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TM+与SPOT-5 Pan融合影像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TM 与SPOT-5 Pan融合影像是地质灾害调查的理想数据源.ETM 多光谱图像与SPOT-5 Pan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相差悬殊,直接融合可能导致融合影像色彩模糊、色调不和谐等问题;若将ETM 与其全色融合后再与SPOT-5 Pan融合,如果融合方法不当亦会造成光谱信息的过多损失.以金沙江上游某库区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为例,采用Brovey变换法、IHS变换法和PCA变换法分别对ETM 和SPOT-5 Pan进行了直接和间接融合,并采用主观评定与水平光谱剖面相结合的方法对融合影像进行了评价,通过野外调查对解译结果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ETM 与SPOT-5 Pan(PCA变换融合)融合影像地质灾害解译的准确率达92%.  相似文献   

2.
以Landsat 8与SPOT-6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工作区遥感影像特征和1:5万地理底图,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对工作区地层、线性构造、环形构造进行解译,并采用比值-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羟基和铁染蚀变信息.通过对遥感解译的断裂构造、环形构造和蚀变矿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遥感角度圈定成矿有利部位,供野外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省建水县为研究区,云南省建水为云南省地质灾害比较发育的地区之一,为云南省地质灾害1∶50 000调查重点区域。通过遥感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地质概况的充分研究,并使用了ETM、SPOT-6等遥感信息源,结合Google earth多时相高清影像,对研究区进行灾害解译,并建立该区的地质灾害解译标志;通过对该区灾害的发育、分布情况,总结出研究区灾害的诱发因子及其影响情况;并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评价,分析地质环境发展趋势,为野外勘查提供合理路线。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扎河坝煤矿、买乌开、科克库都克三幅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当中,笔者利用Google Earth(GE)图像数据进行了遥感地质解译,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在本次遥感解译工作中,所获得的GE卫星影像的清晰度远远大于以往的ETM多波段合成图像。其包含的可解译地质信息也比以往的卫星影像更加丰富。通过对GE影像进行数据采集、完美镶嵌、校正成为1∶5万标准图幅,使其坐标误差控制在30 m以内,并建立了测区内各地质构造单元的解译标志。良好的GE影像图的解译资料推动了野外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广西旅游资源遥感调查的影像特征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传明 《广西地质》2002,15(4):27-32
文章利用航空图像、法国SPOT-2、美国Landsat-5卫星,全色和TM波段数据成像等遥感图像资料,对广西旅游资源进行了遥感调查。依据旅游资源影像特征解译,揭示和发现了5类12种基本类型。实践证明,旅游资源遥感调查的作用和效果明显,可作为政策和决策部门查明并开发本地旅游资源直观快速的调查途径。  相似文献   

6.
遥感数据的尺度效应决定了可识别内容与识别精度,同一区域内的遥感数据尺度不同,同样的遥感处理模型或者方法将得到不同的处理结果。以宝鸡黄土区滑坡遥感调查为基础,对不同遥感数据源的滑坡体的最小可识别面积、图斑面积精度测算、最佳及最大成图比例尺、遥感地质灾害解译对比性分析、滑坡遥感解译精度评价等等与遥感尺度有密切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宝鸡黄土区,调查大、中型以上滑坡的信息,可以采用SPOT-5(2.5 m)融合图像数据,比例尺为1∶25000或1∶50000;调查中型、小型滑坡及较大滑坡体内部结构定量信息,可以采用Quick Bird(0.61 m)融合图像数据,比例尺为1∶5000。  相似文献   

7.
以ETM、SPOT5和Quickbird为主要信息源,在哈拉阿拉特山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填图,对该地区的地层单元、中—小规模地质体(如岩脉、小岩体和火山口)和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地遥感解译分析,并开展了大量的遥感野外地质调查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彩色空间HSV变换融合法将SPOT5高精度遥感图像数据与ETM图像数据...  相似文献   

