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北京天文台新发现近20颗类星体北京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们去年以来已发现了近20颗类星体,由于他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X射线选类星体的特点,所以可以期望他们将继续大批量地发现类星体。类星体是在60年代发现的,在天文底片上它看起来是像恒星那样的一个点源,...  相似文献   

2.
有迹象表明,实际上所有的中、高金属度恒星都环绕着某种东西。天文学家是通过观察恒星膨胀的气体遗迹得出这一推论的。以色列海法大学索科尔认为一颗濒死恒星在经历红巨星阶段后抛射的行星状星云的形状揭示了它的轨道伴星的大小和本原。 行星状星云是宇宙中最漂亮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天文学家用凯克1望远镜上一个高新的成象系统在一颗称为WR104的恒星周围发现了一绝无仅有的旋涡尘云。由于这颗恒星离地球太远了,大约4800光年,用常规技术是无法成象的,加州大学的天文学家把这架望远镜当作一个干涉仪使用。通过遮幅凯克95%的光接收面积,他们描绘了?..  相似文献   

4.
陆烨  赵刚  梁艳春 《天文学进展》2001,19(4):470-476
第一代恒星(星族Ⅲ恒星)标志着宇宙从暗物质时代到现在已知的宇宙的转折点。目前对第一代恒星(星族Ⅲ恒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在银河系中还没有发现零金属丰度的恒星,金属丰度[Fe/H]≤-2.5的恒星极少。由于近几年的BPS巡天,银河系中已知的极端贫金属丰度的恒星数目大大增多。目前,可探测到的极端贫金属星的金属丰度[Fe/H]最低约为-4.1。金属丰度在-4到-3之间的恒星大约有100多颗,这些恒星的运动学特性非常类似于其它晕星。然而还没有发现第一代恒星,或金属丰度[Fe/H]≤-5的恒星。关于第一代恒星的形成过程、初始质量函数以及存在于银河系的什么地方,都还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但第一代恒星确实存在。第一代恒星这个谜一般的实体,向观测和理论天文学家提出了巨大挑战。为探测和预言银河系中的第一代恒星,天文学家提出了许多观测方案和理论模型。对有关第一代恒星在观测和理论研究上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纷乱的气流和庞杂的星际尘埃,以及恒星形成时的猛烈星风,宇宙中所有最纷繁的元素仿佛都被凝聚于大质量恒星的“育婴室”,所以我们才能欣赏到像猎户座大星云和船底星云那样极尽奢华而又震撼人心的宇宙风景。但同时,混乱而繁杂的环境对天文学家们研究这些大个子恒星的身世之谜平添了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宇宙中,恒星和行星是随处可见的,除此之外还有大量自由漂浮着的气体云,也涂画在时空巨大的幕布上——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一切,天文学家称它们为“可见物质”。但你是否知道,这些可见的物质,其实只占了宇宙中全部物质的很少一部分(17%)呢?宇宙中另外那约83%的物质都是我们看不见的,没有人知道它们究竟是些什么。在过去的80多年里,天文学家一直试图对宇宙中这些被称为“暗物质”的成分进行直接的观测,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次获得过成功。  相似文献   

7.
宇宙信息     
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天文学家发现100亿光年远的星系中有大约90%并没有被观测到。 天文学家通常会使用氢所发出的特征辐射,例如莱曼-α,来探测遥远宇宙中恒星的数量。但他们也怀疑,来自遥远星系的这些光其实大部分并没有被观测到。现在由两架8.2米的甚大望远镜所进行的巡天证实了这一猜测。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眼中,无垠的夜空深邃而静谧,为我们带来平和宁静的心情。不过在天文学家看来,夜空比地球上的任何角落都要狂暴得多,不计其数的足以把地球毁灭亿万次的剧烈爆炸正在夜幕的掩盖下此起彼伏,只不过它们距离我们实在太远而未被察觉而已。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天文学家研究的目标天体都是相对稳定或是缓变的,如寿命很长的恒星,还有宇宙的结构在几十亿年中的演化轨迹等等。但是爆发的天休却往往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比如本文要介绍的几种恒星爆发。  相似文献   

9.
截止本期《天文爱好者》出版,世界上活着的人当中恐怕没人亲眼目睹过金星凌日。上一次金星凌日发生在1882年。历史上,被人们目击到的,并且目击者知道该现象是如何发生的金星凌日仅有五次。你即将在今年看到的是第六次。 金星凌日是天文学家认识宇宙的重要工具。借助于金星凌日,天文学家曾第一次较为精确地测量了日地距离;而如今,天文学家在这种想象的启发下正在寻找其他恒星周围的大行星。  相似文献   

10.
由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天文学家领衔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近日发现,一颗太阳系外行星(WASP-12b)由于受到中央恒星引力的影响,正以大约每秒60亿吨的速度在向中央恒星流失质量。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见证了一颗行星瓦解和死亡的进程。他们的研究论文已在2月25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11.
经典的恒星形成理论正受到有力的挑战。加州伯克利的天文学家们宣称已发现了一种异常的机制,这个机制形成了整个星系中的恒星——从即将消亡的星系的黑洞中喷出的巨大气体流(称为射电喷流),撞入几光年外的宇宙星云中,使其受到压缩,直到触发热核反应而形成新的恒星。 但在伯克利研究同一现象的另一个研究小组认  相似文献   

