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Э.М.莫柴也夫所著“中国的东北”一书,以合宜的篇幅(全书251页)详细地、全面地描述了我国东北的自然地理面貌,言简意赅,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2.
选择位于江汉平原的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AMS14C测年建立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对湖相沉积物中元素Rb和Sr的差异分布、Rb/Sr值、Ti元素含量以及磁化率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经历了晚冰期由偏干转向偏湿波动、全新世开始湿度增强、全新世中期偏湿到湿润再至干湿波动,全新世晚期至现代偏湿到偏干的过程。磁化率波动与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各文化类型出现或转型相关。江汉平原环境干湿变化体现东亚季风环流影响,驱动机制主要是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还受到东北、北、西三面环山而东南面向夏季风倾斜开放的地势影响。  相似文献   

3.
1984年5月27日凌晨4时3分左右,云南因民矿区暴发灾害性泥石流,危及矿山、农村,造成土地、建筑物严重破坏,使人民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以上。是国内罕见的一次大型泥石流灾害。一、流域概况因民沟位于滇东北乌蒙山区,属东川市管辖,是东川矿务局因民矿所在地,系金沙江二级支流。1、地形地貌本区北临金沙江,南与落雪矿相连,山脉南北走向,西南高,东北低,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中国石油(特指原油) 资源流动为研究对象,把中国省级行政单元抽象为石油资源流动节点,从1985-2009 年中选取5 个特征时点,根据各流动节点石油自给能力及流动比率,将各特征时点的石油流动省份划分为源地、汇地和交流地3 大流动职能类型,并将主要石油进口港(含陆上口岸) 作为进口石油源地;分别利用重心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源地系统和汇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的集中与离散趋势,得出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的位移和形变特征.结果表明:① 源地系统重心位于中国东偏北部,在经历了1985-1995 年的西北向移动后,1995-2009 年大幅向西南偏移,南北方向的移动速度快于东西方向;汇地系统重心偏于中国中东部,移动幅度相对较小,1985-1999 年呈南北向移动、1999-2003 年呈东西向移动,最终快速向西南方向偏移.② 从标准差椭圆分析来看,源地系统的空间分布先趋于分散后又趋于集中,由东北—西南的分布格局逐渐趋向于西北—东南的分布格局;汇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相对较为稳定,小幅极化后略趋分散,呈较为稳定的东北—西南分布.③ 中国石油资源流动的平均方向由东北—西南向偏转为南北向,平均运距呈下降趋势,主导流向由东北—西南向逐步转变为西北—东南向和东西向输流并存.  相似文献   

5.
东北农牧交错区属于典型的环境脆弱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草场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深入研究其脆弱环境形成过程中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孰轻孰重,对于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以内蒙古东部的通辽和辽宁西部的朝阳为样本点,选取反映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脆弱环境和土地荒漠化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因素的影响在东北农牧交错区脆弱环境和土地荒漠化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综合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强度因地而异.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下土壤粒度特征,以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榆阳区和神木市樟子松人工林0~200cm土层为对象,测定土壤粒度组成,分析土壤粒度参数。结果表明:(1)毛乌素东南缘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机械组成主要为细砂(34.73%~44.57%)和中砂(40.63%~50.28%),粗粉砂含量(0.27%~1.34%)最低。(2)平均粒度介于细砂和中砂(1.81~2.20Φ),分选系数较好至中等(0.63~0.76),偏度近对称至正偏(0.03~0.13),峰度中等(0.94~1.07)。(3)空间上,0~200cm土层平均粒径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变细且差异显著,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在0~60cm内无规律,60~200cm土层有规律,即自东北向西南分选变差、细粒物质增加、粒度频率曲线变窄,但变化不显著。深度上,各参数无统一变化规律,但0~30cm土层比30~60cm平均粒径小,分选变差,细粒物质增加,粒度频率曲线变窄。(4)樟子松林和土壤间的相互作用在0~30cm较其他深度显著。  相似文献   

7.
北南东北航线经度跨度大,海区地理环境复杂,其不同航段的通航环境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干预的影响下,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不同航段的差异性分析对保障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和多级可拓理论,基于构建的北南东北航线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北南东北...  相似文献   

