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天文学家说,含有地球生命起源重要线索的地球碎片可能正躺在月球上等待我们回收。 华盛顿大学的john C.Armstrong和他的两位同事不久前撰文指出,就像在地球上搜集的几十块火星岩石一样,地球在遥远的过去与小行星和彗星碰撞  相似文献   

2.
漫谈地球受撞及影响韩忠林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碰撞是一种自然现象目睹苏梅克一利维9号彗星分21块与木星相撞,我们不得不想到地球和人类的安危。人们已经知道,水星、金星、火星及月球、火卫、木卫上星罗棋布的环形山是受撞形成的,地球处在与它们相似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3.
地球也曾受连珠炮式的撞击林文祝苏梅克一利维9号慧星连续撞击木星,所产生的景观引人注目。观察这一次慧一木碰撞不仅可以获得慧星“杂质”和木星较深处的物质成分,而且还可以提供我们有关行星演化史上的撞击事件的信息。物体相互间碰撞是太阳系行星演化的基本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4.
月亮与人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地球上生命的发生、发展与得以延续,除地球自身的自然条件外,太阳的光和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巨大质量的木星吸引了众多的小行星,大大减少了地球遭受小行星碰撞的厄运,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殊不知,月亮却是地球上生命的保护神,而且月亮与人的健康、一些战争事例和人的情绪都有密切的联系。月亮与生命1987年,美国的宇航工程师皮尔生(J.Pearson)指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关键之一在于有较强的地磁场。而该磁场的产生又要归功于月亮。皮尔生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描述了这样一幅图景:在太阳系刚形成不久,地球掠过月球的瞬…  相似文献   

5.
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科学(Science)》在2001年2月下旬的一期中,发表了美国西雅图州华盛顿大学贝克尔博士等人的一篇文章。他们的发现为2.5亿年前的物种大灭绝提供了证据,认为这是由一颗彗星或者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引发。科学家们认为,彗星或者小行星与地球的碰撞,并不是直接杀死了这些生物,而只是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比如诱发了大规模的火山作用,改变了海洋中的含氧量,改变了海平面高度和气候,等等。  相似文献   

6.
埃尔塔宁小行星是一颗215 万年前在南太平洋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它也是目前唯一的深海区与地球碰撞的小行星。根据埃尔塔宁号和Polarstern 号海洋调查船在陨击海区勘查的小行星残骸分布密度,我们估计埃尔塔宁小行星质量为2 .3 ×1013g ,对应于它的直径为0 .23 公里。这比Kyte 等人(1988) 估计的质量小了10 倍,然而它更接近埃尔塔宁小行星撞击事件的实际情况,可以作为埃尔塔宁小行星质量下限和半径下限更合理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7.
一个欧洲天文学家小组获得的新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图象证明,宇宙中星系碰撞是司空见惯的事。最近对一个遥远星系团的观测揭示了十几个非常远的碰撞星系,这是在一个位置所看到的最多的宇宙碰撞事件。“哈勃”被用于观测已知最遥远的星系团之一,MS105403,它距离地球80亿光年...  相似文献   

8.
月亮趣谈     
《天文爱好者》2008,(12):88-89
月球是怎样来的? 很多学者认为,月球是由大碰撞而来的。在太阳系演化初期,原始太阳附近的星际空间形成大量的物质环,在地球轨道上开始形成原始地球,在附近也形成了一个类似火星大小的天体。  相似文献   