8.
正射遥感影像地图是遥感数字图像经过精纠正(包括投影差改正),并与数字化的简化地形图复合的一种新图.通过在GPS,GIS数据点控制下遥感图像的精校正,研制出了试验区具有国际分幅规格标准的1∶5万正射遥感影像地图,并直接用于遥感区调试验和成矿预测研究.研究中应用新研制的正射遥感影像(地图)进行地质解译和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多元地学信息综合与复合处理及成矿预测,完成了试验区1∶5万解译地质图、成矿预测图等系列图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安国英 《现代地质》2013,27(6):1445
以ETM+遥感数据为主要遥感信息源,应用遥感技术对喀喇昆仑山温泉地区进行1∶25万图幅的水文地质调查。根据地质体的影像特征并与前人地质填图结果对比,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重点对新生代地层及与水文地质有关的要素等进行解译,编制1∶25万新生代遥感解译图。根据遥感图像对研究区的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范围、地貌特征及河流、湖泊、泉群、地下水溢出带、湿地等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基于区内地下水形成环境的差异,地下水资源体系可以分为南部河谷冲积层地下水系统和北部内流湖盆地下水系统。总结地下水的分布特征认为,南部冲积层储水条件较为优越,且补给充分,其地下水与地表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北部内流湖盆地区多为湖相沉积,受气象因素制约,山前巨大的冲洪积扇存在丰富的地下水外,地下水资源总体贫乏。遥感水文地质调查表明,遥感技术在高原区域填图与水文地质调查中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优点,可以在青藏高原水文地质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钨、锡和锑是玻利维亚的优势矿种。基于ETM遥感影像和遥感地质解译方法对玻利维亚安第斯山脉优势矿种分布特征进行解译,从遥感地质角度圈定玻利维亚优势矿种和科迪勒拉成矿带,并进一步分为科迪勒拉奥连塔尔(Cordillera Oriental)和科迪勒拉奥赛登塔尔(Cordillera Occidental)2个成矿亚带。成矿带在空间上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特征;在时间上具有东带老、西带新,北段老、南段新的特征。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遥感找矿预测,按不同比例尺由粗到细,逐步缩小找矿靶区,分层次划分找矿预测区。通过1∶100万遥感地质解译,提出战略选区;通过1∶25万遥感地质解译,提出重点找矿区;通过1∶5万遥感地质解译,提出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1.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是大比例尺石漠化遥感解译工作的重要信息源。文章以云南省鹤庆县为研究区,采用2011年RapidEye多光谱遥感影像,在对灰岩与针叶林—草体混合标准光谱曲线及不同裸岩率亮度值剖面曲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波段比值法和密度分割法,结合野外现场踏勘和地理底图,开展大比例尺石漠化遥感解译,获得如下调查结果:全县石漠化面积为188.82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13%,占岩溶面积的25.48%,其中重度面积有10.31 k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5.46%,中度面积有42.28 k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22.39%,轻度面积有136.23 k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71.15%。野外验证石漠化等级判对率为84%,达到技术规范要求,这表明文章采用的方法可有效运用于大比例尺岩溶石漠化信息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图像信息理论及其应用意义;讨论了遥感岩石学、影像地层学、遥感构造分析、环境地质与生态地质遥感地质解译填图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述了影像地质界线的基本信息类型及其信息理解过程;提出了影像地质信息的多级识别方法和空间模糊叠加分析方法;最后探讨了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位于西藏罗布莎地区,其罗布莎蛇绿岩体蕴藏着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铬铁矿床。以WorldView-2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对研究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与传统多光谱数据ETM+、ASTER等相比,WorldView-2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相对较窄且连续的光谱。对研究区WorldView-2图像进行正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影像融合后,采用最佳指数法选择8-6-4波段组合进行假彩色合成,同时结合真彩色5-3-2波段,突出各地质体单元色调差异。我们利用其空间分辨率优势建立区内主要岩性和构造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解译标志。通过野外地质验证,解译结果充分显示了WorldView-2高分辨率影像在海拔较高、工作环境恶劣地区进行矿产资源勘查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内蒙古戈壁荒漠区特殊地貌地质填图工作,选择ASTER和SPOT5数据,通过图像融合、影像校正、影像增强等处理方法,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利用遥感解译图像快速准确地获取地层、侵入体和构造的解译标志,通过遥感地质解译结合地面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译,提高了填图的准确性,为特殊地质地貌区地质填图提供技术支持,对于在同类区域开展地质填图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质》2005,38(1):118-118
1,遥感解译:利用38景LandsatETM(TM)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制作了全盆地1:100万、1:50万和1:25万遥感影像图;对地貌类型、地表水体、地质构造、岩石类型、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专题解译。解译各类水体总数达446个,水域总面积为1907km^2。其中,面积大于3.5km^2的湖泊为94个。圈定了区内积水洼地的范围,面积为4691km^2。  相似文献   

16.
遥感技术已成为区域地质灾害及发育环境宏观调查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研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应用法国SPOT5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调查与监测,按照建立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室内遥感解译、野外实地验证、室内再解译的技术路线,共解译出滑坡、泥石流灾害点1505处,并对灾害重点片区进行详细遥感调查.通过野外验证取得较好应用效果.SPOT5影像数据不但满足l:5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且完全满足1:1万重点片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丹东地区1∶5万黄、白旗幅测区的遥感影像特征研究,结合地面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译,对测区地层、侵入岩、变质岩、线性构造的遥感影像特征和解译效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发现可解译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解译效果较好,解译正确率达70%以上.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证实遥感在区调工作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和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遥感解译与查证中将遥感影像图传输至RGMAP系统中,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解译查证质量。其主要过程为:遥感影像转换→逐格网校正→生成1:5万标准图框→图像裁剪套合→DGSINFO编辑→RGMAP传输→定位查证。该方法在白音图嘎公社幅1:5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遥感解译与查证实验成功。  相似文献   

19.
对西藏安多县1∶25万图幅的ETM+图像进行几何精校正和镶嵌后,选取ETM+7、ETM+4、ETM+3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并与全色波段融合,获得研究区1∶25万ETM+影像图;根据不同地质体的影像特征并结合野外踏勘,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对沉积物、地貌、水系及新构造等进行了初步目视解译,编制了1∶25万第四纪遥感解译图;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研究区的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范围、地貌特征及分区、新构造运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区内分布最广的是晚更新世的冰水、冰碛物及冲洪积物;区内不仅存在晚更新世冰蚀谷,而且发育规模较大的中更新世古冰蚀谷;通过线性影像、水系及洪积扇的偏转等特征,对区内新构造进行了识别及活动性质的初步判断。此研究不但较好地体现了遥感技术在高原区域第四纪地质调查中应用的优点,而且为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变迁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选取以露天开采方式为主的黔中铝土矿小山坝矿区为研究区,以高分辨率的Quick-B ird卫星影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通过数据处理、遥感解译与信息提取,分析了研究区内矿山环境的现状。研究表明QuickB ird图像对于小山坝矿区的调查效果理想,较好地实现了对矿业活动占地情况及矿山周边环境的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