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为什么会有红色类星体研究类星体的天文学家通常习惯于寻找蓝色的天体。1994年澳大利亚一个天文学家小组观测了几百个类星体,发现其中80%是红色的。他们认为这些类星体之所以是红色的,是由于尘埃引起的。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红类星体并不...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家第一次确定了位于可观测宇宙边缘附近的一个类星体的大黑洞的质量。估计这个黑洞和类星体是大爆炸后10亿年里形成的,由它们可以洞悉早期宇宙的情况以及黑洞和星系曾有过什么变化。天文学家用莫纳克亚山上的英国红外望远镜观测了类星体J1148+5251。装在望远镜上的成像光谱仪测量了来自这一天体的红外光谱。在离子MgⅡ,即失去一个电子的镁原子的发射线上有一个特殊加强。  相似文献   

3.
简说类星体     
简说类星体自从1963年类星体被发现以来,天文学家一直试图揭开这些位于宇宙外层空间的强光源如何产生这样大能量的秘密。多少年来,类星体一直未被觉察,在天空中,它们就是一些昏暗的星体,没有人对它们产生过怀疑。然而,在40年代,从事无线电研究的科学家发现一...  相似文献   

4.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北京天文台新发现近20颗类星体北京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们去年以来已发现了近20颗类星体,由于他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X射线选类星体的特点,所以可以期望他们将继续大批量地发现类星体。类星体是在60年代发现的,在天文底片上它看起来是像恒星那样的一个点源,...  相似文献   

5.
预计在5年内绘制四分之一数字天空图的斯隆数字巡天目前已获得许多重要发现,天文学家在2001年美国天文学会的年会上发表了最新的发现。 斯隆巡天发现了两个迄今所知最远的类星体,它们的红移分别为6.0和6.2,也就是说,宇宙的膨胀已使它们的光向较长波长移动了  相似文献   

6.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已经获得确凿证据证明,一个大爆炸后不到10亿年形成的类星体含有一个完全成熟的、生成能量相当于太阳20万亿倍的黑洞。存在于宇宙如此早阶段的黑洞向星系和大质量黑洞形成理论提出了挑战。剑桥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观  相似文献   

7.
《天文爱好者》2008,(6):45-45
5月19日一个由印度天文学家领导的研究组宣布成功地测量出早期宇宙的温度,那时宇宙温度为零下264摄氏度,这比如今宇宙微波背景的零下270度略暖和一些。研究小组实际测量的是110亿光年之外一个类星体中一氧化碳的温度,他们测量了一氧化碳的波长,该波长受星系中气体温度的影响,而这些气体温度的加热则来自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相似文献   

8.
一眼看去就会忽视我们曾提到,类星体的最早发现者是格林斯坦和欧克,他们早在1960年,也就是类星体正式发现之前3年就拍下了类星体的光谱。但是,由于类星体在外形上和恒星没有任何区别,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它会是星系一类的天体。类星体发现之后,人们自然会想到,既然它是河外天体,而且那么亮,就应该和河外星系一样有一定的结构。天文学家们动用了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去拍摄类星体的像,令人失望的是,无论露光时间多么长,拍下来的总是一个点像。因此,类星体本身有没有  相似文献   

9.
白矮星将再度辉煌瑞林自从类星体、脉冲星和黑洞等奇异天体脍炙人口以来,在天文科普刊物中便很少提到白矮星了。但实际上,从19世纪60年代发现第一颗白矮星(天狼B星)至今,天文学家对它们的搜寻和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而近年来的两项发现和宇宙年龄危机问题有可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已有的利用类星体各种子集来确定宇宙减速因子q_0的工作,并对q_0重新作了统一的归算. 从8个射电类星体的样品子集计算所得的q_0值,全部落在1.0≤q_0≤3.5范围内.文中最重要的假设就是射电类星体的特征光度与宇宙时(cosmic epoch)无关,因此,只要宇宙早期的射电类星体不比晚期的亮,那么宇宙的封闭性就是非常可能的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类星体成团随红移的变化。利用Hewitt-Burbidge类星体星表和寻找类星体对的统计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类星体成团主要是由于小红移类星体的贡献,大红移类星体没有成团分布的证据。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红移类星体在成团分布上的区别并不是由于样品的绝对光度不同而引起的选择效应,而是反映了类星体团随宇宙时间变化的演化效应。  相似文献   