8.
地理过程类问题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这类问题以时间序列为主线,探讨地理事象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过程性问题的深度认知能力。本文首先用时空要素思维说明影响东北黑土形成的主要因素;然后从系统视角分析东北黑土从潜在退化到逐步退化再到退化程度较深的过程,探讨影响东北黑土脆弱区形成的时间和空间要素;最后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东北黑土脆弱区治理措施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小兴安岭东部9.O ka B.P.以来沼泽发育与古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永兴  王世岩 《山地学报》2002,20(2):129-134
对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小兴安岭东部全新世最早发育的沼泽剖面进行14C测年、孢粉分析、粘土矿物分析、泥炭植物残体鉴定,根据获得的信息,综合分析,相互印证,研究了9.0h B.P.以来沼泽发育、植被演替、气候变化与古地理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本区植被演替经历五个阶段,即针叶林(9000aB.P.~8300 a B.P.)→针阔混交林(8300a B.P.~6800 a B.P.)→以栎、榆、胡桃为主阔叶林(6800 a B.P.~3050 a B.P.)→以桦为主阔叶林(3050 a B.P.~2350 a B.P.)→以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2350 a B.P.~0a B.P.).与之相对应,气候变化序列为寒冷较湿→温和略湿→温暖湿润→温凉较湿→冷凉湿润;沼泽发育也相应地可划分为五个时期沼泽孕育期,富营养沼泽萌发期,富营养沼泽旺盛发育期和中营养沼泽孕育期,沼泽进一步扩大发育期和中营养沼泽形成期,沼泽继续扩大发育期和贫营养沼泽形成期.沼泽最早开始发育始于年代为7095±90aB.P..汤洪岭12支线沼泽剖面可作为该区全新统的标准剖面.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并结合滇东北山区实际,确定了本区土地利用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目标,制定了1997~203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提出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这期间日本侵略者曾将27万多日本农业移民移到中国东北的农村,以实现其使中国东北永久殖民地化的目的。日本移民侵入东北后所占据的土地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农民世代耕耘着的熟地,在这片良田上生活着的中国农民被日本农民所取代,土地所有者转变的同时,有许多当地的地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在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殖民地时期的社会结构。通过对日本移民人侵中国东北之前后,以及日本战败后这三个时期移民地地名变化的比较研究以及地域差异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山西南部1.2 Ma B.P.的地貌转型事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研究山西南部柴庄剖面和杨范剖面上部的黄土地层的磁化率、古地磁、黄土古土壤序列,发现这两个剖面记录了发生于120×104 a B.P.的由河流湖泊环境转变为黄土环境的转型事件。分析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认为这次事件是山西地堑系盆地间横向隆起发生强烈构造抬升的结果,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本地区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近50年干旱发展及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谢安  孙永罡  白人海 《地理学报》2003,58(Z1):75-82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我国东北区(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大气干旱指数"以及土壤湿度都显示,近50年来整个东北区是向干旱发展的,199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干旱化趋势尤为明显;而东北西部亚干旱地区的干旱化相对更严重(特别是内蒙古东部的北半部).在亚干旱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中,气温的升高对干旱化的作用可能更重要.在东北区的南部,近50年来的降水是略有增加,但仍有向干旱发展的趋势.这显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为探讨东北区干旱的发展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利用Jones等的1951~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资料和东北区25个站的大气干旱指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平均温度上升1℃的情况下,中国东北区的干旱化程度要增加5~20%,最大的达到22%.这种形势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S792.112006010041毛乌素沙地杨树年轮结构对气候因子的响应=Response oftree-ring structure of poplar to cli mate factors in the Mu UsDesert/黄荣凤,古川郁夫…∥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3).—24~29图3表2参16(姚则安)BeP463.222006010042中国东北森林气象因子与NDVI  相似文献   

15.
基于探索性空间分析的东北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选择构建城市竞争力指标,对东北经济区36个地级市2003-2005年竞争力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分析,揭示东北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异质性以及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东北经济区36个城市中,城市之间的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该区域城市发展整体上存在着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2003-2005年城市竞争力的空间聚集程度在不断加强.城市竞争力的空间异质性主要表现为竞争力较高的城市位于东部和南部,竞争力较低的城市位于西部,并且趋于聚集,经济发展区域性明显;纵向比较,在3年内东北经济区城市竞争力得到一定的发展,相邻城市空间差异性在减小,城市竞争力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16.
史威  朱诚  马春梅  朱青 《地理科学》2008,28(5):703-708
重庆中坝遗址地层Rb、Sr、Hg及TOC研究表明:Rb、Sr和Rb/Sr值较好地反映了约4250a B.P.以来气候变化过程,主要干冷期可与敦德冰川δ18O曲线谷值、湖光岩沉积物磁化率和Ti曲线峰值、以及大气14C浓度峰值和太阳活动水平较长期变化的低谷对比,反映出地层中Rb、Sr不易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特性。结合考古遗存对比还发现,Hg、P、Ca、Mg和TOC记录了该遗址约4250a B.P.以来人类活动的三个不同演变阶段。进一步研究认为,盐业遗址的衰落可能与洪水事件、盐泉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由此造成的利用难度加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景观敏感度的理论及其应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130012;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39  相似文献   

18.
钟桂华 《中国地名》2015,(2):43-49,51,80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初期,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成功地进行了塔山一线阻击战。成功的塔山一线阻击战,保证了我军攻克锦州战役的胜利,保证了我军全歼廖耀湘"西进兵团"的胜利,保证了我军辽沈战役歼敌47万人的巨大胜利,为解放全东北以至全中国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功的塔山一线阻击战,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都享有极高的盛誉,是我军军史上野战阵地坚守防御成功的光辉战例,是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全体指战员们  相似文献   

19.
善于追踪地理学最新信息的人总是经常见到一个赫然的名字A.G.Wilson。A.G.Wilson以其在现代地理学中的巨大成就引起了愈来愈多的地理学工作者的关注。一、A.G.Wilson是一个数学地理学家A.G.Wilson早年就读于剑桥大学数学专业,而后任职于英国中心科学研究所,同时受聘于牛津大学的经济学院和统计学院,并出任英国输运大臣的数学顾问和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英国里兹大学区域地理和城市地理教授。其主要著作有《城市区域模型的熵》、《地理规划中的城市区域模型》、《城市区域模型:理论和经验进展》、《地理和规划的数  相似文献   

20.
赵歆 《地理学报》2006,61(6):F0002-F0002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途径”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4月22-23日在大连市召开.本次学术会议是参与国家“973”项目“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途径”相关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