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潘善德 《地震研究》1991,14(2):152-164
“入”字型构造是一种发震构造几何类型。它亦即是一种重要的震源构造。本文用“入”型为造为例,以它的力学模拟计算数据为基础给出了一个计算震源构造发震概率的粗算方法。 本文取Poisson分布为震源构造处发震概率对有关物理量分布的原型。按我们的数据,一个具体构造的发震概率与震源处应变能密度最大值(e_max),最大破裂值(F_max)和泊松比倒数(1/v)的各自增减有关。为确定一个震源构造的发震概率,可先计算它在不同参数下的典型力学情况,然后以e_max,F_max和1/v作独立变量分别算出单位增量的发震概率。最后,再按公式P(e_max,F_max,v)=Ak(e_max-e°_max)(F_max-F°_amx)(1/v-1/v°)×exp{-(100η_1(e_max一e°_max)+100η_2(F_max-F°_max)+η_3(1/v-1/v°))} 计算该震源处的发震概率,其中e°_max,F_max和v°分别为它们的标准值,A与e_max,F_max和1/v单位增量发震概率有关,而放大系数k则与震源区断层本构律、其它有关物性和震源规模有关。 本文为从力学的数学实验计算数据提供了一个寻求震源处发震概率的初步方法。为此,本文已对本方法做过某些理论上的论证。从实际结果看,我们认为本方法有某种合理性,且结合实际可把它使用于其它几何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2.
地震危险区划分的活动构造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维明  马集遐 《地震》1996,16(2):105-113
分析了地震预报方法与活动构造结合的现状,活动构造与地震危险区预测的内在联系。指出现今预报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与活动构造结合的必要。同时还研究了以地震构造带为代表的活动构造条件,对中国大陆地震密集带进行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3.
发震构造类型与震型预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发震构造类型与其所发生的地震的类型之间的关系,认为弧形构造的地震类型主要为主余震型和主震—强余震型;平直构造为主震—弱余震型;拐折形构造为续发性大震型;当构造间交角区为拉应力区时,共轭形构造一般为双震型;破碎形构造为震群型。另外,本文还讨论了震源端部构造条件对震形的影响。作者认为震源端部构造一般起调整作用,其能否为地震时断层的错动提供足够的让位条件,决定了其发震类型的差别。在本文中作者还讨论了不同发震构造的地理环境与最大地震强度的关系及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核电厂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构造法,要求鉴定发震构造和划分地震构造区,在以往实践中,发震构造鉴定往往基于地表活动断裂构造,且表征为线状震源.当存在较强非随机分布的地震活动且难以找到清晰的地表活动断裂构造形迹时,地震构造法就难以合理地表现这些地震的危险性.本文以云南滇中大姚—姚安发震构造鉴定为例,探讨了在地表活动构造形迹不清,中强地震活动性较强的滇中大姚—姚安地区,采用面状发震构造来表征地震危险性的方法,讨论了在地震构造法中采用面状发震构造的必要性、鉴定思路和方法,并建议在今后的核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构造法中应充分考虑面状发震构造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1791年2月11日地震的震害特征及余震分布,将震中位置修订到获鹿以北,同时讨论了它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6.
论广州地区的地震构造及其发震危险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潘建雄 《华南地震》1992,12(4):32-41
广州的主要断裂构造是北北东向的广州—从化断裂带与近东西向的瘦狗岭断裂带与广州—三水断裂带。在北西西—南东东向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上述两条近东西向的断裂带组成右行左阶排列,导致岩桥区出现近东西向的附加挤压应力场,酿成广州—从化断裂带广州段内发生右行剪切运动,它是广州地区历史上数十次地震的发生带,是广州地区的主要发震构造;而右行左阶排列的近东西向断裂带的活动则是蕴育广州地震的原因。由于广州地区之主要发震构造规模不大,地震最大强度将以中强震为主,其极震区之地震烈度一般为六度,少数情况下可能接近七度。  相似文献   

7.
唐山震害与发震构造的关系关于唐山地震的地质背景以及发震构造,地震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做了不同的论述,已经揭示了唐山地震发震构造的总体面貌。本文只是根据唐山震害与发震构造的关系,谈一谈个人认识。1990-1992年,我们对唐山地震震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8.
潘华  鄢家全 《地震地质》1993,15(4):347-352
阐述了核电厂选址工作中,确定设计基准地震动的“地震构造法”的构成及其基本原则,就其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颁布的新旧两版“核安全导则”(1979年版、1991年版)中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地震构造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它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大同—阳高地震群发震构造模式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文在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详细地讨论了大同一阳高地震群发震的区域构造环境、震区的活动构造格局、地震期间建筑物的破坏特征、地面强运动所造成的构造地裂缝的性质和几何组合等。研究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群是在晋北张性区内地壳伸展条件下,北东东向六棱山北麓断裂突发性正断倾滑错动,并诱发北西向断裂的左旋滑动和被它们所围限的次级块体顺时针转动等联合作用的产物,它的发生可能标志着山西裂谷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强震构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治平 《内陆地震》1991,5(3):258-266
以地震破裂带,极震区长轴及发震断裂等为基础资料,统计了中国西部的强震构造。结果表明,其走向和长度均服从正态分布,并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为此,建立了构造走向与长度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了破裂带与地震构造类型、发霉构造与区域应力场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北西向发震构造在中国西部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多点输入下大跨结构反应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跨度结构的抗震研究领域,多点输入反应谱方法因其形式简洁、物理意义明确、应用方便等优点而获得了广泛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已在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抗震分析中得到了应用。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多点输入反应谱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多点输入反应谱法的应用情况,包括基于该方法进行的大跨度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可靠度分析;最后,提出了今后研究中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The degree and distribution of damage to building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s is a concern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Seismic damage data indicates that seismic capacit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various regions throughout mainland China are different. Furthermore, the seismic capacities of the same type of struct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may vary. The contribut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Vulnerability matrices and earthquake damage matrices of masonry structures in mainland China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samples. The aim wa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seismic capacities of sample matrices and to present general rules for categorizing seismic resistance. 2) Curves relating the percentage of damaged masonry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seismic resistances subjected to seismic dem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seismic intensity (VI to X) have been developed. 3) A method has been proposed to build vulnerability matrices of masonry structures. The damage ratio for masonry structures under high-intensity events such as the Ms 6.1 Panzhihua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 on 30 August 2008, was calculated to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method. This research offers a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dicting seismic damage and direct loss assessment of groups of buildings, as well as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insurance.  相似文献   

