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秦岭大水金矿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大水金矿床与其周围伴生的中酸性小岩体的成因关系,直接影响矿床成因的划分和深部资源的开发。中酸性岩浆岩的成因、源区性质及岩体规模对金矿成矿有重要影响。大水金矿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浆系列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体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正异常的特征;岩体洋中脊花岗岩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Hf、Zr、Sm、Y、Yb等,花岗岩的w(Sr)-w(Yb)分类属于高Sr、低Yb"C"型埃达克岩。LA-ICP-MS锆石U-Pb法测年获得大水金矿格尔括合岩体和竖井941岩脉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5.8±1.3)、(202.9±1.5)Ma;成矿热液蚀变叠加在脉岩之上,成矿年龄应晚于202.9 Ma的脉岩年龄。Sr-Nd同位素组成具有高初始N(87Sr)/N(86Sr)值、低εNd的特点,模式年龄为1.29~1.47Ga。εSr(t)-εNd(t)图解表明岩浆源区为下地壳;εNd(t)-初始N(87Sr)/N(86Sr)图解暗示西秦岭存在统一的岩浆源区。因此,西秦岭大水金矿在成因上与高Sr、低Yb"C"型埃达克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湘东南矿集区是南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该矿集区内典型矿床的成矿花岗岩,利用成岩年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蛛网图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矿集区内中生代成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集中在150~165Ma。根据地球化学组成可将该矿集区内的成矿花岗岩分为2类:一类以骑田岭为代表,岩性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属于A型花岗岩,其分异程度较高,高w(Rb)/w(Sr)值,低w(K)/w(Rb)值,成矿元素以高温的W、Sn为主,具有富硅,富碱,贫P、Ti、Mg的特点,Ba、Sr、P、Eu、Ti负异常明显;另一类以宝山岩体为代表,其岩体产状为小岩株,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属于I型花岗岩,分异程度较低,低w(Rb)/w(Sr)值,高w(K)/w(Rb)值,Ba、Sr、P、Eu、Ti负异常不明显,其地球化学性质与岛弧岩浆类似,成矿元素以中低温的Cu、Pb、Zn等为主。黄沙坪花岗岩的成矿特征处于第一类与第二类岩体之间,属于过渡类型。结合矿集区所在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构造演化史,认为湘东南矿集区的形成与壳-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是后造山作用与大洋板块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陕西秦岭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区域成矿背景、控矿构造和铅锌矿床的分布规律,将陕西秦岭铅锌矿床由北到南依次划分为凤太铅锌矿集区、山柞铅锌矿集区、镇旬铅锌矿集区以及马元铅锌矿集区。铅锌矿主要赋存在泥盆系、志留系和震旦系地层中,以热水喷流-沉积型和密西西比河谷型为主。通过对同位素地球化学、矿石矿物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的总结,分析了陕西秦岭铅锌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盆地的形成环境,进而探讨了成矿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陕西秦岭铅锌矿床矿石硫主要来源于海水硫酸盐,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成矿热液主要为大气降水;凤太铅锌矿集区、山柞铅锌矿集区、镇旬铅锌矿集区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受控于晚古生代扬子板块和秦岭微板块分别沿勉略带和商丹带俯冲形成的陆壳伸展扩张环境,马元铅锌矿集区受控于晋宁运动后扬子板块北缘所处的伸展岩石圈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4.
佛子冲矿田位于博白一岑溪断裂带北东端,矿床受同生断裂和地层岩性控制,已探明的矿床集中分布于佛子冲、牛卫一午龙岗和凤凰冲一龙湾3条矿带上,以层状、似层状矿体为主。文章总结了矿床构造、地层、化探异常等找矿标志,并指出了矿田近外围的5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川西北塔公石英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塔公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属于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东南部边缘。塔公石英闪长岩侵位于晚三叠世地层中,岩体的K-Ar同位素年龄为134~136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SiO2质量分数为61.37%~62.25%,铝饱和指数为0.93~0.95,全碱质量分数为5.46%~5.77%,里特曼指数为1.62~1.74,样品属于亚碱性准铝质高钾钙碱系列石英闪长岩。岩石Mg#值较高,总体具有高Sr含量、低Nd含量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N(87Sr)/N(86Sr)值为0.712 589~0.713 009,初始N(87Sr)/N(86Sr)值为0.709 503~0.709 878,N(143 Nd)/N(144 Nd)值为0.512 135~0.512 196,εNd(t)值均为负(-8.6~-7.5),Nd模式年龄为1.33~1.41Ga,Hf模式年龄为1.13~1.37Ga。该岩体是早白垩世期间,川西北地区陆缘-陆内造山环境下由松潘—甘孜造山带古老的下地壳镁铁质物质局部熔融形成的晚碰撞-碰撞后非分异Ⅰ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6.
