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论述了地震多参数,包括速度、振幅、频率和相位等的提取以及在储层油气综合判别预测中的方法技术,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技术在碎屑岩储层油气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岩性种类多,岩性复杂,不同岩性岩石特征差异大,火山岩岩性、储层的地震预测难度大,亟待通过岩石物理的分析,有效指导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通过对13种弹性参数敏感性交会分析,首次利用密度和剪切模量将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复杂火山岩岩性划分为玄武岩类、安山岩类和流纹岩类3类,且同一岩类岩性都具有相同的储层参数特征,在区分岩性基础上,利用密度和纵波速度双参数可对3类岩性组的储层进行直接识别,为火山岩储层叠前反演预测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渤深6块潜山储层位于沾化拗陷渤南凹陷北部,埋藏深度4100~4900 m,储层发育及成藏规律复杂。为了高效开发渤深6块,必须引进和优化潜山油藏描述技术,然后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优化并创新使用。采用地震资料目标处理、叠前深度偏移、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等基础资料处理技术;用多井地震合成记录综合标定、变速成图等技术准确描述潜山形态。多井采用了斯伦贝谢成相、核磁共振测井、多尺度边缘检测平面预测等先进技术,最后根据录井、测井等多项信息进行综合判识并量化。应用结果表明,渤深6块15口新井全部钻遇设计油层,且均自喷生产,投产平均产油能力84 t/d,产气5×104m3/d,油藏开发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体系地震动力分析的历史过程,并对地震动力分析的传统理论方法、近似方法和现代计算技术从新的角度加以阐述,同时给出体系地震动力分析的应用前景,以促进经典的传统理论方法、近似方法和现代计算技术的综合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地震动力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5.
四川长宁页岩总有机碳地震定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页岩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是评价页岩储层生烃能力的重要参数,也是页岩气"甜点"预测的关键要素。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页岩TOC地震定量预测方法。首先,通过测井解释和地震资料处理分析,明确页岩优质储层地震和测井响应特征;然后,通过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和测井资料分析,确定TOC的敏感参数为密度,并建立它与TOC质量分数之间的拟合关系,得到研究区TOC质量分数经验公式;最后,结合叠前地震反演技术获得的密度体和经验公式,将密度体转化为TOC数据体,进而定量预测TOC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利用叠前反演获得的密度体可进行TOC质量分数定量预测,并且预测的TOC质量分数相对误差小。该技术在研究区页岩气勘探中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渤海油田新近系河流相储层是渤海油田增储上产的主力开发层位之一,海上河流相储层开发面临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和井网稀等问题。以垦利3-2油田3-1483砂体为例,应用正演约束叠后地震资料谱反演技术,研究细分成因单元的储层精细构型;根据地震相典型特征,识别水下分流河道的4种接触模式,即分离式水下分流河道,叠置、切割式水下分流河道,叠置式水下分流河道和连接式水下分流河道;利用地震剖面及地震资料谱反演技术,将垦利3-2油田较为复杂的3-1483砂体纵向上精细划分为2期,平面上精细划分为4条河道砂。9口开发井的井位实施结果表明:比优化前减少低效井4口,注采对应率由优化前20%提高到80%,能够解决以垦利3-2油田为代表的海上复杂河流相油田开发早期储层精细刻画问题,为渤海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广泛应用,在高精度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利用三维地震的属性切片
技术刻画沉积体的三维几何形态及其沉积演化过程,已成为地震地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并逐渐衍生为一门新
的学科──地震沉积学。地震沉积学的应用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地下沉积体宽厚比的“不均衡性”,另一方面又要客观辩证地评价
地震沉积学对于“薄层”沉积体的分辨能力。陆相地层地震沉积学应用要比海相地层复杂,陆相地震沉积学研究应该形成其自身
的特点和技术方法体系。地震沉积学应用的关键是建立高精度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以正确的沉积相模式为指导及精细标定地震
属性的地质含义,要强调多学科、多因素、多技术手段的联合应用与约束。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速度谱特征分析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含油气储层预测方面的应用。叠加速度谱不仅可以提供速度信息.而且能量团的聚集、发散特征也可以提供油气、构造方面的信息,其接合地震剖面的解释可以提供更多的地质信息。最后,本文以吐哈盆地为例,用速度谱特征分析方法对三个不同构造背景的油田进行含油气储层预测,其结果与油田的实际资料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精细解释上法地区地震资料和测井曲线校正的基础上,开展了地震属性分析、AVO处理和储层横向预测方法的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比较了各方法的优劣,认为应用Jason软件能较好地作出储层预测,是目前较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辽中凹陷北部湖底扇沉积模式及地震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利用辽中凹陷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井—震标定、地震地层学解释和地震相分析.在东营组二段(简称东二段)沉积时期,该区分布多个NE向古辽河水系发育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存在前缘相带砂体整体滑塌并近距离搬运而形成的湖底扇沉积.湖底扇具有期次多、数量大和横向展布范围广等特点,不同沉积亚相(内扇、中扇、外扇)具有敏感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锦州20构造测井资料的岩—电组合特征,探讨湖底扇形成条件,建立湖底扇的沉积模式,识别湖底扇沉积各亚相的地震响应特征;基于井—震标定技术,利用地震相干体和地震属性方法,研究2期湖底扇沉积横向展布特征,精细刻画有良好油气发现的Ⅱ期湖底扇中扇亚相储层发育边界.