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采用无限长线源公式,计算了西风、西南风、南风时在ASRC附近的NOx浓度。扩散参数是采用Briggs扩散参数(城市),线源的源强是按EPA的有关公式计算的。计算表明。西风是对ASRC最不利的风方位。当风从南风转为西风时,若大气层结呈中性、风速小于2米/秒,上下班时离公路5米处,NOx的瞬时浓度是标准值的2.8~3.6倍;在离公路10米处,上下班时NOx的瞬时浓度是标准值的1.4~1.7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微风时的定容球资料,计算了微风时南京大厂地区的扩散参数,并与兰州等地的扩散参数作了对比。还分别用两组不同的点源、面源公式,计算大厂地区在微、静风条件下SO_2的瞬时浓度分布。揭示了在微、静风条件下大厂地区容易出现污染的地域,为该地区的建设、规划及环保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微风时的定容球资料,计算了微风时南京大厂地区的扩散参数,并与兰州等地的扩散参数作了对比。还分别用两组不同的点源、面源公式,计算大厂地区在微、静风条件下SO2的瞬时浓度分布。揭示了在微、静风条件下大厂地区容易出现污染的地域,为该地区的建设、规划及环保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州市城市边界层风、温场及湍流场的综合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大气扩散稀释能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出一组适合平原地区中等城市的扩散参数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城市贴地层及高层的湍流扩散特征有明显差异,应该用不同的扩散参数计算近地面面源和高架点源的浓度分布。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按高度层次划分的城市扩散参数体系。实际监测资料的验证结果,表明该组公式的模式计算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5.
根据实测的气象资料和大气扩散参数,选用了一系列大气扩散模式和烟云抬升公式,计算了扬子乙烯工程投产后大厂地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浓度场。本结果为该区的大气污染控制和城镇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许吟隆  陈长和 《气象学报》1993,51(4):465-47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湍流扩散统计理论的利用声雷达回波图估算大气扩散参数的新方法。这种新方法,仅需要从声雷达回波图上读出边界层结构的信息并取得常规地面测风资料,即可利用参数化公式进行计算,不需进行Pasquill稳定度分类。 所应用的参数化公式用外场观测资料进行了检验,表明公式计算结果与观测值比较符合。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扩散参数也与P-G扩散曲线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利用Monte-Carlo模式预测了山区城市(贵阳市)的SO2地面浓度分布。为实现城市面源的数值模拟,对Monte-Carlo模式的浓度计量和水平扩散等方面做了改进。作为模式的输入参数,风场得自于对三维观测数据的客观分析,湍流的参数化公式按现场超声风速仪实测数据进行了调整和校核。其风廓线不完全遵循一般规律,在距地面50—500m之间,常出现一极值风层;该地区具有典型的山区小风扩散特征,稳定时u、v湍谱峰值明显地移向低频,水平扩散明显偏大。对模式做了理论和实验校核。在均匀湍流场条件下,和解析结果一致;冬季日平均浓度的预测值和监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6。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贵阳市冬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扩散主要依赖于强不稳定的天气条件和极值风层的扩散和通风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大气NOx扩散规律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实用的多源大气扩散模型计算了南京市点源、面源及流动源等各类污染源对地面及不同高度的关心点上N0。年平均浓度分布状况及其各类源的平均浓度贡献率,分析了影响NO。