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沉积盆地中超压力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列作用可引起超压力:①挤压应力的增大;②孔隙流体或岩石基质体积的改变;③流体的运移或浮力。由于压实作用不均衡,埋藏期间特别是低渗性沉积物迅速沉降期间的负荷能产生相当大的超压力。在构造活动地区,水平应力的改变能迅速产生和耗散大量超压力。与体积变化有关的超压力的形成机理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有效的封闭系统。与热液膨胀和粘土脱水有关的流体体积的增加太少,不能产生大的超压,除非有理想的密封体系存在。烃类的形成和裂解为天然气可以产生超压,这主要取决于干酪根的类型、有机质的丰度、温度和岩石的渗透率。然而,由于压力的形成阻碍有机质的进一步变质,所以在封闭系统中这些作用可能受限。由烃类的形成和裂解产生超压的可能性在目前还未被证实。水压头造成的流体运动在浅埋藏的“铅垂”盆地内可能会形成超压。经计算表明,烃的浮力和渗透性所产生的局部超压力很小。在不可压缩的流体中,气体的向上运移也能产生一定的超压力,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许多沉积盆地中与应力相关的机理是产生超压力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沉积盆地地温与地层压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震  曾宪斌 《地质学报》1997,71(2):180-185
地下地温和地层压力是控制油气生成和演化以及赋存相态的两个最基本的物理参数,地温与地层压力之间相互影响,理论推导和实际资料均证实,地温与地层压力保持直线关系,在地下不同的温-压体系中,地温与地质压力的直线斜率不,通常地下层中存在两类地温-地压直线,即浅层地温-地压直线关系和深层地温-地压直线关系,浅层与深层地温-地压直线关系的改变表明浅层与深层两种地温-地压环境中流体能量不同,进而反映浅层与深层在宏  相似文献   

3.
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沉积盆地古压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体包裹体是盆地流体和成矿流体的原始样品,它记录了地史中盆地流体和成矿流体的很多信息。通过研究流体包裹体可以得出沉积盆地的原始古压力,这在石油地质领域中可提供油气运移、储聚保存和构造运动等重要参数。介绍了液体包裹体恢复古压力的方法和应用条件及范围。  相似文献   

4.
关于孔隙压力系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提出剪缩系数概念和修正体积压缩系数概念的基础上,导出了两种轴对称应力状态和一般三向应力状态下孔隙 压力增量与主应力增量关系的理论公式,给出了这三种应力状态下孔隙压力系数的表达式,对这三种应力状态下孔隙压力系 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孔隙压力增量与主应力增量关系表达形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地下水》2016,(1)
沉积盆地在演化过程中,其沉积充填记录了海陆变迁,构造格局演变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具体历史。从盆地沉积充填,盆地形成演化,盆地流体三个方面讨论总结了前人有关的盆地动力学研究内容,重点论述了沉积盆地动力学对成盆、生烃、油气富集的影响及造山带与盆地间的耦合关系。盆地动力学应从定性到定量动力学模拟研究,使用计算机新技术及多学科联合研究,必将能更好指导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探。  相似文献   

7.
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流体成矿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沉积盆地实际上是地球动力学系统中一个巨大的动态化学反应器,其所处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制约着它的边界条件、外部环境及其与外部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盆地内则是一个由固体无机,有机沉积物颗粒和盆地流体组成的多相反应体系,包括各种流-岩-烃及流-流反应、与有机质成熟演化有关的各种有机反应、在浅部还有细菌参与的生物化学反应。体系的上部边界不断有新沉积物颗粒和流体的加入,下部则有来自基底的流体或来自盆地边缘大气降水的加入循环,同时还有盆地的构造沉降和基底热能的交换,以及可能岩浆物质,能量的加入。沉积物的固结成岩和后生变化,以及其中储存的油气和金属矿床都是这个巨型化学反应器的一部分(并非全部)产物。因此,只有站在盆地动力学的高度,才可能从整体上去认识这些共存的复杂因素和作用过程的耦合关系,才可能从本质上理解有关矿床的形成机理和产出规律。  相似文献   

8.
梅河盆地沉积体系及沉积体系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河盆地是抚顺──密山深大断裂南段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典型的断陷型聚煤盆地。根据钻探、测井和粒度分析等资料,对沉积体系和沉积体系域进行了分析,梅河盆地主要沉积体系有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和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每一种沉积体系都由一套有规律的沉积组合构成。随着盆地的演化,梅河盆地先后出现了冲积扇-辫状河、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三角洲一湖泊等沉积体系域。  相似文献   