东塘子铅锌矿床位于南秦岭凤太矿集区南部,铅锌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界面,受背斜构造与硅钙岩性界面控制。热液成矿作用过程可划分为脉状硫化物-铁碳酸盐-石英(Ⅰ)、块状硫化物-碳酸盐(Ⅱ)、方解石石英脉-贫硫化物(Ⅲ)、厚大石英碳酸盐脉-贫硫化物(Ⅳ)4个阶段,其中,Ⅰ、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东塘子乃至整个凤太矿集区内铅锌矿床成因认识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因和热液成因之争,进一步研究矿床成因是凤太矿集区深部找矿预测的基础。通过矿石的结构构造、黄铁矿成分、H-O同位素组成、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对东塘子铅锌矿床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塘子铅锌矿床脉状与块状矿石中的黄铁矿w(Co)/w(Ni)平均值分别为18.70与8.56,为热液成因;矿石δDV-SMOW值为-94.9‰~-83.3‰,平均值为-87.0‰,δ18OH2O值为8.0‰~11.1‰,平均值为9.8‰,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晚期有地层水与大气降水混入。综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H-O同位素等特征,认为东塘子铅锌矿床属于受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千枚岩之间"硅钙面"控制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矿床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与成矿作用中心,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付家山(Cu-)W矿床是鄂东南地区新近发现的大型矽卡岩型矿床之一,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为了精确获得该矿床成岩成矿年龄,利用LA-ICP-MS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并基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晚中生代沉积地层及构造变形、地球物理和岩石地球化学等证据探讨了其成岩成矿构造背景。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44±3)Ma,而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6±2)Ma,成岩与成矿作用均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付家山(Cu-)W矿床形成时代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规模岩浆成矿事件时间一致,包括鄂东南地区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及最新的年代学数据表明,付家山(Cu-)W矿床极有可能形成于岩石圈伸展减薄构造背景。付家山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矽卡岩型(Cu-)W矿床的发现及厘定指示了鄂东南矿集区具有良好的钨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花—张断裂带两侧分布着众多铅锌矿床,这些矿床赋存于寒武系下统的海相礁灰岩中,受岩性和断裂控矿明显,以层状、似层状为主,成矿流体为高盐度热卤水的沉积岩型铅锌矿床,有着特殊的成矿背景及成矿条件,与MVT相似、但有不同特征的铅锌矿床,称之为"礁灰岩型"铅锌矿床。通过阐述近年发现的"礁灰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特征,圈定该类矿床的找矿潜力地段,以期为找到更多的礁灰岩型铅锌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松桃-万山铅锌矿区与毗邻的湖南花垣渔塘铅锌矿床,同处滇黔成矿带和湘西-鄂西成矿带交汇部位,区内已发现粑粑寨、水源-代懂、嗅脑、卜口场等矿(床)点,其分布大致呈北东向10°~20°。根据产出类型的不同将铅锌矿床分为产于藻灰岩中铅锌矿床、产于蚀变白云岩中的铅锌矿床以及产于汞矿体间歇带中的铅锌矿床。NE向、NNE向断裂构造,藻灰岩和角砾白云岩以及蚀变白云岩,藻丘微相控制了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在对矿床(点)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化探异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勘查成果初步提出了木树-自坡、大坪、康金-小红岩地区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非洲中南部卢弗里安地区Cu-Co矿床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概括了典型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地层划分,
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成矿带中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得到①罗安群成岩年龄为765~735Ma,这也是同生沉积层状铜钴矿的
形成年龄;②后期多阶段改造的主要成矿年龄为510~500Ma,主要受到卢弗里安时期复杂的逆冲推覆断裂和褶皱控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湖南部分金锑矿床年代学特征研究表明,170~150 Ma为华南集中成矿的高峰期,谢家山金锑矿通过白云母Ar-Ar测得成矿年龄160±2 Ma,受燕山运动Ⅰ影响,剧烈的构造作用与岩浆活动为成矿作用提供了动力学基础和储矿空间。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硫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谢家山金锑矿的成矿流体显示中低温(153.8~270.0℃)、低盐度(0.88~5.71%)、低密度(0.90~0.95 g·m~(-3))的特征。换算出其成矿压力范围是50~100 MPa,计算成矿深度为1.82~3.78 km,显示矿床成矿深度不大。该矿形成于中低温、低压环境条件下,成矿溶液主要为大气降水,早期伴有深源物质,并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与变质作用。谢家山金锑矿属矿床成因应该属于沉积—变质热液充填金锑矿床。  相似文献   

12.