在大气中扩散的主要因素,着重对交通源的排污扩散进行研究。发现2000年南京交通源对大气中NO。浓度的贡献率在市区绝大多数地区已超过70%。另外,还将美国的CAI.INE3模式引入南京。模拟了2000年交通源的排污扩散状况。结果表明,经过修正的CAuNE3模式基本上能合理地描述城市道路N0。的污染状况。根据城市管理部门给出的3种NO。减排方案,计算了实施这些方案后大气中NO。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不能继续维持南京市的交通现状。而必须实施机动车车辆控制或排放因子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将广泛应用于东亚地区的LLA(Lurmann Lloyd Atkinson)化学机制耦合到欧拉型区域空气质量模式(RAQM),并考虑区域污染物长期模拟研究中降水随时间变化的非均匀性,讨论了湍流参数化过程中相似理论在近地层和全边界层的应用对湍流垂直扩散系数(Kz)与干沉降速度(V),O3与NOx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边界层应用相似理论明显低估了Kz值,近地层50m处Kz值被低估20%以上,750m处其值被低估约70%;O3、NOx的干沉降速度在日本东部与南部海域被低估了10%以上,在朝鲜半岛东部和西部海域模拟值普遍偏高。Kz和干沉降速度的不同直接影响污染物的浓度和沉降量分布。Kz值的被低估对NOx浓度有明显影响,在近地层50m处NOx浓度最大可增加约30%,整个边界层中NOx平均浓度除台湾省东北海域外普遍增加5%~20%。O3浓度则受干沉降作用的影响较大。虽然近地层、全边界层分别应用相似理论都较好地模拟了O3与NOx峰值浓度出现的时间,但相似理论应用于全边界层会引起较大的误差。即使是大区域、长期空气质量模拟研究,也建议相似理论仅应用于近地层,且模式第一层高度应设置在常通量层内。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3~2014年石家庄逐小时PM2.5监测浓度与地面及探空等气象观测资料,从大气的垂直扩散、水平扩散和地面局地环流等方面,探讨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的定量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石家庄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日、月和季节变化特征,早晨08时前后PM2.5浓度最高,下午16时前后浓度最低;冬季PM2.5浓度最高,夏季最低;(2)2 a共出现485 d逆温,其中10~12月出现频率最多,达82.8%~86.2%,逆温致使低层大气垂直运动受阻,不利于污染物扩散;(3)大气混合层高度与PM2.5浓度呈反相关,PM2.5浓度75μg/m3(空气质量优良),对应大气混合层高度平均为1 448 m,而PM2.5浓度≥150μg/m3(空气重污染)的混合层高度降到878 m;(4)受地形影响,石家庄地面风与边界层附近风对污染物的影响明显不同:925 h Pa西南风、地面偏东风不利于污染物扩散;925 h Pa西北风、地面偏西风有利于污染物浓度降低。925 h Pa风速4 m/s、地面偏西风风速2 m/s、地面偏东风风速3 m/s,有利于污染物扩散;(5)降水对污染物有湿清除作用,清除量不仅与降水量有关,还与前期PM2.5浓度有关,且冬季降雪过程对PM2.5的清除作用是降雨的4倍。  相似文献   

11.
徐大海 《气象学报》1990,48(1):63-71
本文叙述了1987年5月8日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烟羽形成的气象背景,由卫星烟羽照片计算了行走时间在6×10~4s以内的瞬时烟羽扩散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长度为100km的烟流瞬时扩散较接近线性律,更长的烟流则对3/2律符合得更好些,此外还用烟团抬升公式估计了5月7至8日大火的热释放量,计算值能与现场调查值在量级上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韩志成 《气象》1987,13(11):46-49
一、引言 在实际工作中,大气污染物浓度的估算和风向风速、大气扩散参数σ、烟气的抬升高度、源强以及地理环境等因子有关。了解大气中污染物的稀释能力及扩散规律,是从事大气污染扩散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其中确定大气扩散参数σ值尤为重要。国内外许多大气研究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工作,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城市和平原的大气扩散参数的近似公式和图  相似文献   

13.
