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1994年7月17日至22日“彗木相撞”期间,在紫金山天文台进行了木星胶卷照相观测。木星胶卷像是用赤道仪20公分的折光望远镜加上拍摄太阳黑子放大像的照相装置获得的,木星胶卷像的直径约4.5毫米。“彗木相撞”后的木星胶卷像上留有明显的“大黑斑”创面。  相似文献   

2.
多年以前,当美国宇航局的天文学家们在规划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行星。因为行星的X射线太弱了。钱德拉的观测目标,首先是碰撞星、围绕黑洞炽热的旋涡、正在爆炸的恒星等等,总之一句话,激变的、高能的X射线源。 但是现在,行星却正在成为令科学家感兴趣的X射线源。比如说木星吧,已经在它的北极附近发现了脉冲式的X射线热斑(见本刊2003年第3期,“木星大红  相似文献   

3.
木卫世界的惊人发现闽人1996年7月以后,伽利略卫生和木星大红斑等的星新图像陆续从木星探测器伽利略号传送回来,并在国际互联网和闻媒体上公布。木卫二有液态水,木卫三有磁场,木卫一了活火山激烈地改变着自己的面貌,……种种惊人的发现纷至沓来,令人惊吧不已。...  相似文献   

4.
“伽利略”号与木星大卫星的会合何宁译木星的四大卫星形成了组织最紧密的类行星系统。过去两年来,伽利略号宇宙飞船已探明了这些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探明了每个天体的特性,并对卫星形成和演化的理论提出挑战。早在1610年1月,伽利略将他的天文望远镜对准木星,...  相似文献   

5.
2019年11月3日,美国航天局(NASA)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号(Juno)第22次飞掠木星时,在木星的南极地区探测到一个新的巨型风暴。当朱诺号在2016年7月初次抵达木星时,它在木星的两极上方发现了几个红外和可见光波段可见的巨大气旋—其中有9个在北极地区,6个在南极地区。  相似文献   

6.
彗木大碰撞的联想余新惠悲哉?壮哉?94之夏的“替木大碰撞”为人类展现了一幕惊心动魄的宇宙奇观。地球人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浩瀚宇宙间的木星。木星,这颗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在深这的茫茫夜空中在古闪烁,令人高深莫测,有史以来,一直受到人类的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7.
宇宙信息     
《天文爱好者》2008,(11):13-16
我国自主研制四轮三轴月球车;中国参与“赫歇尔”核心科学项目;美确定火星上三个最可能存在生命地点;地面拍摄的最清晰木星;土星北极的巨型风暴……  相似文献   

8.
来自NASA的新消息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008年11月向媒体宣布,已将木星定为下一个探索太空的远大目标,NASA将在2011年8月发射一个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Juno),展开对木星的深入探测。“朱诺”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将在太阳系航行近5年的时间:该探测器将首先绕地球运行至2013年,利用地球引力将“朱诺”弹射到外太阳系:预计大约在2016年中期到达木星轨道。  相似文献   

9.
吟词说天     
张镇 《天文爱好者》2008,(10):90-91
二.题解与句注: ①太岁明星回头行正路:太岁明星。与木星相应的假想天体,在此句中指木星,目前运行在人马座,亮度约-2.4等。回头行正路,是指木星在9月由“逆行”到8日11时变为“留”,留后由“逆行”改为“顺行”。此句是说木星经过前一阶段的“逆行”,改为“顺行”即行正路了。  相似文献   

10.
一颗彗星将于今年七月撞击木星冯占良,周洪楠美国天文学家预测,一颗名叫“休梅克一洛维9号”的营星将于1994年7月撞击木星,碰撞引起的爆炸威力将比地球上现在所有的核武器的爆炸能力大10万倍。这颗音星在1992年7月首次经过本星时遭到毁坏,木星的引力使这...  相似文献   

11.
一句话新闻     
《天文爱好者》2008,(2):19-19
土星北极惊现热斑,生日快乐,SOHO!“信使”号飞越水星,中子星质量上限变大  相似文献   