12.
天文学正处在一个黄金时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天文学家借助口径不断扩大、设计愈发精密的新一代望远镜和其他设备,做出了许多重大发现:类星体、黑洞、引力透镜弧、系外行星、伽玛射线暴、宇宙微波背景、暗物质和暗能量部位列其中。近二十年来,随着天文观测卫星和8—10米口径陆基望远镜的投入使用,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又有了一幅新的图景:这是一个由我们还不甚了解的暗物质和神秘的真空能(即“暗能量”,其特征是能置密度不变)所主导的宇宙。随着认识的进步,全新的、也更加基础性的问题摆在了科学家面前。  相似文献   

13.
类星体光谱中有大量的吸收线,它们或者生于与类星体本身有联系的气体云,或者产生于类星体和观测者的吸收系统。因此,类星体吸收线是强有力的宇宙探针。对类星体吸收线的研究将不助于我们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本文介绍了类星体吸收线的性质并评述了近年来一吸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类星体光谱中有大量的吸收线 ,它们或者产生于与类星体本身有联系的气体云 ,或者产生于类星体和观测者之间的吸收系统。因此 ,类星体吸收线是强有力的宇宙探针。对类星体吸收线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本文介绍了类星体吸收线的性质并评述了近年来类星体吸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星系研究的新进展今天天文学家利用空间望远镜已经较为深入地考察了年龄在100~150亿年的宇宙。虽然宇宙微波背景图提供了宇宙幼年时期的一幅模糊图象,然而天文学家对星系是在什么时候和怎样形成的仍感困惑。星系演化难题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已经通过《哈勃深...  相似文献   

16.
对有光变资料的34个类星体及9个活动星系统计了它们的平均光变速率与红移的关系,发现平均光变速率有随红移增大而减小的趋势,而活动星系的平均光变速率比类星体要大.从宇宙演化的角度来看,类星体的光变随着宇宙时愈演愈烈,最后与活动星系相接.  相似文献   

17.
红移·距离·年龄“按照宇宙膨胀学说,z=4.73的类星体PC1158+4635大约是在宇宙半径为现在的1/6,宇宙年龄仅为现在的7%时诞生的。”这一例证说明,随着新技术的应用,现代望远镜已观测到了遥远深空的星系或类星体;从时间上说,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Burbidge最近编纂的类星体表为基础,对1467个类星体作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光度演化规律:类星体的光度演化恰好补偿了随距离衰减的效应。采用弗里德曼宇宙模型,进而得出了类星体的折合星等随时间t的演化公式。并且据此论证了Burbidge指出的N-Z图中存在的三个高峰确实表示了类星体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9.
具有光度函数谱指数陡于-2的背景光源(如类星体、seyfert星系核等)将会由于宇宙中的致密天体引力透镜效应的增亮而优先进入观测样本。而目前观测中并未明显展示出这一特征,从而暗示:宇宙中能引起类星体透镜增亮效应的天体(M>0.01M)其密度是很低的,达些致密天体不足以构成暗物质的主要候选者而使宇宙封闭。  相似文献   

20.
自从六十年代初发现类星体以来,关于类星体的红移性质一直存在着两种看法。持宇宙学观点的人认为:类星体的红移是由于类星体的距离十分遥远,因而以极大的速度离去所造成的;而持非宇宙学观点的人则认为:类星体与较近的星系有物理上的联系,它们的红移与距离无关。尽管红移的宇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