郑彬  陈月娟  张弘 《大气科学》2003,27(6):1007-1017
利用NCAR的包含化学、辐射、动力相互作用的二维模式就纬向风的准两年周期振荡(简称QBO)对平流层微量元素分布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中,输入纬向风QBO的值,计算出NOx、臭氧浓度和各种气象要素的垂直经向分布,并与不考虑QBO强迫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在第Ⅰ部分HALOE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在纬向风QBO的影响下NOx浓度垂直分布的变化及其准两年周期振荡,并研究了NOx的QBO与臭氧QBO的关系.结果表明:模拟六年平均的NOx混合比分布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并且在纬向风场QBO强迫下,NOx混合比扰动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与臭氧的QBO比较,发现在28 km以下,NOx的QBO与臭氧QBO同位相,而在28 km以上,它们则是反位相,与HALOE资料的观测结果基本吻合.文中对模拟得到的由于风场QBO引起的余差环流输送作用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并讨论了在不同高度的气层中余差环流的输送作用与NOx破坏作用在臭氧QBO形成中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南票地区大气扩散参数实测计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南票地区野外平衡球观测资料分别计算了不同稳定度下的大气扩散参数,并将不同稳定度下的结果与其他扩散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由于南票地区地形相对复杂,该地区的σy和σz值均大于同级Briggs公式给出的结果;试验结果仅适用于远距离的高架源排烟扩散计算,而对于近距离(如2 km以内),则需采用其他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赵鸣 《大气科学》1979,3(4):314-325
本文在u=u(z),k_y=k_y(x,z),k_z=k_z(x,z)及考虑下垫面对浓度场有清除作用的前提下,求解了定常连续点源三维湍流扩散方程,得到浓度场的分析解。解中含有随稳定度而变的参数。应用Project Prairie Grass的地面源试验资料,经验地定出了从中等不稳定到中等稳定时适用于小尺度扩散的有关参数。将本模式用来计算上述试验中的浓度,除较少的例外情况外,个例的计算浓度与实验浓度的相对误差平均在200%以内,并对误差原因进行了讨论。最后对下垫面影响的不同大小计算了清除作用对地面源浓度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扩散参数σ_y、σ_z的随机波动性进行了若干物理分析,得出结论为:(1)风速对σ_y,σ_z随下风距离的变化规律有较大影响;(2)短期浓度模式计算中,扩散参数的随机波动不可忍略。利用1983年10月南京大厂地区的实测资料验证了上述结论,对扩散参数随下风距离的变化规律作了风速订正。本文并试图通过风速的概率分布来获得扩散参数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探讨以概率的形式来表示短期扩散浓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重庆冬季大气边界层湍流扩散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文俊  朱汶  王蓓蕾 《大气科学》1994,18(2):243-251
本文利用1989年12月16日至1990年1月14日在重庆市用三轴风速仪所测得到的三轴风速资料,分别计算了有风、静风、有雾时的大气扩散参数, 以及无雾有风条件下的湍流强度。文中对有风时、静风时、有雾时的扩散参数作了比较和研究,对无雾有风时的湍流强度作了分析。从而有助于了解重庆在有风、 静风或有雾时边界层内湍流扩散能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NOx与NMHC的变化对O3 生成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LLA-C光化学反应机制,在NOx体积分数φ变化范围很广(1.75~350.0,单位为10-9,以下同)的条件下,选择18种NMHC与NOx的体积分数比(2.0~200.0)模拟分析在什么条件下NMHC的改变对臭氧生成量不大敏感而主要依赖于NOx的大小,同时给出相应条件下OH模拟值的变化。结果表明,OH峰值均出现在φ(NMHC/NOx)≈8.0。所找条件是φ(NOx)≤50.0时要求φ(NMHC/NOx)≥60.0;φ(NOx)>50.0时需要8.0≤φ(NMHC/NOx)≤28.0。相应O3生成量的最大误差小于20%。该条件正适合我国典型污染城市当前φ(NOx)水平和φ(NMHC/NOx)范围,可用于我国区域尺度空气质量模拟。与实测资料的对比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烟团模式的思想,建立起有限时间排放的污染扩散模式。验证了在排放时间极短时,该瞬时点泊扩散的解析解完全一致;在排放时间充分长时,和连续点源的烟羽扩散模式有非常好的一致性,有限时间放污染的特征,是随着事故发生、排放开始,地面污染浓度有一个很快的积累过程,从近源处开始浓度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事故结束时,由于大气“净化”能力,污染慢慢减轻,直到最后“消失”  相似文献   

20.
地形对太原市污染物稀释扩散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苗爱梅 《气象学报》2004,62(1):112-118
文中利用CAPPS模式进行了模拟试验 ,试图研究在不同环流背景下 ,太原附近簸箕型地形对该地主要污染物(SO2 ,NOx,PM10 )稀释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仿真模式地形 ,局地环流背景下 ,簸箕型地形阻碍了主要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加剧近地层空气的污染 ;大尺度环流背景下 ,且地面为偏南风或偏东风时 ,簸箕型地形有助于主要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SO2 ,NOx,PM10 浓度减小 ,地面为偏北风或偏西风且风速≥ 5m /s时 ,SO2 ,NOx 浓度减小 ,PM10 浓度剧增。此外 ,还探讨了簸箕型地形对太原市主要污染物稀释扩散作用的机制 ,采用仿真模式地形 ,大尺度环流背景时 ,簸箕型地形对垂直运动具有增幅作用 ,且地形越高 ,增幅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