9.
阿波罗型小行星1989 FC于1989年3月23日(ET)几乎掠地而过,与地球近达0.0046AU,创小行星近地纪录,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与兴趣。本文考虑九大行星、月球的精确摄动与广义相对论效应,精确地计算研究了这颗特殊近地小行星在未来一世纪内轨道的动力学演变,发现在2051年3月24.25日(ET),此星还将再次非常接近地球达0.012AU,但不会极度接近以致碰撞,届时将是对1989 FC作观测研究以致空间开发利用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0.
彗木大碰撞的联想余新惠悲哉?壮哉?94之夏的“替木大碰撞”为人类展现了一幕惊心动魄的宇宙奇观。地球人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浩瀚宇宙间的木星。木星,这颗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在深这的茫茫夜空中在古闪烁,令人高深莫测,有史以来,一直受到人类的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11.
天文学家猜测由于一些直径2 000千米,像冥王星那样大的天体与近距恒星织女星相撞使得织女星的星周盘比以前认为的要大。斯必泽空间望远镜最近观测证实果然如此。由于织女星的光加热了碰撞形成的残骸,“斯必泽”的红外望远镜发现了残骸的辐射。织女星位于天琴座,距离地球25光年,是夜空中第五颗亮星,比太阳亮60倍1984年红外天文卫星观测了织女星,发现了一颗典型恒星周围存在尘埃粒子的第一个证据。由于织女星离我们很近,而且它的极面向地球、使天文学家有机会对其周围的尘埃云做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地小行星探测和危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的21个碎片以约60 km/s的速度撞击木星,这是人类第1次直接观测到的大规模天体相撞.这次事件表明地球面临着天体碰撞的现实威胁.1995年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召开的预防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国际科学会议上,紫金山天文台提出了中国近地天体探测计划(CNEOS).1998年,CNEOS计划正式立项启动.从选址建站、望远镜和CCD系统研制,到投入试观测,实现海量数据处理和碰撞危险评估,经历了7 yr多时间.本论文综述CNEOS观测系统的概  相似文献   

13.
王桢  陈玲  吴德金 《天文学报》2023,64(3):37-260
无碰撞磁场重联作为一种将磁能有效转化为等离子体动能和热能的机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太阳耀斑、地球磁暴等各类等离子体的爆发活动.然而,在无碰撞重联区中反常电阻的微观物理机制仍然是尚未解决的基本问题.在众多反常电阻的形成机制中,基于磁零点附近粒子轨道混沌性产生的混沌感应电阻,虽然不是最普遍流行的形成机制,但它的微观物理图像却是最为清晰的.回顾了无碰撞重联区中混沌感应电阻的早期研究和基本理论模型,介绍了关于混沌感应电阻研究的新进展并阐述了混沌感应电阻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新书介绍     
关于太阳系、地球和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这一自然科学的重要课题,古今中外,关注者不计其数,各种观点互相碰撞,文章书籍浩如烟海。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不仅仅体现在自然科学的范畴内,而且还体现在哲学的思考上,体现在自然辩证法的探询上。即使科学发展到今天,奢求在一个可以预计的时期内实现各种学  相似文献   

15.
Shoemaker-Levy0号彗星于1994年7月与木星碰撞已成为事实。本文依据众多碰撞时刻的观测报道,并结合碰撞预报,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用不同观测技术和观测手段所给出的碰撞时刻的报道,强调了碰撞物理过程的重要性。最后,按照统一的物理模式初步确定了各个碎核的碰撞时刻。并归算出木星南纬碰撞带区的自转速度约为9h55min一周,说明它没有受到彗核连续撞击的影响。本文还将各彗核撞击点在木面上的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地球上绝大部份能量来源于太阳。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包括地壳运动)存在着广泛的影响。太阳与地震的关系最早被人们注意的是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对地球产生的固体潮,认为它可能是地震的一种触发机制。随着太阳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流对地震的发生可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物理作用。太阳活动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月27日,一颗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距离地球最近时只有6万千米。这颗名为“2012BX34”的小行星位列20颗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首。尽管它没有对地球造成威胁。但再次向地球人敲响了警钟,要加速研究如何防止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法和技术了,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世界上四大突发巨大灾难之一,早晚有一天会撞击地球。  相似文献   

18.
一颗彗星将于今年七月撞击木星冯占良,周洪楠美国天文学家预测,一颗名叫“休梅克一洛维9号”的营星将于1994年7月撞击木星,碰撞引起的爆炸威力将比地球上现在所有的核武器的爆炸能力大10万倍。这颗音星在1992年7月首次经过本星时遭到毁坏,木星的引力使这...  相似文献   

19.
发现两星系团碰撞的事例Abed754是位于长蛇座的一个宫垦系团,距地球约10亿光年。美国卡内基天文台的札布卢多夫(Ann乙M"doff)和加州大学的札里特斯基(]bellllls乙hisb)在用智利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的2.5米望远镜对它进行观测时,发...  相似文献   

20.
在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原始太阳星云气体演化全过程和地球与行星大气观测事实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地球与行星大气起源;地球应有一初级原始大气阶段,其主要特征是还原志。文中还求得了初级原始大气的上下限,讨论了这一大气的性质与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