辽东早元古宙拗拉槽中的铅锌矿床,可划分为层状矿床和脉状矿床两大类。本文论述了后一种类型的典型代表——东胜式铅锌矿床的控矿因素和矿床特征。依据大量地质事实,作者认为:东胜式铅锌矿床的控矿构造是与基底花岗岩活动密切相关的中生代半地堑系;矿质来源于地壳深部液态矿源层;中生代岩浆活动是矿液上升的热动力。综合这三大因素,建立了东胜式矿床的成矿模式。由此,期望对进一步找矿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矿化特征的分析研 究,总结了西藏春哲地区铁多金属矿的成 矿 规 律,认 为 研 究 区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中低温构造热液型铅锌银矿,还可能存在 斑 岩—矽卡岩型钨钼矿和热水沉积型铅锌矿,成矿受特定的地层、构造、侵入岩控制,成矿时代主要为喜山期。依据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建立了矽卡岩型和构造热液型矿床的找矿模型,并开展了成矿预测,圈定出9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汝阳南部铅锌矿位于华北古板块南缘的车村—鲁山大断裂北侧,属伏牛山多金属成矿带,崤山一外方山铅锌铜成矿区付店铅锌成矿亚区。该区铅锌矿成矿分王屋山期和燕山期两个成矿期。区内主要矿床(点)分布受燕山晚期花岗岩制约,铅锌矿床(点)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熊耳群鸡蛋坪组二、三段火山岩和王屋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是有利的赋矿围岩。笔者认为区内主要的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是燕山晚期含矿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含矿热液复合成矿,成矿机制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5.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矿集区,是我国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铅锌矿产最为集中发育的区域,在我国铅锌成矿区/带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以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认识和找矿成果,但是对研究区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一直存有争议。以9个赋存于震旦系(乌斯河、赤普、银厂沟和茂租矿床)、泥盆系(火德红、毛坪和猫榨厂矿床)和石炭系(毛坪、会泽、亮岩和猫榨厂矿床)中的铅锌矿床为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方铅矿原位Pb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乌斯河、赤普、银厂沟、茂租、火德红、毛坪、猫榨厂、会泽、亮岩矿床原位Pb同位素组成的线性关系明显,其Pb-Pb等时线年龄约为2.5 Ga((2 574±30)Ma),暗示这些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相同,且太古代—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岩石是最可能的主要金属源区;(2)在赋矿地层时代上,Pb同位素组成由老(震旦系)至新(石炭系)逐渐增加;在赋矿层位空间上,Pb同位素组成由北(西)部的乌斯河、赤普矿床向南(东)部的猫榨厂、亮岩矿床逐渐增加;这些特征暗示其是同一成矿流体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且在区域尺度上来源或流经结晶基底岩石的成矿流体由深部向浅部、由北(西)向南(东)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地质调查和取样测试,对二里河铅锌矿床进行标型矿物微量元素、围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二里河铅锌矿床具有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矿床一般地质特征,多期(华力西期+印支期)构造运动和幅度较大的裂陷发育史为大量矿质的喷流和聚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导矿和容矿构造条件。标型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闪锌矿明显富集Cd((6 493.74~7 225.68)×10-6),贫Sb、As,黄铁矿w(S)与w(Se)比值为23 443.48~250 284.36,w(Co)与w(Ni)比值为3.47~104.10,指示矿床具热水沉积特征,而黄铁矿w(Fe)/(w(S)+w(As))为0.87~1.52,表明该矿为浅部成因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围岩和闪锌矿稀土元素显著亏损Eu、Ce,指示二里河铅锌矿床可能具有喷流沉积型矿床远源矿化特征;log(δCe)为-0.04~0.04,表明二里河铅锌矿床围岩在还原环境下成岩;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闪锌矿成分指示的温度范围(215℃~333℃)特征表明该矿床为中温矿床。综上所述,二里河铅锌矿床可能为相对远离喷流口的喷流沉积型浅层中温层状矿床。  相似文献   

17.
