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整理了3种计算露点温度的方法,分别为利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直接计算,利用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和环境水汽压间接计算,用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大气压计算,并以长春、西安、武汉和广州地区代表站为例,将前两种计算露点温度方法的结果与实际观测的露点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露点温度的直接法与间接法均有其优点,当干球温度为0.0—30.0℃且相对湿度为40%—100%时,直接法计算的露点温度与实际观测露点温度的误差主要集中在0.5℃以内,适用于温度高且相对湿度较大的地区;间接法计算的露点温度精度较高,与实际观测露点温度的误差在0.2℃以内,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选取QIN和SOB两种代表性劈窗算法对辽宁地区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分析二者的精度和误差分布。结果表明:QIN和SOB算法反演的地表温度(TS)与地面气象台站准同步观测的气温和地温的线性拟合显著,SOB算法线性拟合更好;从误差分布直方图上看,两种算法的反演结果与地温更接近,SOB算法与同步气温和地温在±2 ℃之间的误差比例略高于QIN算法;在野外开展与卫星遥感空间尺度一致的地表温度观测试验,QIN和SOB算法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均为1.5 ℃;与NASA官网发布的地表温度产品对比发现,QIN和SOB算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75 ℃、1.70 ℃;因此QIN、SOB算法在辽宁地区均适用,SOB算法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3.
沈才元  张一民 《气象科学》1995,15(3):237-244
无论从暴雨的概念,还是从气象的实际工作与服务来看,用任意24小时自记观测记录统计出的暴雨资料比定时观测所获得的暴雨资料更为客观,可靠,为了明确江苏暴雨的自记和定时资料关系怎样,差异多大等问题,我们在全省选择了7个台站,对1961-1990年暴雨的自记观测和定时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记任意24小时暴雨比定时20-20时暴雨要大。  相似文献   

4.
自动气象站的动态试验及其测量准确度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了自动气象站动态对比试验结果的相关系数和差值误差区间,从而论证了对比试验的可信度。提出了计算自动气象站测量结果的标准差、合格率、准确度的方法。并用隐含周期分析与自相关模型得出了自动气象站的某些测量结果优于人工观测结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自记与自动观测降雨量的差异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2007年同时使用雨量计(自记)与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54站其中1年的平行观测日降雨量资料,通过对比差值、相关系数分析两者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自记观测比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日降雨量平均偏小0.12 mm,标准差为0.93 mm。虹吸式雨量计自记观测比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日降雨量平均偏小0.39 mm,标准差为1.5 mm。自动观测降雨量对雨日有一定的影响,两者存在一定的系统偏差。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虹吸式雨量计与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观测日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94,虹吸式雨量计、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自记观测与人工观测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5。  相似文献   

6.
利用LAPS系统,分别针对华中、华南两个区域,将2008—2010年5—7月采集的观测资料进行融合同化分析,设计几种敏感性试验方案,以探空资料为客观标准,对比分析各种观测资料对LAPS分析场各要素误差的作用。将LAPS分析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做比较,给出融合多种观测资料后LAPS分析场的误差精度。结果表明,LAPS融合同化雷达资料、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后所得到的分析场误差最小;雷达资料和探空资料的融合对于改善风场及温度场的分析具有正效果,并可减小低层相对湿度误差;融合地面资料后能改善低层的温度场和湿度场分析,但对中高层无影响。对比试验期间各要素总均方根误差可发现,LAPS分析的温度、风向和风速较FNL再分析资料有明显改善,各要素误差在观测误差范围内;高度误差在中低层小于10 m,高层小于20 m;温度误差在1℃左右;相对湿度误差在中低层小于20%,高层误差较大;850hPa以上风向误差较小,不超过20°,风速误差小于2m·s-1。  相似文献   

7.
地面气象观测中 ,温度自计纸的最小刻度是 1° ,因此小数位的读数是估计的。如某日 14时换下的温度计的读数为19.8,而接班员从换下的自计纸上看 ,认为记号处可以读19.6 ,于是就改为 19.6。这样做不甚妥当 ,原因是 :①《规范》规定 ,自记仪器观测读数方法是“根据笔尖在自计纸上的位置观测读数。”此数值并不完全是根据迹线读取的。②上述情况在自记迹线上升 (或下降 )时较为多见。气温上升时 ,自记笔尖位于自记迹线的上方 ,定时观测做记号时 ,短垂线与温度迹线有很小的一部分重合 ,如果仅从自记迹线上看 ,就会认为当时的观测读数比迹线读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述的“时间误差”,是指各种地面气象自记仪器除自记钟自身准确度以外,因人为的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计时不准,从而造成记录读数的误差。大致可以分为几类:1.压温湿度自记记录这三类自记记录由于有定时观测时间记号,看起来在换纸对时上不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人们不难发现,在同一张自记纸上,  相似文献   

9.
降水自记纸彩色扫描数字化处理系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水自记纸彩色扫描数字化处理系统是实现由降水自记纸彩色图像转变成每分钟降水量的计算机处理系统。该文介绍了降水自记纸彩色扫描数字化处理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自记纸预处理、扫描、扫描检查、降水曲线提取、降水强度数据转换),并从降水自记纸扫描图形的数字化精度分析和扫描分辨率、降水曲线自动跟踪提取(降水曲线彩色表征区分、降水曲线迹线跟踪提取、图像旋转技术、图像二值化和滚动条改变阈值、图像同步显示技术、鼠标定位键盘方向键微量移动修正技术)、图形数字化数据处理技术(尾数累计进位及其误差、二项式滑动平均法)、同步定位显示技术等系统设计中的代表性技术进行了介绍。降水自记纸彩色扫描数字化处理系统已在全国各省投入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测报工作中使用微机后,计算错情已大量减少,错情多数是误读造成,特别是新观测员,误读不易及时发现。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我们整理出一套减少气温和地面温度误读错情的方法,现介绍如下:(1)班前注意休息,特别是观测前十分钟不要做其它事情。观测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读数~复读~再读于球(或0cm)和最低酒精柱并进行比较,若有误读能及时发现。在温度上升时比较最高读数,温度下降时比较最低的游标读数。(2)注意实测与自记的比较。要熟悉温度、相对湿度、气压要素的实测与自记的一般差值及变化规律,观测查算后要进行实测…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6-2010年长春国家基准气候站人工与自动两种观测系统并行观测期间的温度(气温、地温)资料,计算温度(气温、地温)对比差值,统计它们的时间变化频率分布,对其对比差值的标准差、粗差率、一致率变化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分析两种观测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阐述自动观测温度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  相似文献   