13.
The degree and distribution of damage to building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s is a concern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Seismic damage data indicates that seismic capacit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various regions throughout mainland of China are different.Furthermore,the seismic capacities of the same type of struct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may vary.The contribut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1)Vulnerability matrices and earthquake damage matrices of masonry structures in mainland of China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samples.The aim wa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seismic capacities of sample matrices and to present general rules for categorizing seismic resistance.2)Curves relating the percentage of damaged masonry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seismic resistances subjected to seismic dem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seismic intensity(VI to X)have been developed.3)A method has been proposed to build vulnerability matrices of masonry structures.The damage ratio for masonry structures under high-intensity events such as the Ms 6.1 Panzhihua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 on 30 August2008,was calculated to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method.This research offers a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dicting seismic damage and direct loss assessment of groups of buildings,as well as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insurance.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地震烈度物理标准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敏  谢礼立  徐龙军 《地震学报》2005,27(2):230-234
自从现代地震学形成以来, 人们一直沿用地震烈度来度量地震的破坏后果和破坏程度, 地震工程师也致力于给地震烈度赋以恰当的物理量, 一方面旨在解释地震的破坏作用, 同时也希望能用这个物理量来代表地震对结构的一种输入荷载, 以供工程抗震设计使用. 这就是研究ldquo;地震烈度物理标准rdquo;工作的任务. 但是由于不同结构的破坏机理很不相同, 甚至同一类结构由于层高、 使用的材料以及所在场地的差别, 即使在同一地震作用下, 其震害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此外, 导致结构破坏的地震动因素也十分复杂, 绝不限于地震动峰值一个因素. 因此本文指出, 新的烈度标准应不仅能反映各种结构的具体特点, 还应在研究地震动幅值参数的同时进一步考虑与地震动能量有关的参数, 特别是针对不同结构应采用不同的地震动参数.   相似文献   

15.
基于性能的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国内外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与分析,研究表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能够对结构在未来可能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使破坏和损失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初步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延性的抗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改进点估计法的结构整体概率抗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能力中位值和能力离差值是结构整体概率抗震能力分析的两个关键问题,文中分析了现有方法存在的缺点。在Zhao-Ono点估计法的基础上,引入基于随机向量边缘概率分布信息的Nataf变换,提出了改进的点估计法。将改进点估计法与Pushover分析相结合,提出了评估结构整体概率抗震能力统计矩的随机Pushover分析方法。以某五层三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应用本方法,进行结构整体概率抗震能力分析,得到了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的易损性曲线。分析表明,所提方法是一种具有较高效率和较好精度的结构整体概率抗震能力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In1564,an Italian man named Jacopo Gastaldi(XIE,1958)presented the first macroseismic intensity scale in the world,which based on the building damage and the ground surface failure after an earthquake.Today the seismic intensity has developed into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concept,which applies to seismology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however it was just used to de-scribe earthquake damage while the concept of intensity was established.With this concept,seis-mologist can estima…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结构自适应中值滤波器的随机噪声衰减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一种保护断层、裂缝等地层边缘特征的结构自适应中值滤波器,用于衰减地震资料中的随机噪声.基于地震反射同相轴局部呈线型结构的假设,采用梯度结构张量估计地层倾向,分析地层结构的规则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地震剖面中线型和横向不连续性两种结构特征的置信度量.结构自适应中值滤波器根据这两种置信度量调整滤波器窗函数的尺度和形状,根据地层倾角调整滤波器窗函数的方向,从而使得滤波操作窗能够最佳匹配信号的局部结构特征.将本文方法用于合成和实际数据的处理,并与两种常用中值滤波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好地解决地震剖面的随机噪声衰减和有效信号保真的问题,在增强反射同相轴的横向一致性的同时有效保持了剖面内的地层边缘和细节特征,显著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工程结构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研究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研究结构的非弹性反应谱对改进现有的结构抗震设计、发展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以及了解复杂地面运动特性与结构动力特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大量的单自由度在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等延性地震抗力谱这一重要的非弹性反应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给出了四类场地条件(基岩、硬土、一般土和软土)下的平均等延性地震抗力谱,总结了对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的规律和特征,并分析了场地条件、结构的延性系数以及周期等对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拟合公式,其成果可供抗震研究和设计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地震大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当地民居的抗震能力是评估地震灾害风险、确定地震保险方案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近2000年以来西藏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灾害的调查结果,总结了西藏地区土木结构和石木结构等民居的主要震害特点.在实际震例中,西藏民居的震害主要以Ⅵ度和Ⅶ度的数据为主,缺少Ⅷ、Ⅸ、Ⅹ度的震害数据.本文采用经验震害矩阵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