12.
木卫四之谜     
“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 1 995年 1 2月到达木星附近 ,开始对木星及其四颗“伽利略卫星”进行探测。这颗高度成功的飞行器对木星系统的探测使我们重新考虑我们原先的木星系统知识 ,尤为突出的是木卫四。“伽利略”号探测器对木卫四的观测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奇 :木卫四内部似乎有水的海洋。木卫四的早期探测是“旅行者”飞船进行的。“旅行者”在 1 979年到达木星系统时 ,揭示出大量“伽利略卫星”知识 :木卫一的火山 ;木卫二年轻的 ,断裂的 ,多冰的表面 ;木卫三上各式各样的“地形”。对木卫四的认识它是这样描述的 :做着乏味的、料想中的…  相似文献   

13.
王青 《天文爱好者》2010,(12):51-53
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首次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成功。 1973年12月3日。“先驱者10号”探测器飞临木星。 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探测器经过1年零9个月的艰难跋涉,穿过危险的小行星带,越过木星周围的强辐射区,与木星相会。它飞临木星时,沿木星赤道平面从木星右侧绕过,在距木星13万千米的地方穿过木星云层,拍摄了第一张木星照片。  相似文献   

14.
木星“新视野” “新视野”号是美国宇航局的新一代太阳系无人探测飞船,主要任务是探测冥王星及其卫星和环绕在太阳系周围的柯伊伯小行星带。2007年2月28日,“新视野”抵达距离木星225千米的最近点,借助木星引力进行加速。利用与木星“亲密接触”的前后几个星期,“新视野”号启动它携带的7个照相仪和传感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20、21太阳活动周的E、F型别黑子群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1.大黑子群日面经度随时间(用太阳自转周表示)的分布呈现“V”和“∧”形状;2.三个活动周大黑子群数按经度分布都有两个峰值。  相似文献   

16.
每天,在各大空间探测器的助力下,人类的视野在不断向数千万千米外的邻居那里延伸。每分钟我们对自身所处的精巧而又复杂的宇宙都有更多了解,火星沙尘暴终于停了、土星极光正在闪耀、木星大气中多了个小红斑、木卫一的火山刚刚爆发……这些遥远邻居发生的一切一切。与网络上的每日新闻一起,成了人类世界的重要话题,已融入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木星“大红斑”的旋转浅水实验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旋转轨物面浅水实验系统上进行了可重复的系列模拟实验,在旋转随动坐标系中拍摄的照片和功率谱分析表明,确有大尺度持续存在的涡旋、漂移与演化产生,在一定条件下,呈现出一个自持的、长寿命的、沿与整体旋转方向相反方向漂移的反气旋孤立波涡旋(Rossby孤立波涡旋),这就是木星“大红斑”的实验室模型,实验结果证实,流体动力学不稳定主要来自于剪切和Coriolis力效应,由于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系统的自组织,涌现出大尺度长寿命相干涡旋结构,受多次实验的启发,从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提出一个半经验模型,近似求出了Rossby孤立波涡旋解。  相似文献   

18.
2003年9月21日,美国“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在太空探索14年后完成其使命。如何处理“伽利略”这个庞然大物曾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议。如果任其坠落,它将会对宇宙空间造成大量污染。美国最后决定,把价值15亿美元的“伽利略”于第35次环土星运行时在木星大气层自行销毁。这是美国自1999年以来首次控制探测器在地球之外的天体上坠毁。  相似文献   

19.
“伽利略”捕获的木卫新图象陈丹经过NASA(美国航天局)长期精心策划安排的木星探测器“伽利略”号,于1989年10月发射升空。首先飞越金星和地球,利用它们引力加速,然后向木星轨道飞去。1995年12月进入环绕木星的轨道,在其后23个月期间,将环绕木星...  相似文献   

20.
2011年8月5日,美国宇航局新一代木星探测器——“朱诺”(Juno)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升空。至今已有多个空间探测器飞向或接近了木星及其卫星.其中包括先驱者10号、11号、旅行者1号、2号、“伽利略”、“尤利西斯”和“新视野”空间探测器,其中只有“伽利略”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木星探测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