12.
实测与自记降水量误差原因在日常观测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实测降水量大于虹吸雨量计的自记降水量,二者差值最大可达10多mm。若无人为原因,仪器自身是造成这种差值的直接原因。液态降水进入承水器,经漏斗注入浮子而抬升浮子,带动自记笔上移。当储量达到虹吸...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参考标定雷达VAD资料气压高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立娟  龚建东  李泽椿  陶士伟 《气象》2012,38(2):250-256
针对雷达VAD资料因不包含气压高度信息而在使用中受到限制的问题,设计了VAD资料气压高度标定方案。提出了以雷达站所在地地面气象观测要素作为参考的标定方法。具体为在压高公式中引人多元大气温度递减方案,地面基础要素由雷达站配备的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提供。针对这个方案敏感的温度垂直递减率,利用2007年全年探空资料计算得到温度垂直递减率随高度、时间、区域变化的分布,并分别进行常数温度递减率、随高度变化、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垂直递减率,以及随两者同时变化的温度垂直递减率对标定结果误差影响的敏感性分析,并与传统的气候标定方案误差进行对比。通过一年的实际观测资料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不引入观测的气候统计值标定方案,可大大缩减标定误差。尤其是随高度和时间同时调整的温度垂直递减率的地面观测要素参考标定方案的误差最小,适应VAD资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太阳总辐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全国27个气象站1971-2000年太阳辐射观测资料,按照经验公式法、多因子综合法和Prescoff公式法等三种计算方法对太阳总辐射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际太阳总辐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验公式法计算误差较小,但系数不易计算;多因子综合法易于计算,但误差相对较大;Prescoff公式法计算结果误差很大,不适用于太阳总辐射的计算.  相似文献   

15.
兰州CAWS600-R自动站与人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利用2002年11月到2003年2月兰州CAWS600-R型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的温度、本站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5~320cm地温等资料,分析了对比观测资料的差值。结果表明:对气温、本站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及320cm地温等要素观测误差较小,5~160cm地温的观测误差较大。自动观测仪器的系统性偏差、测量元件的精度及对气象要素变化响应的灵敏度、观测时间的差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造成对比观测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影响统计插值分析误差的若干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宗申 《气象学报》1992,50(2):167-180
采用理想观测网,用数值方法计算统计插值分析误差。减小观测误差或初估值误差、增加观测数量、恰当减小观测空间间距、以及选取分布合理的观测资料,有利提高分析精度;如果计算使用的归一化观测误差方差、误差相关函数的特征和总体统计平均情况不一致,有可能造成分析误差的明显增加。最后,利用特征向量分析方法,对归一化观测误差方差、观测误差相关属性对于不同尺度统计插值分析误差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自记仪因摩擦等原因,使笔尖未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而形成“间断”或“阶梯”现象。其标准是,当记号前后两处自记读数差气压≥0.3hPa(温度≥0.3℃,湿度≥3%)。《观测规范》上称之为“跳跃式”变化。“跳跃式”变化既影响记录的连续性又给计算带来麻烦。尤其是气压记录较突出。“跳跃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仪器笔尖对自记纸的压力过大(或过小)。各市(县)站的气压计都是在单独房间里存放的,在正点前巡视或正式观测时预报员经常察看,因开(关)气压室门过重等原因所致。(1)在更换自记仪器时,对新的自…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利用贵州省76个气象站的资料,对空气密度理论值跟海拔高度进行了拟合分析,得出了在没有温度气压观测的贵州省分散式风电场的的空气密度计算的高度公式。同时,结合贵州省测风塔实例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结果显示:海拔高度和空气密度间存在明显的指数关系,空气密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减小;通过气象站资料得到的计算空气密度的高度公式与理论公式间误差较小,适合贵州省分散式风电场的空气密度计算。  相似文献   

19.
在更换自记纸时,因钟简本身毛病或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自记纸底边未靠钟筒底沿,整理自记纸时记录如何处理存在分歧:有人认为无影响。理由是虽然自记纸未靠钟筒底沿使自记迹线位置发生了改变,但计算出的仪器差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订正出的极值不会受到影响;也有人认为有影响,主要考虑自记纸未靠钟筒底沿的距离是不均匀的,使自记迹线的高低位置缺乏比较性,甚至会造成高低位置颠倒。现就气压自记纸未靠钟筒底沿如何处理,谈谈自己的看法。为了能说明问题,于1994年8月10日~9月10日利用一个月时间进行了对比观测。用一台备份气压计…  相似文献   

20.
自记降水观测记录是最基本的观测要素之一,对分析内蒙古地区降水情况和了解全区旱涝规律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大量的自记降水观测记录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这对深入研究我区的降水时空分布及特征和暴雨强度及其可能造成危害等规律性问题极为不利。为此,国家从“八五”计划起将自记降水观测记录图形化处理列入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