结果表明:应用湖底扇沉积模式和地震响应特征,在辽中凹陷北部东二段发现多个湖底扇沉积体,是有利的岩性油气勘探目标,对渤海海域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data profiles, including the 2D seismic data, single channel seismic data, shallow sections, etc., reveals that gas hydrates occur in the East China Sea. A series of special techniques are used in the processing of seismic data, which include enhancing the accuracy of velocity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estimating the wavelet, suppressing the multiple, preserving the relative amplitude, using the DMO and AVO techniques and some special techniques in dealing with the wave impedance. The existence of gas hydrates is reflected in the subbottom profiles in the appearance of BSRs, amplitude anomalies, velocity anomalies and AVO anomalies, etc. Hence the gas hydrates can be identified and predict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ast China Sea is a favorable area of the gas hydrates resource, and the Okinawa Trough is a target area of gas hydrates reservoir.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东非海上不断有大型天然气田发现,已成为国际能源勘探的新兴热点。东非地区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其勘探和研究程度很低。在调研大量区域地质和油气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东非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特征的分析,从油气成藏要素(烃源岩、储盖组合以及圈闭类型)入手,探讨了油气成藏模式,并对其勘探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非大陆边缘经历了4期构造演化,形成了裂谷叠加被动大陆边缘的双层系盆地结构;主力烃源岩形成于卡鲁裂谷期,主力储层形成于被动陆缘期,在大型三角洲发育区,油气保存条件最好,以构造和构造-地层圈闭为主;油气成藏模式受到构造演化的阶段性、构造变形的横向分带性以及成藏要素的配置关系所控制。   相似文献   

13.
储层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储层作出符合地质实际的分类与评价。储层分类评价的结果可以直接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因此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入手,结合自身的科研实践,介绍了地质经验法、权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分形几何法、变差函数法、聚类分析法、灰色关联法、各种测井方法和地震方法等11种储层评价研究的方法及其优缺点。研究认为资料的选择、评价参数的选择和评价结果的合理性验证是储层评价研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问题。最后指出了储层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The large deep-sea area from the southwestern Qiongdongnan Basin to the eastern Dongsha Islands,within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is a frontier of natural gas hydrate exploration in China.Multiform of deep-sea sedimentations have been occurred since late Miocene,and sediment waves as a potential quality reservoir of natural gas hydrate is an most important style of them.Based on abundant available data of seismic,gravity sampling and drilling core,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reflection and sedimentation of sediment wav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natural gas hydrate hosted in it,and discussed the control factors on natural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The former findings revealed the deep sea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have superior geological conditions on natural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Therefore,it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deep-sea natural gas hydrate exploration with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ep-sea sedimentation and natural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15.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位于泌阳凹陷东部,区内已发现下二门油田。该油田在核三上段至核二段下部为纯油藏,核二段上部为具气顶的油藏,核一段和廖庄组为纯气藏。经过40多年勘探开发,在下二门地区油气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油气勘探陷入瓶颈期。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区勘探规模,取得新的油气发现,需要对该地区油气成藏机制再认识进而决定其下一步勘探方向。利用最新勘探和油藏资料,通过烃源条件分析、油源对比、天然气成分分析及油藏精细解剖,重新认识了该地区油气成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泌阳凹陷深凹区的核二段泥页岩发育广,生烃指标较好,已进入低成熟阶段,具备较好的生油条件;下二门地区各层系油气与深凹区的源岩关系明确,表明油气以顺层运移为主,即核二段低熟油应该来自深凹区核二段低熟烃源岩,核三上段和核三下段原油分别来自深凹区核三上段和核三下段的成熟烃源岩;下二门地区核二段产出的天然气为低成熟伴生气,明显不同于深层凝析气,并非深层油气沿断层调整而来;下二门地区深层油气资源量大,但目前已发现储量规模有限,这预示着该区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因此,总结下二门地区的油气成藏特点及成藏模式,不仅可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指导,而且可为我国东部类似断陷湖盆含油构造的进一步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储层(裂缝)预测、盆地模拟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油气成藏条件,预测了油气资源潜力,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上二叠统、中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三套烃源岩。