12.
《天文爱好者》2014,(2):24-31
上个世纪,天文学家有力地证明,我们现在居住的宇宙起源于大约138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之后不久,基本粒子和简单的原子(氢和氦)形成。宇宙在膨胀中冷却,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恒星得以形成。在这些恒星的核心发生的核聚变产生了很多新的元素,如碳、氮、氧等。另外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元素,比如铁,则是在更加猛烈的超新星爆发中产生的。与此同时,宇宙中出现了行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等各种天体。今天,新的恒星依然不断从大爆炸、恒星风和超新星爆发所遗留的气体中产生出来。现在的宇宙似乎有利于行星的形成和生命的发展,不过在遥远的将来,情况将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恒星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之一,恒星形成是天体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天文学家正致力于理解与恒星形成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大质量恒星和星团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样的物理过程决定了恒星形成区域的物理性质?初始质量函数由什么确定?恒星形成率由什么决定?近年来,恒星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不断发展。主要介绍了辐射流体(磁流体)的数值研究在原恒星核坍缩、大质量恒星形成、星云破碎和坍缩、星团形成和初始质量函数等方面的模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宇宙信息     
ISO发现星系形成的黄金年代  由欧洲空间局红外空间天文台(ISO)承担的“深空巡天”(DeepSur vey)揭示 ,星系是在大约 1 0 0亿年前所谓星系形成的黄金年代诞生的。他们进一步证实了 1 999年宣布的结果 ,即这些年轻星系比以前认为的要活跃 ,正在生成许多新的恒星。ISO的资料已经揭示了 1 0 0 0多个非常活跃的星系 ,在那里正在发生大规模的恒星形成。虽然它们的距离还无法确定 ,但欧洲天文学家相信他们正在回眸宇宙大约是现在年龄三分之二时的情景。意大利天文学家法达说 ,其中许多星系已被光学望远镜观测到了 ,但实际上…  相似文献   

15.
两个不起眼的星系在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但时至今日仍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距离地球约6000万光年之外——至少有一些天文学家的结论如此,有一对奇特的星系正在引发一场宇宙学骚动。分别被称为NGC 1052-DF2和NGC 1052-DF4,后文简称为DF2和DF4,它们所包含的恒星数量远远少于常见的星系。然而,让天文学家咋舌的并非它们缺少恒星,而是这两个星系似乎不包含暗物质,但暗物质占据着宇宙物质组成的85%。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天文学家们已逐渐认识到现在宇宙的年龄约为 1 0 0亿至 1 50亿年之间 ,这段时间若与人类历史或者地质年代相比简直太长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 ,宇宙仍然是个新生儿 ,人生历程才刚刚开始 ,宇宙自身许许多多的神奇故事还没有上演呢 !在天文学家们的日常工作中 ,经常讨论一些也许多少亿年也不会发生的事情。比如 ,根据恒星演化的理论 ,在大约 1 1亿年以后 ,我们的太阳将变得非常热 ,被煎熬的地球由于不再适于生命的存在而变得一片荒凉。 70亿年以后 ,它将成为一个庞大的红巨星。接着在随后的几亿年的时间里 ,它将耗尽自己的核…  相似文献   

17.
暗物质探测工作进展简介许梅关于宇宙中的暗物质问题,本刊已登载过不少文章,本文只着重介绍目前暗物质探测工作的进展情况。暗物质存在的证据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期,年轻的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J.Ort)在研究恒星的运动时就已指出,为了说明恒星来回穿越银道面的...  相似文献   

18.
《天文爱好者》2008,(4):50-51
千百年来,人们有着这样一个疑问:“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天文学家正在努力回答这个问题。探测类太阳恒星周围是否存在行星系统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是人类迈向寻找地外生命的重要的一步。这些行星系统有可能也孕育着与我们相同的智慧生命和文明,另外研究行星形成所需的物理条件以及他们的存在对银河系乃至星系演化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天体物理学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距离我们超过25.000光年之外有一个近距宇宙中最神秘的地方。它是我们银河系被尘埃所遮蔽的中心,那里挤满了横冲直撞的恒星。天文学家怀疑在银河系的最中央潜伏着一个质量超过太阳400万倍的巨型黑洞。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在恒星研究中的贡献。他发现了巨星序与矮星序,提出恒星的正确分类,为光谱-光度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最先研究星团光谱型与光度的关系,建立了星团的颜色-星等图。特别是通过与美国天文学家罗素、爱尔兰天文学家蒙克工作的比较,指出赫茨普龙与罗素在赫罗图的创建中具有同等的功绩,而不该将蒙克的功绩提到不恰当的高度,即便就研究方法而言,也不能将蒙克与赫获普龙相提并论。他最早用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测定了小麦哲伦云的距离,为宇宙岛存在的假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