湘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湘西北地区以盛产层控型低温热卤水铅锌矿床著称。矿床赋存于早寒武世晚期至早奥陶世早期分别受台地边缘相、台前斜坡相和局限台地相控制的碳酸盐地层中。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且具多层性,局部可切层,少数呈脉状。其产出受岩石的原生孔隙和容矿层内构造如虚脱—滑动空间、破碎带及裂隙系统等多因素控制。深大断裂带为主要导矿构造。容矿层不是矿源层,铅锌矿不存在同生沉积特征或痕迹。铅同位素年龄晚于赋矿地层年龄。矿质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建造以下的一大套碎屑岩建造,部分来自深部和造山带。矿床无围岩蚀变则无铅锌矿化,矿化富集强度与多类型围岩蚀变强度及层内构造空间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在划分出的4个找矿远景区内,许多低工作程度区和找矿空白区里仍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可望找到新的矿床。  相似文献   

18.
白音诺尔铅锌矿位于大兴安岭南部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属大兴安岭南段主峰成矿亚带。矿区内,闪长玢岩呈脉状广
泛出露,且同铅锌矿体空间关系密切。闪长玢岩通常作为矿床的成矿岩体,并沿用171Ma的成岩年龄。矿床属于与燕山期中酸
性侵入岩有关的多金属成矿系列。该年龄值同矿区周围其他矿床成矿岩体的年龄(132.80~142.05Ma)差别较大。利用锆石
LA-ICP-MSU-Pb法对该矿区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岩进行了测定,加权年龄分别为(242.3±3.6)Ma(MSWD =2.5,n=7)和
(243.0±1.4)Ma(MSWD=1.4,n=12),均为三叠纪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在三叠纪处于造山后的伸展构造
环境,深部岩浆上涌侵位,系列的构造岩浆活动伴随了以该矿床为例的少数三叠纪矿床的产出。   相似文献   

19.
拉龙拉-哈拉山铅锌矿床位于三江成矿带左贡-类乌齐成矿亚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南板块北羌塘-昌都陆块西南缘,龙木措-澜沧江缝合带北侧。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通过分析研究矿区、矿床地质特征,认为拉龙拉-哈拉山铅锌矿床属于岩浆热液-氧化淋滤改造型铅锌矿床。矿区控矿地层-构造发育,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扬子地块东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铅锌成矿带,而其中凤凰矿田尚缺系统研究。以凤凰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运用流体包裹体地质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等方法对成矿流体特征、流体来源及流体成分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床中闪锌矿和与成矿有关的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较发育;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其均一温度介于111.2~177℃,盐度介于4.1%~25.2%,密度介于0.98~1.09 g/cm3,总体为低温、中高盐度、中等密度流体;石英、闪锌矿中单个包裹体成分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气液两相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主要为CH4,液相主要为H2O,纯气相包裹体主要成分为CH4;H-O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建造水,表明来自盆地中的建造水萃取了深部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并与沉积物中有机物干馏作用产生的CH4等一起形成还原性成矿流体,沿同生断裂构造等通道向上运移,铅锌等成矿物质在浅部敖溪组白云岩中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