最主要的烃源岩层为上二叠统,是油气资源分布的主要层位;主要储集层为柴窝堡区块的上二叠统和米泉区块的中下三叠统及中下侏罗统,其物性较差,总体为较好含气储层,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存在自源(侧向排烃)、它源(垂向排烃)两类油气成藏模式。柴窝堡区块北部和米泉区块仍然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是目前我国主要的陆相页岩油资源开采区,歧口凹陷位于盆地腹地,是渤海湾盆地内典型的富油气凹陷之一,但长期以来缺少对不同层位页岩形成环境及页岩油潜力的综合评价。选取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地化录井技术和生排烃模拟技术,进行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页岩沉积特征的描述和页岩油潜力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①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沉积于水体盐度较高的还原-强还原环境,营养物质丰富,气候炎热湿润,适宜生物大量繁殖,生产力水平高;②结合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研究区沙一下亚段页岩生烃能力强、生烃效率高、排油率较低,生成的原油仍大部分残留在页岩中,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③研究区沙一下亚段页岩中含有适量碳酸盐矿物,在成岩过程中改善了储集条件,为页岩油提供了良好的储集场所。歧口凹陷西南缘海侵的发生从沉积环境、古生产力及对成岩作用影响等方面促进了沙一下亚段有机质的富集,而有机质富集、生烃强度高以及良好的储集条件共同控制了沙一下亚段页岩油的大面积分布。研究区沙一下亚段页岩油储层可分为碳酸盐岩和混合沉积岩2种类型,综合2种储层的含油性特征后发现,碳酸盐岩矿物含量和脆性指数对页岩含油性有着极大影响。有利勘探区域为构造裂缝发育的宽缓斜坡区和白云岩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有利勘探层段为孔隙和微裂缝发育的白云岩、白云质页岩和灰质页岩层段。该研究成果可为歧口凹陷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的类型、分布、形成机制、与油气藏的关系及成藏模式和控藏特征,分析地震、油气藏开发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结果表明:伊敏组晚期,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在近东西向压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大规模反转,形成断层型、褶皱型和混合型3类5个亚类反转构造,并与上部含油气系统的大二段次生油气藏具有良好耦合关系.大二段次生油气藏为反转期原生油气藏沿主干反转断裂向上调整形成,以南一中段及下段烃源岩形成的原生油气藏为源,以大二段砂岩为储层,以伊敏组泥岩为盖层,以主反转断层为疏导为成藏模式;该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与反转程度密切相关,主要形成于反转程度较弱的塔南凹陷隐伏断展型反转构造发育的区域,北北东向的隐伏断展型反转构造圈闭是寻找该类次生油气藏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9.
Poros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perties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The porosity data that come from well log are only available at well points. It is necessary to use other method to estimate reservoir porosity.Seismic data contain abundant lithological information. Because there are inherent correlations between reservoir property and seismic data,it is possible to estimate reservoir porosity by using seismic data and attributes.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is a powerful tool to extract mathematical relation between two data sets. It has been used to extract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 between porosity and seismic attributes. Firstly,a seismic impedance volume is calculated by seismic inversion. Secondly,several appropriate seismic attributes are extracted by using multi-regression analysis. Then a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trained to obtain a mathematical relation between porosity and seismic attributes. Finally,this trained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implemented to calculate a porosity data volume. This methodology could be utilized to find advantageous areas at the early stage of exploration. It is also helpfu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servoir model at the stage of reservoi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0.
深水峡谷是当今海洋油气勘探领域的研究热点。南海西北部琼东南盆地的中央峡谷已部署了多口深水钻井来勘探沉积充填的岩性油气藏,然而,由于这些探井数量相对有限、井间距离大以及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峡谷内砂体的叠复关系、边界接触关系以及沉积演化等问题尚不清楚,严重制约着储层空间分布与储层物性的精细刻画。对琼东南盆地陵水区中央峡谷开展了沉积数值模拟研究,根据研究区具体地质背景建立了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 FLUENT正演模拟了多个沉积期次和多套砂组在不同初始条件(如物源和入流速度)下的浊流沉积几何形态,包括砂体平面分布特征和隔夹层分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峡谷平直段内,浊流受底床摩擦力的持续影响,流速降低且湍流强度减弱,使得较粗颗粒可沉降于底床,细颗粒可随浊流头部涡流悬浮;峡谷狭窄段内,浊流头部的湍流较强,侵蚀峡谷壁并使峡谷走向发生偏移,悬浮颗粒受离心力作用形成溢岸沉积;峡谷内砂体展布具有垂向分异性,砂体内部泥岩以夹层为主,厚度一般较小且横向连续性差。与现有地震、钻井资料的对比分析显示本次数值模拟结果具有有效性。本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央峡谷不同沉积期次和不同砂组的沉积水动力学过程,进而预测了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为储层物性预测提供了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