐河组的储层连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井测井曲线呈箱型,井间储层连通性较好;测井曲线呈指状,连通性变化较大;测井曲线呈钟型,下部连通性较好,上部较差;测井曲线呈漏斗型,上部连通性较好,下部较差;测井曲线呈齿型,连通性较差;两口井曲线特征差异较大,储层连通性较差;自然电位明显负异常及自然伽马值较低时,曲线越光滑则连通性越好。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单一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席状砂构型单元连通性有好有差,其他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与席状砂复合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其他复合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加积型叠置的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其他叠置类型的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产液井的产液量增长比例越大,表明其与注水井井间储层的连通性越好。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曲流河三角洲砂体分布规律的差异性制约勘探开发。综合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划分曲流河三角洲岩相类型,分析成因序列的差异性,建立构型单元的岩性、电性、地震沉积响应关系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曲流河三角洲共划分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等10种岩相类型,构成LA-1、LA-2、LA-3等8种微相成因序列;平面上,表现为“大平原、小前缘”特征,发育带状河道、片状泥质、朵状坝体、指形席状砂4类复合构型单元,其中三角洲平原由“曲流水道、点坝发育”的带状河道和“泥质发育、厚层展布”的片状泥质沉积组成,三角洲前缘发育“枝状河道、河口坝残存”的复合朵状坝体和“河道末端、席状砂主体”的指形席状砂沉积。三角洲平原河道表现为曲流延伸、侧向迁移特点,以分流河道—分流河道砂体组合叠置为主;三角洲前缘河道表现为枝状分叉、垂向加积特点,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组合叠置为主。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叠置砂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叠置砂是勘探优先目标。该结果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油气田增储上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秦皇岛32-6油田是渤海湾亿吨级的大型整装河流相稠油油田,初期采用大井距、稀井网、一套层系多层合采的开发模式,导致油田在进入中高含水期后,逐步暴露出层间、层内和平面的三大矛盾,油井产量快速递减,亟需进行开发调整。鉴于海上油田开发的特殊性,陆上已有的开发调整模式无法直接应用到海上油田。针对该油田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提出了适合海上河流相稠油油田中高含水期后水平井细分层系开发模式,实现了海上河流相油田的高效开发,研究形成了多层合采层间干扰系数定量表征技术,层系重组、井网重构和水平井挖潜有机结合的立体挖潜技术,实现了海上河流相油田高效开发新模式,油田采油速度提高了2.6倍,采收率提高了12.8%,高含水期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为类似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X井区下油砂山组Ⅳ-27+28小层滨浅湖砂坝展布特征,根据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储层构型分级理论,结合岩心、测井和注水动态等资料,采用岩心识别、底部等高、测井曲线相似、油水分布关系等方法,识别单一坝并将研究区目的层划分为6个期次(4级构型单元),研究单一坝展布方向、面积、厚度、长宽比等几何特征,总结单一坝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单一坝展布以NEE向为主,面积小于1.20 km~2,厚度小于1.81 m,长宽比一般大于2;厚度与长度、宽度之间相关关系较弱,长宽比与宽厚比呈正相关关系。根据长宽比,将单一坝分为单井控制型、片状、长条状,大部分呈长条状。该结果为研究区滨浅湖单一坝研究提供参考,为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辽东湾坳陷S油田处于注水开发中后期,层内矛盾突出,水淹状况复杂,剩余油分散,水驱效果变差,以小层复合砂体为研究单元的精度无法满足需求。以海上S油田东营组三角洲前缘储层为例,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采用层次界面分析方法,确定不同级次界面响应特征,建立单砂体等时地层格架,开展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精细研究,分析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提出剩余油挖潜的对策。结果表明:在单一期次砂体内部,以"韵律差异法、厚度差异法、夹层法、岩性差异法"为侧向接触界面识别方法,对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单一河口坝进行精细解剖,刻画四级构型单元的平面组合关系;构型界面、构型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构型界面对油水垂向运移的遮挡作用,以及构型单元平面组合造成的渗流差异导致的井间剩余油富集;剩余油精细挖潜可以采用层内剩余油挖潜技术、定向井射孔原则优化技术、平面剩余油挖潜技术及调整井井位优化技术。该研究为海上高含水期油田调整挖潜、高效开发提供思路,形成一套适合海上整装油田的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广泛出露延长组长1油层组深湖相浊积砂岩,在露头观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构型单元分析。研究区长1油层组内可见7种岩相类型,分别为块状砂岩相(Sm)、具撕裂屑块状砂岩相(Smt)、平行层理砂岩相(Sh)、沙纹交错层理粉砂岩相(Fr)、同生变形构造粉砂岩相(Fd)、水平层理粉砂岩相(Fl)与块状泥岩相(Fm);识别出水道(CH)、堤岸(LV)和朵体(LB)3种不同类型的构型单元。根据水道构型单元垂向上的岩相组合和空间分布特点,将水道分为4类,对应于浊积扇体的不同部位:在上扇区域,主要发育Ⅰ类水道(Smt-Fm-Sm),砂体横向延伸有限;在中扇区域,主要发育Ⅱ类水道(Sm-Sh-Fr-Fl-Fm)与Ⅲ类水道(Sm-Fr-Fl-Fm),这两类砂体延伸性较好,是子长地区长1油层组深水砂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下扇区域,发育Ⅳ类水道(Sm-Fl-Fm)。根据水道类型的差别探索提出子长地区长1油层组深水砂体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7.
渤海油田新近系河流相储层是渤海油田增储上产的主力开发层位之一,海上河流相储层开发面临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和井网稀等问题。以垦利3-2油田3-1483砂体为例,应用正演约束叠后地震资料谱反演技术,研究细分成因单元的储层精细构型;根据地震相典型特征,识别水下分流河道的4种接触模式,即分离式水下分流河道,叠置、切割式水下分流河道,叠置式水下分流河道和连接式水下分流河道;利用地震剖面及地震资料谱反演技术,将垦利3-2油田较为复杂的3-1483砂体纵向上精细划分为2期,平面上精细划分为4条河道砂。9口开发井的井位实施结果表明:比优化前减少低效井4口,注采对应率由优化前20%提高到80%,能够解决以垦利3-2油田为代表的海上复杂河流相油田开发早期储层精细刻画问题,为渤海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日,淄博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农业局组成的联合验收小组,对沂源县16个市级土地整理补助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验收。验收组成员一致认为:该批项目设计规划科学合理,开发面积、覆土厚度符合要求;耕层质地和土体构型满足作物生长要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设计了一个模式识别计算机程序。通过它可以识别无机氯化物是固体还是非固体。本程序根据模式识别原理,应用非线性映射的数学方法,在尽可能保持原样本点之间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将6维空间上的样本点映射到2维平面上,从而可以方便地通过视觉直接进行识别和分类。所用特性参数为非氯原子的电负性、电荷与离子(或共价)半径比、电荷、原子半径、第一电离势和电子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