9.
10.
11.
同构造沉积盆地的沉积作用与构造环境及其活动性质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尽管控制沉积作用的因素很多(诸如气候、物源等),但最基本的因素乃是同沉积作用的构造活动,它控制着沉积体的分布、厚度、相型等。甚至不少沉积体是在两种或三种构造环境下发生的,因而有着纵横交替、相互更叠的复杂层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下水的利用潜力和开采潜力分析入手,包括农业灌溉节水量、污水再利用量、咸水、微咸水的利用、增加评价深度可扩大的水量几方面分析计算,在全区资源评价结果基础上,确定各地区地下水潜力系数和地下水综合潜力模数,最终得出潜力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孔隙水压力原来是指当土体上加以荷载时,土的孔隙水中产生的应力。它是超静水压力而附加的。不过,目前所说的孔隙水压力是包括静水压力在内。因此,在分析工程问题时,需要区分成两类。对于稳定渗流问题,孔隙水压力是一个独立的变数,它由地下水位的流态来控制。这类问题的孔隙水压的分布,可以从现场的水位计测量中直接得到,或绘制流纲,或解稳定流的微分方程来估算。由于土体中应力的变化而产生的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是属于不稳定流问题。这种孔隙水压力是应力,应变和时间的函数。在解这类问题时,就显得复杂些。  相似文献   

14.
温度场与压力场动态耦合下的沉积盆地热史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发  李星 《华北地质》2004,27(4):245-248
盆地热史模拟是盆地模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盆地整体模拟的基础.温度和压力是烃类形成的两个主要控制因素,在沉积盆地中温度场与压力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制约机制.本文就从油气成藏动力学和盆地流体动力学的角度对盆地热流体运移下的温度场与压力场动态耦合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耦合下的温度控制方程.该方程不仅可以运用于沉积盆地热史模拟,推进盆地模拟技术的发展;还可以运用于金属成矿动力模拟,推动金属成矿动力模拟发展和提高成矿预测的精度等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5.
沉积盆地中的两种沉积响应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正和 《地球学报》2008,29(1):103-108
当沉积盆地系统中某种沉积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其中的沉积充填过程与样式也会表现出相应规律的变化.这可称之为沉积对盆地变化的响应或沉积响应.从逻辑思辨及实际资料出发,根据沉积盆地可能的发育演化特征,提出了两类理论上的盆地沉积响应模式,即镜像沉积模式和拉锯式沉积模式.对于这两类模式的理解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更好的认识盆地中地层的系统充填过程,也有助于油气勘探中油气藏分布规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研究我国沉积盆地类型和油气分布规律,发现更多含油沉积盆地类型,这是摆在地质科研工作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国外大油、气田及有关沉积盆地的分析研究工作在大力开展。但是至今如何正确的分析沉积盆地并没有解决,接板块构造观点划分含油沉积盆地类型未必妥善。特别如何  相似文献   

17.
非饱和粘土孔隙弹性压力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饱和粘土因存在气体、液体和固体相, 使非饱和土孔隙压力问题变得复杂。一般来说,气体压缩性大,体积变化对土体变形的贡献起主要作用。在简单介绍现在常用的孔隙压力理论后,基于非饱和粘土孔隙压力平衡关系,由混合物理论导出Bishop公式系数X的表达式;以弹性理论为基础,由质量守恒导出非饱和粘土孔隙压力的一般公式,由此得出Skempton公式A,B系数的表达式;还将其各向同性压缩和侧向约束压缩两种情况作了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深层孔隙流体压力预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文龙  柴文华 《地球科学》2000,25(2):137-142
孔隙流体压力属于流体状态参量, 它是进行盆地动力学分析、油气成藏动力学分析以及油气预测的重要因素之一.孔隙流体压力的预测模式应尽量将各种地质作用对其的贡献考虑进去, 并且, 利用大量的实际地层测试参数与各种地球物理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来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选用神经网络计算技术对松辽盆地深层孔隙流体压力进行了预测, 并对孔隙流体压力的可能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开放裂隙为沉积盆地中的流体运动提供了高渗透性路径。流体沿渗透性或开放性虺隙和断裂流动的势能取决于流动的连续性(对流除外)。由于石英具渐溶性,向上流动的流体冷却可能产生胶结,而碳酸盐则产生溶解。其过程的速率和持续性取决于虺隙的供流机制、裂隙几何形态、切割沉积层的渗透性、压力及温度梯度。热耗散传递给围岩引起非均衡热分布可引起瑞雷对流。为了分析这些问题,引入一简单模型,设单一裂隙人微言轻流全重直运移的通  相似文献   

20.
北康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康盆地为南沙中部海域一重要地含油气盆地,盆地内主要发育了中始新统--第四系地层,最大沉积厚度11000m。本文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北康盆地位于南沙地块,主体奠基于火成岩带上,盆地基底主要为火成岩及前新生代变质岩。晚始新世以前 ,南沙地块与华南陆块相连,北康盆地位于古南海西北缘,为一张性拉张盆地,盆地西北大部为陆相环境,东南部为滨浅海一半。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早期,南沙地块从华南陆块裂离向南漂移,北康盆地成为裂离陆块上的断坳盆地并具走滑特征,随古南海洋壳的被动消减和新南海的扩张,盆地水体加深,除西北尚有陆相沉积外,盆地大部为少相环境。早渐新世以后,南沙地地块与婆罗洲地块拼贴,北康盆地整体们于海相环境。本文在详细地震相分析的基础上,对盆地新生界地层划 分出三个超层序,7个层序,对上新统以下的5个层序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并编制了平面相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